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海-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退走前,隐藏于淡路国海湾的明船旁若无人地停靠在石山本愿寺相邻住吉港,在那卸下巨量粮草,并从石山本愿寺带走大批货物。
  这是一场交易,而这场交易在织田氏所控制的京畿地区持续了整整一个晚上,直至次日拂晓,船上明国海军登陆,将岸边停靠的关船能开走的开走,不能开走的付之一炬,待装运货物的大船离开,十几条炮舰才在上百条关船的簇拥下耀武扬威地离开海湾。
  “奇耻大辱!”
  泷川一益紧紧攥着放在膝盖上的拳头,咬紧牙关道:“他们明明输掉战斗!”
  这是一场双方都认为自己输了的战斗,织田氏水军被大量敌船压至内河,隆俊雄部倭寇则在陆上被泷川军团打得溃不成军。
  泷川一益没能封锁港口,隆俊雄部也没能在京畿大肆抢掠。
  但他们又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泷川一益防御京畿,隆俊雄则向被断粮的本愿寺输送辎重。
  “战事中本愿寺没有出兵,和尚是怎么想的呢?明国的炮舰有多大?”
  织田信长没有跪坐,他本身就高于这个时代大多日本人,此时坐在南蛮寺传教士献上的靠背椅上,更是要比跪坐的旁人高出半个身子,身躯并不健壮,但肤色很白。
  座椅旁架柜陈设来自药师院的小松岛茶壶、油屋常佑的柑子花入,这都是天下闻名的珍贵器物,此时器物的主人正微微皱眉,细长的眉毛和半睁的眼凑出思索的神情。
  在思索时,他会不自觉地轻捏手心浅浅的疤痕。
  那是烧红的铁块被握住时留下的疤,已经许多年过去依然没有消去的意思,恐怕让他一生都带着这个印记。
  这个疤痕起源于一次诉讼,在日本民间诉讼时有个仪式被称作‘火起请’,当人们争执不下,公家将一块烙铁烧红,诉讼双方分别抓烧红的烙铁,通过忍受痛苦的程度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当时被告者是信长的乳兄弟池田恒兴的被官,也就是从属亲信的意思,在夜里闯入状告人甚兵卫的家偷取财物,甚兵卫当时前往城中上贡,老婆在家以刀鞘迎敌,击退了被告人,待甚兵卫回来后发起诉讼。
  甚兵卫握住了烙铁,被告人松开烙铁,起火请的公正却被信长的乳兄弟阻止裁决。
  信长发现这件事,说如果自己能抓住烙铁,便判决被告人有罪,他手心的疤就是那时留下的。
  “二十间,十二条大船五条比二十间长,七条比二十间短没,都具有镇朔将军,声音好像天边的惊雷,通常能把炮弹打到五町之外。”泷川一益说着面容愈加严肃,道:“等他们退走,有农夫在离海岸半里外的地方捡到过一枚铁炮弹。”
  间、町、里都是日本的长度单位,一间一米六、一町六十间、一里则近四千米。
  信长的眼睛瞪得大大,稀疏的胡须下微微张着嘴,紧跟着缓缓咬牙咽下唾液,拧眉问道:“那么远,镇朔将军威力如何?”
  问得好!这个问题就算拿去问陈沐,陈沐都不敢说自己的炮能把炮弹投送到四里外!
  “威力极大,僧兵众押送粮草返回城中时我军团沼野队、真锅队都向港口发起冲击,只三五炮就将军阵打散,每颗炮弹都会在阵中横冲直撞,我军大筒只能打坏明船船帆。”
  信长没有说话,缓缓将头向后仰着靠在靠背上,长长地叹息道:“果然又是明国啊,古老、传统、强大而保守的明国。”
  在极为聪慧的信长脑中,已有一副模糊的东亚局势图,他一度认为明国衰老孱弱,当天下布武的意愿达成,以武力支配天下的日本将有能力组建庞大舰队向四海出击。
  现在看来,明国人因为南蛮人的到来,而感受到危机?
  信长突然向身侧奉行问出一个同战事毫无关联的事:“京都、堺町的商贾、南蛮商,还能卖出南蛮铁炮么?”
  奉行缓缓摇头,正要说什么,信长已起身走出寺庙侧厅了。
  立在寺庙院中的羽柴秀吉见到信长快步走出,连忙伏倒,偷偷用眼神瞄着心中如同神人般的信长一举一动,见到信长似乎有些不快,额头狠狠按在地上低声问道:“主公似乎不开心!有只会跳舞的猴子等在这里!”
  信长并未理会,走到院子里一动不动地狠狠地用鼻息吸入空气,这才觉得心中那些压迫感缓缓散去,转头对依然拜伏在地的秀吉道:“你已经是大将了,不需要再用这些愚弄自己的把戏——但是猴子呀,你知道海外么?”
  羽柴秀吉抬起头,稀疏到不可见的胡须凑在并不出色的脸面上,加之身材矮小,看着就像个弄臣,实际上这个依然认为自己只是农民的家伙,已经是织田氏炙手可热的大将了,他茫然地问道:“海外,主公是说——九州?”
  信长哑然失笑,道:“不是九州,是海外啊,海外都有什么啊!”
  “就,就是大海,对面吧?有个小小的九州、有个小小的朝鲜、小小的明国、小小的天竺,还有南蛮人小小的家乡。”秀吉被信长问得有些结巴,舔着干涩的嘴唇迟疑道:“主公的一统天下,不就是从九州开始,一统天下?”
  “哈哈哈!”
  织田信长仰头大笑,洪亮的声音隔着寺庙院墙传出很远,一扫心中压抑,指着拜伏的秀吉道:“你可真是个有趣的猴子,去准备吧,你去摄津筑城,让丹羽长秀在近江筑城,我们要防备来自小小明国从海上的袭击了!”
  “一定会有办法击败他们的!”


第47章 欢呼
  谁也想不到,战争来的远比他们想象中快。
  这个时代没有任何消息能密不透风,持久的混战令人们变得风声鹤唳,擅长从微小的变化中看清战争的端倪。
  八月二十二,由云游僧将伯州府尼子家筹备战事动员百姓的消息传入因州与但马,山名家当即派出使者,并在国中召集领民组织兵力,并在国中冰之山准备防务,并立刻派遣重臣向东面邻国一色氏修好。
  战争来临的消息像瘟疫蝗灾般,从备战的伯州传入因州、但马、美作,接着是备前、播磨……直至震动京畿。
  刚刚在去年长筱合战终结后稍显安定的天下再度风起云涌,一时间木材石料与兵器商人赚得盆满钵盈。
  九月十三,备战完成的尼子家兵势终于得到来自石州府的出征命令,在山中鹿介的率领下陈兵五千余,以不愿臣服明国为由,一纸战书送至统治因州、但马的山名家,双方正式宣战。
  山名丰国一面痛骂尼子胜久,一面写信向尼子胜久请求维持封国的议和,同时将兵力收缩于但马国,放弃大半国土,依靠冰之山构筑防线,同时想方设法向东面的一色氏请求援军。
  当山中鹿介率军穿过因州的田野,终于知道陈八智在此时出兵的盘算——各地的水稻,在十月、十一月就成熟了。
  “难怪石州府在军令中要我们做好防守准备,以冰之山为界,因州的田地都由我们收割;若攻陷但马,两国田地的收成足够伯州渡过任何难关。”
  尼子家的武士们提前备战月余,战事开始之初占尽便宜,先后攻落因州天神山、鸟取两座城砦,二十余队分兵四路,短短十日便霸占因州各处险要隘口,直至其兵临近但马交界的桐山城,这才受到不小阻碍。
  山名军震慑于明军攻略各地的威胁,不愿同陈八智为敌,仅据守通向但马国的要道阻击,不敢西奔出战,同时各地国人众与豪族首领已经外通尼子家,想要倒戈叛变了。
  山名家与尼子家在过去几年多有交际,甚至最早他们还帮着尼子家复国出过兵,不过后来在尼子家投入明国勤王军后决裂,此时如果一定要选出一个投降的话,比起陈八智,他们更愿意转投织田信长与尼子胜久。
  毕竟别管织田还是尼子,都不会自己倒自己的灶,将武家的土地分给百姓。
  在武家眼中,真正的地狱就在明国三府。
  桐山城外,尼子与山名两军各恃矮山布阵,向东大路仅此一条,山名军不愿再退,便背靠山城同山中鹿介对峙。
  起初鹿介因不清楚山名军力而不敢贸然进攻,却没想到随后十余日山名军在桐山城越聚越多,先是但马山名氏在外敌入侵的情况下联手御敌,自东面芦屋城方向派遣重臣垣屋丰续、田结庄是义各从本城领援军驻扎于桐山城北。
  但马山名氏之后,一色氏的家纹亦出现在山名氏本阵之上,眼看时间到九月底,小小的因州与但马之间便聚集军力上万。
  如此一来,山中鹿介更不敢轻举妄动,干脆做出防守准备,在山林之间调派麾下十七队大将与四支各地土匪强盗组成游势队布置防线,攻势总比守势占优,但在自己熟知的预设战场开战在他看来才是明智之举。
  至此,双方的气势完全变了,前番山名丰国还忙着向这边派遣使者希望投降,只在听到鹿介传达陈八智索要生野银山时才声色俱厉,如今已完全不是那个样子,他们开始强硬地要求山中鹿介退出因州,否则便要在十月展开进攻。
  随对峙的进行,山中鹿介心里越来越没底。
  “陈将军还不打算将援军派至?”
  眼看敌军越来越按捺不住进攻的心思——田地快要成熟,成熟之前,他们一定会展开反攻。
  鹿介远远瞭望着对面矮山林立旗帜中一片花花绿绿的家纹,因幡山名氏、但马山名氏、一色氏、八木氏、田结庄氏……一大片代表但马、丹后等地城主的家纹立在对面,而自己这边兵势仿佛少得可怜。
  本该派出援军的明军短短路途看起来却遥遥无期,真打起来四支雇佣来的游势队在败势下必然一哄而散。
  周遭的环境让尼子家军团士气降至最低。
  山名家的兵势在十月三日拂晓发动进攻,一夜的露水让尼子军阵笼罩一片晨雾中,山名军的八木队、田结庄队自山道一路隐匿攻上,当日光穿透林间,最外围的兵队发现敌军,开始只是箭雨激战,此时外围农兵还尚有一战之力。
  不过当战斗的形式从弓箭变成白刃,缺少腹当甚至连阵笠都不足数的农兵即使占据地利,也并非那些披坚执锐武士的对手,几乎交战片刻便被击溃。
  作为游势队的伯州山贼挥舞着野太刀自半道向敌军腹背突击,砍翻杀散数十人后不敢恋战,紧跟着又从山道另一侧穿过。
  山上本阵两侧聚集着尼子氏七队人马与一支精锐野武士队,听见来自山下的喊杀声,山中鹿介握着杵在身侧的长刀并未从小马扎上起身,不过片刻,各队番使奔上本阵报信:“敌军自城下杀来,米源队大将被敌军讨死、神西队溃败,刺贺队因游势队出击退还。多胡队倒戈,大将已被军目付斩首,现兵力由宇山队接管,向敌侧迂回!”
  “干得好!”
  鹿介赞许一声,转头向左侧三队大将点头,迎战方略早已交待下去,至少目前战事还照他们的构想进行着,三队大将带兵离去,依早先对峙中伐出小路向敌军侧翼迂回,山中鹿介这才整理甲胄从马扎上站起身来。
  只要有千余人手能从敌军侧翼迂回,他就能凭借山势与优势地利吞下敌军先驱人马,包围之后便是歼灭战。
  胜出一阵,溃散的兵力都可聚拢回来,到时他便能以优势兵力从野战中取得接下来的大胜。
  就在此时,山下突然传来一阵密集的铁炮击发声,令山中鹿介心中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不过片刻,惊慌失措的番使奔跑而上,大声报道:“织田,敌军本阵立起织田家纹!”
  人的名树的影,区区一面织田战旗,引得本阵诸队大将皆惊慌失措,哪怕是作为总大将的山中鹿介握刀的手也微微颤抖——天下,没有人不畏惧织田氏的兵力,谁都一样。
  但作为总大将必须拥有坚韧的意志,他以逼视的目光扫视诸部将领,挥手道:“织田军即使来援,短短二十日,能集结多少兵势?又能有多少兵力抵达前线?谁来都一样,我等赢得此战,尼子家便可掌控伯州、因州、但州,家门振兴全系诸君忠诚,此战胜败尽在我方士气——就你会立旗?把明国战旗立起来!”
  万历三年十月三日,日本因幡国桐山城外,早已备好放置地上卷起的明字大旗被竖起在矮山尼子军本阵之上。
  头戴鹿角盔的山中幸盛握着旗杆立于山口左右挥舞,重重顿在地上,开口脖颈青筋暴起:“诶!诶!吼!”
  本阵四队足轻,随之欢呼。
  混战中阵后足轻听到山顶己方本阵发出欢呼,转头望去,山顶明字大旗高高垂下,招展而开。
  “杀!援军来了!”


第48章 妖法
  如果后世子孙问起山中幸盛这辈子做过最厉害的事是什么,过去他会说这辈子做过最厉害的事是帮助失去家名的主君再兴尼子。
  可若是今后被问起,他会说自己曾在战斗中用欢呼的吼声糊弄自己的部下,结果真的吼来了天军下凡。
  呃……也许应该说天军出海?
  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的巧,陈八智不但来的巧,而且还来得早,他率领他的军队在海上飘好几天了。
  在遥远的海面上,陈八智一直在战船上用望远镜盯着依海而建的桐山城、看着桐山城外属于山名军的阵地,虽然看不清兵力部署,但有时他能大致看出敌军兵力变化。
  在他所处的位置,因山脉阻隔,看不见尼子军的布阵,但能看见尼子军撤退的必经之路,他一直在等山中幸盛撤退——另一艘船上的王如龙在战略部署中断言,此战只要山中幸盛不折兵力而后退,他们就赢了。
  至于山中幸盛不退军能不能赢,王如龙在一开始认为尼子军未必能赢,除非敌军在上午发动进攻。
  山中林地作战有个坏处,一旦战局不利军卒不会有太多死战之心,溃败会比平原更容易,因为山林容易让士卒隐藏,当人们知道逃跑藏起来也不会死,就不会生出死战之心。
  但这是相互的,我军易溃、敌军也亦溃,尽管尼子军在兵力上不占优势,可他们却巧合地占据了高地与向阳一面,这符合兵法的驻营标准,敌人在上午发动进攻,只要战事拖到下午,强攻对敌人来说就会变得非常艰难。
  道理很简单,因为晃眼。
  不过陈八智更希望山中幸盛自己退兵,那样敌军人多势众,必然会追击,他们追击桐山城就空虚,等桐山城被攻破的消息传到西边,追击尼子军的敌人自然就会溃败退还。
  现在尽管同自己相比,敌人不算强,但到底精力充沛士气旺盛,这样的敌人在陈八智心里是不愿意与之作战的,应该让他们去追小鹿、揍小鹿。
  等他们打舒服了,退回来,疲惫、弱小还胆怯的敌人才是最好的敌人。
  不过此时两边都打起来一个时辰,眼看着快到正午,山中鹿介还不打算退军,陈八智也没办法看着他被打死或元气大伤地残胜,便下令船队向桐山城海岸进军,二十余条福船将李如柏的步骑、王如龙的陆军放下。
  六丁战舰带五艘鲨船在海岸摆出横队,迎着城砦西南角,陈八智自船舷旁微微抬起右手捂住耳朵,船上旗官麾下战刀:“右舷炮,放!”
  咚咚,咚咚咚!
  双层甲板右舷火炮依次轰出,在船侧轰出一片硝烟,紧随其后五艘鲨船亦在旗官令下发出咆哮,数十门镇朔将军炮弹转眼掠过二里,重重轰击在桐山城石墙木垒之上,这个距离已经很难准确命中,想要当先轰破城门没什么可能,但好在城够大,终究没有炮弹落空。
  一阵火炮轰得陈八智兴致全无,摆摆手道:“别轰了,难得瞧见个石头城,船的位置不好,先看陆军的。”其实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