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海-第4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法兰西乱的很,国王亨利不主事、王后干政,西班牙人、英格兰人都在那较劲,北方天主教联盟的首领是吉斯公爵、南方新教首领是纳尔瓦亨利,他们相互作战已经很长时间了。”
  “吉斯公爵还想与九经将军联军攻打纳尔瓦呢,再多的小人也不懂,只知道北方和西班牙关系不错,我的商船在那也挺安全。”
  陈沐缓缓点头,记住这几个名字,不过更多的事他也不大了解,还是要等陈九经和李旦的情报送回来才行。
  倒是陈九经让史小楼送回来的战马让他挺有兴趣,看起来义子是寻到了好马种,想要送回来当作配种的马,这无疑是件大好事,如果不是陈沐心里还有别的事,他简直要现在就让人把马从墨西哥城带回来让他看看。
  这件他心里更重要的事不是别的,就是史小楼刚刚的话:“我听你说了许多国家,有欧洲的有非洲的,你去的国家都想要和在咱们贸易……为何唯独少了英格兰人,他们不想和我们贸易?”
  史小楼仅提到他去了英格兰,但希望贸易通商的没有英格兰、他携带的货物也没有英格兰的货。
  提到英格兰,史小楼兴高采烈的分享神情终于稍稍平静,他长出口气后缓缓点头道:“回大帅,英格兰确实不好说,他们不是不想和我们贸易。”
  “我按照大帅给英格兰开出的贸易条件去了他们的王宫,但女王并不想让贸易都在英格兰展开,也希望能到墨西哥湾来买卖货物,并且他们对大帅开出的税不太满意。”
  “除此之外我也看了他们的货。”
  史小楼摇摇头道:“没什么好买的,所有货物我都看了,太贵,且非英夷独有,他们很多商人把工厂开在尼德兰,羊毛又没有西班牙便宜,真想要什么在那就能买到,英格兰是极好的卖货地,却不是好的进货地。”
  “潮湿阴冷,粮食不够吃、夷人还不会做饭,难吃的感觉像有意浪费粮食,贸易还是小事,谈到后面女王已经接受在英格兰南部设立专门的贸易港——但他们的女王不同意我们的爱尔兰设立商站。”
  史小楼遗憾道:“无丝毫斡旋余地。”
  “你做的很好,太好了,不必理会英格兰。”
  如果此次航行发生在另一个陈沐熟知的世界中,将会被载入史册,那是因为这些强大的国家都处于巨变前夜。
  但在这个世界,陈沐只能让史小楼好好休息休息,过些日子准备好去墨西哥湾的韦港接收朝廷依照纳税赐下的护航船。
  因为这些国家很快就不强大了,并失去强大的可能。
  没有谈的余地?
  陈沐眯起眼睛轻轻笑着。
  那就不谈了。


第319章 霹雳
  自史小楼回到常胜,后来的日子里四夷临馆的院墙上总有个脑袋伸出来,用带着羡慕的复杂神色看着经过街道去向港口的车马。
  弗朗西斯·培根原本认为自己在常胜已扎下根脚,如今他有三份工作,每月九千至一万两千通宝的薪水,足够过上相对富足的生活。
  现在他大多数时间还住在四夷临馆,由于常胜马、驴、骡管制的缘故,直到上个月他才终于买到一匹小毛驴,但早在四个月前他就在城外买下一座一进的四合小院。
  院子离木料场不远,六十步外一转角就有巡检司设在城外的守备亭,左边的邻居是这片土地上原来部落的老祭司,从西班牙人的矿山捡了条命回来,靠着雕琢祭器的手艺做了玉石匠,在城里玉石铺子打下手,勉强当个学徒,傍晚炊烟升起时总会抱怨江南来的年轻师傅说他技艺不到家。
  右边那户一家六口是来自大明的移民,在城南的村子分到千亩林场,如今租给木料场,他们在家里蒸玉米馒头和火鸡包子,每天中午不是老两口就是两个很白很高的儿媳妇推着排车把热腾腾的大笼屉送到木料场,这桩简单的买卖每天能让他们赚上一千二百通宝。
  家里没有年轻男人,他们家两个生得极高的儿子都留在城南村里,大儿子在培根的理解里是一名火枪手,二儿子过去在明国是一名叫‘马快手’的军官,因此在移民分田地时被军府选为副尉。
  两个儿子从不会同时回家,但他们都有崭新的靖海服、扛着火绳枪,有一套锁甲的二儿子有时不拿长火枪,在腰间插着有两个枪管的短火枪,听说那柄手枪是欣赏他的军官赐下,其他副尉都没有。
  每逢月末,木料场要清点货物、算计账目,作为算账先生的培根会忙到很晚,这处宅子能供他好好休息。
  培根也攒了一笔钱,最近试着在与直属上司——木料厂的账房先生商量,想办法在厂区门口买一块地,再去县衙审批作为商铺。
  他想把自己的积蓄用来入股邻居的生意,事情已渐有眉目。
  这让培根不禁畅想今后的美好生活,这大概是常胜最有魅力的地方,人的一切盼头,都清晰地摆在眼前,人们不流于形式或被宗教、贵族等现实情况所困,只需要让自己过得更好
  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可就在这个时候,犹如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传来——他被辞退了。
  原因并不是他的工作做的不好、也不是因为他想要在厂区门口买一块小小的土地做成商铺。
  而是他的雇主史小楼,准确意义上来说史小楼并不是培根的雇主,他的雇主是史小楼管理常胜生意的义子的契兄弟,木料场主事才是雇主。
  显然他们都要听从史小楼的命令,正因如此,那位面庞白净个子不高的木料场主事亲自找到培根,夸奖他的工作卖力认真,给他两个月薪水,然后毫不留情地告诉他,木料场已经不需要他在这里工作了。
  培根的好日子到头了。
  尽管他急切地想弄清楚原因,但没有人会告诉他原因,他所能接触到的每个人都只是听命行事。
  巨大挫折让培根在一段时间里忽视了周边的变化,不过在某个时刻,游荡在常胜街市上的他突然发现街面上的车马多了起来。
  平日里常胜的街道非常热闹,但那都是本地人,就连城外村子里的人都只有每月三天开市的日子里才会在前后一两天赶到城北市集,现在城里的情况显然并非如此。
  偶然的机会,他在街上看见邻居家在村里做副尉的二儿子,曾经的马快手骑着杂色蒙古马破天荒地在家歇了三日,因为半个月前他率领麾下十七甲首应总督之命,同八个副尉一起跟着百户越过边境进入新西班牙,在东海岸韦港押运一批货物。
  因此迎来难得的休假。
  货物的主人是史小楼,消息很快随着参与押运的地方保甲休假入城传开,人们说史小楼的船队去了欧罗巴平安返航,这一趟至少能赚上百万两银子!
  城里的老百姓尽可能用言语来描述那些他们不曾见过的货物,在百姓的形容中,培根对史小楼远航带回的货物有了大概认识。
  那些货别人不知道是什么,但培根知道。
  后来城南常胜卫骑兵校场的职守旗军便发现了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在被关进牢房后,培根终于达成见到老朋友的愿望,只不过他的朋友未必想见他。
  “找我干嘛,你早就还清欠我的钱了。”
  睡在玉米杆上的培根隔着木栅牢笼听见有脚步声便一骨碌爬起来,沾身上被抖掉的秸秆在狭小的囚室中漫天飞舞,抓着栅栏向透出亮光的牢房出口望去。
  来者逆着光的身体轮廓体态雄健,肋下夹着有赤马尾的笠盔铁叶顿项在走动间与胸甲摩擦发出的碰撞声音清脆,马靴踏在地面的声音在幽深走廊中发出回音。
  还有那面扎在背后引人注目的靠旗。
  听见熟悉的声音,培根甚至没注意到应明的腿有些拐,急忙说道:“龙虎道君在上,你去哪了!就因扒着墙头看了一眼,他们关了我整整六天,快想想办法把我放出去……你的腿怎么了?”
  越是离得近,越容易看出应明没抱头盔的另一只手并不像很多官军那样按在腰间刀柄上,而是在后头扶着屁股。
  听到培根的话,应明并未回答,只是一边让旗军把牢房打开,一边没好气道:“我倒是宁可被关在牢里六天,小旗难当啊!”
  “闲着没事干扒军营的墙头,没给你一铳毙了就偷着乐吧。”把培根带出牢房,站在营门口的应明不再用手扶着屁股,只是走得慢了些:“你找我也没用,我帮不了你,你眼前全是死路。”
  培根还没开口,他想出口的请求就已经被应明回答了。
  正当他瞠目结舌之际,见应明有些烦躁地看向远处,最终叹了口气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就多说一句,别管你听到什么、知道什么——什么都不要做。”


第320章 先锋
  发生在培根身上的事,在升任北洋骑兵小旗官的应明眼中并不复杂。
  正常情况下作为小旗官的应明什么都不会知道,如果没有跟随好的长官,百户以下兵将哪怕踏上战场,不知道敌人是谁也是正常的。
  但在东洋军府不一样,陈沐有宣讲官。
  这个独立于官兵之外的系统改变部队内的信息传达,每个小旗中的宣讲官不仅仅是第三名军官,他们还是陈沐在军中的喉舌——既确保每名士兵都知道为谁而战、为何而战这两个问题,又不知道更多。
  只知道军府衙门认为他们应该知道的。
  过去千户是一个坎,这个位置往上,基本上在战争还未打起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知道要与谁作战、有些人还知道该如何作战;而这个位置往下,大多数军官对战事一无所知,接到调令往往在战争已经开始。
  再向下,便是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单拿过去的清城千户所为例,作为基层军官的百户白元洁,因家族在清城所根深蒂固,故知道消息比别的百户早一步,陈沐则因备受其看重,比其他小旗知道的多,基本等同于总旗。
  但陈沐是作战单位,不是作战个体,个体是陈小旗时期的邵廷达、付元、石岐等人。
  如果说白元洁对战争的情况知道的是百分之二十,那么到陈沐这有可能是百分之五,甚至是百分之一、二,这要视白百户的心情与想法而定。
  那么作为作战个,也就是旗军所知道的,则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还有可能什么都不知道。
  而且这个数字可能包含他们该知道的,也可能包含他们不该知道的。
  有时候旗军知道一些消息是好事,对战斗力有提升;而有些时候有些事所有人都知道则对战争没有好处。
  更何况,一个旧制千户所军官百余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性、选择、作为、好恶,人多嘴杂,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瞎说、说了部下瞎听、瞎听之后瞎传,都是有可能的。
  而在东洋军府,军官知道的事与旗军知道的事分别由‘军府衙门对各部总兵官、总兵官对指挥使、指挥使对千户’、‘军府衙门对宣讲司主官、总宣讲对卫宣讲官、卫宣讲官对千百户宣讲官最终直达各小旗宣讲官对旗军’这两套系统下达。
  战前的消息到各部千户这就断了,依照军法他们不能向下级军官泄漏军情,千户部的战前动员、解读情报、鼓舞士气及煽动由千户宣讲官负责,在与千户对照沟通无误后由下级宣讲告知每一名军士。
  在时代限制下,最大程度减少军中散播谣言的可能,统一口径……也统一了思想。
  这套系统应用在骑兵小旗官应明身上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史小楼回到常胜后的第三天,驻扎在常胜的骑兵千户下令训练急行军,麾下六个骑兵百户、两个骑工百户、一个骑炮百户收到命令的半个时辰里将散布常胜周围执行不同任务、训练的旗军召集起来进入作战状态,带上行军辎重向新西班牙东海岸的韦港前进。
  跟他们一起出动的还有另外一个步兵千户、一个炮兵千户,目的地都是韦港。
  还有几支部队分别向南北调动,整个常胜进入大练兵。
  他们以三日行军三百二十里的急行军速度向东推进,在行军休息的间歇里,骑兵小旗下的宣讲官把史小楼在英格兰交涉的所见所闻大致告知旗军。
  中心思想是奇耻大辱,英格兰的伊丽莎白包藏祸心;接下来他们要一改先前略有松懈的状态努力训练,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战争。
  去往韦港的路很远,但他们仅用了八天便抵达,应明觉得自己快要被马背把脑浆子颠散,根本没机会思考。
  但总有人能。
  抵达韦港后两日休息时间,三名千户宣讲聚首,路上他们汇总了那些尚有余力思考的旗军的问题,各自召集麾下百户宣讲,将所有问题一一解答后由各小旗宣讲抄录,在休息结束后的路上为旗军答疑解惑。
  应明憋了个问题:“英夷来常胜请求贸易,大帅拒绝了;大帅派人去英格兰贸易,英夷也拒绝了,这不算包藏祸心吧?”
  显然之前也有别人提出同样的问题,宣讲官准备充分,答道:“倘若如此自是不算,但夷人并非仅是如此,大帅提出的条件与他们向我们的请求一模一样,只是将两国位置对调,夷人要我们开阜、照顾其商贾等等等;大帅要他们开阜、照顾大明商贾等等。”
  “他们拒绝并非为报复大帅拒绝,而是其议会,议会和朝会差不多,他们最终议定认为这对他们有害,才拒绝;他们先前把这种有害的提议呈送大明,这自然是包藏祸心。”
  应明带着这个答案一路颠儿回常胜,捂着屁股把爬墙头的培根从牢房放出来。
  当时他就觉得培根可能会死。
  在这个东洋军府筹备战争的节骨眼上,整个亚洲只有他一个人来自英格兰,这意味着什么?
  史小楼从欧洲回来就把他辞退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过去他是史小楼的一项投资,但现在他对史小楼没用了。
  应明觉得自己没有史小楼聪明,也不会比史小楼更见多识广、更接近东洋军府拥有开战权的大帅。
  开战,在史小楼的这个反应下……几乎板上钉钉。
  宣讲官们没有做多余的煽动,旗军已经明白倘若开战,将会一次以惩罚为目的的战争,惩罚他们的坏心眼儿。
  应明只觉得有点可笑,德雷克与培根这俩人过来,很欠揍呀。
  你们提出的要求,我不同意,并向你提出同样的要求,你拒绝了,说这个要求很坏——这种考虑问题的方式很蠢。
  别说这种谈条件铁定的是不平等的,就算是平等的。
  问问西班牙,敢不敢跟大明谈平等?
  不过应明没时间再考虑这些问题了。
  很快,东洋军府将一批去年制作的羊毛呢料冬装军服分拨至他直属的千户麾下,只有不到五百套,但应明所属的骑兵百户部全员都有。
  紧跟着消息才从宣讲官口中传进他耳朵里,去年由巴拿马启程的舰队同军府常吉先生已抵达巴拿马东海岸,他知道这个消息时大明艾兰王的复国军已经向韦港开拔了。
  紧随其后,他们的调令便发了下来——先锋军四个百户部,随艾兰复国军至韦港驻扎,准备登船。


第321章 冲突
  应明跟大部队带着战马经过短暂适航抵达海洋对面的岛屿时,哈瓦那差一点变成红色的。
  驻军此地的士兵隶属于西班牙西印度军团,大多数为老兵后代,从幅员辽阔的新西班牙退上西印度群岛防备海盗。
  朱晓恩麾下率领复国军的将领是武德将军、艾兰千户陈玉汉,也是复国军总教官;率领四百余马队的是武略将军、副千户韩金环,他们两个是同乡。
  林来海战后,他们都以林满爵后生的身份,以军功入南洋讲武堂,入学的时间晚,进北洋军府时练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