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海-第4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帅,应该是这位勇士为保护大汗抱着开花弹想冲出帐外,没等跑出去就炸了。”
  戚继光听着爱将陈述,背着手颔首道:“嗯,是忠诚之士……不要割去首级了,厚葬。”
  不过等陈大成走了,戚继光一直在思索一个被人们忽视的问题。
  是否高空坠物的冲击力已足够穿透毡帐,看来《练兵实纪》的营阵图解还要再添点东西,营寨需增设厚顶。
  看看可悲的图们大汗吧,毡帐火塘开天窗,整个指挥系统都被端了。


第468章 驻帐
  乞庆哈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俺答汗严格意义来讲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草原上生儿子早,所以严格说来,辛爱黄台吉乞庆哈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
  这对父子是什么时代的人呢?
  这么说吧,俺答汗出生那年,长城南边的年号叫正德二年。
  乞庆哈出生那年,是正德十五年。
  他们跟如今,隔着超级能活的道君皇帝嘉靖、隆庆,眼下都万历十年了。
  俺答汗撒手归天,留下这个汉译蒙再译汉的皇太子也已经六十,这个岁数经历了丧父之痛,结果硬是连归化城的城门口都没敢进,派出去点骑兵想要劫掠粮道,被火箭炸伤人十六、马三十,鸟铳打死一个百长六个牧民,马毛都没抢到一根。
  差点把六旬老汉儿在马背上气死。
  南边的黄口小儿皇帝还派人送出口信,归义王印信、关市凭证皆在汉地,让都督同知乞庆哈赶紧去北京城接受册封继承王位。
  乞庆哈觉得这事不对。
  封贡的时候他也在,俺答汗可没去北京接受册封,就在归化城勉勉强强磕了个头,接了旨意就算完了,对内称大明金国顺义王,对外仍称土默特万户部。
  现在让他去北京接受册封,那不真就成大明的顺义王了?何况大明如今正在与汗庭交战,两不相帮已经是土默川在当前局势下能做的全部。
  乞庆哈本心是想趁此机会帮汗庭干点啥的,但局势不允许,大明在北边准备得当,各个隘口皆设重兵,这个节骨眼上三娘子开了板升城的关防,大炮都架在城头上。
  这事它就不对。
  哪儿哪儿都不对。
  别说越境抄掠,寻常牧民连人出关押粮的队伍都打不过,远远地放出几支火箭就被打散了,哪儿还敢越境。
  若集结部众发大军倒能断了粮队或越境抢夺,可归化城在那杵着,他的部落就离那不远,集结起来的部众还没打进宣府,自己的部落铁定就被明将捣巢。
  乞庆哈心里是既难受又憋屈,继承王位需要的东西都在大明皇帝那,可他真不想去北京城接受册封……大明皇帝可还养着他那个四六不懂的小弟弟布塔施礼呢,皇帝那么待见他,还不就是想让他将来继承王位,让土默特直接倒向大明。
  土默特要是倒向大明,汗庭会怎么看?乞庆哈可不觉得当图们汗兴兵攻打大明金国时,大明会出兵帮他。
  南朝的人,恨不得让他们自己窝里斗全死光呢。
  这才有了他率甲骑一路向东,直奔汗庭。
  可还没走到汗庭,路上就已经传来前线大战的消息。
  汗庭集结三万大军在达里湖被明军横扫,图们汗与右翼鄂尔多斯万户的切尽黄台吉被炸死在毡帐中、永谢布万户阿苏特部的哑速火落赤把都儿率军突围时冲入明军车阵被鸟铳射杀。
  还有他的长子,土默特万户的扯力克率军突围后因牛马四散、粮草不济与喀尔喀万户的速把亥发生冲突,混战中与部众走失不知去向。
  这会儿对乞庆哈来说,儿子不知道丢到哪里去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事,甚至就连大汗被炸死都不算什么大事。
  汗死了还有汗的儿子来继承。
  可图们汗法典所指定的五部执政理事死的死丢的丢,只剩速把亥一个才是了不得的大事。
  结果他还没带兵赶到汗庭,就撞上护着图们汗长子卜言伯统帅汗庭留守兵马与速把亥的溃败牧民合流,护着汗庭部众妇孺大规模向西迁徙。
  尽管打了败仗,速把亥仍旧有汗庭执政的威仪,看上去见到乞庆哈有难得的兴奋:“辛爱黄台吉,你是听说大汗受难,要来保护新汗?”
  乞庆哈却没有速把亥那么高兴。
  迁徙的人马带着牛羊一眼望不到边,但他们要去向何方却并不难以猜测,这边再向西就是天下最好的草原,土默特万户部。
  而土默川又有草原上唯一一座城池,归化城。
  果不其然,还没等乞庆哈答话,卜言伯带着久别重逢、雪中送炭的喜悦开口:“辛爱黄台吉,你来的正好,父汗为明军所杀,诸部集结大军为明军所败,汗庭已不在安全,我与速把亥商议,移王庭驻帐于土默特万户部,进驻板升城,你觉得怎样?”
  觉得怎样?
  那肯定不觉得怎么样啊。
  说起来人这东西就是奇怪,先前乞庆哈还一千个、一万个不想进北京城接受大明皇帝册封顺义王,可这会儿图们汗死了,他的儿子与五部执政速把亥想驻帐归化城?
  他突然后悔,为何要辛辛苦苦带兵流窜这么远。
  老老实实去北京接受皇帝册封,安心当个大明金国顺义王它不好吗?
  如今不言伯跟着速把亥想要驻汗帐于归化城,先不说大伙儿过去,驻军城内把大炮摆上城头的明军让不让他们进……别误会,乞庆哈觉得明军不让速把亥和不言伯进城是好事。
  让他们进了才不好呢。
  乞庆哈清楚地很,在大明天子眼中他这个动不动就劫掠汉地的辛爱黄台吉可不是俺答汗的好儿子,布塔施礼被皇帝留在北京就说明天子有想册封他继位的意思。
  如今不言伯想离开迁汗庭于板升城,万一到时候皇帝干脆封不言伯为大明顺义王怎么办?
  对大明天子来说,不言伯这个正统蒙古可汗的后代,要比他重要多了吧?
  想到这儿,乞庆哈的脸色不由自主地变得难看,他并不急于回答自己的来意,而是向速把亥急忙问道:“明军在哪,我率领六千甲骑数千部众驰援,一定能将他们击退!”
  他才没有想跟着这俩去跟明军干仗的想法。
  速把亥并没看出来他的异相,摇头道:“别再和他们打了,明军不知用了什么方法,开战前有些东西从天上飞过,丢了许多会炸开的东西与瓦罐,罐子里装的都是油,四下起火,否则炒花的那些叛徒怎么会是我们的对手!”
  炒花也跟了大明?
  乞庆哈挠了挠脸,哭丧着脸半真半假道:“板升城,板升城也被明军占领了!”


第469章 连锁反应
  万历皇帝最近可太忙了。
  一边读着陈沐送来难以理解的长信从中汲取可用之处,还有一边接受着杭城军民两变带给他在思想上的震动与思考,最后还赶上了塞外戚继光发动横扫之势的攻伐,一战令北元大汗身死帐中。
  最后这件事,天降神雷炸死土蛮大汗对廷臣们来说没什么大不了,可对万历皇帝而言极为提气。
  本来嘛,北元汗庭早就不是值得大明注意的敌人,在几乎失去一切汉文化后,塞外蒙古人又退化为成吉思汗设立法典组建联盟前的那个样子,同样勇猛剽悍、同样侵略成性、同样短视无双、同样装备简陋。
  可他们没变,时代变了。
  正如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军队,在南下攻灭西夏、金国后其军事力量、理论、装备俱达到冷兵器时代的巅峰,他们既有耐力超群适合远征的蒙古铁蹄马、也有产自西夏适合冲击的中亚健马,有蒙古轻健迅捷的筋角骑弓、也有宋金两国称作铁浮屠的重装铠甲,甚至还有回回炮这样的攻城利器。
  即便如此,在成吉思汗的日程上都没有征服更遥远土地的想法,几乎无欲无求了呀。
  结果成吉思汗派到西边跟花剌子模做买卖的商队五百人被杀得一个不剩,当成吉思汗说只要交出凶手并赔偿就依然相安无事后,花剌子模拒绝赔偿。
  这对全国壮丁不过十几万的蒙古来说,被杀了五百壮丁意味着什么仇恨?
  才引发接下来的灭国之战与西征。
  而现在的塞北蒙古就是先前的样子,他们仍然有耐力超群适合远征的蒙古马儿,依然有轻健迅捷的筋角弓,但他们忘记了祖先们在欧洲骑士还穿着锁链甲时就已经武装在身上的铁扎甲,甚至没忘记也做不出来因为没有铁、不会炼。
  至于回回炮,谁还记得那是什么东西?
  这也是曾经威武无敌的蒙古军队在明初时被打得屁滚尿流的原因,不论实力脆弱还是文化脆弱,一旦遇到更强大的实力或文化冲击,都很容易失去战斗力。
  蒙古帝国分布于亚洲的汗国皆是如此,谁本土化的越快,崩溃地也越快。
  至于说如今北方版图变成这个样子,并非蒙古不够弱,而是长城以南的大帝国在立国百年后烂得更加彻底。
  他们所面临的情况是一样的,图们汗设立法典希望扭转混乱的局面;隆庆帝开海禁兴革弊也是想扭转腐败待毙的政治环境。
  改革只有进行时,从来没有完成时。
  只是长城以南的进程更快,因为生产力在已经进步的条件下收到足够大的刺激。
  蒙古还是蒙古,大明却焕然一新。
  当弓刀健马仍旧以塞北游牧民千百年来的老面孔站在长城落日下向南瞭望,迎接他们的不是南国枪矛如林劲弩穿心雄壮的重装甲士,而是冰冷无情的镇朔将军。
  所以蒙古汗庭早就不是大明的敌人了,能被戚继光一次胜利吓得十年不敢南下叩关,被称作土蛮已是抬举。
  明朝的士大夫与武将根本不关注这个所谓的汗庭,他们更在意的是草原上夹在明蒙中间占据四百毫米等降水线上宜耕宜牧的怪胎,土默特万户部大明金国顺义王俺答汗,才是大明的心腹大患。
  那是倘若生逢乱世排除血统最有可能重建成吉思汗伟业之人。
  但现在这人死了,最小的儿子在紫禁城快乐成长,妻子在北京城等待天子的后续安排。
  可别提万历皇帝这会儿的心情,值此日理万机之际,大明帝国连早朝都上了,皇帝徒步带着文武百官去往天地坛郊祭,哼着歌一路狂奔帽子都跑掉了也要拜倒在宗庙告诉父祖这一好消息。
  嘉靖爷爷,想当年把你憋在北京城八天吓得不敢还手的俺答汗被孙儿熬死了。
  隆庆爸爸,想当年让你忍辱负重连饼子都不敢多吃一个的俺答汗,儿子已经代你教化了。
  磕完了头,回宫一刻不停地开始筹备给大明金国顺义王举行配得上这一称号的葬礼。
  天大的喜事儿。
  不过正如俺答汗在嘉靖年间围攻北京城索贡引起大明九边整军修武的连锁反应一样,此次戚继光在塞北立下远超从前的功绩也令九边各部镇将蠢蠢欲动。
  “丁仕卿走到哪了?”
  乾清宫军事室,万历批阅手本批得累了,百无聊赖地打了个哈欠,将刚披红的内阁票议放于艉楼,亲信宦官王安立即又从甲板上拿出一册递到面前,引得皇帝露出责怪眼神,随后抬头看着悬在墙上的天下舆图。
  今年过年,趁着万历在清华园操练军兵的空档,王安带着宦官宫女们把军事上重新摆设了一番,万历舰重上了遍油,还将过去的万历二年天下舆图换成万历九年天下舆图,悬挂在正对着皇帝座位的墙上。
  仿佛这就能满足皇帝乘坐战舰遨游七海的愿望。
  “半个时辰前的电报,今天夜里他们能在真定府歇脚……爷爷,不批了?”
  王安正要将手本收拢回甲板,就被万历抬手按住:“批,晚批不如早批,反正都是朕的事,这两天都批完后头见丁仕卿……西厂怎么样,人可招募齐全了。”
  闻言,王安笑笑又将手本摆回万历面前,这才摇头道:“还没。诸千户百户已有人选,办事的档头番子也在宗室庶人、锦衣、东厂、禁军、京营中选好了。”
  “既是选好了,怎么不招募?”
  “奴婢得等爷爷这摞票议批完再募,不然番子总数是定不下来的。”
  王安这话,让皇帝不好意思地挠起了头。
  他是想一出是一出,开始让王安募几千人,结果眼看着出了丁仕卿这事,就扩大到要让每个县驻十个番子,少说就要再扩编一万人。
  而当下这些边将一个个叫着要请战,从建州卫到哈密卫,几乎所有人都在叫嚣着要为朝廷出征,如此壮景就连当年俺答汗兵围紫禁城都没出现过。
  造成最直接的结果是……是王安的西厂又要扩编了。


第470章 人才济济
  九边战将狂热到什么程度?
  以辽东总兵官李成梁为例,率子侄及本部人马自辽阳向东北方向挺进千里,这家伙过去用十年时间在辽东修成宽甸六堡,为大明实质占领八百里江山,这次一路东征一路修堡,要再为朝廷修六座堡垒,最近传回京师的战报是他正在修缮塔山卫故地。
  将宁远总兵官祖仁也没闲着,带着儿子辽东副总兵祖承训在李成梁的部队后头一路扫过先降复叛的敌军,约束安稳归降的部众,令当地想要作乱的各部人心大震。
  图伦城主尼堪外兰这些年在辽东金银开路结识了不少边将武人,截获建州右卫有个叫阿泰的首领想要造反,趁此机会为镇武堡急于立功的游击将军引路。
  这游击名叫佟养正,辽东将门的出身,父亲佟登官拜总兵官,他则修文习武,是万历八年的武进士。
  这镇武堡游击是他第一个官职,此次尤为性急,行军中脱离大部队,仅带二十六个兄弟家丁一路冲进建州右卫,一箭未发城里人跑的跑降的降,他刚跑到城下首领阿台就被部下杀死献出首级。
  一直到朝廷给他升官赏银的电报发过去,佟养正还如坠梦中,可能这辈子都想不明白自己二十七个人怎么就俘虏招降一千四百多人。
  就这些个战报发来送去,发生什么事邸报顺着电线九边一天全知道了,这谁还能按捺的住?
  辽东镇的兵将是眼看着戚继光带兵在塞外扬威,他们坐不住了,各个拿出豁了命的本事去作战,祖承训手底下有个叫史儒的守备,率三百骑做先锋冲击敌军步阵,三眼铳放过轮着就杀进阵去。
  兵马踏阵而过,坐骑尥蹶子把他这个军官留在敌阵里头,左冲右突谁也不知道这一个人是怎么在敌阵里活下来的,反正到最后缺少像样甲胄兵器的敌军都溃散了,这位爷瘫在地上还攥着刀左右挥舞犹自喊杀。
  就打了一仗,肋骨断了两根,脊椎还移位了,被抬着送回府城让医生推拿呢,也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再站起来。
  但这些事在别人眼里是看不见的,他们只能看到大顺风,根本用不着问敌人是谁,不可能输的。
  别人不说,蓟镇总兵官杨四畏、蓟州中路副总兵张爵第一个联名奏上手本请出塞作战,皇帝对他俩请战不奇怪——原本蓟镇他俩就该主场作战出去打,但朝廷担心戚继光出塞后边防守不住,而且也怕杨四畏被随便蹦出来的长秃谁的打败了毁士气,没让他们去。
  倒不是小看杨四畏,主要这个接替戚继光出征后的蓟镇总兵呀,打仗真的不行、约束卫军练兵倒还可以,除此之外最大的特质就是老实。
  老实到就算打不过也不跑。
  这个特质在这个时代,基本上已经属于明将第二梯队了,第一梯队就是大明的救火队长们,别管打哪儿都是他们的那几个人;顺风能稳打逆风也敢战这毫无疑问是良将,毕竟是上一代人;上一代武将里就第三梯队只要老老实实跑路都算烧高香,更多的是既不敢迎战也不敢逃窜,最后贿赂资敌让俺答去抢别人镇守的地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