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海-第5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牙船只必须全部留下,离港的人将乘坐大明运输船返航西班牙,所有货物在登船时将被清点。
  而居住在城西漫长海岸线上的居民,每天清晨都会被远方海上传来的号炮声叫醒,那是明军在海上例行操练,他们把西班牙停在利马城港口的战船开出去,升满帆、固定舵,自行漂流,大明帝国的兵船炮舰在游曳左右,以船炮轮轰。
  今天开出去一条卡拉维尔船、明天开出去条克拉克船、后天开出去艘盖伦船,没击沉就晚上弄回来明天接着轰。
  三支明军舰队每天欢快地在海上进行娱乐活动——事实上这是杜桐的震慑战术。
  他手上有从常胜、界县开来的三支赤海级千料舰编队,每天一支巡逻、一支驻守,最后那支舰队就带一条西班牙船开到海上,从北往南,经过利马城沿海,确保炮声能让城中居民听见,又不会让固定船舵的无人西班牙船撞到岸上。
  杜桐在用这种败家子的显摆手段告诉利马城的西班牙人,你们永远也打不过大明。
  为什么?
  就因为他一个千户部的编队一天能让海上玩两千斤火药,连着玩一个月心里不虚。
  权当让炮兵训练了,你西班牙有这本事么?没有,我船上炮兵一个月轰出去的炮比你的炮兵一辈子发的炮还多。
  这怎么比?别说炮了,人西班牙的火枪手都少有能得到充分训练,身上备弹药十二发就觉得能打一仗了……你们这舰队整天在近海拿能在战争中轰开一座城的火药训练?
  说实话,这事极大地打击了利马城里西班牙军团士兵的士气,甚至远远超过总督托莱多向驻秘鲁军团长们下令撤离的消息。
  所有人都知道此时此刻这种选择就是逃跑。
  但杜桐在海岸上的炮声让人们接受逃跑的事实。
  在他们接受这一现实的过程中,明军的动作比他们快得多、也果决得多。
  由于总督的命令,他们海军最大的两条盖伦船已被明军开走,其他大小船舰也被明军拉到海上击沉,岸防炮台没有得到射击命令,驻守炮台的军团士兵像提线木偶般看着近在咫尺的明军登陆他们驻防港口,将船上的西班牙士兵一一驱赶,却不敢做丝毫阻拦。
  驻马坡之变的殷鉴不远,五十六个明军士兵在冲突中让他们两个连队撤编,如果这样的事注定再来一次,谁会希望它发生在自己头上呢?
  一切在人们不情不愿中,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撤离的第一批人是半岛贵族,他们大多有自己的小船,也对明军将所有船只夺去的事抱怨极多,尤其在清查他们的行李这件事上,更是有着极大的抗拒心理。
  盘查行李,自然会让一些财物无故消失,这是很正常的事,但出乎他们的预料——没有,没有任何人因为盘查而丢失财物,哪怕有西班牙贵族赤裸裸在箱子里装着几块黄金,也不会被盘查的旗军偷走。
  反倒是他们常常会因为行李物品中夹带想要带走的原住民奴隶而被责罚,还有过去被秘鲁总督区开具的房产、地产证明统统都报废了,有关秘鲁的一切文件都不能带走,甚至不允许他们进行土地买卖。
  此时此刻的利马城,已经乱了。
  明军仅接管港口与海面,贵族收拾自己的一切聚在城里、军团士兵士气涣散,不能被贵族带走或根本没打算走的商人、雇佣兵、恶棍们仰仗自己所拥有的武力优势,向这座巨型城市露出自己的獠牙。


第40章 大乱
  没人记得利马城上空第一冲黑烟是万历十一年元月几日冒起来的。
  也没人知道夜晚的利马城究竟有多恐怖,蒙面的披甲武士在街上肆意横行,翻墙越院冲进贵族或大商人的宅邸,杀人越货后消失一空,只留下遍地狼藉。
  利马城居民泾渭分明,恩怨积压已久,此时爆发出来如洪水猛兽,每天都有数不清的冲突发生,除非大批明军进驻,否则谁都不能在西军完全撤离前改变这种迹象。
  而在此时此刻,大规模明军进驻显然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陈沐与邓子龙的部队还在陆上继续开进,沿途小城镇与部落需要安抚,等他们进驻利马城至少要到三月。
  但这座城等不了那么久。
  城里的人也等不了那么久。
  西班牙军团无意在镇暴中花费自己的力气,他们本身就是这次狂欢的参与者,尽管他们的编制被打乱了、士气也极为低下,但他们才是整个利马城抢劫经验最丰富的人群。
  而明军则是无法约束城镇,利马城太大而他们的兵力太少,港口才仅仅驻扎了四百多人,竭尽全力也无力管控混乱局势,。
  明军在利马城的驻地正忙着统计房产,在督军杜桐亲自观察后,将城区西北方临近港口的空地划为几片,两片为军营,并取利马城西北部两纵两横四条街道分配给四个百户领兵进驻,就地设防,划出一片巨大的安全区。
  即使身处其间,大多数人也无能发现世事进一步发展的驱使,而更糟糕的是有时即使发现了事物发展趋势,也无能为力做出任何改变。
  利马城的西班牙人,此时此刻的困境便是如此。
  绝大多数贵族不愿乘坐明船出海,这与明军无关,而在于很多人都看出利马城如今的乱象正来源于将会和他们一起登船的西班牙军团。
  自从城内第一团火熊熊燃烧,军团士兵释放了心中的魔鬼,数日以来有数十名贵族的宅邸被人袭击、甚至就连城外的庄园也没能幸免,很多人已经开始思考,这趟回到西班牙的长途航行是否安全——在更坏的现实面前,他们甚至不觉得利马城易手是件坏事了。
  至少明军的到来让他们还有个能请求帮助的地方。
  在西班牙贵族眼中,不论城内满腔怒火的土著暴民,还是白天是兵夜里是贼的军团士兵,都不敢进入大明区。
  倒不是没人试过冲击大明旗军驻防的地区,最开始那几条街夜夜都能传来炮声,每天早上人们都能在街上发现新的尸首,明军管杀不管埋,他们只负责把尸首上的兵器甲胄与值钱的物事带走,剩下的尸首则早起就近挨家挨户敲门,让他们去把尸首用板车推着拉到城外。
  城外有西军奉托莱多之命挖好的大坑。
  讽刺的是……大坑是西班牙士兵挖的,被居民用板车推着拉到坑里的不法之徒也大多是西班牙人,而且其中过半都是西班牙士兵。
  最开始城中乱象初初发生时,是登记船舱的过程中被明军扣下的土民奴隶无处可去,城内没他们的容身之所、城外又比城内还乱,只能装着胆子向明军求助。
  其实就连他们自己都没奢望明军能对他们提供什么实质帮助,在西班牙人近年来的教育中,秘鲁原住民被告知大明百姓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大明旗军更是其中佼佼者,他们恐怖的战绩似乎从侧面坐实了这一说法。
  之所以求助明军只是因为他们离明军驻地近,而距离任何一个教堂都远罢了,现在的街上不太平,没人敢走那么远。
  却没想到尽管大多数人言语不通,明军却准许他们进入驻地,尽管旗军的态度绝对谈不上和蔼可亲,只是公事公办有时候还会因事务繁忙而显露出不耐烦——由于杜桐过度谨慎,登陆的旗军人少,却要面对远超出他们能力范围内的事务。
  这些枯燥操练杀人术的大明年轻小伙子们这段时间心里都憋着一股无名火。
  但即使是这样,比起西班牙人把他们当作动物和物品,也有如云泥之别。
  其实杜桐划出城区西北方向四四方方的地带,就是为了在设立港口驻军之余安置乱象中的百姓。
  那些房子对旗军来说没有用,在东洋大帅陈沐下令就地整编为利马驻军之前,他们暂时居住,很可能几个月后就会随军事调动而去别的地方或回到常胜。
  不少人在常胜都已经有家眷了,尽管他们每月只有两三千通宝的军饷,但管吃管住都能存下钱,不少人还因训练优异取得赏赐……最早是赏银、后来赏通宝,到如今常胜的土民百姓越来越多,军府开始赏田。
  赏田不多,但三个月到半年就有一次训练考校,不少人能从中取得田产,三亩至三十亩不等,这些田地他们也没时间照料,有的是在常胜就地寻了家眷耕种、有的则是租出去让百姓耕种。
  他们当中不少人已经比较像常胜的地方驻军了。
  倒是那些房子对百姓来说很重要,杜桐在界县待了很长时间,东洋军府驻军在西海岸的将领们假想敌就是秘鲁西军,他没少从常胜收到关于西军行为风格的邸报。
  他们军团欠饷,愤怒的西班牙士兵很容易劫掠自己的城镇,他们干这事是有前科的,数年之前他们就曾在尼德兰这么干过。
  欠饷这个问题是普遍的,不光西班牙有、法兰西有、甚至大明也有,只要在财政困难的时候都会欠饷,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共同点是欠饷的由头一开,只会欠的越来越多,想止住很难,除非有足够大的外力刺激。
  比方说最近两年受惠于明西贸易,西班牙本土军团的工资已经渐渐补上了一部分,但秘鲁山高国王远,还像以前一样,这些士兵穷困潦倒,贵族军官则有意推波助澜,他们不敢冒被杀的风险去和明军作战,却并不介意留给大明一座被摧毁的城镇。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被抢被杀的西班牙人……贵族军官能选择推波助澜让这场属于底层人的狂欢开始,何时结束就不归他们管了。
  这种情况下,明军驻防于靠近武装广场那条街的百户就成了最吃香的职位。


第41章 小鱼儿
  条石铺就的长街上尽头传来西语高声急呼。
  夜晚,武装广场东北、东南、西南三个方向是西班牙军团士兵作乱的天堂。
  白昼,三个城区则是利马印加原住民报复仇怨的乐土,武装广场的焚尸炉都被烧坏了。
  那焚尸炉就搁置在武装广场正中间,过去利马城宗教裁判所的修士们用它来处置犯人尸首。
  其实西班牙统治时期利马没什么犯人,正常的奴隶犯点小错,乡下的种植园主在自个儿家里说杀就杀了、军团士兵在路上说杀就杀了,根本用不着宗教裁判所。
  宗教裁判所干的是大事,比方说造反首领、羽蛇神祭祀这种,拉到武装广场要么斩首要么绞刑,完事儿旁边焚尸炉一丢……反正一年也没几个人,别说利马城,就算整个秘鲁一年都未必能碰上一例这样的案子。
  普通人那够这资格让宗教裁判所审判,也就劳塔罗够资格,造西班牙人的反在哥伦比亚打游击战争,末了还吹鼓大明子民那套异教理论、拆坏焚毁教堂与修道院,妥妥的要上火刑柱,问题是这够资格的人……你抓的着么?
  别说活着满地乱窜的劳塔罗,就算如今死了西班牙人都不知道人埋哪儿。
  宗教裁判所的焚尸炉真正用处是震慑,甚至很多时候是为了凸显仁慈,就算是个造反头子也不直接杀,而是问他悔改不悔改,哪怕在斩首前一刻悔改,也能减刑。
  宗教本就是玩弄人心的法术,拿来消灭肉体太低级了。
  因此一辈子没开过几回火的利马焚尸炉,真正火力全开却要等到西班牙人大撤退前夕,只不过这一次的火把由印加后裔点燃,他们远不像西班牙修士那样另有所图的‘仁慈’。
  说烧成灰就要烧成灰,一点骨头渣子都不留。
  最后尸首没烧毁多少,反倒把炉子烧漏了……西班牙炼铁技术本来就不咋地,更何况还在王室明令禁止生产的殖民地。
  好在印加后裔一来缺少火器、二来头脑也不清晰,全靠朴实的情感爆发,就像明军首次开进墨西哥城间接造成原住民纺织工人起兵一样,没有行动的领导者、同样也没有理论、纲领、长期目标与资源支撑,这让他们既像非洲草原上的鬣狗般凶恶,也像飞过天空的惊弓之鸟。
  靠近武装广场的街上随处可见这场混乱给利马城带来的累累伤痕。
  半个月没被清理过的条石板渗入褐色的血污与烟熏火燎留下黑色痕迹,过去这里是城市的中心也是商业最繁华的地带,尽管贸易额远比不上过去海运时最发达的港口,但开在这的商铺都与城中权贵之人生活息息相关。
  此时此刻,它们也因此蒙难,随处可见被抢劫一空拖出店铺的货柜与未经收敛的尸首。
  街上的裁缝铺二层,橘色的屋瓦像白墙一样,因海风吹拂老化失修透着颓丧,这一由于明军入亚造成秘鲁接待商船减少城市活力下降的恶果对此时屋子来说却成了好事。
  至少这让商铺变得不是那么地显眼——对周围气势恢宏的大教堂、富丽堂皇的总督府以及间隔一条街道就是过去西班牙贵族居住的富人宅邸而言,破败的商铺小楼确实没什么引人注目的。
  尤其在底层商铺已经被翻箱倒柜砸了个稀巴烂还带着半扇敞开被烧成碳的门,没人愿意到这来光顾,破败的模样让人一看就知道这屋子没什么好拿的东西,至少免于像那些大型宅邸一样被人举火焚了的命运。
  不过在这间本该无丝毫生人迹象的屋子二层,一扇窗却被小心翼翼地推开一道缝隙,露出半张黑发黑瞳、棱角分明,属于西亚混血青年的脸,他先是举目不忍地望向血腥的武装广场,最后才将眼睛看向北面。
  越过哀嚎四起的武装广场向北,目力尽头的街道上,能看见被建筑遮挡下泾渭分明的另一个世界。
  那个世界的大门是设置在街上的拒马与土垒,还有一面简简单单黄底旗子,飘扬的长方旗简洁至极,笔酣墨饱地写出个连笔的明字,透出另一面简绘墨龙与外圈渗过来的墨渍。
  可就这一面旗,便隔绝出卡利城两个世界。
  混血青年望向明字旗的目光满是渴望,但紧跟着他就看见另一边的街道上有伙携刀带棒的强盗将要经过窗下的街,连忙小心地把窗户合上,回头小声道:“别说话,有人路过。”
  只有木条板窗户缝隙的光透进来,映出二层狭小的屋子的陈设,屋里摆着两张挤一挤能躺下两个人的床,床板由未经休整毛边的木料钉就,只有两张棉布单,显然过去一张垫在下面、一张盖在身上,靠近门的位置有个人高的木柜,同样没有丝毫装饰,除此之外就剩靠在窗边的木桌,此时西亚混血青年就撑着桌子站在旁边。
  在他手下按着的是一柄明朝军士吏民常别在后腰或藏在袖中的解腕尖刀,长尺余、带着皮套。
  所谓‘解腕’即是并无护手方便携带之意,有尖长、柄短、背厚、刃薄的特点。
  青年右边的床上,坐着一身装饰与周围格格不入的年轻西班牙贵妇人,床边立着像青年一样样谨慎的手按腰间长剑的老迈护卫,和一对年轻的印加男女仆人。
  左边的床上,则坐着一名衣着简单的西亚混血妇女怀里抱着看上去只有两三岁的小男孩,此时两人紧挨着混血青年,隐隐被护在身后。
  青年名叫伊斯基耶多,意思是左边,第三代西班牙印加混血,从小在利马西城海边的街上长大,说他干过各行各业是吹牛,利马城能供他这样的人维持生计的也没几个行业。
  在明军入亚之前曾是个水兵,后来效力于一家来自西方的商队得到丰厚报酬,两年前盘下这间裁缝铺,人生际遇基本上就是南亚梦的典型。
  小左哥身后的年轻妇人与小孩是他的姐姐和外甥,姐姐名叫德瑞塔,意思是右边;而他五岁的外甥在面容上有不同于他们姐弟棱角分明的柔和,同时也有个与众不同的名字,叫小鱼儿。
  而此时此刻在小左哥按着解腕尖刀的桌子上,正铺着一面黄底红日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