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海-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在底。”
  “我船因隔舱少龙肋,夷船无隔舱多龙肋;我船底尖、上宽下窄,夷船底圆、上窄下宽;所以夷船左右更稳,可架火炮。”关元固说起这些头头是道,甚至透着兴奋,“四月,耗料一百四十,工五百二十,造成一艘快船,以其圆底仿造,船速极慢,遂拆掉弃用。”
  “五月,浪冲鲛鲨上岸,船匠稍修首尾,仿鱼型以尖首、宽身、窄尾,既为战船,千户重炮战,便以夷船圆底为制,单桅硬帆,入海航至新会,百六十里八个时辰,又推仅剩两门五斤炮分架左右打放,炸了一门,船没事,故推为定制。”
  关元固说起五斤关炮在船上炸掉时表情极为正常,眼都不带眨的,看得陈沐光想笑。
  “不算撞角,船底长五丈六尺,最阔处一丈四尺,用料二百三十四,用工七百四十,用的都是好料,耗银一百四十四两,可载米一百八十八石。”关元固对督造出如此海船十分骄傲,老匠人松弛的脸皮都写满了容光焕发,抱拳道:“船型已定,其载员二三十,设五斤炮四门、佛朗机六门,当不在话下。”
  自陈沐至船厂就已有匠人跑去开船,眼下已经划着舢板过来,陈沐满意地点头,带关元固登上舢板,登船视验战船。
  他就说这船造大了,看着比原来的单桅小船大了三分之一,现在关元固一说果然用料超过二百料,长度超过十八米在这一时期的东亚海上已经可以称之为中型战船了,虽不如四百料福船那么大,却刚好合用。
  何况将来这艘船载的是香山军器局新造五斤炮与佛朗机,既能给小船体造成杀伤、也能对船上敌军造成杀伤,造得小了装不下炮,造得大了也没什么用。
  陈沐预想中的水师主力船舰可没这么小!
  即使十斤船炮造出来,这艘船也只能在船首放一门,那种大家伙对这艘船的船舷来说还是不合时宜,况且船尾依照陈沐的要求,放着大渔网和渔具呢。
  陈沐对这艘船的定位,既是近海巡逻防御快船,也是将来卫所的武装渔船。
  船体仅刷过桐油,还未上漆,也没有依照习惯在船身画上鱼鳞或漆黑,船内同样未经修饰,仅留出四个置放火炮的炮窗,佛朗机是杀人炮,后坐力又小,船舷上的回旋架才是它们的位置。
  尽管内外都为新船体,但船上一样是艏艉高楼的模样,底部两侧与艏艉下是隔舱,中间有通道,两侧隔舱上则有四尺高通铺,上面是甲板,勉强够翻身,通风一般。
  艏艉都有炮台,不过艏楼下是增强撞角冲撞能力的木质结构,艉楼下的增强上下冲击的构造能保证上面安放一门臼炮,里面则是厨房,直通底部仓库。
  船帆不是席子,香山所富裕起来也不必再和海盗一样,他们的船帆是托泉商买来的好帆布,更轻便,升帆也更容易。
  这样一艘船,除了水兵休息不舒适、不适合近战外,在整个亚洲海面上炮战都能占据很大优势,符合陈沐的预期。
  “既然是冲来鲨鱼有的灵感,就叫香山鲨船,看来造大船要等海上冲来鲸鱼了。”
  陈沐说着就笑了,大致构造他明白一些,挥手道:“让船厂继续造,今年夏天,整个岸边都造鲨船。回去我给大船制图,等拆了佩雷拉送来大黑船后一一对照,明年再说造大炮船——我们去看炮。”
  早上好!福建产帆布,出自葡萄牙传教士曾德昭《大中国志》“出产金子、糖、好帆布,还有各种好纸,量多质优而且便宜。”


第99章 百废
  火炮没什么好看的,单纯铸铁二斤炮要想打百发不炸膛,炮身要重到二百斤开外,口径一寸的小炮壁厚斤两寸,老关觉得不合适,干脆就没造。
  铜炮倒是轻,一寸的口径,炮口二寸、炮尾三寸半、身长三尺四,才九十七斤半,结实耐用,而且铜炮还有一个优点,快炸膛的时候它会先鼓起来,然后再打放才炸,能避免危险。
  就是贵,一门二斤炮算上废料,料钱足有十三两银。
  步炮用这个还行,船炮没必要使用这么金贵的东西,二百多斤的铁炮料钱才四两多,也合适的多,最大的问题就是铁炮做不大,做大骡子都驮不动。
  老关还有另一门炮让陈沐验收,是铁芯铜壳炮,比铜炮厚重、比铁炮耐用,一样形制要一百四十七斤,料钱六两,工时比两者都多,因为泥模要造两遍,一遍铁芯、一遍铜壳。
  新炮更轻便,同样打出的炮弹与威力都更小,能打二百七十步,二百七十步外炮弹就扩散地厉害,五百步外完全失准。但其轻便的特性同样能在接下来的路上战争中大放光彩。
  新式炮车也做了出来,由一匹马拖拽的炮车有两个轮子,延伸出去的反曲柄铁炮架在置放时能落在地上,能很好的帮助火炮卸去后坐力,并搭载用于轻炮螺旋调整炮位的把手,使用极为简单。
  包括炮身及清洗具全套与十二颗封装炮弹及火药,铜炮重二百五十二斤,铁芯铜壳炮重三百零一斤半,炮弹为十颗实心铁弹与两颗新式散弹筒。
  同时因为陈沐的要求,为应对最差的路况或骡马累死的窘境,炮架上有几个仅微量影响稳定的可拆卸部件,最差的情况就是由人生拉硬拽,也能行进。
  毕竟南方有太多山川河流了,陈沐也不知道临近战时究竟有没有让他从容运兵的路况。
  火炮就是力量,他的军队在战时必须拥有火炮支援。
  如果每个总旗手上都有一门二斤炮,一个千户手上有五门五斤炮,大军阵作战他的敌人在三百步外挨上一轮就自行溃散了。
  让陈沐感到惊讶的是,关元固铸炮已经铸出心得了,认为口径每大一寸,则炮身长三尺三寸,能让炮弹打出去尽量为直线,这让他很是欣慰。
  合着新炮还是三十三倍口径火炮,这种计量方式还比较简陋,因为老关算的是全炮长度,既算上药室也算了炮尾。
  总的来说是个创举,可以推为今后火炮定制,依次能够算出十斤炮的炮身长度,将达到一丈——陈沐觉得,等他的船炮造出来,这片土地上就没红夷炮什么事了。
  “魏八郎那些娃娃兵,以后驻在炮厂,闲来无事任何人不得进出,违者就地击毙。”离开炮厂时,陈沐下达一条这样的命令,“用泥模造试炮,试成推为定制,可以用铁模,分开榫卯一起的铁模,刷上能分开铜液铁液的材料,灌铁水、再吊到另一个铁模中灌铜水,省的泥模打碎再做,能快很多。”
  “至于刷什么合适、和怎么做,我也不太懂,还要靠关匠去试,还有就是炉温。”陈沐敲敲脑袋,道:“我回去想个鼓风的东西,好像炮这东西冷却时温度慢一点比较好,关匠多注意吧。”
  关元固带着几名匠人把陈沐一路送到外面,看着陈千户翻身上马又下来,问道:“关匠回头找个笔吏,把造炮这些流程编纂成书,以后是可以传世的。”
  回衙门的路上,陈沐一直感慨着这个时代,其实练兵没什么神奇的,一个崭新的千户所慢慢发展为能打仗、有精兵的千户所也没什么特别,真正让他感慨的就是香山军器局与香山船厂。
  这是真正的从无到有,从关元固打出第一支鸟铳,从关老二做出第一具膛床,原本还说让关尊耳去南京工部任个小职,现在转眼有了军器局,也用不着出去任职了。
  军器局的发展才是真的快,只需要技术与熟练工匠,其他一切广东都能提供。香山军器局打造所耗铁料与南方最大的冶铁集散地佛山产量相较,不过是九牛一毛。
  刚回衙门,顺德千户邵廷达就一脸郁闷地坐在衙门门槛儿上,边上畏畏缩缩站着几个顺德千户所旗军,真和看护衙门的家兵讨水喝。
  “哥,你可算回来了。”
  “哟,这不邵千户么!”陈沐贼笑着围手足无措的邵廷达转了两圈,末了才拍拍他肩膀,问道:“当千户的感觉,美不美?”
  抛铠缰绳让家兵牵马去马厩,陈沐揽着邵廷达朝衙门里边走边道:“进去座,就是去顺德也是我弟,坐外面干嘛,还有你的兵,进衙门里歇着,正晏去叫人弄点酒菜,好好招待着。”
  坐到正厅,陈沐脸上的笑意还是下不去,整个香山千户所都没人想到最先当上千户的会是邵廷达,就他们的战功,最早的十部百户升任副千户是情理之中,濠镜那三个百户至多也就能升到诸所的佥事一类官职。
  “沐哥你手好了?”
  陈沐的夹板去了,低头看了一下,活动手臂笑道:“还没好全,快了——说说吧,顺德需要什么。”
  “唉,当千户一点都不舒坦。”邵廷达长长地叹了口气,“顺德千户所要钱没钱,要粮没粮,去了才知道当初刚来香山哥哥你有多难,我也没你那能耐,只能找沐哥搬救兵了。”
  说着,邵廷达苦着脸指向外面,道:“看我那旗军破衣烂衫的,这已经是里头最能拿出手的兵了,所里有四百多人,有些老旗军觉得我害死他们千户,不服,那些新旗军又不能打仗,什么事都不好办。”
  “我想借钱、借粮、借人,沐哥帮我。”
  这些事只有陈沐能帮忙,也只有陈沐愿意帮忙,他笑道:“先招兵,这几日你在香山住下,学学军余是怎么织布的,老白他们几个也都在学,等赏赐下来肯定都是要外放做千户副千户的,我还不知道兵部对陈某怎么安排,没意外的话织出绸缎、伐出木料都运到香山,一年一结。”
  “银子分军户、所库和将来的卫库,所中所有卫官只能取二分,至少让旗军吃饱穿暖,其他进所库,以后香山军器局与船厂对军器船舰明码标价,供应各千户所。”
  陈沐这话乍听起来没什么,实际上他想让今后卫所从原料供应、物资变现再到产出回流,形成完善的产业链,自成体系。
  “现在二所互不同属,所库不能动,我从私库支你千两银子,再从香山调一个百户所去帮你招兵练兵,其他事等朝廷封赏下来再说。”
  铜炮重量,已知圆柱体高度为105cm,半径为4。7cm,得其体积为7286。77立方厘米。已知铜比重每立方厘米为8。9g、明代一斤为594。6g,得铜柱重量为109明斤。已知口径为3。4厘米,按炮膛85cn计算,同公式可得炮膛钻去11。5明斤。绝对理想情况下,该炮重量为97。5明斤。实际炮铜为锡锌铜合金,锡锌重量更轻,可能会再轻五斤。


第100章 封赏
  朝廷的封赏还没到,黎恕来了。
  “在下嘉靖三十一年举人,先后任职浙江缙县教谕、鄱阳县令,前年回乡养老,受陈知县嘱托,筹纂《清远县志》,故特来拜访陈千户,有唐突之处,还望千户海涵。”
  黎恕年岁很高了,不然也不至于回乡养老,陈沐与之相较就是个小年轻,面对长者陈沐一向尊敬,何况这是编修县志,岂不是意味着陈爷要被写进志里去了?连忙迎至上座。
  “老先生快快上座,清远县志,晚辈也算在清远长大,您但凡有用得到的地方,一定鼎力相助。”
  陈沐笑容可掬,他很好奇别人眼中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角色。
  黎老先生看上去很容易相处,虽被请往上座,并不以此自矜,只坐客座拱手道:“老夫既受人之托,需忠人之事,编修县志欲分封域、建置、学校、尝祀、风俗、食货、兵防、秩官、选举、人物、杂志等四卷七十六类。此次前来,一是听闻清城白千户所言,陈千户曾做清城千户所舆图,特来相求。”
  黎恕说着拱手,面上带起笑意,道:“二来则为录陈千户生平于志中,清远兵事不多,近年不过倭乱而已,陈千户曾随白千户出城迎战,老夫也是来问询战事情况,也好记录,还请陈千户相助。”
  “理所应当。”陈沐笑笑,挥手让家兵去取他宅中舆图,笑道:“晚辈确实做过清城舆图,不过做的并不细致,眼下所中邓千户是制图高手,也曾去过清城,若老先生不急,可等几日,由邓千户润色后,陈某派人送往清城,您看如何?”
  “这再好不过了!”
  编纂县志这事,通常所事繁杂,但人事上不会有太大阻碍,人人都想名留青史,被找上的人喜不自胜,又怎么会拒绝他们一点微小的要求。
  黎恕带着青衣小帽的随从,从竹背箱中翻找出一册书录,翻开寻觅一阵,递给陈沐道:“这是老夫据清城白千户口述,所录清远城外击倭寇之事,请千户过目。”
  “那场仗倭寇兵势比旗军多,指挥召集五部千户聚兵清远,陈某记忆犹新,若非静臣兄……”
  陈沐笑呵呵地接过书册,边说边看,眉头皱起,话头便戛然而止。
  书稿用的不是什么好纸,只见黄纸黑字叙述当时的情形:
  嘉靖四十五年冬十一月,倭寇广东,贼破清远峡直逼卫城,清城大警,士民惶惶黎庶惊怖。指挥齐聚五兵坚壁清野,贼至城下设伏挑战,清城百户白元洁不惧,出城野战,小旗陈沐勇猛,毙贼执旗,再毙倭首,贼遂散。
  再翻动人物志,在属于他那一节,像什么夜宿黑岭同行皆惧夜不能寐,唯沐坦然自若,奋关张之勇手格数贼致贼退走;什么清城临贼无惧、铳无虚发击毙倭首之类的不要太多,整个一古之猛将跃然纸上。
  让陈沐产生自己记忆错误的恍惚感受,虽然事情好像确实是这个样子,但他清晰地记着别人夜不能寐是出于警觉,他呼呼大睡是松怠而非无惧。至于关张之勇更是无稽之谈,关张能被绊倒?
  这大约就是陈沐感觉最诡异的地方了,只记录事,没人知道他当时是什么心态。
  头一次上阵他头脑空白,如今回想起来也只记得自己后退时被绊倒,肚子挨了一脚不知道疼,还有用拳头擂死个山匪,仅此而已。
  但在人物志上透过这些字去看,就不是那个感觉了,陈沐感觉当时因紧张而丢失的记忆被补全了——原来陈爷那时那么勇猛的吗?
  自己都不知道诶。
  “陈千户,怎么,志上编撰有误?”
  “啊?这志啊,呵呵。”陈沐抬起头眉间自然舒缓,正对上黎恕十分认真的问询,合上书册顿了顿,以同样认真的神情,道:“准确无误,静臣兄所言是非常中肯了。”
  言之凿凿。
  陈沐美滋滋地和黎恕谈及在清远的几处硝洞和老人家想知道的事宜,并更轻松地送走他,许诺在邓子龙润色舆图后派人送一份前往清远。
  这个时候润色地图刚刚好,因为他也正打算把香山、顺德、新会、新宁、南海五县分别绘制地图,好将来教授旗官,以备将来练兵作战时取用。
  他是希望兵部能把过去广海卫故地这五部千户所交给他的,如果他能做广海的指挥使,至少能保证下面三个千户是自己人,香山和顺德都不必说,新会的黄德祥也算熟人,只要他手下这些卫官升出几个千户,五部千户所就是铁板一块,往后他在这块土地上就无往不利。
  但朝廷升官这事对人确实是种折磨,即使张翰兼兵部右侍郎,也不能保证他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
  香山社学得了学政大宗师的同意,建在千户衙门不远的山下,陈沐是没事了,待到九月初手臂伤愈,每日复习弓马,只等着秋月参加乡试。
  他闲着,广东的营兵可没闲着,兵部大员听说曾一本授首,封赏还未定下就决定此时正宜乘胜追击,扫灭海上周边诸贼,陈沐与陈璘等人带回的战船修好便派上用场,官军四处出击,剿灭林容、程老、王老等人。
  那都是曾一本之下的小角色,各自多则数十少则十数的战船,虽说铳炮齐备,但都无对府城造成威胁的能力,张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