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沟皇帝-第8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位置上傲几年,这才能够成为值班大臣的。
 这礼部左侍郎都不行了,那么就得从其他机构选人了,但是这样问题就来了,专业对口的人没几个,但是资历和威望符合的人却是一大堆。
 别说是那些资深的左侍郎了,就算是其他部门的尚书么,也是眼睁睁的盯着马维留下的御书房值班大臣的位置呢。
 这有机会,一些有心思的人,就是开始活动了起来。
 怎么活动?
 私底下串联,然后抬高自己的声望,或者是获得柳八苟这些重臣的支持?
 都不是!
 想要进入御书房,柳八苟的支持有个毛用,陛下的看重和信任才是重点!
 基本上有资格竞争值班大臣这个位置的人,大多都是正二品尚书级别的高官,或者是熬了好多年的从二品侍郎、巡抚等级别的高官了。
 这些人,甭管哪一个,都是在李轩那里挂了名号的,在外头也是独当一面的人,可没几个人是柳八苟的门下走狗。
 嗯,相当重臣们的门下走狗的官员,是爬不到这种高位的,因为李轩不允许!
 杜绝朋党,这历来是封建王朝吏治的重要手段,大唐王朝里也不例外。
 所以,担任是柳八苟或者是钱祧里这些重臣的门下走狗,全都是被李轩打上了一个有多远滚多远的标签。
 所以想要竞争御书房值班大臣这个位置,找柳八苟这些御书房值班大臣是没用的,相反还会在陛下面前落了下乘。
 唯一,同时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圣天子面前刷好感!
 而且这种好感,还不能是和王文华那样随便吹捧的,大唐的高官里,宠臣一直都是只有王文华一个人,二十余年来,再无例外!
 这些年也不是没有人试图效仿王文华,靠吹捧讨好李轩上位,结果呢,没有一个成功的。
 想要成为御书房值班大臣,得拿出真材实料来。
 用自己的能力打动圣天子,只要打动了圣天子,那么御书房值班大臣的位置唾手可得。
 于是乎,这几天时间里,来面圣求见李轩的大臣就是特别的多,全都是从二品,正二品的高官,而且这些人不管是私下面圣还是说在早会的时候,或者是其他什么场合里,抓住了机会就是说教育问题。
 有些是直接向李轩上折子,说什么现在的教育问题存在什么问题,要往什么方向改进。
 有些干脆就是当着李轩的面说这些,有些说的直接一些,有的说的隐晦一些。
 不过这些人的行动都是非常的一致,那就是试图在教育问题上,打动李轩,进而上位。
 对于臣子们的行动,李轩虽然觉得他们有些不尽人情,这马维刚死了几天时间,其棺木这会估计还没有运回家乡呢,这些人就是迫不及待的竞争马维留下来的位置了。
 这是让李轩都是有些叹气了。
 他自认为已经是够冷酷无情了,但是即便是他自己,看着追随自己二十多年的臣子病亡,还是有些放不下,但是这些竞争高位的臣子,大多也都是老臣了,也都是和马维共同在朝堂为臣十多年的人。
 不过虽然有些感慨,但是他也是可以理解他们的想法,这么大一只桃子就在众人勉强,谁都想要摘下来。
 此外,实际上李轩也是准备在近期内尽快的挑选一名适合的人进入御书房,接替马维留下来的空缺。
 国不可一日无君,同样也不可一日无臣。
 这没有了大臣,李轩让谁办事去?
 所以,尽管这些大臣们的方式让李轩有些感叹,但他还是没有太多的偏见,反而是很认真的看过这些臣子们的折子,听他们说对教育等事务的看法,试图从中找出一个适合的人选来。
 马维生前就是分管教育事务为主的,而御书房众值班大臣们的分管的事务,虽然没有明确划分,但是基本上都是各自管着各自的一滩事,偶尔会有分管事务的调整,不过一般也不会太大。
 所以接替马维的新任御书房值班大臣,同样也必须是精通教育事,而且更加重要的是,他所主张的教育政策,必须符合帝国的客观规律,同时更是要符合李轩的主观要求!
 然而看过了不少大臣的折子,听过不少大臣的话后。
 李轩却是有些皱眉了,这一时半会的,还真找不到太适合的人选!
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废除科举
 想要找一个能胜任分管教育等事务的御书房值班大臣,可真不容易,看看这都上的什么折子。
 最让李轩冒火的就是工部左侍郎递上来的折子,说什么如今的教育事务还存在着极大的短板,基础教育已经是逐步发展了,但是高等教育还是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
 他在折子里重点建议发展高等教育,尤其是四年制大学,要在五年内新建立至少二十所大型综合四年制大学,同时对现有的十多所四年制大学进行扩招。
 提出了要把四年制大学生的在校生数量翻十倍以上。
 看到这个,李轩就直接给他打了个大大的叉!
 突然培养这么多精英大学生,你让大唐帝国拿什么位置去安排他们?
 难道不知道上流社会一个萝卜一个坑啊,每年招收的新官员数量就这么多,那些一流企业的高端职务就这么多,现在的四年制精英学生毕业后,安排的都有些勉强了,你还想要扩招十倍。
 这些扩招多出来的学生,毕业以后当不了官,成不了企业高管,然后跑去造反怎么办?
 大学是要扩招的,高端人才也是需要的越来越多的,但是得一步一步走,随着帝国经济的逐步发展,高端人才需求量大了,有足够的社会资源供养更多的高端人才了,那个时候才是培养更多高端人才的时候。
 但是你的社会还无法接纳众多新中上流阶层的时候,这些多出来的精英学子就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分子。
 你真当这些受到了高端精英教育的人都是老实人,当不了官,当不了企业高管,无法跻身进入社会的中上流阶层的时候,他们会乖乖的进工厂当工人、回家种田啊?
 当这些人的述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很容易埋怨社会的好吧!
 李轩一直都是坚定的施行高等精英教育制度,就是为了防范这种情况的出现,虽然每年的三年制和四年制大学的毕业生都在增加,但都是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之内,是随着帝国国内的民生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步增加的。
 所以如今的这些学生毕业后,现有的社会资源足以接纳并供养他们成为新的中上流社会阶层。
 不过呢,这种政策只能是默默的做,不适合公开宣扬,至少李轩或者马维,从来都是不会说什么限制高等教育的,他们是在其他方向进行限制。
 比如说提高老师的社会地位以及薪资待遇,然后很自然的学费就上涨了嘛!
 学费上涨之后,小学教育阶段的老师都是普通老师,待遇虽然不错,但是也没有大学里的老师那么高,此外还有中央以及地方财政的补贴,所以在大唐帝国里,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并没有收到老师待遇上涨而变的稀缺,反而是因为帝国十多年来的持续推动,让小学教育阶段变的快速普及起来。
 早些年的大唐帝国,定下的目标是每个县都至少建立一所小学,随后又是把这个目标提高到每个镇都必须有一所小学。
 除了数量庞大的官办小学外,实际上大唐帝国还有众多的私立小学,这些小学大多数都是旧时代的各种私塾,经过了教育部门的审查批准后,得以按照官方指定的学制标准进行教学,官方承认学生在这些经过审查批准的私立小学的学籍以及学历。
 而这种私立小学的数量还非常的庞大,其总数量比官办的小学还要多呢。
 所以说,即便是教育费用普遍高昂,不过对于小学阶段的影响并不算大。
 真正有影响的是中学阶段以上,而且越往上越大!
 学费高昂,学校少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不过虽然学费高,学校的数量少,但是在中高等教育上,大唐奉行的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会为每一所中高等学校提供最优化的教育资源,让学生接受最佳的教育。
 简单来说,小学阶段是普及教育,而中学以上则是贵精不贵多。
 但是现在,这人却是提出一下子要把四年制的大学生数量增加十倍以上,让李轩直接在心里咒骂,这个大傻叉!
 这人,这辈子是别指望能够成为御书房值班大臣了,甚至后头也别指望升任当什么尚书啊,熬几年就滚回家!
 身为帝国高官,竟然一点政治觉悟都没有,简直无法容忍!
 不过虽然大多人都是让李轩不太满意,但还是有少数几个人让李轩觉得还行,只是这几个人里,最让李轩满意的却是有着一个身份非常特殊的人。
 这让李轩一时间是难以抉择!
 让李轩比较满意的有两个人,其中一人是外务部尚书戴玉刚,这人提出的教育方针看似平淡,甚至一点亮点都没有,通篇都是说现在的教育方针有多好,今后教育事务要做的就是把现在的教育政策持续下去云云,当然了,如果仅仅是这样,他也无法打动李轩。
 因为不少人都是这么说的,说如今的教育政策在圣天子的指示下,已经是非常完善了,不需要变动云云,总之是变着花吹捧李轩。
 这个戴玉刚之所以让李轩比较满意,是因为他在教育事务的另外一大块上,也就是科举上提出了新的见解。
 戴玉刚在折子上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多字,关于科举这一块上的内容就是占据了八千多字,和其他人基本上都是反过来的。
 在科举上,他认为如今的乡试、会试的制度,虽然已经是达到了一千多年来最佳的制度,但是却已经是无法符合大唐的现代教育发展了。
 因为目前的大唐科举制度,如果想要当官,就必须参加科举,并通过会试,甭管是各省道会试还是承天会试,都必须考中后才能够当官。
 而传统科举学子参加会试,必须要有举人功名,但是在大唐,除了举人功名外,拥有大学学历(四年制以及三年制皆可)也是可以直接参加科举。
 而最近几年,能够考中的学子,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大学生,传统意义上从乡试里考中举人,然后再参加会试并中试的学子,已经是非常少了,很多省份的乡试,基本上依旧是流于表面。
 此外,地方上的县试、院试、乡试这一整套的流程,也是和现行的学校制度相违背,因为学生要读书的话,本来就要从小学一路考上中学,然后考上预科,再考取大学或者是大专。
 这本来就要一路考试上来了,这再多搞一套地方科举的流程,几乎是重叠了,而实际上如今的地方各种乡试,基本上都是流于表面了。
 很多读书人,想去考就去考,一些有志气的读书人,都是懒的浪费时间去参加什么乡试,而是直接苦读,然后报考大学。
 为此,戴玉刚提议,为了符合新时代的教育发展,废除地方的科举考试(县试、府试、院试、省试),只保留会试。
 同时生员、举人以及进士等功名和现有的各种学历重叠乃至冲突,建议统一化,废除旧的秀才等称呼,改用学历称呼,比如说小学生,中学生,预科生,大专生,大学生等。
 而进士、博士等功名也是一律废除!
 不得不说,这个戴玉刚的想法很大胆,大到李轩都是有些惊讶!
 虽然说他提议的这些改变,其实并不会根本上的改变大唐的现有教育以及科举制度,因为戴玉刚自己都说了,如今地方上的科举考试已经是流于表面,根本没啥用了。
 这改的,更多的还是称呼上的改变,或者说是观念上的改变。
 而这事,哪怕是李轩在过去二十年里,其实都没有去动的。
 虽然他搞现代教育体系,搞了各省会试以及金陵会试,其内核基本上已经是和后世的教育制度以及公务员考试非常相似了。
 但是对于传统的称呼以及一些观念,李轩依旧懒得去搞。
 反正不改也没什么影响,还不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而这个戴玉刚,却是打算挑战人们的传统观念,想要彻底废取消秀才、举人、进士等一系列的功名,直接废除地方科举。
 不得不说,这个胆子还是比较大的。
 而且更关键的是,这个人戴玉刚可不是什么新式教育以及科举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人,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传统读书人,前明进士出身,大唐王师进军江南后,他就是和众多前明官员一样投了贼。
 然后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爬到了外务部尚书这个职务上。
 算起来,他也应该是前明降官里,混的最好的一个了。
 而这样的一个传统读书人,正儿八经的前明进士,竟然是高举着改革的旗号,打算把传统科举彻底送进垃圾堆,不得不说,这想法很大胆。
 除了戴玉刚外,还有一个人也是引起了李轩的注意,不过这个人倒不是人们传统意义上的中枢重臣,而是地方大员!
 此人就是现任广东巡抚周毅然,这个人也是大唐帝国里比较出名的一个封疆大吏了,早年的履历不说,光光是巡抚,他就干了四任,先后在皖北、河南、湖北、广东担任道员、巡抚,历时十三年之久!
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消息满天飞
 周毅然在大唐刚统一华夏的时候就已经是封疆大吏了,然后基本上三四年换一个地方,如今在广东那边担任巡抚。
 按照资历来说,他其实很早就能够调回京畿任职了,调回京畿最少也是一个右侍郎,熬几年就是左侍郎,然后按照正常途径升为尚书。
 但是这么多年,他却是一直在地方任职,这倒不是他能力不足,而是能力太强。
 这个人,你要说发展经济民生嘛,其实手段也就一般般,不过李轩看重的却不是这一点,而是这个人在维持稳定,整顿吏治方面很有一套。
 这十多年来,李轩基本都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就会把他调过去灭火。
 这整顿地方吏治的手段,他可是刚刚的,这些年里,被他弹劾丢掉官帽子的从四品以上的官员,少说也有上百个了。
 为此,他博得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外号,人称‘州官’。
 这个外号来的很有意思,一方面是他姓周,而另外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这个人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那种人。
 俗话说只许州官方火,不许百姓点灯,他周毅然自己也绝对谈不上什么两袖清风,纵然没有什么大规模的贪腐,但是小问题多的很,时不时的都会被人弹劾。
 要没李轩亲自保着他,早被督察院干掉了。
 但是他自己不是两袖清风,却是要求别人两袖清风,尤其是属下的官员,谁敢贪腐他就干掉谁。
 惹得不少官场中人对他都是恨得牙痒痒!
 他自己要是两袖清风了,外人也就不说什么了,偏偏他自己也不是这样的人啊
 再加上他姓周,久而久之,‘州官’的称呼也就被人给戴了上去。
 这人在广东担任巡抚也不过三年,亲手弹劾了三百多名官员,被他弹劾的这些官员,包括他的前任,上一任的广东巡抚,自然是下场好不到那里去的。
 上一任的广东巡抚本来已经是被调往浙江担任巡抚了,被他弹劾之后,迅速引来了中央督察院的调查,这人的下场嘛:斩首弃市。
 而广东官场上,换掉了三分之二的知府或知州,一半以上的县令!
 基本上就是一场大清洗,而清洗的效果也是相当的不错,前些年已经是风气败坏,甚至民间都是怨气极大的广东官场,风气一下子就是好了起来了。
 官场风气好了,这民生经济发展的也就更加快速了。
 去年广东那边的农林渔等第一产业的产值,增加了至少五个百分点,别以为这五个百分点很少,这里头占据大头的可都是农业,农业受限于土地数量,想要增加那可是千难万难。
 而工商业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