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沟皇帝-第9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不过这些工程大多都是海外领地的工程,而海外领地的一般也都是穷光蛋,给的价钱都特别低,他们也不太可能通过这些工程赚太多钱,顶多就是维持正常运转而已。
 因此他们也就无法花费太多的资金雇佣大唐人去招募、管理诸多劳工了。
 因为员工数量不足,同时也是为了节省成本,几乎所有的劳务公司都是大量使用土著作为招募队员。
 比如南洋劳务公司的招募队员,之前主要就是以印度人为主。
 印度劳务公司的招募队员们,主要是安南人为主。
 而非洲劳务公司的招募队员,主要是西亚人为主。
 美洲劳务公司的招募队员们,主要是北非以及欧洲人为主。
 基本上是保持着异地招募的模式,对于这些招募队员们,大唐还给他们特地开辟了一个绿色通道。
 那就是如果服役期限内表现优异,那么十五年服役期结束之后,能够获得大唐暂住证。
 而这一点,也是这么多人踊跃报名参加招募队的缘故,而且甘愿只拿非常微薄的工资。
 毕竟劳务公司其实都挺穷的,给不起太高的工资。
 但即便如此,这些劳务公司依旧没有利用劳工赚钱的想法。
 因为这几家劳务公司就不是正常的商业公司,虽然挂着公司的名头,但是从一成立开始,这几家劳务公司就是为了本土化而服务的。
 赚钱什么的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
 比如说美洲劳务公司,这开办以来依旧持续亏损了三十多万元,但是该公司的总经理却是直接受到了国企部的嘉奖,称其在美洲的工作是卓越而高效。
 结果一转身,人家就是高升回国了。
 为什么说亏损了三十几万还升官了?
 那是因为他们劳务公司把几乎整个东海岸沿海地区的土著全部都是集中起来承接工程。
 到了最后,整个东海岸的沿海地区,基本上已经是看不见什么土著了,顺带着还修建起来了一大批的港口,道路,疏通了河流。
 所以说,这些劳务公司无法用正常商业公司的手段和要求去做。
 正常企业,可不会和南洋劳务公司一样,麾下有着上万人的招募队员!
 这上万名招募队员们,其实每天都会有所伤亡,疾病的侵袭以及土著的袭击都是导致他们出现减员的主要缘故。
 不过对此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要深入岛屿中心,免不了要承受这样的代价。
 要不然的话,这西丹岛的局部本土化,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呢。
 无法完成局部本土化的话,帝国石油公司也就无法正式开采石油了。
 要知道,帝国石油公司都已经是从国内各大机械厂商开始大规模订购各类设备了,甚至松江炼油厂都已经是开工建设了,不少设备物资已经是提前运输到了马六甲港,准备着随时进入西丹岛呢。
 这种情况下,西丹岛的局部本土化是不可阻挡的。
 不过就算再快,西丹岛的局部本土化也还要时间,然后大规模的开采石油也需要时间,帝国石油预估着,等到大规模生产并把石油运回本土,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但是这一年里,他们还有其他事要做,比如说非常重要的石油运输问题。
 之前大唐皇家石油的运输,在肃州油田里,是直接采用输油管运输到城郊的炼油厂,直接炼油后,煤油一开始只是用普通的铁通或者木桶进行运输,但是很快就是改用专门的火车油罐车进行运输。
 到了巴库那边后,为了降低成本,同时也是因为政治以及军事上的影响,除了巴库有炼油厂外,库里也有炼油厂,库里炼油厂提炼的煤油,后续运输自然还是用铁路运输。
 而巴库到库里的这一段海上运输,则是采用运油船。
 但是受限于西海东北部的水域比较浅,同时受到库里造船厂的技术能力限制,因此都是小不过几百吨,大也就只有一千多吨的小型运油船而已。
 但是帝国石油公司准备建造的运油船却不是这些几百吨千把吨的小船了。
 因为他们需要的是把石油从南洋运输到本土的沿海炼油厂进行提炼,这一路运输都是海运,为了降低成本,采用大吨位的船只运输是必须的。
 不过也需要考虑到技术问题,因此不可能无限制的放大吨位。
 帝国石油公司和国内的几家造船厂进行了数次技术讨论会后,并且参考了部分皇家理工学院的专业学着的意见,最后决定建造一种载重三千吨的机帆油轮。
 其实本来帝国石油公司是打算一口气建造五千吨甚至七八千吨的油轮的,毕竟从船只技术来说,这已经是没有什么问题了,大唐现在连上万吨的战舰都能够建造,只要资金到位了,一万吨的民用船只建造起来也是分分钟的事。
 但是之所以民间的万吨船只现在一艘都还没有,那纯粹是因为建造成本过于高昂,使用成本更高昂,而且港口等配套设施跟不上等诸多原因,而不是造船技术达不到。
 所以最近两年大唐建造的诸多民用船只,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远洋商船,吨位普遍在两千吨到三千吨之间。
 小了单位运输成本会提高,而超过了三千吨的话,在海外很难找到适合的港口停泊,甚至本土的很多港口都无法停泊。
 油轮也同样如此,不是技术达不到,而是需求的问题!
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万吨豪华客轮
 目前大唐帝国里,新建造的远洋货轮,吨位达到三千吨到五千吨之间都不算多,至于超过五千吨的,基本屈指可数。
 因为哪怕是三千吨到五千吨之间,其运营已经受到了比较大的限制了,很多海外的港口都没法进入。
 吨位超过了五千吨,对运营会遭到巨大的阻碍,而且建造成本和后期的运营成本也会大幅度增加。
 倒是远洋客轮的吨位普遍偏大,目前新建造的远洋客轮的吨位,普遍都是四千吨到五千吨之间,因为远洋客轮普遍只在大型港口城市停靠,吨位大一些也可以接受。
 同时现在的豪华客轮不愁客源,作为当代唯一的出海远行的交通工具,同时随着大唐的海外领地越来越多,移民越来越多,这客轮的发展一直都是非常快速的。
 大唐人目前前往海外领地,基本都是选择乘坐这些大吨位的豪华客轮,哪怕是普通人,也会选择乘坐这些大吨位客轮的三等舱。
 安全,舒适,而且价格还更便宜!
 而权贵们也会选择豪华客轮,他们乘坐的一等舱能够让他们继续在大海旅行的时间里享受到奢华的服务。
 哪怕是航运公司之间,为了公司的荣誉,为了影响力,也是竞相建造并运营更大,更快的豪华客轮。
 太平洋航运公司,为了重新夺回第一远洋航运公司的名头,夺回第一豪华客轮的名头,已经是耗费巨资订购了一艘满载排水量达到了一万吨的豪华客轮:新太平洋号
 这艘被太平洋航运公司寄予厚望的豪华客轮,不仅仅排水量达到了如今民船之最,而且还极为奢华的用上了万吨战列舰才用的大型蒸汽机组,其巡航速度能够达到惊人的十五节。
 这个速度,基本上是目前的民船之最了,不管是客轮还是货轮,甚至超过很多军舰。
 从这艘新太平洋号也是可以看的出来,其实以目前大唐的造船技术来说,造上万吨的船只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为什么不造大的油轮呢。
 主要还是建造成本以及使用成本的问题。
 如今西丹岛那边可是没什么港口呢,要想让大吨位的油轮停靠还得修个大港口,这样不划算。
 而且他们对油轮的需求是比较迫切的,可没有时间等太久,而大吨位的船只建造起来所需要的时间太久。
 综合考虑之下,他们决定先建造一批三千吨的油轮用着先,先试验试验技术再说。
 等后续有需求了,再建造大吨位的油轮。
 当西丹岛那边也是开始搞石油的时候,国内的油价也是开始逐步下跌了。
 最先受到影响的是鲸鱼油,受到南洋发现大规模石油的影响,鲸鱼油的价格进一步下跌,导致很多捕鲸船都是感到了难以为继。
 这些捕鲸船出海捕鲸也是需要成本的,船只出海一趟,烧的煤炭需要钱,水手也是需要钱来雇佣的。
 随着鲸鱼油的价格进一步下跌,也是让很多的捕鲸船无利可图,甚至一些运气不好,或者是技术不咋地,设备也是不够好的捕鲸船,陷入了亏损。
 对此,帝国自然也是不可能不管。
 毕竟那可不是一艘两艘捕鲸船,全帝国加起来大约有两百多经过注册的捕鲸船活跃在全球海域呢,至于没有经过注册的捕鲸船,那就无法统计了,但肯定是不少的。
 对于这些船只以及上面的水手,自然是需要妥善安置的,比如说给他们提供培训,让他们改为捕捞其他鱼类,如今帝国正处于工业发展,居民收入每一年都在增加,对肉食,对鱼类食品的需求不断的在增加。
 鲸鱼油的价格下跌,煤油的价格自然不可避免也会下跌。
 这些照明用油的价格持续下跌,所带来的最大影响就算是让更多的家庭能够在晚上点的起灯了。
 以往的时候,普通家庭的学子,是别指望晚上点着油灯学习了,经常在晚上点灯苦读的学子,少说也是个中产子弟。
 如果再把时间往前推十几年,能够晚上点灯学习的人,清一色的有钱人!
 所以,当你看到某个古代学子挑灯夜读,悬梁刺股就觉得他多么苦逼了,实际上人家是正儿八经的有钱人,闲着么没事就能去逛青色小楼,和花魁出门游玩的那种。
 普通学子还是别指望能够挑灯夜读了。
 但是现在的大唐,哪怕是普通学子也能够挑灯夜读了,而且可以预见的是,煤油的价格还会持续降低。
 毕竟如今的石油开采以及提炼的成本还是比较低的,哪怕是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降价,也依旧有着丰厚无比的利润。
 之所以还没有降价,那纯粹是因为产能还没有跟上来,加上为了给大量的捕鲸船一定的缓冲时间,所以官方其实也不是很乐意看见煤油灯出现暴跌式的降价,而是采取逐步降价的方式,最后让煤油灯真正的进入千家万户。
 而这种情况,也花不了几年时间了。
 如今皇家石油公司在巴库那边的油田产量逐年增加,炼油厂的产能也是逐步增加。
 帝国石油公司在南洋发现了油田,并大手笔的本土沿海三大地区分别筹建大规模的炼油厂。
 保守估计,五年内,国内的炼油厂的炼油能力,就能够达到一百万吨,而这个数字基本上已经是能够初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了。
 后续随着炼油能力的进一步增加,那么不可避免会出现继续降价,最后导致煤油成为普通的消耗品,真正的进入千家万户。
 看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也是让李轩比较欣慰。
 对于石油工业的发展,其实李轩的推动并没有太大,也只是几年前指示皇家石油公司的成立,然后后续指点了他们几个油田的存在而已。
 但是对于整体石油工业的发展,李轩其实是并没有进行太大的推动的。
 就和其他行业一样,李轩更多的是给政策,给出大概的方向,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搞。
 有时候能够做出来林轩很满意的成绩,有时候也会犯错,走弯路,但是只要不是事关帝国重大战略的问题,一般李轩也是懒得搭理。
 帝国那么大,行业这么多,各种新东西数不胜数,李轩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一一去关注。
 更何况,他更希望帝国的各行业能够健康自主发展,不需要太多的外部干预就能够健康发展。
 当然了,这些其实都是表面的借口而已,实际上就是李轩对这些东西已经是没有什么兴趣了。
 如今大唐已经是走上了蒸汽革命的高速路,哪怕是李轩不去指点什么,也能够保持着高速发展,这样的大唐,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是无敌的。
 就算是工业能力再提高,技术再提高,也不可能改变多少。
 大唐帝国依旧是地球上的第一强国!
 本质上不会改变什么。
 最近这几年,李轩最关注的已经不是什么国内的发展了,他更关注的还是海外的扩张。
 尤其是海外领地的本土化!
 南洋几个地方以及巴库的局部本土化,就是他亲自出手干预的结果,他不可能等待整个吕宋省以及万丹省都是彻底完成了本土化之后,再搞什么本土化,那些所需要的时间太过漫长。
 所以他采取了逐步本土化的政策。
 通过对部分条件是和的地方进行局部本土化,刺激周边的地区加速本土化。
 这一点在南洋地方体现的尤为明显,自从吕宋岛以及棉老岛局部本土化之后,临近的婆罗洲哪怕是没有太大的外力推动,但是其本土化的进程依旧是大幅度加快了。
 就藩当地的贵族以及官府,眼看着隔壁的岛屿本土化成功后高速发展,官员将有政绩,贵族和商人们大把赚钱,他们那里还能忍得住啊。
 当年大家都是一样的穷哥们,但是现在突然发现这个穷哥们变成了高富帅,这绝壁不能忍。
 如果是换一种情况,估计他们就要闹,在没有完成本土化的情况下也要求中央给予他们本土化的政策,但是如今的大唐帝国是不可能出现这种事的。
 通过蒸汽机交通工具以及有线电报,再加上以往数十年来建立的强势中央集权模式,如今大唐帝国的中央集权是达到了封建王朝所能够抵达的巅峰了。
 那些海外领地的官员和贵族可不敢闹,毕竟金陵方面是不好惹的,惹毛了金陵方面的大佬,分分钟把你扔到新西兰岛等地方去和食人族当邻居。
 对抗金陵方面是不可取的,闹也是不能闹的。
 那么怎么办呢?
 废话,还能怎么办,自然是自己加把劲,尽快的完成当地的本土化了,然后学其他地方申请局部本土化。
 不管是万丹省还是吕宋省,都是属于众多岛屿组成的省份,大小岛屿多的很,要把全部岛屿都完成本土化,短时间内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在既定的部分岛屿上完成本土化却是可以的。
 这种情况下,婆罗洲的那边的地方衙门和当地的贵族们,也是开始卖力了。
 乐观估计,兴许一两年时间里,婆罗洲那边就能够完成本土化了。
 相对于南洋地区的本土化工作困难重重,美洲那边的本土化工作倒是容易的很!
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南金热
 美洲那边的本土化工作相对比其他地方,其实要更加的简单,主要是当地的地方大,土著也少,属于地广人稀的地方。
 大唐在当地的本土化工作,主要还是把这些土著迁移到西班牙人控制的墨西哥为主,同时西班牙人对接受这些土著也是非常乐意,经常自己派出人手去组织土著迁移到墨西哥地区去。
 所以做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
 当性能土著迁移走了后,自然也就本土化了。
 毕竟大唐对本土化的唯一标准,就是的当地的人口比例,只有一个地方的大唐人占据了当地的主体人口时,才能申请成为本土省份。
 而这个标准具体实行的时候,往往更加严格,有时候是需要完成百分百的人口结构比例才能够方形。
 同时,这一标准不适用于殖民地模式的海外领地,比如说在印度以及非洲等地区的海外领地,这些海外领地里其实也是清一色的都是大唐人,但是周边都是土著,而且海外领地里不可避免也会有大量的土著人口生活居住。
 所以目前来说,能够有比较好的条件完成本土化工作的其实也就是南洋诸岛以及美洲地区,再加上其他部分岛屿或者某些极为重要的战略地区。
 至于广阔的印度半岛以及非洲大陆,目前大唐是没有在这些地方进行彻底本土化的打算,原因无他,距离太远,土著太多。
 南洋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