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宁帝军-第4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冉接过来看了看:“这个……”
 陈大伯一把将东西拿过来看了看:“这是什么东西。”
 “这个……”
 陈冉看向沈冷求助,沈冷过来也看了看:“这个啊,这个是小淮河春香楼麻将馆贵宾牌,嗯……麻将馆贵宾牌。”
 高小样哼了一声:“贵宾牌消费不低吧。”
 陈大伯:“麻将馆的啊,我替你收着!”
 他瞪了陈冉一眼:“年纪轻轻的打什么麻将,以后我去就行了。”
 他看向沈先生:“以后咱俩去。”
 沈先生:“……”
 茶爷看着沈冷笑了笑:“小淮河春香楼麻将馆的贵宾牌你认的很清楚啊。”
 沈冷:“我去后厨看看一会儿吃什么。”
第0791章 威胁
 未央宫,东暖阁。
 皇帝喝了口茶嗓子才好受了些,可能是前几日在朝堂上因为愤怒而喊的声音大了些,嗓子这几日来都不舒服,嗓音越发的沙哑起来,和往日说话的声音相比判若两人。
 可是这种沙哑,听未来还偏偏有几分魅力。
 “康为已经启程去了平越道,提前去熟悉一下平越道那边的事,让叶开泰带他一段时间,然后叶开泰去云海道……昨日元东芝跑到朕这里来哭诉,说了好多,朕也有些感触,康为确实是个有能力的人,只是太拘泥于形式。”
 皇帝看了赖成一眼:“朕让康为去了平越道,你来做首辅,怎么也不见你感激涕零的表个忠心?”
 赖成道:“陛下是臣从御史台调到内阁,俸禄没涨。”
 皇帝:“朕刚想起来,公车右诬陷沈冷,御史台的人没有调查清楚就在朝堂上大放厥词,这事儿朕是不是还没有罚?”
 赖成:“臣谢陛下,臣感激涕零。”
 皇帝哼了一声,把手里的一份奏折递给赖成:“看看,这是参奏你的,说你治下不严,肆意妄为,枉为人臣……自己想想,朕该怎么罚你。”
 赖成哪敢真的看,接过来之后有些无赖地说道:“臣上次扣了两年的俸禄,这些日子都是拉饥荒度日,陛下也不想让人在外边胡说,说当朝首辅大学士穷的揭不开锅。”
 皇帝道:“那你倒是想个法子,让朕觉得可以不扣俸禄了。”
 “臣写个检讨吧,臣带着御史台上下所有人写一份请罪折子,肯定言辞真切追悔莫及的那种。”
 皇帝道:“看过再说。”
 赖成嬉皮笑地说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正说着,代放舟从外边进来,垂首说道:“陛下,礼部尚书王怀礼王大人求见。”
 王怀礼也是内阁成员,次辅之一。
 皇帝点了点头:“让他进来。”
 王怀礼从外边进门,俯身一拜:“臣拜见陛下。”
 他起身:“陛下,刚刚收到了这个。”
 他快步将手里拿着的一份东西递给皇帝:“安息国皇帝伽洛克略派人送来的,说是想派遣一支使团来觐见大宁皇帝陛下,愿意两国修好。”
 皇帝把那份国书拿过来打开看了看,眉角微微一抬:“修好?这种把戏前阵子黑武国的汗皇桑布吕才刚刚玩过,他是要对日郎国动手了,所以不远万里派人送来一份国书,十之七八是想一边派人和大宁谈一边进攻日郎,顺便还能让使团仔仔细细看着大宁是什么模样,打探一些消息。”
 王怀礼道:“那就回绝了他们?”
 皇帝沉思片刻:“不用,想来就让他们来。”
 王怀礼垂首道:“臣明白了。”
 皇帝问:“说到桑布吕,昨日你还送进来一份国书,还有桑布吕的亲笔信,他这次是真的想和朕见一面好好谈谈了,黑武国内局势混乱,他也应该想明白了,黑武的国师心奉月就是想让他当挡箭牌挡住朕大宁北伐大军,可是这一战打完了,桑布吕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他不可能不抵抗,只要抵抗,损失的全是他的力量而不是黑武国师的,所以怎么算他都输。”
 王怀礼道:“黑武国的使团就在北疆等着呢,算日子已经等了三个月。”
 “传旨给武新宇,让他派人护送使团到长安。”
 皇帝笑了笑:“让黑武使团的人在长安城吃好住好。”
 王怀礼反应过来:“吃好住好玩好,但不能谈好,甚至想谈都没得谈,桑布吕还在北边等着他的人送回去消息,大宁的北征大军已经出发了。”
 皇帝嗯了一声:“就这么安排吧,如果不出意外,安息人应该也就在南疆外等着呢,让他们也来,都到长安来看看。”
 王怀礼道:“臣遵旨,臣先告退。”
 皇帝道:“去吧。”
 王怀礼出门之后皇帝看向赖成:“安息人要来探探底细,黑武人要来探探底细,忽然之间,朕有一种自豪感,那些所谓的强国,还是要看大宁的脸色。”
 赖成道:“臣前日和沈冷仔细聊过,他特意跟臣提到了日郎国海峡的事,他说如果能掌控海峡,每年只是向过往商船收一些过路费就是一笔巨大的收入,最主要的是,扼住了海峡,就相当于扼住了西南诸国的咽喉,所以他建议,若是真的把安南都护府的事定下来,都护府的位置选在靠近海峡的地方,第一是可把控经济命脉,第二,我们的水师接应也更容易些。”
 “朕不知道那边的地形,沈冷画的草图朕看过,日郎海峡的位置确实很要紧,就按照他说的办,安南都护府的级别定在正四品,有临机专断之权,尽快安排制作印绶,挑选人员,尽量在夏天之前人员到位,尽快与日郎人谈好。”
 赖成道:“臣已经在安排了。”
 皇帝起身,活动了一下:“兵部那边的事怎么样了?现在已经是腊月,过了年再休息两个月,三月初朕就决定去北疆,历时数年,从各路抽调过去的战兵,运送过去的粮草,还有其他的事都已经准备妥当,朕三月出发,走的快一些,五月能到北疆,从五月到十月,是最适合开战的一段时间,过了十月不好进兵了……”
 赖成道:“陛下,臣还想再劝陛下一次,御驾亲征,关系重大,如非必要……”
 “别劝了。”
 皇帝笑了笑:“这一战,朕是必然要去的。”
 赖成垂首:“臣知道……兵部的事,侍郎杜高淳统筹安排,各路军队,粮草补给,都已经安排妥当,东北那边孟长安训练的新兵已经有与黑武人一战之力,西北那边,唐家训练的新兵随时都能上战场,北疆如今有兵力十五万余,孟长安和唐家,可为北征供兵马二十万,再加上协调各卫战兵,陛下北征要带上的禁军,总计兵力不低于八十万,如果再算上从大埃斤云桑朵答应的从草原调拨的骑兵十万,第一批集结的兵力就有九十万,兵部调度紧而不乱有条不紊。”
 “杜高淳这个人能力不错。”
 皇帝看了赖成一眼:“你认为如何?”
 赖成张了张嘴,最终没有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皇帝道:“想说什么?”
 赖成摇头:“没什么,杜大人能力确实很强。”
 皇帝看向窗外:“赖成,朕还是选择相信每一个人,你们都是朕的臣子。”
 赖成心里一动。
 京畿道,义县。
 义县是京畿道甲子营的驻地,距离长安三百里,义县是京畿道最大的粮食产地,这里的土地肥沃,亩产每年都高于周边各县,当年决定把甲子营放在义县不仅仅是因为在这可以扼守从西往长安的交通要道,还因为此地有京畿道第二大的粮仓。
 兴义仓在义县宝安山一侧,紧邻着兴义仓的就是甲子营大营。
 距离大营还有五十几里,一队骑兵护送着马车在向前疾驰,这支队伍前日出长安后就一路西行,半路上只停下来一次,马车里是当今大宁兵部侍郎杜高淳杜大人,一颗在朝廷中冉冉升起的新星,他今年才刚刚三十三岁,谁都不会怀疑他在四十岁之前就能成为兵部尚书,内阁成员。
 兵部尚书安远志已经老了,做事力不从心,从前年开始,安远志也逐渐把杜高淳推倒前边来,这是一种必然的新老交替,他让杜高淳多露面多接触多操持,就是在为杜高淳接任兵部尚书而铺路。
 马车里,杜高淳闭着眼睛听着坐在面前的那个中年男人说话,时不时的眉头就会微微皱起。
 坐在他对面的,是荀直。
 “阁老已经走了。”
 荀直语气平淡地说道:“可大势阁老已经定下,所以咱们只需要按照阁老定下的方向继续往前走就行,你是阁老最看重的人,这段时期对你来说又是最重要的时候,所以你要格外小心。”
 杜高淳睁开眼:“荀直先生,有些话我一直想说始终忍着,今日不忍了……我大概可以猜到你们最终的目标是什么,虽然时至今日你们也没有告诉过我,你们的图谋太大,大到可能有损大宁基业,你们难道自己心里不害怕?如果一旦黑武反噬,长安以北就是战场,民不聊生,国力衰退,万万人死于战争。”
 荀直笑了笑:“这是新老交替必然出现的局面,有什么问题?”
 杜高淳沉默片刻:“我是宁臣。”
 荀直皱眉:“你应该明白,你能有今时今日之地位,是阁老的恩惠。”
 “我不认为全是。”
 杜高淳脸色有些发白:“你一遍一遍的在跟我说这些话,一遍一遍的强调没有阁老就没有我今天,那我问你一次,如果没有皇后娘娘没有阁老,你自己会是今天这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吗?”
 荀直一怔:“杜大人,你是不是有些放肆了。”
 “放肆的是你。”
 杜高淳道:“我以前做过些什么,在不涉及陛下,不涉及触犯大宁国之根基的情况下,哪怕是违背我自己的良心,为报恩我做了,但我不希望有人威胁我。”
 他往前俯身,看着荀直的眼睛:“我是大宁的兵部侍郎,北伐大军百万人生死成败的后盾,阁老授意让你安排我做一些不伤国本的小事,我做,但要是涉及百万大军涉及大宁基业,对不起荀直先生,你可以试试能不能除掉我,如果能,我杜高淳时刻等着,如果不能,那就闭嘴。”
 “另外。”
 杜高淳看着荀直的眼睛说道:“你不要再一遍一遍的提什么我现在的一切都是因为阁老才有的,就算我承认这是阁老的恩惠,与你有什么关系,你何来的居高临下?”
 荀直脸色发白,沉默片刻:“停车,杜大人,好自为之。”
 “谢谢荀直先生的好意,请荀直先生记住一句话,我虽是文人,可从穿上军服的那一天开始就在为死做准备,大不了就是死。”
第0792章 贺礼
 甲子营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其他诸卫战兵都不能相比,戍卫长安,只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一切,不管是兵力还是装备,甲子营都是诸卫战兵之中最强,甚至可以拿出来和四疆虎狼相比,所以甲子营将军的分量有多重不言而喻。
 薛让已经在甲子营将军这个位置坐了十年,十年前陛下把他从东疆刀兵调过来,似乎就在昨日,薛让有时候回想起来脑海里自己在东疆刀兵的生活还是那么清晰。
 他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成为甲子营将军,二十几年前,大将军裴亭山率领九千刀兵直奔长安,封住城门挡住世子李逍然,大将军的威望随之达到了巅峰。
 而在那时候,唯一要动一动的就是甲子营,八万禁军都没动,甲子营大军却已经开拔,最终得到消息陛下李承唐已经进了长安,所以甲子营才没有开到长安城外。
 自此之后,甲子营就是陛下心里的一根刺,在薛让来甲子营之前的十几年,甲子营战兵将军换了四个人,来了又走,没有一个人可以坐稳,陛下是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给甲子营大换血,等到薛让来的时候,当时的甲子营已经和十几年前的甲子营截然不同。
 他深知甲子营的重要性,所以十年来不敢有丝毫懈怠。
 然而最近这段日子,他总觉得有些不对劲,至于哪里不对劲偏偏还想不到。
 门外亲兵进来,说是兵部侍郎杜大人到了,薛让连忙起身迎了出去,按照级别来说他比杜高淳还要高,可是谁都知道杜高淳是未来兵部尚书的不二人选,虽然现在杜高淳还没有进入内阁,几年后必然能进,兵部尚书是正二品,可内阁次辅是从一品,近乎位极人臣。
 杜高淳快步进来,看到薛让的时候笑起来:“薛将军!”
 他是薛让手下出去的人,在甲子营做事数年,做到了行军佥事,而薛让对这个人的能力自然再熟悉不过。
 “杜大人。”
 薛让抱拳。
 杜高淳紧走几步:“将军千万不要如此客气,我是甲子营出去的人,永远都不会忘了。”
 薛让哈哈大笑,拉着杜高淳的手往屋子里走:“是来告诉我什么好消息的?我请你帮我说说陛下亲征的时候带我甲子营一同北上,怎么样,是不是成了?”
 杜高淳摇头:“没……”
 薛让一愣:“陛下不答应?”
 “内阁诸位大人商量了一下,这件事就给否了,然后又奏请陛下,陛下也觉得不妥当,甲子营驻守京畿道长安无忧,北伐之际禁军必然随陛下北上,如果甲子营也去的话,京畿道防备空虚……将军,不是担心会发什么事,而是必须准备着应付会发生什么事,所以甲子营不能动。”
 薛让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其实我也早就知道的,甲子营肯定不会向北。”
 他有些遗憾的看了杜高淳一眼:“那杜大人来是有什么要紧事?”
 “甲子营虽然不能随军北上,不过陛下打算从甲子营抽调一半的辅兵还有车辆,所以我特意过来和将军商量一下。”
 “这还不算事,何须你亲自跑一趟。”
 薛让笑道:“陛下有旨意,莫说是一半的辅兵和车辆,全都带去又如何?难不成我还要对陛下说,那可不行。”
 杜高淳笑起来:“多谢将军,另外……”
 他往四周看了看,杜高淳立刻明白过来:“你们都出去吧,我和杜大人商议一些要紧事。”
 屋子里的人全都退了出去房门关上,杜高淳看向薛让:“将军,有一句话我必须问你,还请将军如实相告。”
 薛让看他脸色肃然起来,也收起笑容:“你问。”
 “将军。”
 杜高淳深呼吸,然后认真地问道:“最近这些年,是否有人暗中联络过将军?”
 “你指的是什么?”
 薛让的脸色有些变化。
 杜高淳道:“将军,如果有人暗中与你说了些什么,我希望将军三思……仅仅是辅兵和车辆的事,确实我没必要自己跑一趟,可这一趟我非来不可,我就对将军如实坦白,这段日子有人私底下找过我,虽然没说有所求,可却送来大笔的银子,被我拒绝了。”
 薛让在屋子里来来回回的走动:“你是说……大军北上之前有人想收买你?”
 杜高淳点了点头:“将军,我在你手下做事多年深知将军为人,将军对大宁对陛下之忠诚也是天地可鉴,我只是害怕啊。”
 薛让道:“你怕什么?”
 杜高淳往东指了指,薛让一怔。
 沉默良久,薛让看向杜高淳:“你应该相信我的,不管发生什么,不管是有人贿赂我还是逼迫我,我永远站在陛下那边,你刚才指了指,我当是没看见,也希望你不要胡思乱想,那可是大宁储君……你也应该明白,那是陛下的选择,忠于陛下,忠于大宁,这是我为官做人的准则。”
 杜高淳总算是松了口气:“那样最好,我总觉得,最近气氛有些不对劲。”
 薛让摇了摇头:“安心做我们自己的事,别的事……我们不管就是了,天家事,无小事。”
 杜高淳有一句话想问,可没敢问出来,其实就算他不问他也很清楚薛让的选择,薛让对陛下的忠诚不仅仅是对陛下一人,还有李家皇族,还有大宁正统,他确信薛让不会被什么人收买,而且薛让绝非沐昭桐那一系的人,当初陛下把他从东疆刀兵调过来就足以说明对他的信任。
 可是也不知道怎么了,杜高淳心里就有些隐隐不安。
 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