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谍海猎影-第3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两方是天然的对手,不是因为他们聪明不聪明,理智不理智而决定的。
 说白了就两个字:利益。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方,根本没有妥胁的可能。
 所以,既便建丰同志再睿智,他也绝对会相信,内部人对他下手的可能,比日本人想要离间他们之间关系的可能性要多的多!
 这是他本身的立场所决定的。
 既便后续的计划没有成功,没有让蒋宋孔三家彻底反目,幕后人物也已算是成功的在这几家之间埋下了猜忌和仇恨的种子,说不定突然有一天,就会长成参天大树,从而引发了不得的事情。
 如果后续计划成功,那就什么都不用说了。
 种子早变成了炸弹,早已爆了……
 所以方不为截止现在,对有关“美国”“宋家”的任何一个字眼都不敢提。
 他决定利用自己先一步看破对方目的优势,尽快破局。
 半个月前,自己和王世和来溪口的时候,宋夫人好像还在苏州,也不知出院了没有,有没有回到南京?
 得想个办法,通过什么渠道打听一下。
 明面的渠道是不用想了,方不为甚至都不敢在谷振龙面前露口风。
 只能另想办法了。
 而且也不能真的让刺客一直牵着鼻子走吧……
 方不为暗暗的打定了主意,到了杭州之后,先给老丈人发份电报。
 这样的事情,只有交给至亲,方不为才能稍稍放点心。
 一想到陈江,方不为心里就有些感动。
 一向沉稳至极的陈江,知道上海开战后,竟然第一时间就从国外跑了回去,说是要尽一份绵薄之力。
 怎么劝都劝不住。
 方不为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陈江有报国之志,方不为举双手双脚赞成,他早就给陈江设计好了,日后想不出力都不行。
 但陈江报国却报错了方向。
 陈江要是出了意外,他的“战时运输计划”根本没办法往下执行。
 得想个什么办法,把陈江从上海骗出来。
 说不定这次就是机会。
 第二天,快到中午的时候,方不为才到苏州城。
 一是为了避开正在激战的上海,方不为让司机绕了远路,再一个路也不好走。
 二是为了给陈江发电报,方不为在杭州城又耽误了好几个小时。
 陈江人虽然在上海,但也不是说来就能来的,至少也要将身上的那一大摊子事交待清楚才行。
 从美国回来后,陈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各地奔波,只为了方不为的“战时运输计划!”
 各地建立分号,运转人员车辆,寻找隐秘路线……
 这些事情,哪一项都离不开陈江。
 到了八月中旬,上海开战,远在越南海防的陈江听闻消息后,又回了上海。
 除了捐钱捐物,没等驻军征调,陈江就主动带着四海商行上海分行的人员和车辆,跑到了军营,称任凭调遣。
 除此外,陈江还动员上海华人运输行业,自行组建车队,主动为上海驻军运粮运水,运枪运炮。
 时任上海最高军事长官的冯玉祥听闻后大喜,以四海商行为首,组织成立了“淞沪战时联合运输协会”,推举陈江为会长。
 虽然一份钱不赚,还不停的往里死命贴钱,但陈江干的甘之如饴。
 方不为不想打击老丈人的积极性,知道劝也劝不回来,就想着想个办法,把陈江从上海骗出来。
 这大半年以来,陈江根据他的指点,在香港,昆明,越南海防,缅甸腊茂等地,用星洲洋行的名义,成立了分行和货动公司,就为了保证战时物资运送。
 所以陈江万万不能有失。
 进了苏州城,方不为找到陈江告诉他的那一家酒店,住进去之后,他先联系了特务处苏州站。
 这不是方不为联系的,而是在他离开溪口时,王世和通过侍从室,直接联系的马春风。
 马春风当即给苏州站下令,方不为在苏州期间,苏州站必须无条件配合。
 历来都是“为委座分忧解难为已任”的马春风,得知蒋太子遇刺后,自然会死了命的出力气。
 也就是他脱不开身,不然自己就来了。
 苏州站隶属于华东区,而华东区的区长,历来都是上海特区的区长兼任的。
 但自翁光辉开始,华东区各站就与上海站不怎么对付,包括后来的余乐醒,陈浩秋,以及现在王兴恒等四任期间,均是如此。
 马春风看调解无望,索性让他们各自为政了。
 苏州站现在的站长姓付,叫付会中,方不为没什么印像,看样子,也不是很难打交道。
 方不为现在的身份不一般,做为特务头目之一的付会中自然也是如雷灌耳,所以姿态放的很低,基本上是有问必答。
 方不为从付会中口中得知,苏州城上下,正在全力搜捕“曲有江!”
 还真有曲有江这个人!
 苏州城有名有姓的丝绸商人,但自二十天前去了上海,就再没回来过。
 付会中还带来了曲有江的照片。
 方不为一看照片就知道,这个曲有江,根本不是在鄞县出现过的那位“曲老板”!
 难道是同名同姓?
 方不为直觉不可能。
 曲老板下那么大功夫,故意把自己引到苏州,不可能是为了让自己空跑一趟。
 而且这个曲有江恰恰好又是二十天前去的上海,正是“曲老板”到鄞县的时间。
 那有这么巧?
第八六二章 端纳(求月票)
 方不为决定去曲有江的家里看看。
 说不定在鄞县出现过的“曲老板”就和这个曲有江有什么联系。
 在苏州城行动,自然要带着付会中这条地头蛇。
 坐到车里,方不为有一句没一句的和付会中聊着天。
 他从上海的战局,扯到了发生不久的委员长遇刺一案,又从委员长遇刺,扯到了白崇喜和宋夫人遇刺一事。
 这几起事件,都已在内部公开,付会中自然清楚,而且宋夫人就是在苏州城外遇刺的,住院的时候,付会中率精锐部下护卫过几天。
 方不为不动声色的问着付会中:“宋夫人在遇刺后,一直在苏州养伤,不知回去了没有……”
 付会中哪里能想到方不为问这句话的深意,下意识的回道:“一周前就回了南京……”
 回了南京?
 不应该啊?
 那曲老板把自己引到苏州是什么用意?
 难道是曲老板还不知道宋夫人回了南京的消息?
 “宋夫人回南京的消息,知道的人多不多!”方不为又问道。
 “该知道的都知道!”付会中回道,“官商两界本想着组织欢送,但被夫人拒绝了……”
 都要组织欢送会了,曲老板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方不为挠了挠头。
 怎么和自己预想的不一样?
 方不为正自惊疑不定,付会中又补充了一句:“宋夫人的伤势较轻,好的快一些,端纳顾问就没那么快了,还住在医院里……”
 顾问端纳?
 方不为猛的一顿。
 原来如此。
 宋夫人不在苏州,但端纳还在啊。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端纳这个人的重要性,比宋夫人还强一些。
 在国民政府里打混了这么长时间,从一个无名小卒到现在的年少权重,风头无两,方不为怎么可能不知道“端纳”是谁?
 说直白一些,若是没有端纳这个人,宋氏家族绝对不可能会有现在这么大的影响力,也不可能和美国官方建立这么深厚的关系,也就更不可能被美国政府选定为在中国的代表了。
 纵观国史,很少有方不为佩服的外国人,但端纳绝对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当之无愧对的第一位。
 因为这个外国人,他将自己一生的精力和心血,都耗在了如何让中国自立,富足,强大的道路上。
 这样一个人物,绝对应该让历史铭记。
 端纳二十岁出头就来到中国,直到六十五岁时,才回到美国。
 在这四十年里,他做的最多的事情,便是帮助西方国家了解中国,关注中国,并通过西方社会的官方力量,或是个人的能力,引导和帮助中国的执政者学习如何建立一个民主强国的理念。
 清朝末期,那时的端纳就已是《纽约先驱报》驻中国的特约记者,同时也是国父的政治顾问。
 中华民国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共和政府宣言》,就是他起草的。
 也正因为是他的关系,刚刚宣布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与美国建立了联系。
 从此之后,端纳正式开启了“中美特使”的传奇生涯。
 因为国父与宋氏家族的关系,再加上宋家亲美的观念,端纳与宋氏家族的联系越来越深。
 他一方面替美国与国民政府建立关系,另一方面也每时每刻的都在替宋氏家族在加深与美国官方之间的联系,直到使宋家成为了美国官方在民国的唯一代表。
 在宋家,更或是委员长眼里,端纳是外交大使,也是中美之间的联系桥梁,更或是一个可以加以利用的对像,但端纳却一心想要改变中国水深火热的现状。
 他无时无刻不在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努力的改变着他希望能改变的一切。
 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中国一到要紧关头,端纳总会积极出现,尽自己再大的努力斡旋。
 抗战时期的中国,能在国际社会中有这么大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与端纳的努力密不可分。
 端纳做出的贡献,也不止这些。
 这是一个坚定的反侵略主义者。
 他抗日的决心,比一大多数的中国人还要坚决。
 就是因为他的影响和周旋,亲日思想并不比王兆名低多少的委员长,才没有彻底倒向日本。
 端纳总是会提醒委员长,以及宋孔两家:不要怕,日本人没什么可怕的,你们的背后,还有一个世界是最强大的国家在支持。
 二战之前,美国虽然对国民政府的支持力度并不大,但多少还有一些,而这些,全都是端纳积极奔走争取来的。
 日本人视端纳为“西方第一天敌”,说他是“煽起中国人反对天皇的西洋鬼魅”,多次以重金悬赏捉拿他。
 三五年,中央政府濒临破产,就是端纳建议,推动的币改计划。
 端纳先是到美国寻求国会支持。
 但美国刚刚推动了白银法案,正在中国发财发的不亦乐乎,又怎么可能会帮助中国政府改变银本位的币制。
 端纳又转而寻求英国支持。
 得到英国首肯后,端纳回国,与孔祥西与宋子文,联合制定了币制改革计划。并顺利推动实施。
 其次是禁烟。
 谁都知道鸦片是灭族绝种的东西,但不论是清朝末期,还是北洋时期,更或是民国时期,政府对这东西,都好像有些无能为力。
 一方面是因为中央集权力薄弱,但更大的原因是,鸦片已成了政府赋税的重要来源之一。
 特别是南京政府时期。
 为了让委员长同意禁烟,端纳想尽了一切办法。
 他利用自己的关系,游说背后有政府支持的军火商,尽量用更可能低的价格向国民政府销售军火。
 其次,他鼓动国民政府,出台出口法案,并大力游说外资洋行,加大对中国出口贸易额,以求解决中央政府利用鸦片赋税苟延残喘的困局。
 最后,还真让他给干成了。
 中央政府逐步禁烟,鸦片走私慢慢绝迹。
 而在他任顾问期间,中央政府实施的一系列的民生政策,都与端纳有关。
 最后,因为他鼓动委员长反腐,触动了宋孔两家的根本利益,从而与委员长及宋孔两家决裂。
第八六三章 引船就岸(求月票)
 没有端纳,就不会有蒋宋之间的联姻,更不会让蒋宋孔三家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没有端纳,就不可能有宋孔两家把持中国的财政金融民生达二十年之久,也就更不会有什么扬子公司,孚中公司,建设银公司……
 到这个时候,端纳才意识到,自己毕生为之奋头的事业道路上最大的障碍,竟然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他很想改变,也考虑过重头再来,但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了。
 六十五岁的时候,端纳心灰意冷的回了美国。
 而在中国的这四十年,端纳没有利用自己的关系和影响力,攫取一分一毫的利益,这一点连他的反对者也是公开承认的。
 这才是令人敬佩的地方。
 后来,蒋宋家族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渐渐疏远,最后美国甚至不再向国民政府给予援助,一部分是因为罗福斯与杜鲁门执政理念不同造成的,也有一部分原因,与端纳的黯然回国不无关系。
 在美国人的眼里,端纳无疑是一个卫道者,他毕生的信念,就是想帮助中国建造成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度。
 当这个卫道者都开始置疑和反对他曾不遗余力支持过的政权时,旁人又会如何看待?
 不知道败退时,委员长和宋孔两家有没有后悔过?
 想到这里,方不为又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这是一个弃满了理想和信念,如圣母般的人物,但也是因为他的信念和坚持,注定了他的理想不可能实现。
 可敬可叹。
 方不为换位思考,如果这次的计划是日本人发动的,若换成是他来执行,绝对会选择端纳,而不是直接栽赃给宋夫人。
 对外,除掉端纳,就等于毁掉了民国政府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之间的最大的一道桥梁。
 对内,端纳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宋孔家族,栽赃给端纳,和栽赃给宋夫人没区别。
 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只要摸清了对方的路数,方不为就不怕事态的发展会超出自己的预估。
 接下来,就看谁的动作快一些了。
 “端纳都快住了一个月的院了,是不是伤的很重?”方不为又问道。
 他记得,宋夫人遇刺时,他们二人在同一辆车上,两人都未中弹,宋夫人断了几根肋骨,端纳只是摔破了头。
 “听说是高度脑震荡,还引发了癫痫……”付会中回道。
 怪不得一直留在苏州。
 这病最怕颠簸。
 “在医院期间,都是什么人照料的?”
 “医生,护士,都是夫人专门从南京请过来的……核心护卫是侍从室派的,处长命我派了两个兄弟,专门跑跑腿……”付会中说道。
 付会中口中的跑腿,就是打探消息,传递命令的意思。
 端纳住院期间的情况,付会中的这两个手下也应该知道不少,有必要叫过来问一问。
 “回来后,请这两位兄弟过来,我问几句话!”方不为又说道。
 建丰同志遇刺的消息,还在封锁阶段,不管是苏州警务部门,还是特务处苏州站,到此时也只是接到了搜捕曲有江的命令,还不知道发生了事。
 所以方不为也不怕付会中会联想什么。
 付会中确实有些奇怪。
 放着案子不查,怎么又要问端纳的情况了?
 但方不为不说,他肯家不会多问。
 十几分钟后,小车停到了一处院落门口。
 顶上青砖红瓦,门梁上雕龙画凤。
 只看门楼,就知道是富贵人家。
 门口站着两个背枪的警察,应该是当地警察局派过来的。
 一个四十多岁的警察站在门口,看到小车停下之后,快步的迎了上来。
 “这位是从南京来的方特派员!”付会中给中年警察介绍着。
 警察先是“歘”的敬了一个礼,然后一脸热情的握住了方不为的手,“特派员辛苦了!”
 “这位是侦察大队的邢队长!”付会中又说道。
 刚到民国那会,方不为听到什么侦察大队,消防大队,特警大队时,还有些不习惯,后面了解了才知道,别说这些大队了,公安局,派出所这些名称都已经有了。
 “客气!”方不为淡淡的笑了一下。
 他没兴趣和这些地头蛇攀交情,直接让这位邢队长把曲有江的家人集中起来,他挨个讯问。
 方不为把付会中和邢队长全都支了出去。
 第一个讯问的,自然是曲有江的老婆。
 “这炮火连天的,曲老板跑上海去做什么?”
 “有一笔重要的生意要谈,不得不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