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枪爆头-第3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706章 九州
  程立摇摇头:“大道并非唯一。经过刚才的交手,相信师兄已经明白了。既然如此,又何必继续打生打死?毕竟我们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仇恨,不对吗?”
  魔圣嘿声冷哼道:“经过刚才交手,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至阳无极和至阴无极。要解开最后一着死结,这至阳至阴二物绝对不可或缺。可惜世上除去师弟你之外,根本无从寻觅此二物。所以师弟,为兄不找你,还能找谁?难道要为兄眼睁睁看着大道机缘在前,却就此放弃,从此庸碌终老吗?”
  程立禁不住叹了口气,一时之间,也是无言可对。
  道胎种魔的至阳至阴理论,在程立看来,原理其实十分简单,并不复杂。但正因为简单,所以也十分完美,根基扎实,并无破绽。修炼的真正难点,全在于如何孕育至阳无极和至阴无极。
  正常情况下,至阳至阴二者性质背道而驰,绝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一人体内。强行修炼的话,对于武者来说,最终结果只会是爆体而亡。
  魔圣天纵奇才,竟想出了借助炉鼎盗取他人道胎,孕育自身魔种,从而达到道魔共存的不可思议境界,成为有史以来的魔门第一人。可是在刚才的交手过程中,魔圣却接触到了程立所运使的“劫力”。
  相互接触之下,魔圣方才恍然大悟。明白自己的所谓至阳和至阴,和正负两极劫力相比,纵然“量”可以占有优势。可是在“质”的方面,却要逊色得太远了。
  同样,也正因为接触过了正负两级劫力,所以魔圣大可以籍此契机,把自己的至阳和至阴再度加以升华蜕变,让它们无限接近于劫力。
  以魔圣的天赋异禀,假如他同样生长于程立所真正归属的那方天地,那么很有可能,魔圣也能成为一位劫者。可惜,他并不是。而且,魔圣也已经率先走上了武道。道路既然选定,便再没有更改的可能性。
  纵然大道殊途同归,但在抵达最后唯一的终点之前,道路与道路之间,便属于两条平行线。或许在某些路段会比较接近,但终究大道朝天,各走一边,谁也取代不了谁的。
  故此,即使魔圣能够通过接触劫力而有所得益,让自己的至阳和至阴无限接近于劫力的正负两极。也只是无限接近而已。真正的劫力,唯有劫者才能掌握。
  但魔圣自己,不可能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在他眼内,并没有“劫者”这条道路。他始终认为程立所走的道,与自己的道是同一条。
  既然是同一条路,便存在可以超越,可以夺取的可能性。通过升华自己的至阳,然后在生死一线之间盗取程立的至阴,在魔圣看来,这正是自己“解开最后一着死结”的唯一机会。
  正因为关系着“成道”的可能性,所以魔圣在这一点上,是绝对不会退让的。程立也无法向他解释劫者和武者的不同之处。即使说了,像魔圣这种意志坚定如百炼精钢的人,也肯定不会相信。
  也就是说,今天这一战,对于二人来说,都只是一个序幕而已。迟早有一天,两人还要再度交手。而且到了那一天,像今日这种平手罢斗的局面,也不可能再出现。非得要两个之中死一个,否则绝不可能停止。
  不过,经过刚才那一战之后,此刻二人身上均受伤非轻。短时间内,都不可能恢复十足状态。所以即使再怎么你死我活势不两立,那也是日后的事,与眼下无关了。
  沉默片刻,程立凝声道:“大魏太祖皇帝的长子,绝灭王百里湘玉,被囚禁近三十年之后终于脱困,并且勾结颜崇和极道宗的九幽神君,掳走了当今天子,如今不知所踪。
  我受皇太后所托,要救出天子。日前却又收到消息,九幽神君的两个徒弟,分别带着从朝廷拉出来的叛军,正在攻打东堡和西镇。其中不但有极道宗四大天魔,更有无相宗的四大天王夹杂其间。关于这件事,厉师兄可有什么能说的么?”
  魔圣一怔,若有所思地道:“绝灭王原来未死?嗯……极道宗加上无相宗一起攻打东堡西镇这回事,我倒不知。至于西镇镇主蓝远山,早在三年之前便被我投入了魔种。计算时间,恰好在三日前孕育成熟。故此为兄才过来收割。
  但为兄到来的时候,镇上所有平民,已经在银仙的安排之下全部疏散离开了。只有蓝远山和他一些心腹,还留在镇上。至于说极道宗和无相宗等人,除去补牢之外,为兄一个也未曾见到。”
  程立愕然道:“竟然如此?那么……四大天魔之中,本来以‘魔姑’居首。可是现在,据说魔姑已死,被一位天魔女取而代之。厉师兄可又知道,这位天魔女是谁?”
  魔圣淡淡道:“是银仙。唉~为了我要修炼道胎种魔,银仙实在付出太多了。为兄对不起她。区区一个四大天魔之首的虚名,其实绝不足以弥补银仙所受创伤之万一。”
  顿了顿,魔圣仰首朝天,遥望星空,似是想起了许多前尘往事。眉宇之间,油然流露出不胜感慨之情。
  直过去好半晌,他方才悠然道:“想当初,公山师尊前往探寻琉璃宝藏,一去不归。其时我尚未开始着手修炼道胎种魔,但已把大悲赋修炼至七八成火候了。圣门以内,除去无间道的‘葵后’,便再无人能是为兄十合之将。
  当时为兄意气风发,深感天下之大,却任我纵横。恰逢乱世,群雄逐鹿。于是为兄决定顺势率领圣门出山,推翻儒道佛三教,夺取天下,定我圣门学说为正统,为这场延续了数千年的道魔之争画上句号。
  三教名声虽大,却并无真正高手存在。可是就在此时,为兄却遇上了百里湘玉。我们在嵩山之巅的封禅台上论武,经三日三夜较量,仍不分胜负。再坐而论道,同样难分高下。但之后我们谈起如何治国理民,为兄却深感有所不如。于是代表圣门,承诺退出这场争夺天下的游戏,改为全力支持大魏。”
  程立若有所思道:“原来是这样。厉师兄当年虽然并没有正式接任圣门的圣主,但论修为,却已经是无可争议的圣门第一人。自然有资格代表圣门做出种种决定。绝灭王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才在圣门内部植下人脉,终于有了今日之事。”
  魔圣长笑道:“不错。前朝之所以失江山,说到底,也是公山师尊间接造成。但大魏之所以得江山,也全赖了圣门鼎力支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江山易主,灭国兴国,尽在指顾之间。儒道佛三教虽然自号正统,却又哪里有如此本事?快哉,快哉。”
  程立皱眉道:“绝灭王之所以被大魏太祖所不喜,是因为他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杀戮太盛,曾经几次屠城。难道说……”
  魔圣淡淡道:“这却和圣门无关。打天下夺江山,哪有不死人的?假如遇上那种茅坑里石头一样冥顽不灵的敌人,自然就要杀,杀得敌人怕了。后面就容易打了。
  师弟,你别觉得屠城很残酷。实际上,那已经是牺牲最小的法子了。假如当真一座城一座城地不断啃下去,恐怕直到今天,天下还未能统一,依旧遍地烽火呢。以杀止战,才是真正的大仁大善。”
  程立听了这么两句话,一时之间,也不禁为之连连摇头叹息。魔门之所以千年间始终被正统主流所排斥,确实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此离经叛道,视人命如草芥的说话,魔圣却说得这样理直气壮,毫无半分犹豫。说实在话,就连程立都接受不来,更不用说普通人了。
  正在感叹之际,却听得魔圣又道:“师弟,你说这次百里湘玉重出,掳走了当今那个小皇帝?呵呵,若然如此,那么你跑到西镇这边来找他,可谓大错特错。因为他根本不可能来这里。”
  程立精神一振,道:“师兄莫非知道些什么?还请师兄不吝指教。”
  魔圣缓缓道:“说给你听,倒也无妨。师弟,你可知道九鼎?”
  程立颌首道:“知道。传说当年大禹治水成功之后,受大舜禅让,成为天下共主。于是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命令九州的州牧分别进献青铜,铸成九座大鼎,九州各种名山大川,奇珍异兽等各种事物,都铭刻于九鼎之上。从此,九鼎成为镇国之宝。得九鼎者,便相当于得了九州,是天子的象征。不过后来年深日久,九鼎早已在战乱中失踪,再也找不到了。”
  魔圣微微冷笑,道:“故事说得不错。那么所谓九州,又是哪九州?”
  程立不假思索便答道:“九州就是豫、青、徐、扬、荆、梁、雍、冀、兖。”
  魔圣摇头道:“错了。太古之初,天地之始,阴阳未分,一片浑沌,是为始界。后来盘古氏开天辟地,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九州于焉而生,却是九处不同的地域。无论环境气候,皆大为不同,因此各自孕育出不同的种族和文化,也可以称呼为九大国度,或者九界。”
  程立讶异道:“九大国度?是哪九大?”
  魔圣缓缓道:“中土地域,地大物博,得天独厚,为我炎黄子孙所占据。除此之外,东南西北,上下左右,皆有一处地域。与中土互不相通。非经特殊门户,否则无法来往。
  据说,封刀天下,论剑春秋,以及儒、道、释等三教,皆分别来自一处异域,分别名为刀域、剑界、佛土、仙山、以及大同之国。
  此外,东海之上的无尽汪洋中,有一个海界。扶桑便属于海界的一部分。”


第707章 地数
  “中土、刀域、剑界、佛土、仙山、大同之国、海界。”
  程立沉吟道:“这里加起来,也只有七处国度啊。那么,剩下的两界,又是什么?”
  魔圣凝声道:“剩余的两界,一处就是漠界,也就是长城以北的无尽草原与沙漠。生活在漠界的狼族,千百年来,一直就是中土最大的敌人。他们无时无刻,都企图侵入中原,掠夺这处花花世界。匈奴、突厥、辽、金、元,健州……历史上所有这些曾经对中土造成过严重威胁的势力,其实都是漠界的狼族。
  至于最后一处,也是最玄异神奇的界域,则名为中阴界。传闻中,那里是生与死的中继站,也是生人与亡魂共存之地。至于更详细的情况,因为没有记载,所以谁也不知道。”
  程立愕然道:“记载?在什么之上进行记载?”
  魔圣缓缓道:“在一本名为《九界地理志》的古籍之上记载。传闻,这本古籍是由女娲娘娘和伏羲圣王两位大神合力著作的。所以里面记载的一切,也都是两位圣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绝无差错。”
  程立吃了一惊,道:“什么?女娲娘娘和伏羲圣王,居然曾经谱录过一本《九界地理志》?为什么我不知道?”
  魔圣奇怪地反道:“为什么你应该知道?”
  程立一时为之语塞,但立刻答道:“因为琉璃宝藏啊。厉师兄你该知道,尘封多年的琉璃宝藏,最后是被我发掘出来的。这个宝藏,其实就是女娲娘娘留下来的。所以在宝藏之中,记载有许多关于女娲娘娘和伏羲圣王的事。但其中并未有提及什么《九界地理志》。”
  魔圣不以为然,道:“那也不足为奇。即使琉璃宝藏是女娲娘娘所留,但也不意味女娲娘娘要把自己的所有知识,都收藏在琉璃宝藏之中。据闻,两位圣人谱录下这本《九州地理志》之后,就把它传给了黄帝。辗转经历,又传到了尧、舜、禹三位上古天子手里。
  大禹铸九鼎,表面上是籍此划分九州地界。实际是把《九州地理志》的内容,分别铭刻在九鼎的内壁之上。至于豫、青、徐、扬、荆、梁、雍、冀、兖等九州,合起来也只是中土。这个真正的大秘密,便只有历代真命天子才能知道。”
  程立沉思道:“这就是说,《九州地理志》共有两部。一部是原本,另一部是摹本,对不对?”
  魔圣道:“不止两部。还有第三部 。因为年深月久,第一部原本,早在当初商周易代的时候,便已经湮没。摹本的九鼎,也在战国末年,秦始皇灭东周的时候失踪了。但东周姬姓后裔,又把《九州地理志》上的内容,从九鼎里抄录下来,成为最后一部绝版,改称为《九龙宝典》。” 
  程立深吸一口气,下意识重复道:“《九龙宝典》?”
  魔圣颌首道:“不错。这部《九龙宝典》,才是传世的唯一版本。由秦至汉,再到魏晋、隋唐、五代十国、以及宋、元、明。它始终被朝廷所掌握,非皇帝不得接触,更翻看。违者必杀无赦。可惜,禁令再严格,始终挡不住两个字。”
  程立讶异问道:“是两个什么字?”
  魔圣道:“意外。明代末年,天下大乱。《九龙宝典》也因此流落民间。几经辗转,宝典意外落到百里湘玉手里。当年,我从他口中知道,世上居然还有这样一部奇书,于是尝试向他借阅。百里湘玉竟不推辞,立刻便拿出宝典借给我翻阅。却万万没想到,原来其中更记载了一个天大秘密。”
  看见魔圣眉宇之间,流露出前所未有的凝重之色。程立不禁一怔,下意识问道:“什么天大秘密?”
  魔圣缓缓道:“神州有龙,其数为九;阴阳偶合,正气为分;天南地北,各据一隅;地气聚精,吐元为珠;得珠者昌,失珠者亡,化育万物,成其精英;五甲为周,循环不息。”
  程立皱眉道:“这是什么意思?”
  魔圣仰首望天,徐徐道:“九州之中,各有龙脉。龙脉汇聚之处,是一处无尽深渊。在《九龙宝典》里,被称之为伏羲深渊。深渊内汇合九大龙脉的地气,会凝成一枚龙珠。
  每隔三百年左右,龙珠完全成形,随即就会被其中一道龙脉所吸收。得珠与失珠与否,将影响这道龙脉在今后三百年时间里的地数。”
  程立再问道:“地数又是什么?”
  魔圣解释道:“天有天命,天命不可干;地有地数,地数有其转;人有人力,人力有时穷。天命就是天意的运转,地数则关系到人才和土地等各种灾变,人力则是人的意志。
  伏羲深渊里的九大龙脉,无论哪一道龙脉得到地深精气所汇聚的龙珠,那么在今后五个甲子里,这道龙脉所代表之地域,就会土地丰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才辈出,逐渐壮大。反之,则这片地域上就会多灾多难,动荡不安,同样也极难出现才智之士。”
  程立皱眉道:“地数?龙脉?得精气者就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个……实在太过神话了,很令人难以置信啊。”
  魔圣淡淡道:“信不信由你。但《九龙宝典》里,还有一部附录,却是历代中原天子,对历次龙脉得气状况所进行的记录。
  春秋之时,中土龙脉得气,所以当时诸子百家,人才辈出。到三家分晋之时,佛国得气,故而佛门大兴,中土却进入战国时代,动不动就坑杀屠城。兵连祸结,水深火热。直至汉高祖统一天下,中土才再度得气,于是有了大汉四百年的煌煌盛世。
  但从东汉后期开始,得气的龙脉却变成了漠界。于是就有了五胡乱华的数百年大乱世。直至下一个循环,中土再度得气,方有大唐崛起,扫平突厥,威震四方的种种壮举。”
  程立不解地道:“但大唐之后,宋、辽、夏三国鼎立,那又如何解释?”
  魔圣道:“那是因为大唐之后的又一个循环里,中土和漠界同时得气,故此两者平分秋色。但中土得气较多,漠界得气较少,所以南北二宋,合共延续了三百多年。而辽国国祚不满二百年,取而代之崛起的金国也只有百余年。从忽必烈建立元朝至元顺帝北逃,合起来才九十九年。就是这个缘故。”
  程立点点头,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