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枪爆头-第4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醉而归。
  其实大醉的,只有泰安府这些地方官员而已。至于程立这种体质,早已千杯不倒。再加上他喝的酒其实也不多。哪里就能醉了呢?
  可是也正因为喝的酒不多,甚至程立在酒宴上,根本都没动过几次筷子。所以散席之后,程立便禁不住有些不满了。
  抬头看看天色,这时候连二更天都还不到,并不算太晚。而且泰安府也是处繁华之地,街道上依旧灯红酒绿,到处都是男男女女。各式摊贩也依旧叫卖不断。于是程立干脆让成魏博自己先回去军营,自己则在这里逛逛夜市再说。
  成魏博答应一句,径自离开。程立则背负双手,摇摇摆摆,逛起了夜市。沿路上看见有什么有趣的小玩意儿,便买下来把玩一阵。玩腻了,就随手送给街边戏耍的孩童。若看见有什么好吃的,便也买下来品尝一两口。吃不完的,随手扔给街边的流浪猫狗。倒也悠闲自在。
  走了半晌,忽然看见路面之上,有座三开间门面的大酒楼,招牌上写着“岱宗楼”三个金漆大字,两边敞着窗户,透露出一派灯火通明。酒楼内刀杓乱响,喷出阵阵酒肉香气。高朋满座,十分热闹。
  程立自然知道。这“岱宗”二字,是泰山的古称。既然敢起名叫“岱宗楼”,那么这座酒楼显然很有些过人之处了。难得来到泰安府,没机会上泰山一游,那么便上岱宗楼坐坐,也是好的。
  恰好,有几名酒客,刚刚在这时候结帐离开。程立于是丢下手里刚买回来的一堆小玩意儿,径行上楼。
  店小二见客人进门,当即上前殷勤接待。引领程立来到其中一张桌子旁边坐下。程立随手塞过去一块银子,让店小二只管挑几样精致酒菜送上,多的就算打赏。店小二眉花眼笑收下,千恩万谢去了。
  片刻之后,酒菜送上。酒是正宗孔府酒。儒门圣人孔子所出生之地曲阜,就在泰安府隔壁。这孔府酒是孔府自家的私酿酒坊出产。最上等的孔府酒,只会进奉宫廷,以及祭祀孔子的时候所用。次一等的则馈赠达官贵人,以及孔府自家饮所用。第三等酒水,才会对外出售。
  不过凡事也有例外。据店小二说,这“岱宗楼”其实就是孔府的产业之一。故此酒楼里所窖藏的,正是孔府自家饮用之正宗孔府酒。
  不过这正宗孔府酒,价格也很贵。若非程立出手豪富,一般客人是根本舍不得喝的。
  程立尝了两口。但觉这孔府酒闻香、入口香,回味更香。而且香正、味正、酒体正。确实大有儒门“中庸和谐”的风范。是不可多得的好酒。
  此外,店小二还送上了一盘干炸赤鳞鱼,一盘“泰山三美”,一盘炒山鸡,一盘炸荷香,再加上一大盘泰山煎饼。
  这赤鳞鱼外表看着平凡,体长只有三、四寸左右,但实质价格不菲,乃是泰山独有的珍品。据说自古以来帝皇来泰山封禅,赤鳞鱼都是御膳中的必备之菜。
  正宗的赤鳞鱼,只会生长于泰山山顶之上。每年泰安府知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把新鲜出产的赤鳞鱼送往白玉京,作为贡品。
  当然,这山脚下酒楼里的赤鳞鱼,绝不可能是生长于山顶上的贡品。虽然和正宗赤鳞鱼品种相同,但它们生长于山腰或山脚的溪涧之中,口味上,终究比贡品赤鳞鱼要差了不止一筹。
  但尽管如此,程立连吃几条炸鱼,仍觉得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之极。确实物有所值。
  相比赤鳞鱼的不凡,“泰山三美”却就朴素得多了。所谓三美,就是泰山白菜、泰山豆腐。还有泰山的水。所以这道菜说白了,无非就是白菜炖豆腐。
  但尽管如此简朴,要做好却实在不易。程立尝了两口,但见菜汤白郁如乃,豆腐细嫩似羊脂白玉,菜汤清甜爽口,与平凡处见功夫,正是所谓的大巧若拙,非是真正的厨道高手,绝对做不好这道菜。
  炒山鸡,炸荷香,都是以泰山上生长的野菜为配料,吃的就是个新鲜。还有那煎饼,以玉米、小米、大豆、花生、黑芝麻、高粱等五谷杂粮为原料。薄如蝉翼,香酥松脆,令人胃口大开。
  程立独个儿坐在桌边吃喝,悠闲惬意。倒比之前在知府的接风宴上,显得更加自在。
  吃喝了一阵,程立忽然看见,有好几人走过来,就在旁边的桌子处坐下,随意叫了些酒菜,却也没怎么动筷子。看来并非真心为满足口腹之欲而来。
  程立略有好奇,向这些人看过去。却见是四名道士。他们身上都佩有长剑,而且呼吸悠长细密,举手投足之间也颇见轻捷。明显身怀武功,而且修为不差,至少也相当于昆仑、峨嵋等七大剑派的弟子。
  泰山之上,自古以来皆建有道观,也都有武学传承。数百年来自成一家,乃是武林中的泰山剑派,历代也出了不少高手,在江湖里声势不小。只不过作为一个门派,整体实力始终比不上七大剑派而已。
  这几名道士坐了一阵,门外又有人进来,却是几名俗家打扮的江湖汉子。他们径自向这边走过来,和酒桌边的几名道士相互行礼,彼此互称师兄。
  不过细听之下,那几名道士是纯粹的山东口音。而那几名俗家打扮的汉子,却是中州口音。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成为师兄弟的。
  再过片刻,又有几名尼姑走进来,和道士还有俗家江湖汉也相互见礼。这几名尼姑,却又是山西口音。
  道士尼姑俗家汉,这样的组合,实在令人觉得奇怪。却见他们相互低声谈了几句,然后便一起出门。程立大觉有趣,反正时间还不算晚,于是干脆也结了账,然后远远地吊在后面,悄悄跟了上去,打算看看究竟。
  这三伙人出门之后,便往城西方向走。不久之后,四周环境越来越是荒凉,显然已经远离民居。但前方却又出现了一座大庙,庙前所挂的牌匾,分明写了“碧霞元君庙”五个大字,庙貌**,甚是雄伟。
  那些道士尼姑等人,毫不犹豫,都鱼贯走进庙中。程立略一沉吟。抬头看时,只见庙内庭院之中,左边一株古松,右边一株老柏,双树苍劲挺立,高出殿顶甚多,枝叶密茂,颇可藏身其间。
  程立于是毫不犹豫,快步绕到庙后,飞身上了屋顶,然后匍匐爬到檐角,轻轻一纵,如一溜烟般落到了松树之顶,再从一根大枝干后张望出去,院中风光,尽收眼底。
  只见庙宇的院落之中,此刻灯火通明,聚集了足有二、三百人。这些人个个佩刀带剑,明显都是江湖中人。
  他们东一伙,西一伙,各自安坐。彼此间泾渭分明,绝不混淆。看来,他们都分属不同的门派和组织,只是为了不知道什么原因,所以才聚集在一起而已。
  人数虽然多,但庙内却显得十分安静。人人都极力抑制,不作多余说话。只是都不时向庙门看去,一派翘首以望的模样。
  过了半晌,又有两名走江湖卖艺的落魄乐师,并肩走进庙中。两人同时扯开嗓子,抑扬顿挫地叫道:“华山派众位大侠到。”
  这话出口,登时群相涌动。在场所有人纷纷起来,眉宇间都是一派激动之色。紧接着,就见有五名青年剑客连袂而行,在众人面前现身。这五人都作儒生打扮,但腰间佩了长剑。而且其形制一看便知,正是最典型的华山派长剑。
  之前那些泰山派的道士之中,有一名满面络腮胡子的。这时候笑容满面迎上,大声道:“‘养吾剑’司马师兄,还有张师兄,羊师兄、宋师兄、黄师兄等,诸位都到了。诸位师兄如此赏光,鄙派实在感激之至。”
  那华山派为首的青年剑客,道:“华山泰山,都属于五岳之一。更何况此事关系天下武林正道的安危,我们师兄弟岂有不来之理?天河师兄言重了。”
  那络腮胡子的泰山派道士,道号正是“天河”。他满面红光,连声道:“对,对。都是为武林正道出力而已。司马师兄,不如贫道先来替你引见一下。这位是……”
  当下,这天河道人便替那司马师兄逐一引见。首先引见的,便是那几位尼姑。却原来她们是北岳恒山白云庵弟子。为首者是清和师太。
  其次再引见的,是之前那几名中州口音的江湖汉子。原来他们是中岳嵩山派弟子。为首者是“百丈松”狄峻。
  紧接着,却是刚才那两名落魄乐师。原来他们都是南岳衡山派弟子。一人是“绕梁琴”秦迪,另一人是“天籁箫”萧大方。
  这样一来,东南西北中,五岳便齐活了。听那天河道人的说话,口口声声,都说什么“我们五岳剑派”,又三句不离什么“五岳剑派,同气连枝”。似乎颇以此为傲。
  不过事实上,无论是江湖上的名气,还是门派的底蕴。那泰山、恒山、嵩山、衡山等四岳,都远远不能与华山派并称。
  所以,这个什么五岳剑派,别说程立没听说过。哪怕绣春楼的档案里,也没有记录。看来多半是其余四岳为了自抬身价,所以才硬要攀扯上华山派而已。那位华山派的“养吾剑”司马太元,虽然口头上没有反对。可是看他眉宇间的动静表情,明显很有些不以为然。
  在庙里聚集的这二、三百人,分为十多个门派。华山是其中地位最高的。四岳剑派居其次。其余的什么鹰扬派、神枪门、大刀派、宜春派、六合门、西宁派、仙霞派,玄真观、九龙派、三才剑派、蓬莱派、风雨门、八仙门、雁行门……诸如此类,林林种种,记也记不清。
  不过门派虽多,其中并没有什么特别杰出的高手。顶破大天了,就是些江湖里的二流人物罢了。
  不客气地说一句。别看这里有二三百人之多。可是若和当年金龙帮的“九天十地,十九人魔”相斗,甚至十九人魔都用不着全部上阵,至多六、七名人魔联手,已经可以把这里十几个门派全都屠得干干净净,一个活口不留。
  闹哄哄地过了好半晌,方才终于见礼完毕。众人各自回去坐下,庙里又恢复了安静。
  只见那天河道人找了块大石头站上去,运气扬声,开口道:“诸位,咱们今天聚集在一起,也不是为了图热闹,实在是武林中道消魔长,竟然先后有两尊大小魔头出世。天下间各门各派,都面临着覆灭的危机。值此紧要关头,咱们再也没有办法,只能团结起来,求一条生路了。”
  嵩山派的“百丈松”狄峻,接口道:“天河师兄说得不错。这大小两尊魔头,一个是辽东黑煞神君程立。另一个,就是魔圣厉惊魂!他们都是一甲子之前,魔门圣主‘孤独侯’的徒弟。销声匿迹了数十年之后,终于又再出江湖,要血洗天下了。”
  南岳衡山派的“天籁箫”萧大方,叹道:“要说这两个大小魔头,也都是厉害之极的人物。
  大魔头厉惊魂,四十多年前曾经只身转战天下,向各家各派一一提出挑战。不管再强的高手,都无人能挡得住他三招。
  因此落败被杀的各派高手,简直车载斗量,以至于武林中元气大伤,直至今日,也还未能完全恢复。幸亏,后来他忽然消失了。否则的话,恐怕我们今天也没机会坐在这里,商量怎么对付他了。”
  另一名衡山派弟子。“绕梁琴”秦迪也道:“当时大家都以为这大魔头已经死了。可万万没想到,就在大半年前,这魔头忽然重出江湖。并且已经修成了更精深厉害的魔功。一出手,就把入云道观、古剑池、书香世家、菩提园等好几个门派,全部满门杀尽。”
  天河道人又道:“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除去大魔头之外,还有小魔头,就是黑煞神君程立。
  这小魔本来只是辽东一个什么自在山庄的庄主,也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居然成为了厉惊魂那大魔头的师弟。”
  他一出手,就灭了江南霹雳堂雷家。又把沧海月明楼和八斗堂都一起给灭了。所过之处,简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如此罪恶滔天,居然还得了皇帝的青睐,招了他做驸马。简直老天无眼。”


第807章 抱团结盟
  嵩山派的“百丈松”狄峻,更大声道:“可是这还不算。不久之前,那小魔头居然又在白玉京里,于一夜之间,便杀害了华山、昆仑、崆峒、青城、峨嵋、长白、海南等七大剑派的整整二十多人。如此所作所为,简直天地不容,人神共愤!”
  天河道人再恨恨道:“这大小魔头两个,视天下英雄为无物,简直欺人太甚!咱们都是白道上的好汉,平日里自诩行侠仗义,替天行道,岂能任由这大小两个魔头任意肆虐,却作壁上观?”
  “百丈松”狄峻阴森森道:“更何况形格势禁,咱们即使想要置身事外,恐怕也办不到了。鹰扬派梁掌门,你说是么?”
  人群当中,应声站起一名年纪约莫五十来岁左右,胡须略带花白的老者。他嘶声道:“在下鹰扬派掌门梁明都。半个月之前,突然有几个怪人找上我们鹰扬派,自称是魔圣殿的十大煞神。点名要求我们归顺。
  我们自然不肯,正想据理力争之际,却没想到这几个怪人突然发难,见人就杀。他们武功高得离奇,我们根本抵挡不住。我带着几个徒弟,拼死逃出。可是还留在鹰扬派之内的满门老少,却都……却都……被他们残忍杀害了!”
  说到伤心之处,这老者竟忍不住当众流泪。一时间悲上心头,他竟就此坐在地上,放声嚎啕痛哭。
  所谓男子汉大丈夫,正该流血不流泪才对。可是又有言道:“丈夫有泪不轻弹,只缘未到伤心处”。世间惨事,岂有更胜过白头人送黑头人的?
  这梁明都虽然才刚刚至“知天命”之年,可是不说儿子女儿,甚至连孙子都已经有了。本来其乐融融,一家也算美满幸福的。没想到天降横祸,一夕之间,便家破人亡。虽然身边还剩了几名徒弟,可是老妻和儿女,还有刚出生的小孙子,全都遭了毒手。这让梁明都如何不悲,如何不哭?
  梁明都这么一哭,登时活像一石激起千层浪。院子里哭声赫然此起彼伏,络绎不绝。只见一个接一个的江湖汉子纷纷站起来,大声悲愤哭诉。他们不是这帮那会的帮主总舵主,就是这家那门的家主门主。遭遇也都大同小异,离不开被魔圣殿灭门的事。
  院子里哭声震天,树丛中的程立,却不禁深深皱起了眉头。
  若是魔门当中的其他人,程立还拿不准,没把握。可是说到魔圣厉惊魂,程立却对之再了解不过了。自己这位魔门师兄,对于人世间的名利与权势,全都没有兴趣。
  魔圣唯一的兴趣,只在于追寻天道,寻求从世间解脱而去的方法。既然如此,那么他又怎么会要求武林中这些帮会门派降服,若有不从者,便灭人满门呢?
  事有蹊跷,难以索解。程立一时间也没了头绪,想不出到底能有什么稍微合理的答案。唯有暂且按兵不动,先静观其变了。
  众人哭诉了好一阵子。那华山派的“养吾剑”司马太元,已经很有些不耐烦起来。天河道人察颜观色,连忙用力拍打手掌。所发出极响亮的声音。叫道:“大伙儿请静一静。贫道有话要说。”
  接连喊了好几声,众人好不容易方才停下哭诉。天河道人随即大声道:“各位,这是一场席卷天下的武林浩劫。咱们既然在江湖里混,那就谁都逃不过去了。为了自保,咱们只好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共抗魔劫。各位,你们说,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众人今日既然前来赴会,自然都早已知道这场大会所为何来。虽然心思各异,但无论所图为何,也确实只有抱成一团,才能得到最大利益。
  故此,当下众人都异口同声,叫道:“正是,正是!齐心协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