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谋天下-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让人更加的对于地理环境的纯真,培育出来的人类思想纯洁性,多了一丝的期待。
  大小勃律人口很少,少到可以与上方往北的葱岭一带的游牧民族相比较,自然是无法给吐蕃等政权造成不利的影响。
  但他们的存在,在吐蕃人眼里,特别是在禄东赞这个吐蕃的实际主宰者的眼里,就像是自己门口的看门狗,唯一的用处就是,作为眼睛来监视大唐的大批人马从这里出入。
  当年王玄策出使天竺,走的也就是这条仿佛没有路的路,而王玄策身在他邦,在被人杀了其他同伴后,一人灭一国的壮举,也导致里尼婆罗的灭亡。
  如此一来,就可以看出,大唐对吐蕃、青藏高原一带,从来不曾拥有过绝对的控制力,不得不以平等国的身份,然后仗着足智多谋,为大唐的影响力作一番赌博似的战争。
  索性,灭掉一小国,远比尼婆罗还要小的番邦,对于王玄策来讲,可以算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此番的连锁反应,便就是让那时的天竺跟吐蕃,注意到了有一个实力强大的邻国,尼婆罗的存在。
  为了不重蹈覆辙,为了不被大唐利用,吐蕃与天竺,灭掉尼婆罗也就在情理之中。
  而这自然就成了如今李弘的下榻之地,小勃律的信条:你们天上神仙打架,不要波及我们小国。


第207章 天赤七王
  吐蕃赞普每年都会与大臣进行一年一次的会盟,而如果吐蕃赞普高兴的话,一年数盟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只要他想折腾,诸位如藩镇的大臣,就都会启程前往圣城:逻些城(拉萨)。
  他们会盟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保证吐蕃赞普的正统性。
  用滴血为盟等誓言跟古老的仪式,来证明赞普的唯一,也是他们签署契约,发誓效忠赞普的重要仪式。
  松赞干布在吐蕃的影响无人可及,而他的孙子芒松芒赞,在继承了他的辉煌产业后,特别是在禄东赞的辅助下,让整个吐蕃王室处于一种极为稳固、安定的局面之中。
  吐蕃军队像是大唐军队编制的翻版,不过是在笼统意义上来讲。
  而真的抽丝剥茧研究吐蕃军队编制,则会发现,在他们的向心力跟忠诚度上,与国无关,只是与人有关。
  就像藩镇大臣只是效忠于吐蕃赞普,而非吐蕃一样,君主制度下的层次阶级,让众多官员是知王不认蕃。
  吐蕃有兵六十一东岱,就像大唐的千户府一样,每一个千户归上一级的茹统辖。
  吐蕃分七茹,统领其六十一千户,作为帝国最顶层的权利王室,每年则会从每一茹抽调不同的人数,组成王军,也就是赞普的直系兵力,而其余则归七茹统辖。
  所以,在吐蕃,除了赞普以及禄东赞这个大相外,最有实力,最有可能颠覆吐蕃政权的,就是统辖七茹的七个贵族阶层。
  也有人称他们为“天赤七王”,分散在逻些城四周,像是诸侯般被赞普分封,管辖着手里的军队,为赞普的王室稳固以及开疆扩土征战沙场。
  策反、离间等计谋,对于如今蒸蒸日上,政治制度相对完善、稳固的吐蕃来讲,完全是没有一丁点儿用处。
  这里的人们在对赞普的信仰上,就像这里天空一样明净、纯洁。人们的思想,也是单纯的忠诚于伟大的松赞干布这尊神。
  李弘坐在营帐内,听着猎豹、惊蛰跟恒乔的汇报,手里的横刀在地上来回划拉,他不相信这吐蕃就像是铁板一块儿,一点儿缝隙都没有。
  “确定没有找到一个可以被我们所用之人?”李弘语气很轻,像是怕惊动了谁一样。
  但猎豹三人却是脸色惨白,两年的时间,自己等人竟然没有策反成功,哪怕一个在吐蕃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而他们最大的收获,却是在不用动脑子上做出了一番大成就,那就是暗杀吐蕃千户以上的将领。
  如今搞得千户以上的吐蕃将领草木皆兵,出门、回家都是大批的兵士护卫,俨然已经成了吐蕃国宝级的人物。
  “天赤七王每一个的忠诚度都超乎了我们的想象,无论是金钱、美女、权利,都没有办法让他们动一丝念头。”猎豹跟惊蛰两人跪在地上,垂头说道。
  太子殿下给了他俩最大限度的权利,但是到头来,除了跟“精卫”的恒乔一起暗杀了不少吐蕃将领外,就再也没有其他功劳了。
  这让他俩在面对李弘的问询时,显得很羞愧,感觉辜负了殿下对他们的信任跟期望。
  “赤都松杰你们可认识?”李弘从怀里掏出一份名单,上面除了天赤七王的名字外,赫然还有一个叫赤都松杰的人名。
  对于李弘的讯问,三人面面相觑的看了一眼,然后不约而同的点点头,说道:“爷,奴婢知道此人。”
  “说说他。”李弘看着白起从外面悠悠然然的走进来,一身黑色的皮毛更加明亮了,跟绸缎似的,让人恨不得搂在怀里抚摸。
  “爷,赤都松杰是吐蕃小相,只比如今的吐蕃大相嘎尔赞卓低一级,同样是吐蕃的权利人物,听说此人很难缠,但是对于赞普又极为忠心。”猎豹神色凝重,谨慎地说道。
  “吐蕃除了赞普之外,便是大相,而后是小相,接下来则是内大相、整事大相等等官阶,赤都松杰多年来一直被禄东赞压制,如今在死后,则是被禄东赞的二儿子嘎尔赞卓压制。”李弘抚摸着坐在他脚下的白起,继续说道:“恒乔,你即可前往逻些,试着与赤都松杰接触。”
  李弘能够有赤都松杰的资料,也是因为白纯在他进入吐蕃后,通过商队秘密送来了情报。
  而赤都松杰却如猎豹所说,为人处世极其狡诈,性格多疑谨慎。
  所以到现在为止,也只有白纯曾经跟他有过短暂的接触,而且还是一点儿承诺都没有得到。
  大唐如今都是地广人稀,更别提处于“世界屋脊”,位于青藏高原的西藏了。
  自从进入吐蕃后,李弘的两万多兵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碰到过有效的抵抗。
  偶尔会碰到一些小部落武装,人数少到几十人,多到两三百人,一个冲击下来,就被李弘的铁骑击溃,失去了战斗力。
  犹如这一路上李弘铁骑下溅起的小浪花,根本就无法给李弘准备了两年多的铁骑,造成一丁点儿威胁。
  但随着越来越深入,吐蕃兵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不过好在有在吐蕃东游西晃了小两年的两个向导,惊蛰跟猎豹。
  所以李弘并未在地形不熟上吃亏,反倒是前几次的遭遇战,让有些大意的吐蕃兵吃了不少的亏。
  天赤七王,每人一个王城,每人一处封地,每人手里掌管一茹吐蕃兵马。
  从惊蛰跟猎豹手绘的地图上看,就像是按照北斗七星排位一样,把吐蕃的圣城逻些保护在正中间。
  而这八城,基本上就是吐蕃境内,最为繁华、最大的城池了,其余的诸小部落或依附,或被镇压降服。
  总之,在这个由阿里、山南、那曲等几个大的部落拱卫的区域,吐蕃的赞普就像是神明一样,被所有人膜拜。
  泽当,天赤七王之一的聂赤赞的王城,也是首当其冲,将与李弘第一个决战的吐蕃将领。
  无法无天、权毅均在营帐,在李弘的指挥下,眼睛紧紧盯着粗略的地图。
  每一处地形,每一处游牧的小部落,甚至是很小的山凹等等,都被李弘事无巨细,谨慎的分析了一遍。
  野外工事筑垒,这是李弘第一次开始设置,连无法无天,也从李弘的脸上看到一丝凝重跟谨慎。
  几年来,他们跟随太子殿下进行过不少小规模的作战,但筑垒工事,这还是头一次。
  引诱敌军的工事阵地、预期歼敌的筑垒工事、阻敌突围以及援兵的筑垒工事,在李弘到达泽当城下三十里地后,便在这一开阔的地域开始构筑。
  宽阔平整的草原,被李弘挖出了一道道的壕沟,这让无法无天不知道有何用处,就连对方泽当城内的天赤七王之一的聂赤赞,也是一头雾水。
  完美到极致的骑兵突骑最佳战场,被大唐的将领挖的跟引水灌溉的河渠似的,但这里距离吉曲河还很远,他到底为何要挖这些沟槽?
  聂赤赞站在城头上观望,极佳的天气让他的视野也变得极为清晰,甚至依稀能够看到大唐的骑兵来回奔走。
  看着胯下的矮脚马,聂赤赞嘴角不由得抹显不屑,这种矮脚马他也想赢他们那些高头大马?
  一队约莫十数人的骑兵,在原野上留下一道烟尘,然后飞快的从泽当城城门口进入。
  不一会儿的功夫,马背上的吐蕃兵便出现在了城头上,对着聂赤赞说道:“大唐骑兵约莫两万人,如上一次查探一样,他们并没有任何移动,像是在等待援军。”
  “今夜出击,不必再等思赤赞的援军,曲曲两万人马,我们已经足够吃下他们了。不过不得不为大唐的勇士致敬,这可是他们第一次攻入到我们吐蕃境内呢。”聂赤赞很轻松,仿佛明日太阳升起时,城外那些大唐兵士都将被他们杀死,或者变成他们的奴隶。
  大唐骑兵不善高原作战,而且如今他们的战马看起来又矮又小,根本就经不起他们吐蕃良马的冲击。
  要是以自己手里的五万人,还拿不下这些人,自己天赤七王的名头就可以让人了。
  舒适的白天,慢慢悠悠的在阳光的晒照下,远离了人们的视野。
  朦胧的夜色夹着一股清冷的微风,让人们又不得不打醒精神,开始抵抗漫长的寒夜。
  原野上大唐军队的营帐灯火通明,无论是食物、还是各种物资,没有人知道他们是怎么弄来的。
  这里地处偏远,但看大唐军队的样子,压根就不像是远征而来,粮草充足的样子,倒仿佛像是刚刚从哪一座城出来。
  五万人的骑兵无声驶出城门,宽大的城门然后才缓缓的关闭。
  吐蕃兵在聂赤赞的率领下,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去冲击,而是缓缓的踏蹄而行,直到已经能够看清楚那大唐灯火通明的营帐,甚至就连门口走动的兵士都能看清楚时,才开始像潮水一般,无声的展开阵型,准备冲击大唐的驻扎营地。
  聂赤赞看着依然无知无觉的大唐营地,冷笑道:“大唐的统帅是一头猪吗?咱们都到这里了,他们竟然还不自知。”


第208章 大义
  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宗旨,这便是李弘踏进吐蕃后的唯一的目标。
  穷追猛打、战必求歼、其势如虎、其疾如风,一动一静的强烈感官差异,让聂赤赞眼花缭乱,完全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一阵阵箭雨便从夜色中无情射出。
  黑色的铠甲笼罩这一层层的杀意,在箭雨未曾平息的时候,已经包围了他的两个侧翼,而他想要撤退,那么只能是原路撤回。
  但此时他才发现,在他们来时,原本轻松跨越的壕沟,在部队惊慌失措下,已经成了仿佛不能逾越的天堑。
  黑色的铠甲、矮小的战马、明亮的刀锋,仿佛神魔一样从天而降,硕大的马槊催命夺魂,串糖葫芦一样,一次就足以带走好几个兵士的生命。
  聂赤赞的瞳孔在剧烈的缩小,他不碰见了风一样残忍的敌人,那种残酷无情的气势、凌厉勇猛的杀伐,一下子便击溃了他向来引以为傲的部队。
  不等他的传令兵击锣而撤,右方侧翼的部队就已经开始散乱起来,自己已经开始漫山遍野,哭喊着开始四散逃窜。
  李治身处大明宫内的蓬莱殿,手里的红翎密信一封接着一封。
  其中有裴行俭上奏的,有薛仁贵、黑齿常之、袁恕己等人的也都在手里。
  而他最为关心的,自然是如今已经陈兵吐蕃泽当城下的,李弘那小兔崽子的动向。
  袁恕己、裴行俭同时压境大非川!
  薛仁贵移兵于阗城,黑齿常之镇守西域疏勒城,王方翼驰援波斯都督府。
  玉门关门户大开!
  兵部的折子很快就递了上来,安西都护府大都护,副都护裴行俭联名请求任命李敬玄为玉门关守将。
  这几天武媚的心情很不好,已经与李治吵了好几架了,而争吵的原因自然是离不开,如今正在吐蕃像风一样旋转乾坤的李弘。
  率领两万兵马不单踏入吐蕃境内,竟然是陈兵泽当城下,要与人家一战。
  李治不理会哼哼唧唧的武媚,知道她心里是担忧李弘那小兔崽子。
  但他心里何尝又不忧心?可当初小兔崽子去了西域后,大唐对安西都护府的控制力,就已经完全失效了。
  所有的大事小情,则都是因为自己跟皇后的纵容,变成了李弘一个人说了算。
  这下好了,一个没看住,人跑吐蕃疯去了。
  文成那里自己都去信了,但就这样还遭到了武媚的反驳。
  “如此一来,岂不是昭告吐蕃,是大唐太子率骑进入吐蕃?李弘还能安然无恙的回来吗?”武媚脸色铁青,冷哼道。
  “朕自有决断,如此一来,哪怕李弘兵败吐蕃,最起码他的性命可以保全。”李治也闷哼一声。
  两人脚底下跪满了大大小小的太监跟宫女,如今西域那个祖宗虽然走了好几年了。
  但皇宫内的陛下跟皇后,也因为他争吵的更厉害了。
  祖宗在的时候,无论陛下还是皇后心情不好时,或者因为祖宗而吵架时,也没有如今这般剑拔弩张的局面啊。
  武媚脸色铁青,继续哼道:“身为皇帝,就不应该允许他离开安西都护府才是,如今人既然在吐蕃,就应加派兵力,力助李弘。”
  李治无语的看了她一眼,咬咬嘴唇,最后还是说道:“大唐兵马不善于吐蕃作战,多年来一直相安无事,吐谷浑被侵,朕当年不帮诺曷钵复国,也正是因为于此。如今再加派兵马,已经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武媚也是站起身来,一拂袖,吓得宫女太监们战战兢兢,洁白如玉的眉头紧皱,望着门口那棵树,缓缓说道:“救李弘为次,妾身只怕李弘兵败,而吐蕃士气正盛,会以此为借口而发兵西域。”
  武媚转过身子,明亮美丽的眸子看着李治,整个人很平静的继续说道:“裴行俭、袁恕己如今陈兵大非川,无非是想给吐蕃施加压力,以此来吸引吐蕃兵力,让吐蕃用兵左支右绌。但如果裴行俭、袁恕己拿不下大非川,那么李弘将会给葱岭一带的吐蕃兵马一个有利的借口出兵西域,首当其冲自然就是于阗城,薛仁贵勇武有余、谋略不足,镇守于阗,很容易被吐蕃兵以李弘为幌子诱入吐蕃境内,然后被歼之。”
  李治有些惊愕的看着武媚,心里却翻起了滔天巨浪。
  李弘是不是她武媚的心头肉,他比谁都清楚,但如今皇后这番话,大有放弃李弘,而退守安西都护府的管辖,以防吐蕃反扑之势的打算。
  “李弘你如何处置?”李治闷声问道。
  武媚沉沉的叹了口气,缓缓的转过身子走到蓬莱殿门口,望着那颗长了十几年,依然长势很好的树低声说道:“身为大唐的太子,只身进入吐蕃境内,勇气可嘉,但过于意气用事,不足以成大事。同样,身为大唐太子的他,就应该有觉悟,大唐的尊严!大唐的惶惶天威不可灭!无论如何,他李弘如今除非是踏平吐蕃,抑或是战死吐蕃,除此别无选择,这是大义!”
  话音刚落,武媚便扭转身子看着李治,一字一顿道:“大唐的太子就该像大唐一样顶天立地,如若被俘、被送回,都将成为天下人的笑话!而我大唐也将因此贻笑大方,这样我大唐如何让天下万国臣服与我大唐!”
  李治仰天长叹一声,在宫女的扶持下,缓缓在椅子上坐下闭目养神,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