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谋天下-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的一切就都看太子殿下的主动行为了,他们能够做的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毕竟太子殿下的权利太大了,尚书令跟京兆府尹两职,都足以让太子殿下找到合适、合理的借口不离开长安。
  而且,因为身兼这两职在身,他们这些大臣想要劝说如果执意不肯离去的太子殿下,那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事情!
  京兆府尹虽说不是实职,但那是相对于其他人而言,京兆长吏宗楚客乃是太子的人,手里掌握着长安城周边的兵马,只要太子殿下不愿意去,就是皇后一时半会儿也拿他没办法。
  何况还有太子卫队掌握在太子殿下手里,如今的长安城,除了皇后劝说外,没有谁能够对他构成有效的压力的。
  李弘微笑着看着母后,不由得想起历史上母后与李贤争权夺利,最后把李贤贬为庶人的事情。
  那时候还是有父皇在母后身边,母后都能因为那一股隐隐的不安感,而把李贤废为庶人。
  如果现在自己真的不去辽东,恐怕自己跟母后之间,从今夜开始,就会走上母后与李贤之间争斗的旧路。
  所以,李弘再傻也不会如此做的,要不是今日母后因为李忠跟贺兰敏月被杀后,为了帮自己证明清白,当机立断的把李贤跟李哲招入皇宫,或许他李弘还会出现一丝的忧虑,但此刻,他是一点儿忧虑没有。
  “母后,儿臣打算明日一早便出发,至于出征礼制儿臣就不遵从了。”李弘神情轻松,看了一圈大臣说道。
  武媚的眼神明显的亮了一些,听到李弘的话后,跟其他大臣一样,心底里都是不由自主的松了一口气,但同时,武媚也发觉,陛下不在的时候,自己对于太子殿下的制约却是匮乏的很,不过,这个念头不到一会儿的功夫,便被李弘安抚下去了。
  “如此甚好,既然是你父皇急召让你即刻赶往辽东,那么身为太子的你,自然是耽搁不得。”武媚隐藏着心中的波动,淡淡地说道。
  “你们下去吧,任雅相,通知太子亲卫队尉屠耆,连夜整兵三千,明日卯时立刻出发前往洛阳。令:尚书右仆射张文瓘,立刻拟文书于河南府尹娄师德,明日申时之前,必须备够三千人的船只,若有延迟,格杀勿论。”李弘扭过头,想了想说道。
  无法无天带着铁浮屠还在六诏晃荡呢,自己手里权毅没法儿用,只有自己这个光杆司令亲自带兵了,而且,东宫如今能够征调的兵力,也不过四千人,但自己还不能全部带走。
  三省跟大理寺、御史台的长官,听到李弘果断、决绝的命令后,心里这才真正的松了一口气,但至于到底怎么样儿,还得看明日一早太子是不是真的如今日所言一样,率兵走水路永济渠前往幽州,再备齐粮草等物品,前往辽东了。
  待大臣离去后,李弘挥退了武媚身边的宫女跟汪楼,母子两人缓缓从便殿走出来,如洗的月光洒在皇宫的地面上,像是铺就了一层淡淡的银霜。
  “母后,儿臣打算留下一千人供您调度,花孟跟惊蛰也会留在东宫,随时听候您的调遣,如果有什么用兵之事拿捏不准,可以让权毅来辅佐您,他在安西也算得上是有勇有谋的名将了。”李弘跟武媚站在宫殿的台阶处,看着他龙妈平静的脸颊,真诚地说道。
  “这皇宫的金吾卫还不够你母后调度么?”武媚看着金吾卫的铠甲在月光下变成了银武卫,轻声问道。
  “金吾卫自然是足够调度,但这些年来,您跟父皇从来没有大批更换过金吾卫,其中恐怕有些人已经不是忠于您跟父皇了,被别人买通也不是不可能,儿臣是怕您万一用度时……有人掣肘就麻烦了。”李弘的担忧不是没有可能。
  金吾卫这些年一直都是由这几万人守卫皇城,如果说有心人想要买通一些人,完全可以在几年的时间内办到的,到时候如果有什么突发情况,恐怕母后不一定能够全部调遣的动。
  李贤有没有眼线在金吾卫都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但最起码据他所知,这皇宫里的太监跟宫女,就有不少人跟李贤的关系很近的。
  武媚欣慰的点点头,自己的长子看来终究是自己的长子,自己没有看错人啊,原本还以为他会推诿、拖延时间不去,没想到李弘能够如此果断,不得不说,弘儿的这一举动,还是出乎了她的意料,但也不枉自己这些年疼他了。
  “好,母后接受了,这一千人就交给白纯吧,让她替我率兵。不过既然说到此事儿,母后倒是有一件事儿要求你李弘了。”武媚这是把白纯留在了身边,不过她也知道,李弘明日是不可能带着白纯前往辽东的。
  “您看您这,说着说着就开始折煞儿臣了,您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哪怕是把这大明宫拆了重新盖一遍……哎哟……开玩笑的开玩笑的。”李弘不敢躲,因为此时的母后看起来比较感性,双眼有些湿润,可能是沙子吹进眼里了吧。
  “刚才你说起这金吾卫的忠诚来,母后手里正好有一份名单,这一百人里好像却是有不少人不怎么忠于你父皇了,你看看给这些人中换上一批。”武媚明亮的眸子不湿润了,倒是相反的流露出了丝丝杀气。
  “您说的是那……弓弩卫吧?”李弘一听一百人,便知道是当年,那隐藏在皇宫各个角落的,手持狙击弩的一百人。
  武媚淡淡的点了点头,汪楼便适时的从阴影处走了出来,手里一张名单递给了武媚,然后由李弘接过。
  李弘连看都没有看便揣入了怀中,不用想都知道,这些人恐怕就是跟李贤有关系的人,母后此举也是变相的回报自己,果断的决定前往辽东一事儿。
  不过这样一来,母后与李贤之间……可就是彻底的决裂了,既然她帮了长子,而且出卖了次子手里的人,虽然是制造了两人之间的矛盾,但是也把自己置身于了这场冲突之中。
  毕竟,以李贤的聪明,恐怕到不了明天,这晚上睡觉的时候,就能够揣摩透母后召他与李哲入宫的真正用意。
  “回去吧,明日一早就要出征了,母后也就不送你了。”武媚看着又开始看汪楼不顺眼的李弘,想要赶紧支开那不孝之子。
  不就是刚才人家没有按他的要求,在他与自己谈话的时候躲的远远的吗?至于拿这点儿小事儿训斥人汪楼吗?
  “我特么的让你躲远点儿,你就给我躲阴影里?哦,看不见你就算是躲远了啊,你当我是傻子啊,唬弄着玩儿我呢啊。”李弘“狗仗人势”,说一句踢人家汪楼一脚,这短短的功夫,都快要把人家踢进宣政殿里了。
  不过还好,最后还是皇后护短,揪住某人的耳朵,把某人扔下了台阶,然后领着把尾巴(武媚感觉如果汪楼有尾巴的话)夹的紧紧的汪楼往后宫里走去了。


第402章 松漠都督府
  第二日一早,长安城其他城门还没有打开的时候,前往灞桥方向的城门就已经不按制的打开了,宁静的黎明前的黑暗中,在长安城街道上疾驰而过的马蹄声,依然是惊醒了经过的各个坊内的百姓,也让坊内其他早起的百姓,不由得停下手里的活计,侧耳凝神倾听着那整齐的马蹄声。
  皇宫内,站在宣政殿门口仿佛一夜未离去的武媚,望着那长长的骑兵快速有序的出了长安城,汪楼缓缓的走向身后,低声道:“禀皇后,弓弩卫里的一十七人,昨日不知因何原因,竟然酗酒之后打起来了,死了十人。”
  “哦?那其余的七人呢?”武媚挑挑眉,不孝之子倒是手段利落,但是不干净啊好像。
  “回皇后,另外七人因为酗酒之事儿,被御史台大夫李峤发现,今日被发配与太子殿下一同出征前往辽东了。”汪楼想不明白,这些人既然是异己,殿下为何还要冒险的带在身边呢。
  听到汪楼最后的说话,武媚神色突然一冷,凌厉的目光直指汪楼内心深处,冷声道:“确定是被李弘带走了?”
  “回皇后,千真万确,确实是被太子殿下带走了。”汪楼心弦猛的一紧,压在心底里的话,更是不敢开口问了。
  不过,接下来武媚的口气又缓和了下来:“这个李弘,真是不知轻重,难道你还真怕你母后有什么不测啊!”
  听到皇后这样的话语,汪楼心里更是充满了疑惑,这太子殿下带走那七人,确实是解了皇宫内的隐患,但跟皇后的安危又有什么关系?
  武媚转过头,望着那火把渐渐远去,仰天长叹一声,问道:“你是不是很疑惑,太子殿下为何要带那七人在身边是吧?”
  “回皇后,奴婢心里确实很疑惑,太子殿下既然知道他们很危险,为何非要带在身边呢,这样一来,岂不是置殿下自己于危险之中?”汪楼见皇后问起,只好硬着头皮说出心中的疑惑。
  “是啊,他这是明目张胆的告诉有心人,此事儿乃是他李弘所谓,跟本宫没有关系,他不想因为他与陛下都不在长安时,置本宫于危险之中。”武媚苦笑着摇摇头。
  这李弘的举动,就是明目张胆的告诉李贤,你的人是我杀的,有能耐就冲我来,跟母后没关系。
  不过武媚也能想象的出来,那未死的七人恐怕如今只剩下两条路可走了,要么在前往幽州的水路上不小心被淹死了,要么就是战死在辽东战场上了。
  从洛阳走水路前往幽州,是隋唐时期东征辽东一直以来的作战路线,毕竟,相比起陆地行军,水路的花费要便宜很多,而且顺着永济渠一直往下,便可直达幽州。
  幽州位于太行山山脉与燕山山脉之间,向来都是隋唐的重镇之地,两大山脉之间的夹缝,便是中原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的之间沟通的最短天然通道。
  同样,两大山脉也是中原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天然分界线。
  而燕山山脉这条农牧分界线,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借着太行山脉外侧的北山脉,从西藏高原的东北边开始算起,一直延续到了往东的山海关,长达几千公里的绵延山脉,彻底的把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文明,泾渭分明的划分开来。
  由此也便可以看出来,建在燕山山脉之上,绵延起伏的长城,对中原民族抵御游牧民族的重要性了。
  幽州在隋唐一代身为军事重镇,扼守着游牧民族畅通无阻进入中原的门户,同样对于大唐是极为的重要,在往后的历史中,幽州也是同等的至关重要。
  而无论是前隋还是大唐,用兵征伐辽东一带等,都是从这里开始真正的集结兵力。
  只不过是随着历史的车轮的滚动,李旦的三儿子、李治的孙子唐玄宗李隆基,在后来任用胡汉混血的安禄山镇守幽州时,遭遇了安禄山的反叛。
  安禄山身为范阳、平卢、河东的节度使,手握大量的精锐骑兵,加上伙同室韦、靺鞨的兵力,于是便拉开了大唐动乱时期序幕,也因为安史之乱的缘故,大唐从此便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从此再也未曾恢复太宗、高宗、以及玄宗前半期的辉煌。
  从历史的角度看,如果说安史之乱是给汉人一个警醒,以此来警告大唐,幽州对于中原的重要性的话,那么这个警钟并未长鸣,并未引起人们对幽州的重视。
  随着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在契丹面前以儿皇帝之名自称的石敬瑭,拱手送出了燕云十六州与契丹,由此,也让大宋王朝不得不开始了,两百多年的卑躬屈膝的国运。
  而石敬瑭这一举措,也就成为了中华民族边疆史上最为严重的错误,把自己的大门交给了他人来看管,得到的“好处”,想来宋朝的皇帝最是深有体会。
  从长安出发,抵达洛阳之后,李弘只是在晚上休整了一夜,第二日天蒙蒙亮,便乘船往东,带着三千兵马前往幽州。
  娄师德望着远去的帆影,心中也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随即命人起草文书送与长安三省、以及大理寺跟御史台。
  幽州与范阳两个地名相互存在过,如今的范阳也等同于幽州,所有的管辖范围只是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名字也是在来回之中转换。
  范阳卢氏之所以能够成为豪门大姓,五姓七家之一,与居住幽州身居险地,也不是不无关系。
  四日之后,范阳刺史卢照邻率领百官在永济渠旁边迎接太子殿下李弘,而太子殿下交代的所有行军用具、粮草等等,早就已经备好。
  几日的急行军,李弘倒是不吃惊,最是吃惊的却是卢照邻等人,太子殿下身后那三千还未着甲的兵士,竟然没有一个面色苍白、神情疲惫之人!
  这让他们感到很吃惊,按理说,就算是在永济渠这样的水路,身为关中人的他们,怎么可能不出现晕船的状况?
  但事实就是出乎了他们的意料,这些人下船换马,每一个人的脚步都是坚定有力,并没有出现步履蹒跚、踉跄浮虚的情况。
  大军再次休整了一夜,第二日便开始马不蹄停的赶往榆关(山海关),榆关乃是前隋开皇三年所建,其目的自然是无需多说,便是防备那关外的游牧民族对中原的虎视眈眈。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征高丽,当初也是从幽州集结兵马,从榆关出发前往辽东,作为唯一的咽喉要道,这条路绝对是如今大唐最为重要的军事重镇。
  出了榆关之后,李弘才开始命身后的三千兵士着甲,一路之上黑土夯实的道路还算是平坦,对于相对精良的粮草辎重来讲,足够顺利的通过。
  原本想要从云中都护府调集粮草的李弘,因为半路上他龙爹的一封旨意,让他不得不从黎阳仓就开始转运粮草,整个三千兵马运送着足够好几万人用度的粮草,也一下子拖慢了行军速度。
  七天的时间,李弘还是按照行军计划,留下了两千人押运粮草,而自己则是率先率领一千人赶往了松漠都督府,到达松漠都督府时,也是已经接近了李弘心中所理解的前线。
  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龙爹这武功没白练啊,想不到龙爹以松漠都督府为大后方,竟然在短短的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一举拿下了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等十余座城池,而且非但拿下了这些城池,还把人家的百姓都迁徙到了松漠都督府、居延都督府、定襄都督府等地。
  但好像是冥冥之中早有注定一样,在询问了松漠都督府的刺史后才知道,龙爹现在这二十来天一直在攻打安市城,但却碰上了高句丽的顽强抵御,二十多天,集结了二十余万兵力,竟然是一直拿不下。
  辽东一带的地形图早就被李弘刻在了脑子里,加上这段时日在路途上的研究,让他很纳闷,凭借炸药这个无往不利的宝贝,怎么就拿一个安市城没折呢?
  虽然说安市城乃是进入朝鲜半岛的必经之路,身后还有南苏、木底、苍岩三座城作为其后盾,但利用手中的炸药,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就是炸也该把这安市城夷为平地了啊。
  松漠都督府的都督快步从外面走进来,人未至声先至:“臣李窟哥参见太子殿下。”
  李弘扭头没看见人影,还未来得及说话,便看见一个人匆忙小跑着走了进来。
  有意思,这招是自己学他的还是他学自己的?怎么都喜欢人还没看见,就先行礼了。
  松漠都督府的都督,乃是大唐以契丹最大部落大贺氏任命建立的,说白了,现在他们所在之地便是那契丹之地。
  李窟哥原名长窟哥,是被大唐皇帝李治赐姓之后,改为李窟哥。如今他便是松漠都督府的都督,但随着李弘对六部的改革,以及这些年大唐参照安西四镇的官员制度。
  便开始慢慢以唐人官员为首建立都督府,而都督这一被契丹等部落担任的职务,则是变得越来越像是一个名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