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谋天下-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万一有呢?”
  “有的话就投降,不再反抗就是了。”守将有些吞吐的道:“可是……”
  “可是什么?”两大副将异口同声的心里一紧,急促催问道。
  “如果一进城,他们就看押住了我们,我们怎么能在他们人数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偷偷反击他们呢?”守将一边琢磨,一边望着旁边的几个亲兵。
  守将的眼神中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换上身旁亲兵的衣服,然后让亲兵来装作自己,毕竟,身为自己的亲兵,平时仗着自己的名头,在辱夷城就已经吆五喝六习惯了,如今装扮起自己来,比那些普通的兵士跟武将要像多了。
  但他绝对不会说出这番话来的,他需要一个人帮他说出来,因为如果万一被上国的将领发现,或者是上国大军进入辱夷城准备登记造册,自己被发现时,也好有个托词才行。
  所以,现在需要一个“拿主意”的人来让自己恍然大悟,如此一来,不管是在城内战还是降,最起码自己的性命是保住了。
  “大人您的意思是咱们换上亲兵的服装,让亲兵来扮作我们,如果上国就城下那点儿人,咱们就趁其不备,拿下他们?如果上国大军也在身后埋伏,我们就直接投降?”主张拒敌的副将问道。
  “唉……新罗、百济对我们虎视眈眈,如今我们辱夷城只有不到五万人,其他人都去那两国的边境线,我们这些人想要跟上国对抗是难上加难啊。而且上国的军队能够如此之快的兵临城下,怕是那安市、木底、苏岩,还有那南苏,是早就做好了投降的准备,不然的话,上国的军队来的也太快了吧?这说不通啊。”守将愁眉苦脸的看着主张拒敌的副将,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说自己就是此意。
  但不管三人中的哪一个,都在不知不觉的开始把嘴里的大唐二字,从单一的大唐变成了上国、大唐两字在嘴里转换。
  “大人,我看您此计甚妙,我们不如就让亲兵扮作我们,如果有机会,我们就拿下上国的几千人马,然后立刻撤离回王城,凭借歼灭这上国的三千兵马,我们还能在王上跟前立下一大功呢,说不准以后就飞黄腾达,加官晋爵了。如果上国身后还有大军,我们也可以保全住性命啊,这可是两全其美的妙策啊。”一直主张投降的副将,此刻早就按耐不住心里的激动了。
  只要不打仗,怎么都好说,最好是连投降都不要投降,直接偷偷的弃城而逃,跑回王城就好了,自己就可以半路上溜之大吉,回家里陪自己的婆娘了。
  这刚刚娶进门还不足三天,还没有热乎够呢,就被派遣过来守城了,弄的自己每天一到晚上,只要一想起自己那婆娘的身子骨,心里就跟百爪挠心似的痒痒,恨不得插翅飞回去,跟婆娘热乎完了再回来。
  守将听到副将的话,神色之间明显一松,蹲着身子抬头看向另一位副将,装模作样地说道:“那好吧,就按你的意思办,我们现在跟亲兵换衣服,然后打开城门,迎接上国将领大人。”
  “大人,这不是您的意思马?”
  “啊,是你刚才说的吧?”
  “对对对,是他说的。”主张投降的副将,看到守将望过来,急忙指着那死对头,连连称是。


第417章 皇家公主们
  城门在李弘再次射出一支箭矢后,终于是缓缓的打开,辱夷城的守将率领着亲兵,在城门口两侧站立好,手里都没有拿武器,一杆白旗被举在身后,向大唐的军队摇晃着。
  “殿下……那守将……”花孟举起望远镜,看了一眼守将跟那几个副将,疑惑地说道。
  “换人了,注意他身边的亲兵,肯定就在其中,一靠近城门就控制他们。”李弘一夹马腹,率先向城门口行去。
  降书是必不可少的弃城投降的文书,是需要交到上国将领手里,如此才能确保守城将士不会被上国将领,一怒之下屠城。
  身后的三千大军依然是不紧不慢,与前方的三人拉开约莫百步的距离,但手中的弓弩则都是箭在弦上,时刻准备着射击。
  辱夷城守将乙支厚见唐军虽然气势平和,但却极其谨慎,便在身后捅了捅那亲兵守将,示意他立刻上前交出投降文书,免得让唐军生疑。
  李弘端坐在马背上,看着跑步过来的守将,接过手里的弃城投降文书,整个过程中,连看都没有看那守将身后,扮作亲兵的真正守将一眼。
  神态悠然的端坐在马背之上,理所当然的让那假守将帮自己牵着缰绳,一步一步往城内走去。
  而此时,身后便响起了急促的马蹄声,太子殿下的亲卫队队长尉屠耆,望着转过身的高句丽兵士,吼道:“我乃是将军的亲卫队队长,此番进城,当该我来保卫将军。”
  说完后,不等高句丽那个假守将反应,尉屠耆便一马当先,好巧不巧的与花孟、惊蛰,以及身后的其他亲卫队兵士,把假守将与真守将等人围在了包围圈中。
  真守将乙支厚与旁边两个同样扮作兵士的副将互望一眼,便感觉眼前一黑,那个如铁搭般,说是上国将军亲卫队队长的人,就一把拽住了他的肩膀,而一把明亮锋利的利刃,已经搭在了他的脖子上。
  尉屠耆蒲扇般大的手掌,拿着一把小匕首,这让其他高句丽兵士根本看不见,自己的守将跟副将三人,在唐军还没完全进入城内,就已经彻底控制了他们真正的守将,而他们的假扮将领,还没开始发挥作用,便被上国识破。
  乙支厚与自己的两个守将心神一震,三双眼睛同时充满了惊异跟不解,这怎么可能?他们是怎么发现自己与亲兵把衣服调换的?
  就算是自己等人曾经出现在城头上,但那可是距离唐军五百余步的距离,他们难道是千里眼?能够那么远的距离就看清自己等人的面目?
  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大唐确实有个叫千里眼的东西,在一开始登上城楼时,便已经确认了他们的身份。
  李弘继续端坐马背之上,看着那已经被实际控制的将领们,嘴角扯出一抹冷笑,身后,同时也传来震耳欲聋的马蹄声,三千兵马此时已经进城,开始朝着他们的官府行去。
  就在李弘进入辱夷城,着手开始实际控制整个城池与五万高句丽兵士时,长安城的大明宫一处宫殿内,文成公主与弘化公主却被他龙妈请到了后宫之内。
  连同两位皇家宗室公主一起的,还有皇帝陛下的亲妹妹城阳公主、新城公主,以及先帝的十九女兰陵公主在内,五女此时正在沛王李贤的陪同下进行唇枪舌剑。
  自然,她们的争论从一开始,便在正在辽东接手辱夷城的太子李弘身上。
  分成两派的文成与弘化对于李弘自然是好感缺缺,一个被李弘实际控制了吐蕃,一个则是被李弘占领了她们的土地不归还。
  如此一来,文成与弘化对于李弘能有好感那就才叫怪事儿了。
  而城阳、新城、兰陵三人,这些年因为与李弘走的近,自然是对文成与弘化数落李弘的话语,颇有微词。
  “文成姐姐如此说就不对了吧?吐蕃赞普依然还是您的孙儿芒松芒赞,怎么就成了太子李弘强行占据了吐蕃呢?那裴行俭、戴至徳还有那马载,在吐蕃不还是为了帮助吐蕃身处水深火热的百姓吗?为吐蕃出谋划策、劳心劳力,不说劳苦功高,但也不能如你所言,在祸害吐蕃吧?从去年开始,这关中都闹饥荒呢,吐蕃可是都吃得饱、穿的暖,你总不能对这些都视而不见,就横加指责吧?”新城打量着自己新染的指甲,云淡风轻地说道。
  新城可是先帝在世时,最为宠爱的皇家公主,生于贞观八年的她,如今不过才三十七八岁,可是先帝与皇后长孙亲生,又是先帝最后一个公主,可想而知有多受宠了。
  就是如今的皇帝陛下李治,对新城这个亲妹妹,也是比其他公主要好的多。
  所以听到文成开始指责李弘,以她的性子,自然是第一个站出来给李弘解围。
  文成一身青色僧衣,抬头看了一眼新城,叹口气说道:“国已不国,芒松芒赞如今不过是吐蕃的傀儡赞普,实权已经被裴行俭、马载与戴至徳瓜分,这些事实难道你不承认?吐蕃向来与唐交好,大唐太子如此对待友邦?呵,还真是第一次听闻呢。”
  “友邦?如果要真是友邦就好了,那我大唐就不至于当年迫不得已的,把太子派到荒凉的安西去防备他人的狼子野心了,而且这一去可就是四年。也不知道是因为谁去的,如今倒好,竟然还帮着人家说起话来了。”兰陵也不会坐视不理,听到文成的话,又是嘲讽文成,又是挖苦弘化。
  弘化的吐谷浑当年就是被吐蕃所占领,而李弘自从去安西后,镇压了吐蕃,又从吐蕃手里抢回来了吐谷浑等地,如今弘化却希望不费一兵一卒,让大唐把吐谷浑等地交给他们,再次复国。
  文成冷冷的看了一眼兰陵,别人如此说她也就罢了,她说算是怎么回事儿?当年,自己远嫁吐蕃,谁不知道当初吐蕃求亲,希望下嫁的公主是她兰陵!
  “兰陵,你可别忘了,我是替谁远嫁过去的,当年要不是你在先帝跟前哭得死去活来的不愿意,如今被太子侵占的就是你的国家,换做是你,你高兴的起来?”文成冷冷的反驳道。
  而弘化此时脸上则是一阵青一针红,两边都有她想要的好处,两边却都把她不当回事儿,而最终自己下定决心与文成一起讨伐李弘,就是希望借此机会,得到自己想要的。
  毕竟,如果陛下同意了把吐蕃的实际控制权归还吐蕃,那么就连带着,也得答应自己的请求,把吐谷浑的国土还给自己。
  兰陵像是没听见文成话语里的反讽,摇晃着脑袋,闪闪发亮的金步摇在脑袋上晃来晃去,不以为意的淡淡说道:“吐蕃当年求亲,是吐蕃一厢情愿罢了,就算是我愿意,父皇会愿意吗?所以当年你远嫁吐蕃,那是你的事情,可不是代替我兰陵。说句不好听的,吐蕃高攀的起我大唐皇室?”
  杀人诛心,兰陵的话像是刀子一样,让文成立刻满面寒霜,皇室高攀不起,难道宗室就高攀得起了?连带着如此污蔑、嘲讽吐蕃地位低下,这让身为吐蕃圣救度佛母文成,再也按耐不住,嚯的站了起来。
  “怎么?我说错了?你如果还承认你是大唐皇家宗室,就应该忘记那遥远的吐蕃,好好的在长安吃斋念佛,而不是一心图谋为吐蕃争取利益,消弱大唐,置安西百姓于战火之中!”兰陵也站起了身子,毫不相让的看着文成说道。
  “如今不好吗?无论是安西、还是吐蕃,不管是谁的,最起码百姓生活日趋安逸,比起前几年那剑拔弩张的情势来,不知道太平了多少,难道文成姐姐一心希望看到吐蕃与大唐一直处于战争的状态?”城阳拉了下兰陵的衣袖,示意她坐下来,看着脸色铁青的文成说道。
  大唐绝对是一个奇葩的国度,特别是进入高宗时期后,女权主义的盛行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这个时期如此风行,就算是武则天还未登基成为女皇前,大唐的皇家公主就没有几个安分的主儿。
  在上一世知名的大唐皇室公主中,背着驸马做苟且之事的大有人在。
  而就是现在坐在大唐皇宫宫殿里的这几人,城阳与新城,两人如今的夫君驸马,可都是她们的第二个驸马爷了。
  至于参与政事者,或者是在皇室宗亲的明争暗斗中,大部分都是以皇室宗亲的各个公主为主搞起来的。
  就是刚刚反隋立国时期,那高祖李渊的公主平阳公主,可是凭借女儿身死守娘子关的主儿,为李渊建唐可是立下了大功的。
  如果不是去世的早,说不准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前,就得先跟自己这个姐姐扳扳手腕子了。
  无论如何,都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女权主义,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盛行的年代。特别是在武则天登基为帝后,无论是太平公主李令月,还是那温婉知性的上官婉儿,以及那李哲的韦皇后,哪一个是省油的灯了?
  李氏的大唐江山能够绵延近三百年,男弱女强的现实是绝对存在的,这让人不得不怀疑,李唐江山在取得辉煌灿烂的功绩时,是不是大部分时间靠的是运气?


第418章 冰释前嫌?
  李贤站在五位姑姑身旁陪侍,绝对不是简单的陪侍,近来与李弘完全相反,他则是与文成、弘化两位皇姑姑是越走越近,而在文成被迫从吐蕃回到长安之初,李贤还曾经给文成献过一计妙策,那就是建议文成公主效仿上一世赞普松赞干布,求亲皇室。
  最好是能够让义阳或者高安两位公主中的一位嫁过去,如此一来,便可保吐蕃的实际控制权回到吐蕃手里。
  文成含笑点头,她想明白的时候,却不知道李弘早就行动了,非但是李弘,就是武媚跟李治,那天莫名其妙的突然间让李弘找萧淑妃,说起关于义阳跟高安的婚事时,李弘还是一头雾水,直到萧淑妃淡淡的说了一句,可能是跟文成公主回到长安有关吧,李弘才真正的明白了,为何龙爹跟龙妈如此着急下嫁义阳跟高安的用意。
  九仙门处的高墙里,萧淑妃正惊诧的望着门口的一大帮宫女、太监,这熟悉以及陌生的场面,让她多年来清心寡欲的心思,一下子变得悸动起来。
  这样的场面,自己在身为萧淑妃时可是天天如此,身边的宫女、太监,身后的翅屏等象征着自己淑妃的仪仗,无论是在皇宫,还是跟随陛下出宫祭祀,那是何等的威风。
  而今,自己却一直都是一盏青灯、一个宫女侍奉在侧,至于那淑妃的仪仗场面,也只有偶尔出现在梦里罢了。
  “皇后驾到。”嘹亮的嗓音在九仙门处响起。
  萧淑妃望着那皇后特有的仪仗,神情一阵复杂,在旁边宫女的陪同下,萧淑妃紧紧咬着嘴唇,过了好一会儿,才渐渐平复过来情绪,脸上再次挂上了那坦然的笑意。
  “民女萧氏见过皇后。”萧淑妃按照庶人之礼,向雍容华贵、母仪天下的武媚行礼道。
  “起来吧,本宫多年未曾涉足这里,险些忘了这里还有一位故人。”武媚满意的看了看身后的仪仗,在汪楼的陪同下,缓缓向萧淑妃的小院走去。
  刚一踏入干净利落的小院,映入武媚眼帘的便是那一排青砖房屋,屋前有一处萧淑妃亲手栽种的葡萄架,绿如黄豆的葡萄此时还未成熟,但一串一串的耷拉着,倒也是显得雅致。
  葡萄架下方,则是一片被葡萄秧遮挡着的阴凉地方,正中间放着两把竹椅,竹椅中间则放着一张案几,整个小院除此之外,便再无一物。
  萧淑妃低着头,领着武媚走在院落内,宫女第一时间便把门打开,萧淑妃在旁边低声说道:“皇后您请。”
  “不了,就在这儿跟你说会儿话吧。这小院倒是清雅别致,不错。”武媚再次四下打量了一番,除了那四周的宫墙有些高,阻碍了一些视线外,其他说起来,倒不失为一个绝佳的,修身养性的清净地方。
  萧淑妃笑笑不语,率先挪步前往葡萄秧架子下面,手臂在空中虚引,请武媚移步道葡萄架下方。
  武媚赞许的叹了口气,再次夸赞道:“不错不错,确实是适合修身养性,坐吧。”
  “谢皇后。”萧淑妃也不推辞,在另外一张竹椅上坐下。
  宫女此时已经沏好了茶端了过来,但并没有第一时间就放在两人中间的案几上,而是先端到了皇后身后的太监汪楼跟前,宫里的规矩她自然懂,何况这是多年来,皇后第一次来这里。
  在宫女想来,以皇后与萧淑妃多年前在后宫内斗的关系,皇后会不会喝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