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谋天下-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像是在警告他们,在大唐的眼里,无论你是新罗的王,还在百济的臣,在大唐眼里没有一丝一毫的差异,大唐也不会因为你是王便高看你一眼!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弘与李治并肩而行,空旷的战场上,高句丽的百姓正在忙碌的打扫着战场上的尸体,对于一些还未曾死透的人,高句丽兵士的方式也很简单,一刀给个痛快了结痛苦。
  望着一幕,李弘不知为何,突然间想起了这首词,于是便脱口而出念道。
  李治无奈的叹口气,望着漫山遍野的尸体与苍凉落魄的旌旗,在夕阳下透着一股股的落寞与悲壮,喃喃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词是好词,但总是感觉不如诗赋那般有味道。战争是残酷的,断肠人又何止一个人?有朝一日,朕希望天下和顺,富足安泰,永远没有战争就好了。”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战争,和平永远都只会是一种理想,是战争的间歇期。所以永远不可能有永远和平的时代,您是大唐天子,您能做的便是,迫使战争远离大唐的国境,为大唐的百姓营造一个安稳和平的盛世,战争……就让它永远发生在国境线以外吧。”
  “李弘,朕发现你很好战,跟你皇爷爷……”
  “父皇,这您就错了吧,儿臣可不好战的。但战争才是取得和平的唯一手段,唯有强大的兵力做后盾,我们才能够谈和平,才有资格让周边和平共处。如果没有了强大的兵力为我大唐保驾护航,高句丽、新罗、百济,他们就会把战火引燃到我们的国境之内,他们也不会听从我们的命令。所以儿臣认为,无论任何时候,拥有着强悍战斗力的军队,才永远都是保证和平的唯一手段!”
  “朕真怕以后你是个暴君啊,不过听你这番话……我放心了。”
  “什么意思这是?”


第446章 战后谈判
  契苾何力跟李谨行在第二天便赶到了柳京城,在花吉不要命的速度下,两人只带了仅五千精兵赶到了柳京城,身后的部队则是交给了各自的副将,也将会很快赶至柳京。
  柳京城已经恢复了平稳的秩序,战死的唐军兵士一个个都被妥善安葬,而一笔不菲的抚恤费,自然是不会少,这笔费用自是不用说,落在了高句丽、百济、新罗三者的头上。
  格希元这段时间以来,与史藏诘从李弘身边学到了太多的卑鄙无耻跟阴险奸诈,所以在跟新罗、百济、高句丽对以后边疆的划分中,充分发挥了上国官员的绝对本色。
  本着李弘的隔江而治的宗旨,以及对各种费用的赔付问题的指示,两人彻底把这一切贯彻到底,每一次的谈判之后,格希元跟史藏诘都是满面春风的走出来,而新罗、百济包括高句丽的官员,一个个都像是在赌坊里欠了一大笔赌债的赌徒,垂头丧气、捶胸顿足的走出来。
  格希元跟史藏诘从来没有想过身为大唐的官员,在与其他官员的交往中,可以获得如此刺激感官神经的快感,跟满满的成就感。
  与此同时,这几日的谈判,加上这段时间在李弘身边的学习,也让他们彻底把快要爬满他们全身的儒家大学思想,统统抖落在了地上,再也不会拾起来了。
  这些时间跟随太子殿下身边默默观察,以及太子殿下的言传身教,已经让两人脱胎换骨,彻底明白了大唐利益为何物,为何大唐利益高于一切。
  想要大唐国运昌盛、绵延不绝,那么就得首先保证大唐的利益不受侵害,就得拥有强悍的兵力,以及不迂腐、灵活的官员策论。
  所以这几日的谈判,两人本着大唐利益为最高指导精神,把能够捞取的利益全部捞到了手里。
  而自然而然的,谈判中的隔江而治让高句丽的疆土面积大面积缩小,但在格希元跟史藏诘的坚持下,高句丽只能被迫同意大唐的条件。
  而同时,关于高句丽、百济、新罗三者之间的疆域纠纷,格希元与史藏诘也狐假虎威,仗着有太子殿下这尊大佛在身后撑腰,硬生生让百济跟新罗交出了所有被侵占的高句丽城池。
  至于三者一直存有争议的城池该如何处理,这一事情也就让格希元与史藏诘为难了不到一个时辰。
  在吃饭的时候,格希元特意跑到李弘宫殿的外面求见,把自己所遇到的难题说给了太子殿下决断。
  令他跟史藏诘没想到的是,太子殿下只是翻了翻白眼,说道:“两条路,要么两国打一场决战,要么拍卖这些土地,谁出钱多,那么有争议的城池就归谁。”
  史藏诘跟格希元听的连连点头:“是啊,这是个不错的主意啊,实在不行,让他们抓阄如何?”
  “放屁,抓阄咱们怎么挣钱?”李弘再次翻了翻白眼,懒懒的训斥道。
  “殿下您的意思是?”格希元两眼放光,他听明白了,这些土地拍卖的钱是归大唐所有啊。
  李弘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伸出食指恨铁不成钢的点了点格希元跟史藏诘,无奈痛苦地说道:“那你们觉得拍卖下来的钱该归谁呢?争议的城池,那就是谁也没有拥有权,自然就是我大唐的了,那么拍卖了钱自然是给我大唐,难道你还想再给他们分回去啊。”
  “臣……臣确实是这么想的。”史藏诘脸一红,诺诺地说道。
  “我……呸,亏你想的出来,那干脆直接抓阄就好了,何必搞拍卖!对了,如果他们不同意拍卖,那么就强硬的告诉他们那是大唐的,到时候就由不得他们拍卖不拍卖了。”大唐的太子殿下衣袖一挥,带着花孟跟惊蛰去找他龙爹去了。
  留下了恍然大悟的格希元跟史藏诘,对啊,我大唐如此强悍,完全可以指鹿为马嘛,到时候他们谁敢反驳?
  想明白了的两人自然是兴高采烈、屁颠屁颠的跑回去继续与高句丽等谈判,而最终,三国迫于大唐的免费调解,最终答应了大唐的拍卖策略。
  只是人家也不是傻子,又在经过一天的拉锯战后,三方与大唐最终在起拍价上达成了一致,史藏诘的十万两银子起拍,差点儿没把高句丽、新罗、百济三方的官员,吓得直接把土地拱手送给大唐了。
  好在格希元见机快,最终以七万两银子的价格让三方同意为起拍价,看着所有人都终于心满意足,或者是装作心满意足后,格希元跟史藏诘真是一阵后怕,还好反应快,要不然真把那几个城池砸手里了,人家不要可怎么办!
  而这些解决了之后,他们还必须忙乎太子殿下将会安排下来的其他事宜,只是这段时间,格希元又开始变得鬼鬼祟祟的,时不时的收到一些来自长安的密信。
  李弘此时走到了他龙爹霸占了的高藏的宫殿内,一进门便看见张绿水与龙爹两人在那里有说有笑,大量的从大唐运送过来的,专门供李治享用的美食等等,被连铁、扬武摆满了一桌子。
  李弘走进看了看,好家伙,好多都是在大唐都不常见的奇珍异品,竟然也都摆在了桌子上,不过这些应该是高句丽等进献的吧?
  糖葫芦好像是女孩子都爱,这个与李弘年岁差不多的张绿水,此时正拿着一串糖葫芦,跟李弘的龙爹你一口我一口的在秀恩爱。
  “少让他吃些甜东西,他不适合。”李弘望着两人站在一幅画前的背影,淡淡说道。
  张绿水一惊,快速的从李治怀里挺直了身躯,手里的糖葫芦也藏在了身后,有些害怕的转过头看着李弘,轻声细语的行礼道:“奴……奴婢张绿水见过太子殿下。”
  李弘听到张绿水以奴婢自称,吓得脚下一拌蒜,差点儿摔趴在地上,多亏连铁及时给扶住了。
  我去,这什么关系?龙爹到底是什么意思?人家以奴婢在我面前自称,他竟然一点儿反应也没有,还有心思望着那墙上的荷花儿画欣赏?
  “儿……儿臣见过父皇。”李弘弄不清楚龙爹的心思,只好忽略张绿水对自己的见礼,对着李治的身影行礼道。
  被自己使了好几个眼色的连铁跟扬武,面对太子殿下的眼神询问,自然是知道殿下是问,张绿水与陛下到底什么关系。
  在李弘行礼后,两人装作若无其事、小心翼翼的面对李弘的眼神摇头,因为他们也不清楚,陛下到底打算拿张绿水怎么办,也不知道陛下是不是准备把张绿水纳入宫内。
  “你过来干什么?不过正好,朕有一件事儿想了很久,也没有想个明白,你正好帮朕分析下,拿个准主意。”李治这才扭过身,神色之间带着一股淡泊名利的风采似的。
  两人以及那张绿水,在连铁等人的陪同下走出了宫殿,来到了那高句丽王宫的真正后花园,在廊亭坐了下来。
  而那张绿水却是公瑾的站在一旁,李治也不示意人家坐下来,连铁等人送过来茶叶后,便离的远远的,把这廊亭的所有路口都给封死。
  三人就这么无声的喝着茶,看着龙爹眺望远方,若有所思的神情,李弘低头看看,问道:“父皇不知道有什么难事儿?交给儿臣就是了,保证帮您办的漂漂亮亮的。”
  “唔,走神了刚才,还是先说你的事儿吧,说完了我再跟你说。”李治回过神,接过张绿水亲自倒的茶水,拿在手里温柔的看着张绿水笑了笑,说道。
  李弘看看眼前这郎有情妾有意的一对人儿,也没有避讳的,直截了当地说道:“父皇,儿臣打算命格希元与史藏诘以及刘仁轨留在辱夷城,并以辱夷城为安东都护府,不知道您可同意?”
  “格希元、史藏诘?格希元此人如今在你的调教下,虽然已经颇堪大用,但你确定要任命他为安东都护府大都护?”李治玩味儿的望着李弘,问道。
  他不相信李弘不晓得,格希元乃是从一开始便是李贤的人,此次他御驾亲征,太史局原本不是格希元陪同自己出征,但后来格希元突然改变主意,主动要求跟随出征。
  他当时还觉得有些意外,格希元不是说身体染病,怕是无法跟随自己出征吗,怎么才几天的功夫,就改变主意,愿意带病跟随自己出征了?
  但自从长安送来关于李忠跟贺兰敏月身死的折子后,而且若有若无的,好几封奏折都在影射,此事儿有可能是太子所为后,李治就对格希元的主动随驾出征,感觉可能不是表面那么简单了。
  特别是在李弘未到达辽东之前,格希元便若有若无的,谈起过李忠跟贺兰敏月的死,言语中一直都在影射,此事儿可能跟太子殿下有关。
  如此一来,李治对于格希元愿意跟随自己出征的事情,就显得更加不意外了,此事在他看来,显然就是有人,为了让格希元在自己跟前,说一些不利于太子殿下的言语,所以才突然间决定让格希元跟随自己出征。
  所以当李弘刚刚一出现在安市城下,格希元便开始了主动寻求与太子对抗的机会,只是令格希元还是李治都没有想到的是,李弘在军中的强硬跟果决,与在朝堂之上完全不一样。
  安市城攻城一役,李弘可是彻底的震慑住了,打算一直继续搅乱李弘作战计划的格希元,令其为了保住性命,变得不敢再在军事上有所言语。


第447章 受教了
  令任何人包括李治自己,都没有想到,原本以为这一路上,格希元还会借机为难、设障给李弘,但不知为何,格希元却是老实了一路,到了最后,甚至变得倒像是李弘的臣子一般了。
  无论是身为当事人的李治、李弘还是格希元,他们都没有发觉,这种关系的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但有一个人却从皇帝陛下跟太子殿下之间的关系互动,以及皇帝陛下的神情举止中,猜中了一些前瞻性的事情。
  而恰巧不巧的,此人便是史藏诘,史藏诘与格希元同居一顶帐篷,臣子与臣子夜间躺在睡榻上,暗中聊一些皇家的事情,自然是再自然不过了。
  也就是史藏诘的一番话,让格希元茅塞顿开,一下子看清楚了前方自己的路,加上李弘的人格魅力,以及战场上的杀伐果决,特别是那句没有什么重要的过大唐的利益这句话,让他感到震惊的了。
  所以,不知不觉间,李弘、李治、格希元之间便若有若无的发生了一些变化,也让在辽东这段时日以来,所有的战事都能够顺林的进行,其中自然也囊括了格希元的变化。
  格希元之所以会在以前选择站在李弘的对立面,无怪乎是他很清楚当今太子李弘在长安的形象,自打四岁被立为太子后,就没有过一点儿太子的礼仪风范,皇家的礼制、典范等等,在太子身上一点儿也看不到影子。
  这对向来注重皇家礼制、典范的格希元来说,也是让他一直不看好李弘能够顺利继承大统,能够给大唐造福址的原因。
  而在朝堂之上的百官当中,持有这种见解的人并不止他格希元一个,大部分没有跟李弘有过交集的官员,基本上都持有这种想法儿。
  而之所以李弘在去洛阳时才感到这股压力,不再强出头,其原因便是他龙妈武媚帮他承担了大部分的压力,与其说是承担,不如说是,在李弘在安西那几年间,他龙妈武媚替李治处理朝政期间,若有若无的便在朝堂之上形成了一股皇后的朝堂势力。
  而这股势力里面,自然是也有不看好太子李弘的官员,但因为李弘与武媚的母子关系比其他几个皇子更加连心,而且当初以十岁之龄就保护过武媚,加上对贺兰敏之、贺兰敏月、武顺等人的处理上,也让武媚更加看好李弘。
  况且,就算是李弘当年没有挺身而出,危急时刻站在武媚的跟前保护武媚,没有与武媚联手对付武顺跟贺兰敏月,武媚在自己亲生的几个皇子当中,最为看好能够继承皇位的,依然还是李弘。
  所以一部分不看好李弘,属于武媚朝堂势力的官员,自然是被武媚亲自把这股,对李弘不满的怨言给压了下去。
  李弘从当上太子至今,却从来没有为哪一本史籍作注,更别提是与其他臣子一同著书了,所以这也一直让朝臣诟病。
  而人家沛王李贤,则忧国忧民的为《后汉书》作注,以此借史书惊醒自己、警示朝臣,加上这几年还与同其他臣子一同著了《修身要览》、《君臣相起发事》等几本书。
  在名声、名望上,向来也是一个爱民如子、尊敬朝臣的贤王,自然是吸收了一批臣子在其身边。
  格希元便是在如此背景下,被李贤吸收为自己人,而特别是给《后汉书》作注这种名传千古的事情,文人臣子自然是不甘落于人后,巴不得跟随沛王李贤一同作注、出书。
  而从太子李弘来到辽东后,李治在明确得知李忠与贺兰敏月已死的事情后,竟然在安市城下任命太子,统领全军与高句丽作战,这也让格希元、史藏诘等人,不得不去琢磨这里面的政治意味儿。
  随着战事的深入,李治的放权,李弘的全面统辖,加上好几次李治放弃朕的自称,以我自称,都是向朝臣释放出了信任当今太子殿下的信号,陛下这样无条件的对太子殿下的信任,而且还是在辽东战场上,不是在长安城,所以就更不得不让人去琢磨,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李治看着愣神了半天的李弘,踢了一脚提醒道:“跟朕说话竟然一直走神,想什么呢?”
  李弘从沉思中被踢醒,恍然道:“哦哦,没事儿,格希元的事情好说,能臣与佞臣有区别,何况格希元并不是佞臣,如今能力有、威望也有,对辽东又熟悉,而且还忠于朝廷,儿臣总不能因为他在儿臣刚一到辽东时,反对儿臣,就不用他吧?个人之间的恩怨,不能放在朝堂之上,如果这样的话,难道这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