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谋天下-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W疟亲幼咔俊
  “哦,好吧。儿臣的意思是,江南乃是我大唐社稷安稳的重中之重,因为他的重要性,所以儿臣打算去一趟江南……”
  “打住,回去吧,本宫不想看见你了。”武媚脸色铁青,看着一脸尴尬的李弘,冷冷地说道。
  早就知道他如此大费周章的耐心解释地图,肯定是没安好心,果不其然,安西去了四年多,安东这又是小一年,现在又要想去江南,他这是不把大唐逛个遍,是不打算收心啊!
  陛下还盘算着禅位,就冲这安稳不下来的性子,当了皇帝之后,还不得更加变本加来的东跑西窜,到时候会不会还让他父皇帮着他监国?
  想到万一李弘当了皇帝,会不会隔三岔五的让他父皇或者自己监国的问题,武媚顿时眉头紧皱起来了,这个可能性不是没有啊。
  看他现在不安分的性子,以及那特立独行的行事方式,这一切都是很有可能在他登基后,成为现实的。
  不!不行,这禅位一事儿还需陛下三思,这小兔崽子现在恐怕就是把皇位给他,他都不想要。
  那么刚才自己那番他父皇有意禅位的话,小兔崽子不是没有听见,而是在那跟本宫装没听见咯?!
  想到这些,武媚的脸色变得更冷了!手里的鸡毛掸子也开始变得威风凛凛,带着一股杀气缓缓向李弘走过去。
  “那……什么,母后,儿臣先告退了,先回长安了,对了,儿臣暂时不打算出去就是了。儿臣告辞。”李弘头也不回,不顾刚刚兴冲冲跑进来的李令月诧异的目光,飞似的跑了出去。
  身后隐约传来李令月疑惑的声音:“母后,那小兔崽子又惹您生气了吗?”
  李弘从贞观殿出来后,绕过了前方李治的乾元殿,他可不想现在碰上父皇,今日这朝会进行的如此长久,会不会龙爹把他想要禅位的想法儿,跟大臣们说了?
  不然的话,这么长久的朝会可是不多见啊。
  扬武等人早早就收拾好了准备回长安的一切,就等着太子殿下回来后,他们一行人便立刻出发回长安。
  与花孟两人,缓缓离开洛阳宫,刚刚走到他的东宫门口,就看见一个面熟的人站在门口,看见自己过来后,立刻笑容满面的走过来,在自己身前不远处停了脚步。
  “臣东平郡王李续见过太子殿下。”李续含笑恭敬行礼道。
  “您怎么来了?有事儿?”李弘脑子里飞快的转了一圈,这东平郡王,不就是纪王叔的长子,也是最有贤名的郡王之一。
  当年曾师从崇文馆博士王远感,也被王远感评价为纪王叔子嗣中,最为有能力之人。
  由于纪王李慎跟李治乃是同年所生,所以在当初的所有皇子中,两人的关系一直以来都颇为密切,特别是在李治登基当了皇帝之后,把纪王的食邑八百户增加到了食邑一千户。
  这在当时皇帝陛下李治的所有兄弟姐妹中,除了那几个一母同胞的姐妹外,纪王便是第一个被增加食邑户数的。
  所以,这些年过来,纪王李慎跟李治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很亲密,而在洛阳,纪王李慎所住的王府,可还是被李治主动亲自下令修缮过一次的。这样的皇恩,在众多王爷中可是不多见的。
  李弘拍了拍李续的肩膀,不等李续回话,便说道:“先进去再说吧,总不能站在门口说话吧,要不然父皇又该说我不懂尊重兄长了。”
  “好,那我就不客气了。”李续笑了笑,爽朗地说道。
  两人年纪只相差五岁,所以也没有那么多客套话,何况李续也知道太子李弘的脾气秉性,明白如果客套的话,只会让李弘感到不快,于是便毫不犹豫的跟着李弘往东宫里走去。
  分主次坐下后,两人闲谈了几句便显得有些沉默了,李续起身再次行礼,正色说道:“殿下,本来父王想要亲自前来东宫找您相商,但昨日与陛下在朝堂饮宴上,多贪了几杯水酒,今日起来后,身体有些不舒服。所以臣受父王纪王李慎所命,希望请殿下您前往府中一叙,父王有要事儿相商。”
  “哦?那你可知道是什么事儿?”李弘眼眉一挑,问道。
  今日从皇宫出来,母后多日不见自己,见了自己心喜之下,连父皇有意禅位之事儿,都心直口快的说了。
  如果纪王叔有事儿找自己相商,那肯定不会是小事儿不是?那么按理说,母后应该知道才是,但是并没有告诉自己啊。
  “这……臣恐怕……”
  “行,上一次来洛阳,除了元日大朝会上,跟纪王叔喝了几杯外,就一直没有去府上拜会他老人家,今日既然纪王叔邀请,李弘自当遵从。”李弘也不难为李续,也站起身子,看着李续说道。


第460章 和亲
  出了东宫之后,李慎便看到太子殿下的几个太监,正在往一辆马车上陆陆续续的装东西,而旁边还有两个身形娇小玲珑的太监,以他们这些人的眼光一看便知,这两个小太监乃是女扮太监装。
  而且两人只是站在另外一辆马车旁,并没有跟着其他人一起忙活,李续不由得有些好奇这两人的身份。
  “别看了,那两个是从高句丽回来时,新罗、高句丽送的,一会儿见过纪王叔后,我就直接回长安了,所以有些东西得带回去。咱们先走,一会儿让他们在府门口候着就是了。”李弘轻拍了下李续的肩膀,两人便并肩继续往外走去。
  李续听到李弘简单的解释后,便也不去追问这是送给谁的,看着两个人身边还有两个宫女,不时的帮着两人提取行礼等物,显然两人在东宫的地位还是较为尊崇的。
  李续的个子中等,因为常年跟着纪王打理粮仓一事儿,肤色略微显得有些黑,浓眉大眼、一脸正气,中等的身材看起来很结实强壮。
  请李弘上了纪王府的马车后,李续原本打算与车夫一左一右的坐在车辕上,却不料刚刚在车辕上坐定,就被李弘伸手拉进了马车里:“你这样就太客气了,都是一家人,不要搞得那么见外,进来一起坐。”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李续狼狈加被动的扶了下脑袋上的幞头,弯着腰便钻进了马车里与李弘同座。
  这一辆马车并不是他自己的马车,而是他父王纪王李慎的马车,今日前来相邀太子李弘,纪王是特意把自己的马车派了过来迎接,以显示自己乃至整个纪王府对太子殿下的尊重跟礼遇。
  镶有马掌的马蹄走在洛阳城全部用青石板铺就的主干道上,蹄声哒哒的悠然响起,由于并没有启用王府仪仗,所以一路上,带有纪王府标志的马车,在路上虽然通行无阻,但其速度还是比较慢一些。
  随着车窗外的叫卖声、喧哗声等热闹的声音被甩在身后,行至不多时,马车便慢慢在纪王府的正门口停了下来,而此时,门口已然是站着以纪王李慎为首的不少人,恭候着太子下车。
  纪王李慎好文,其在文史与星象等方面,都有着颇高的造诣,在所有的皇室中,纪王李慎与越王李贞两个人,在民间都享有着很高的名望跟贤名。
  不过相反的是,越王李贞并不是如李慎一般好文,而是喜武、善骑射,于是这一文一武的两位王爷,便被人们称为:“纪、越”,以此彰显人们对他们二人的尊崇。
  儒雅睿智、风度翩翩用在纪王李慎身上毫不为过,个子同样中等,身材却保养的很好,不像李治那般早就有了大肚子,朱红色的圆领长袍合身笔挺。
  一双眼睛明亮淡然,整个人显得温文尔雅,下巴处并未留有胡须,反而是刮的干干净净,让人看起来便不由得心生亲近之意。
  “臣李慎恭迎太子殿下。”李慎从台阶上缓步走下来,在李弘下车站定后,立刻率领着府里的其他人行礼道。
  “王叔不必客气,侄儿李弘见过王叔。”李弘缓缓还礼,笑容可掬地说道。
  “今日实在是情非得已,本应是臣亲自前往东宫……”
  “您老这么客气就不好了,王兄亲自前往东宫相邀李弘,已经是让侄儿心中忐忑了,您竟然还在门口亲迎,要是父皇知道了,肯定又会训斥侄儿不知礼数了。”李弘受不了纪王的迂腐劲儿。
  跟别人的时候,纪王李慎倒是豁达大度、开朗诙谐,但跟自己一起,总是先把臣子之道放在首位,这也是为何李弘虽然心中敬仰李慎,但却不愿意多往来的缘故,太受拘束了。
  “好,那殿下请。”李慎侧身含笑需引,站在门口也不是那么回事儿。
  “王叔请。”李弘突然间发现,其实自己的仪礼并不是很差,得看跟谁比不是?
  纪王府在洛阳占地自然是极大,跟着行走了小一会儿的功夫,纪王才把李弘迎进了正厅之中坐下。
  无论李弘的辈分是否比纪王李慎小一辈,这一刻,太子殿下哪怕是元日之时走亲戚,也得坐在主位上,而李慎自然是只能在旁边坐下。
  李续等几人,此时能捞到位子坐,那是太子殿下不拘小节,所以那几人便在下首两侧坐了下来。
  一番简单的寒暄过后,李慎得知李弘打算今日就回长安时,还是不由得吓了一跳,昨日太子没有参见朝堂饮宴,而今日就要匆匆赶往长安,是不是有什么要事儿?
  “也没什么事儿,侄儿这一出去又是好几个月,当时被父皇紧急召到辽东,匆忙之下,手头上还是有不少事情没来得及处理,回来之后,便在今日跟父皇、母后禀奏后,便打算回长安。对了,听续王兄说,您找侄儿是有要事儿?可是什么事儿让您为难了?”李弘端起茶杯拨弄了下茶叶,然后再次把茶杯放下。
  他要是不先动这茶水,在正厅坐的所有人,包括纪王,都是无法在他之前碰那茶水的。
  而李续赶了一路,在东宫也没有来得及喝口水,此时已经是口干舌燥了。
  看着李弘端起、放下,然后冲他一笑后,李续便明白了李弘的用意,感激的也冲李弘一笑,顿了下这才端起手边的茶水。
  李慎把眼前的一切看在眼里,想不到太子殿下睚眦必报的威名之下,竟然还有这等替他人着想的细节,当下心里对自己想要说的事儿,又有了几分把握。
  李慎思索了下,然后看着李弘说道:“前些日子,吐蕃又来向大唐求亲,但此次求亲,并非是吐蕃使臣向朝堂、向陛下求亲,而是命文成公主来我这里直接求亲,希望能够将李楚媛下嫁于吐蕃赞普。”
  “有这等事儿?王叔可知这是吐蕃的意思,还是文成公主的意思?”李弘吓了一跳,原本历史上吐蕃再次求亲,是在好几年后,那时求亲的对象,正是如今皇宫里的那个小东西李令月。
  父皇跟母后,不愿意把最疼爱的公主李令月下嫁于吐蕃,但又不好直接拒绝吐蕃的和亲请求,于是便修建了一太平观,以李令月已经正式出家为由,婉拒了吐蕃的和亲请求,因此太平变成了李令月的道号。
  而其公主封号,此时已经被李治封到了极致:镇国太平公主。
  “这个……”纪王李慎有些为难的看了李弘一眼,而后又看了看在座的李续等人。
  “听王叔安排。”李弘善解人意地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请殿下不妨在臣的后府花园看看?”纪王点了点头,感激地说道。
  “王叔请。”李弘起身,只见李续等人面色如常,并未因为纪王忌讳而面有不满。
  李慎再次对着李弘点头,两人于是从正厅出来,往府后面的花园走去。
  面对李续他们在座,并不是说李慎他刻意,有什么事儿需要瞒着自己的儿子跟心腹,更不是不信任他们,而是此事非同小可,牵扯面太广,如果不谨慎行事儿,恐怕会后果堪忧。
  而且,这种事情,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李弘身为其中关键,这让他不得不放弃请求陛下,转而希望李弘能够帮他解决眼下的难题。
  此时已经进入初冬,整个洛阳城内,除了洛阳宫几处因为用玻璃搭建的小花园,依然是红花绿叶遍布,其他地方包括王府的花园,此时都是一片萧瑟,很难找到一些鲜艳的颜色,甚至就是绿色,在花园中也是难得一见。
  影影绰绰的家臣在偏僻处来回走动,不一会儿的功夫,整个王府的后花园,便剩下了李弘与李慎二人。
  “弘儿,此事兹事体大,王叔实在是为难至极,文成公主态度强硬,大有不娶李楚媛不罢休之势,而我身为李楚媛的父王,自然是不愿意把她嫁入吐蕃。何况……裴行俭向来与我交好,我们之间的关系你也知晓,我曾去信问过他,他说吐蕃并未有此谋划,说根本不可能,就算是吐蕃有心,他们也不会同意的。”李慎与李弘并肩,行走在花园的鹅暖石小路上,低声说道。
  “我自然是不可能同意,吐蕃继续用这招臭棋来与我大唐修好,希望借此机会,再次取得我大唐的一些先进技术,但他们却忘了,如今吐蕃乃我大唐地域,何来和亲一说?就算是裴行俭等人没有进驻吐蕃,如今我大唐强,吐蕃弱,还以为我大唐会委曲求全,以和亲之举换的边疆安宁,简直就是无稽之谈。”李弘缓缓的低头,替李慎分忧说道。
  “有殿下这些话我就放心了,但眼下的局势我又没办法跟陛下说,陛下向来在这种事情上不敏感,就怕万一我一说话,他就同意了。所以想了想,才决定找你过来相商此事儿。此事儿既然不是吐蕃国策所定,那么制定这个和亲之举的,便是文成公主等人了。”李慎看着李弘站住脚步,也跟着停止不前,想了想继续说道:“所以在裴行俭给我明确回信后,我便暗中查探了一番,这个和亲之举,可能是沛王李贤为文成出得主意。”


第461章 站队
  纪王李慎有七子八女,其中第三女便是这李楚媛,被封为东光县主,向来以孝顺、公瑾、知书达理著称,想来这也是文成看上她的原因。
  “文成姑姑、弘化姑姑一直复国之心不死,文成姑姑向来以为是我李弘侵占了吐蕃,却不知道,她吐蕃从她入蕃开始,何曾对大唐友好过?在我前往安西前,安西四镇时时刻刻都处在她吐蕃的威胁之下,一直想要伺机吞并安西四镇,那吐谷浑,还不是被她抢了过去,灭了弘化姑姑的国?这口子是她开的,是她先言而无信,如今这一切又要赖在我大唐身上,看着如今裴行俭、马载、戴至徳对吐蕃实施的各种政策,她这是希望强化芒松芒赞的赞普权利,而不是希望吐蕃百姓只知我大唐,而不识其赞普。”李弘挠挠头,让他烦闷的便是与这些公主们打交道,一个个比其他朝代的皇子都要厉害。
  “那你为何不建一座佛堂给文成,长安、洛阳寺庙如云,或者赐她一座寺院,让她一心念经向佛岂不是更好?”李慎接过李弘的话茬,心里却在想,自己把背后谋划之人乃是李贤说出来,也不知道李弘懂没懂自己的意思。
  李弘冷笑了下,继续向前走道:“说是那么容易,那样的话,只会适得其反,您可是不知道,她在吐蕃的影响力有多大,圣救度佛母啊,吐蕃百姓把她当神一样的供着,我在这边软禁她,吐蕃那边第一时间肯定就会知道,到时候百姓一旦造反,裴行俭他们可就有得忙了。还不如就这样,让她时不时两头跑,跑到吐蕃后又没办法长久停留就得回来,不回来也行,没事儿死几个人给她看看。所以,如今对待吐蕃,只有这温水煮青蛙似的慢慢熬,把她的威望熬到吐蕃百姓记不住,只知戴至徳时,那么就修成正果了。”
  “那这李楚媛的事儿,你打算如何回复?”
  “直接拒绝,以我的名义直接拒绝。这样一来,不管背后是谁在谋划,都不会有人为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