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谋天下-第4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很多更能引起人们去回味的词跟曲句。
  从曲江池回大明宫时,小胖子李旦喊住了李弘,指了指萧淑妃的马车,示意李弘过去。
  这个时候的李弘,即便是再得李治跟武媚恩宠,他也不敢像小胖子一样,与萧淑妃同座一马车。
  于是看着萧淑妃那张写满了不高兴跟委屈埋怨的脸,李弘只好让花孟牵来一匹马,然后跟随在萧淑妃的马车旁边,准备往回走。
  但他这一举动,可是把太仆寺以及礼部、鸿胪寺一同随性而来的官员吓了一跳。
  这哪成啊!陛下与皇后的御驾就在前方,太子殿下不过去,反而是陪着萧淑妃的马车,这……这不和礼数啊!
  哪怕是太子殿下是萧淑妃亲生的皇子,那按照礼数,如果太子殿下相陪,也该是骑马在帝后御驾一侧才对。
  刚刚骑上马背的李弘,看着三个衙署的官员站在马脑袋前面,一个个苦哈哈的连连请求,无奈之下,只好再次跳下马背:“我走着行不行?”
  “这……”
  “别这不这的了,你们三人再在这里墨迹,我父皇跟母后的御驾都要进入皇城了。”李哲从旁边蹿了过来,不耐烦的指了指浩浩荡荡的马队与皇家仪仗,吓唬着三人说道。
  三人看了看李弘,再看了看手里依然未撒手的缰绳,只好转身往回跑,临走还不忘叮嘱李弘:“殿下切记万万不可,这不和礼制,陛下与皇后为尊才是。”
  等着太仆寺跟礼部、鸿胪寺的官员离去后,李哲嘿嘿腆着脸在李弘跟萧淑妃的马车之间晃荡,以实际行动想要引起李弘的注意力。
  “你晃荡够了就跟着走。”李弘再次翻身上马,此刻皇家的仪仗最后一行人都开始动身了,他们再不动身了,就成了给仪仗殿后的了。
  马车的窗户被李旦乖巧的打开,方便萧淑妃与骑着马的两位皇兄说话。
  “母妃,儿臣这些日子确实忙,您也看见了,今日这儿臣不费心,怎么可能早就今日如此声势?我大唐威名要远扬,我身为大唐的太子,自然是要……”
  “这些事儿都是我跑腿的好不好?我不管啊,我一定要去。”李哲当场就拆穿了李弘的违心之言,强硬的回视李弘瞪过来的目光。
  “哲儿你是又想去哪儿?”萧淑妃敏锐的发现,从那白眼狼身上套话,不如从李哲身上下手容易一些。
  “儿臣自然是去南诏,但皇兄却不允许我去,所以儿臣还希望母妃能够帮助儿臣……”
  “这事儿没得商量,你必须留在长安成亲,一个堂堂的大唐王爷,老往外跑什么。”李弘不等李哲说完,就直接否决了,也免得萧淑妃为难。
  “那这么说来,李素节等人,也在巴蜀一地了?”萧淑妃原本一直淡然的眼神,变得有些凌厉。


第768章 向往宫外的天地
  萧淑妃话里话外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既然你现在一直这样重用着他,而且你们兄弟之间,从小关系就很好,一直都是因为你的庇护,才让不单是他们,乃至母妃有了今时今日。
  如果不是你李弘,恐怕母妃如今早就已经是一抔黄土了,至于李素节与义阳、高安,今日今日,也不会有如今在皇家如此显赫的地位与身份。
  所以,母妃有生之年,只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在你李弘的庇护下,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
  或许是人老了吧,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则是越来越会趋于一种中庸的视角,各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如今的萧淑妃,随着年龄的变大,以及武媚那已经完全稳固到不能稳固的地位,这让萧淑妃早就掩息了刚刚被废为庶人时,心中对武媚无时无刻的深深仇恨。
  而武媚有如今的地位与威望,则并不像是自己一样,以母凭子贵的最简单方式,坐稳了皇后的位子。
  何况自己也不是靠着母凭子贵才活到今时今日。
  武媚有着她自己的谋略与大才,有着不同于其他女人一般的铁血手腕与笼络人心的手段,这一切让她自己原本就优胜于宫中的其他人。
  再加上她这个太子儿子,无论是大事小情,都很顾及她的感受,同样,在继太子之位开始到现在,母子两人算是相互扶持、互帮互助的一个坐稳了皇后的位置,一个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大唐太子。
  回到自己宫殿里的萧淑妃,心虚久久不能平静,自己原本修道多年的沉寂之心,这几日不知为何,总是会被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影响。
  虽然不至于大限已到,但无论是红尘俗世,还是皇宫内的辉煌奢华,却是显得与自己更加的格格不入,甚至是让自己沉浸其中时,浑身上下的难受。
  李弘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心意,她相信李弘一定会与他母后沟通,而后才会跟陛下沟通,如此之后,自己或许才能够真正的找到一片完全属于自己的天地,没有武媚一直在心头作乱,打扰自己的清修。
  如此并不是说萧淑妃认为,回到皇宫之后,武媚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依然如从前那般针对她,而是武媚越发表现的大度与不计较,甚至还会偶尔来自己的宫殿相谈,或者是请自己前往她的蓬莱殿内相述。
  但这一切对于自己清修多年的寂静之心,却是一点儿好处没有,反而是显得自己越来越急躁,甚至又开始动那李素节的心思,虽然她不想,但有时候在梦里,特别是抱着陛下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是潮水一般,缓缓的把自己拉扯进了万丈深渊中。
  她需要脱离苦海,需要驱除心魔,重新做回那个修身养性、凡是过眼云烟能够淡然处之的萧氏生活。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
  “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花落无语怨东风。”
  “线脱珍珠,泪湿香罗袖,杨柳眉颦,人比黄花瘦。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西厢记里李弘能够记得的词曲,一一交给了颜令宾,而后被她一一化成唐时乐符,编进了西厢记中。
  武媚欣赏完《西厢记》后念念不忘的便是这几句词,而在紫宸殿的不远处内另外的宫殿内,萧淑妃同样念着这几句词。
  “东风、东风,李弘你小子这是把我往死里逼啊,东字被你如此用,就不怕你母后再找我麻烦,让你帮我,你就这样帮我?”萧淑妃有些焦躁不安的在宫殿里走动着,偌大的宫殿内,却是连一个宫女也看不见。
  而紫宸殿内,某人则是满面愁容,武媚在轻轻的念了好几遍后,便开始疑惑道:“你这东风二字是不是意有所指啊?”
  “儿臣真的没有那个意思,就是戏词儿,您能不能不要多想?”李弘不知道解释第几遍了,但就是被他龙妈以为这是意有所指。
  李令月怎么还不回来,她那坊间天下还没有统计出来吗?
  李弘眼巴巴的看着门口,只希望这个时候李令月的身影赶紧出现,好让他再受龙妈折磨。
  望穿秋水的李弘没有等来李令月回来的身影,倒是等来了汪楼恭恭敬敬的迈着小碎步跑过来低声说道:“禀奏皇后、太子殿下,狄仁杰在宫外求见。”
  “狄仁杰?他来干什么?”李弘不等他母后发话,率先自作主张的问道。
  “废话真多,让他过来吧。”武媚拍了一下,正示意汪楼不必理会的李弘的肩膀,嗔了李弘一眼说道:“你是不是对他有成见?此人倒也算是朝堂之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为何一直不见你重用他?这么多年了,大理寺的位置一直不曾动过,更别提是加平章事等职了,为何?”
  “好钢用在刀刃上,狄仁杰只适合在大理寺,干其他……儿臣真没觉得他会比其他人强多少。”李弘见母后一定会见,自然也不再说什么了。
  何况这里乃是紫宸殿,并非是母后的后宫蓬莱殿,所以见臣子也不用再换地方,这里也便可以。
  武媚看着李弘伸手招来宫女后,手里的一连串动作,又是换茶具,换茶水,甚至把刚刚换了茶具,放在里面的新茶,泡好到了几次后,才把那白璧无瑕、精致无比,就连壶嘴与壶柄都镶金的茶壶放在了茶盘里面。
  “你这是做什么?”武媚好奇的问道。
  “儿臣要偷听,听听狄仁杰到底会跟您说些什么。”李弘忙乎完沙发前的一切,而后便四下张望着,自己脱下来的皮裘,示意宫女放到李治的书房。
  其他角角落落,各个细节看起来没有了因为自己到来的迹象后,这才满意的拍拍手说道:“父皇前往含元殿与众臣饮宴,此时狄仁杰绕过父皇,而直奔母后禀奏,连理政多年的儿臣他也再一次绕过了,儿臣心里不好奇才怪了。”
  武媚看了看李弘,见自己在紫宸殿专用的茶杯,也被李弘换了过来,看着李弘把那比新沏的茶水颜色,淡了三分的茶水倒入杯中后,才淡淡地说道:“狄仁杰任职大理寺多年,想要不留下你的蛛丝马迹,你可得做仔细了,别到时候被人发现你偷听,再失了你太子的颜面。”
  “那倒不会,儿臣是好奇,他有什么事情,非要绕过儿臣跟父皇,而向您禀奏?”李弘摸着下巴的胡子,有些大不敬的瞟了一眼他龙妈。
  “狄仁杰当年母后一手栽培、扶植,当然其中也有你的功劳,这是不是你一直对狄仁杰充满成见的原因?”武媚浅尝了一口茶水,不喝的话,一会儿狄仁杰来了,说不准还真会被他发现些什么。
  没看见李弘都把新泡好的两壶茶水倒掉,就是为了使这茶水颜色变浅,像是自己已经喝了一会儿的样子。
  “那倒没有,儿臣对于他忠诚于大唐,以及在大理寺的政绩都很满意,但儿臣是不喜欢此人的性格与城府,李义府、许敬宗城府深,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他们有一个让人欣赏的优点儿便是,坦诚,光明磊落,无论是多么阴险毒辣的计谋,他们敢做敢当,哪怕是后世留下一身骂名,他们也是不改其志。但儿臣观狄仁杰,有成大事之谋与城府,但为人却是小气了一些,说白了就是……就是……喂不熟。”李弘想了想,最后还是下作的把狄仁杰比喻成了狗。
  武媚无语的白了他一眼:“既然你不喜此人的行事风格,完全可以罢免、降职,或者是调离长安任职其他地方,为何还要留在大理寺?给你母后七分薄面?”
  “这话让您说的,儿臣岂是那种公私不分之人?公是公、私是私,既然忠于我大唐,又有能力,儿臣又怎么会因一己之私,而放弃一个对我大唐江山社稷有着卓越贡献之人?”某人义正言辞、铁面无私地说道。
  “哟哟哟,你李弘公私分明?快算了吧,大唐还没有出现过像你这般护犊子的太子呢,快下吧,本宫没功夫跟你磨嘴皮子,不然本宫就想揍人!”武媚脸色一寒,谁说公私分明都行,就他李弘说公私分明,简直是大唐最大的笑话。
  但不管如何,李弘对于狄仁杰看不上眼,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最起码在李治跟武媚心里都很清楚,李弘向来不重用狄仁杰,甚至很少插手大理寺的大事小情,都是完完全全的交由狄仁杰拿主意。
  这样一来,甚至有时候反而让人以为,狄仁杰乃是因为得到了太子殿下极大的信任,才能够在大理寺寺卿的位置上,做的如此的如鱼得水,甚至让一些朝臣都有些羡慕狄仁杰的自主。
  随着李弘悄悄的轻轻的掩上了书房的门,狄仁杰的脚步声也在外面响起,正厅内的武媚,悠然自得的端起茶水,满满的啜饮着。
  “臣狄仁杰见过皇后。”狄仁杰进来看见武媚,立刻行礼道。
  “起来吧,赐座。”武媚指了指离他不远处的地方,而后宫女便立刻搬来了一个圆凳放在了那里。


第769章 士农工商
  武媚看着狄仁杰递过来的奏章,眉头之间显着淡淡的隐忧。
  不得不说,狄仁杰如此做法,确实是有些过分了,绕过了陛下与太子,却把奏章呈给了自己。
  而且这份奏章并非是送给朝廷的,而是真腊王直接送与他的,这让人便不得不去想,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或者利益交换。
  但话说回来,站在狄仁杰的立场上如果想问题,也能够看出来,他这是在为大唐着想,为大唐江山社稷如今的盛世繁华着想。
  大唐如今四海升平,除了一个挑事儿的太子,去年不得不与大食交战外,便是今年隐隐约约,已经开始让上元节后开始离开的各国使臣在心中猜测着,大唐与真腊之间的关系,能否还像往年那样和平友好。
  而狄仁杰的出发点不为别的,只是希望能够尽可能保护住如今大唐的一切,而不是像前隋那般,在富足了没几年后,便瞬间以令人不敢置信的方式轰然倒塌。
  “为何不直接禀奏太子?哪怕是太子不加以理会,你也应该是禀奏陛下才是,但你为何直接禀奏本宫?”武媚手里的奏章轻轻的摇晃着,语气中听不出来到底是满意还是不满意狄仁杰的禀奏。
  “回皇后,臣自知臣所行乃臣子之大不敬之罪。但……太子殿下理政多年,陛下早就疏于朝堂,此事儿怕是陛下无法拿出一个正主意。太子殿下正是血气方刚、年轻有为之时,而开疆拓土,威震四海极力效仿先帝行天可汗之神举,臣以为殿下有些过于求成!贞观年间,先帝用兵乃是因我大唐内忧外患,积贫积弱,不得不如此。而今我大唐万国来贺,群使拜服,莫不尊我大唐为上国,如果因真腊王调戏公主殿下一事儿,而向真腊国用兵,如此一来,臣担心我大唐如此盛世繁华,会……烟消云散!”狄仁杰躬身行礼急急说道,额头上不知不觉的开始冒出了细汗。
  “太子征安西、安东、倭国你都赞同,哪怕是去年与大食交战,战火蔓延至吐火罗,你都不曾如此激动,为何?朝廷没有收到真腊王的恳请奏章,你狄仁杰却收到了真腊王的奏章,此事儿又是为何?大唐声威加四海,使以万国来贺,此等盛世太子居功几何?就算是本宫同意你之谏言,只是不知真腊王子调戏镇国太平公主一事儿,你打算如何解决?失皇室颜面、丢大唐声誉?”武媚看着一直弯腰行礼的狄仁杰,淡淡的问道。
  太子年轻又如何?如果没有太子,怕是大唐还不会有今日今日,超越贞观年间的盛世辉煌。
  “给我时间,我将超越先帝,让大唐屹立于强盛之世,用不受他国侵扰,更不会让兵临都城!”当年说服自己与陛下答应他建造太乙城时,不到十岁的小家伙,站在自己的床榻上发出了如此豪言壮语,虽说他说完后,就被自己一巴掌从床榻上拍到了地上,但小家伙爬起来依然是豪情万丈,最后被他爹踢出了皇宫。
  皇帝一脚、皇后一巴掌,都是打在了屁股上,但从此大唐却多了一个盛世繁华的聚宝盆:太乙城。
  这么多年要不是太乙城总是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大唐怕是走不到如今啊。
  有时候回过头去想,当初如果不是李弘这太乙城,那么那些征战沙场的诸多利器,那皇宫通道上明亮的灯罩,那些香水、香皂这些必不可少的就不说了,仅仅是那些海外祥瑞,就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让大唐看到让百姓吃保暖穿的希望,甚至成了大唐的立国之根本。
  如果没有李弘,就不会有这些东西,那么如今的大唐又会是什么样子?元日、上元节,还会如这两年般热闹非凡吗?还是说会像从前以前死气沉沉?
  人们在习惯了一些东西后,再想把这些已经融入日常生活中的东西撇去,这不单是需要勇气,更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就像是上一世,如果人美全部抛开电子商务时代衍生出来的所有东西,是不是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