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谋天下-第4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讨教的过程中,对于草药也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而这一次李弘与白纯陪着裴婉莹出行至终南山,便是为了陪着裴婉莹上山采药,看看能不能找到对于瘴苈之气有所解决的方子。
  瘴苈之气的气,不过是在中医用语上对于气的一种统称,李弘不相信有空气能够一直在湿热的空气中形成毒气,而后侵入人体,使得人们面黄肌瘦,却是挺着个大肚子。
  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说:“漳州界有一水,号‘乌脚溪’,涉者足皆如墨,数十里间水不可饮,饮则病瘴,行人皆载水自随。”显然在这里指的并非是气,而是水。
  而在潮湿闷热的山地密林深处,逐污水而居的显然不会是人类,人类又不傻,没事儿不找个通风干燥的地方住,非得住在潮湿闷热的密林处。
  但蚊虫等等显然最适合这种地方生长繁衍,所以瘴苈之气在除了疟疾这一种外,应该还有其他的发病形式存在。
  药理不过是一个外力,无论是驻营还是行军,显然要避开潮湿闷热的环境,才是预防瘴苈之气的头等大事儿。
  不过看在自己的太子妃如此上心的份儿上,李弘也绝不可能辜负佳人这一份心意与牵挂。
  于是李弘带着白纯与裴婉莹两女,亲自背着小药篓,手里拿着与裴婉莹手里一模一样的小锄头,不过一对比就能看出来,李弘与白纯手里的显然就是摆设,看那新意十足的样子,就知道还没有用过,不像裴婉莹手里的,无论是手柄还是锄刃,都带着被外物摩擦的自然亮光。
  三人这几日都很轻松,在少了朝堂之上政事的打扰,以及尘世的纷扰后,三人悠然自得的每天在太阳升起时,便背着小药篓,拿着小锄头上山采药。
  而到了晚间后,兴致所至,或是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示意亲卫队搭起帐篷过夜,或是开辟出一大片空地,享受着难得的三人篝火约会。
  被寒冬腊月冻了一个季节的大地在缓缓苏醒中,万物也开始从渐渐温热的土壤中挣扎着钻出地面。
  李弘的每一锄头下去,除了野草还是野草,因为野草最好挖了,一锄头下去,连带着根茎都能够完好无损的挖下来,但是一点儿用都没有。
  显然他上山的目的并非是采药,而是陪着两女找清闲自在,一大早上的李弘,嘴就没有停过,一直在那里像是自说自话般。
  不知道护在三人四周远处的亲卫队兵士心里会怎样儿,但裴婉莹跟白纯则是一直觉得耳旁有个苍蝇在嗡嗡。
  于是一直被李弘指责小药篓空空如也,哪怕一根青色的野草都没有的白纯,开始发飙了,手里高举着小锄头,开始漫山遍野的追打着那一只硕大的“苍蝇”。
  裴婉莹有时候会微笑着,看着两人围着自己身边转圈、打闹,偶尔看着抛开追逐着的两人,会放下小锄头,双手放在嘴边做喇叭形状,为白纯鼓气加油。
  采药本身是一个孤苦寂寞的活计,但在李弘这里,倒是变成了他们三人的惬意春游。
  采药者往往是自带干粮,但人家太子殿下显然不用,他们需要操心的便是,裴婉莹会不会找到合适的草药。
  但不管怎么说,哪怕是太子卫队所找到的草药,也比他们三人多。
  但三人之中,裴婉莹一个人找到的草药,也比李弘与白纯二人找到的草药多。
  漫山遍野的春意开始席卷着大地,原本放眼望去的枯黄色植被,开始被淡淡的青色覆盖着,一身简朴服饰的裴婉莹与白纯,互相往彼此的头上插着不知名的小花儿。
  两个空空如也的小药篓放在一边,显然今日她们已经忘了此行的目的了。
  李弘百无聊赖的躺在半山坡上晒着太阳,嘴里一根水分不算足的青草,被他咬的在嘴角处上下晃荡。
  “殿下如此采药,怕是一年也不知能够采到几味啊。”李淳风的声音在远处响起。
  听那语气以及急促的喘气声,显然这个快要七十岁的人,可是亲自爬上这半山腰的。
  “没事儿,能够采到那两味药就足够了。”李弘把幞头从脸上拿下来,刚刚站起身子后,走高他跟前的裴婉莹与白纯,边开始不约而同的帮他拍打着背后的一些脏土与草屑。
  李淳风这一年多倒是胖了一些,肤色也不像刚刚航海回来那般黝黑发亮了,整体来说,还算矍铄的样子,让李弘看起来很放心,最起码活个一二十年应该不成问题。
  “师叔他老人家已经在亲自帮你配置处方了,想必会管些用,老夫的徒儿也刚刚从岭南回来,裴行俭、陈敬之用过了,都不错。确实不是气所为,蚊虫以及一些其他不起眼,但却会传染的,称之为血吸虫肆虐而为。”李淳风在两个同样穿着道袍的中年人的搀扶下,缓缓走到了李弘跟前。
  两个道袍中年人放开李淳风的手臂,恭恭敬敬的向李弘行礼,而后便被李淳风示意上一旁待会儿。
  随意的招招手,便立刻有亲卫队兵士拿着几把简易的椅子跑了过来,而后一个小方桌便放在了四人中间。
  山间无风,背后那一座高大山峰护着下方的翠微宫,同样,也阻挡了大把的山风直接掠过这块较为平坦的地方。
  “你来指定有事儿,说吧,力所能及一定帮忙。”李弘拿起旁边自己刚才扔下的小锄头,有一下没一下的锄着地,轻松地说道。
  “老夫自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既然大老远跑来见殿下,自然是有事相求。”李淳风也不客气,如今早就辞官不干了,何况已经七十多岁的人了,就是见了陛下,自称一声老夫也是理所应当的。
  李弘依然是手上小动作不停,那小锄头还是拿在手里锄着地,只是没两下时,便被一旁的裴婉莹伸手夺走了。
  “关于狄仁杰?你跟他又不熟,袁天罡跟他熟倒是真的。”李弘看了一眼正当空的太阳,莫名其妙的想起,这两天龙妈在与民同耕的宫殿内,突然奇想的要给自己取个独一无二的名字一事儿。
  李淳风豁达的笑了笑,捋了捋胡须说道:“自然是袁师兄相请,所以我才来找殿下的。”
  “回去告诉他吧,眼睛看见的不一定是真的,朝堂之上明白人不少,不对啊,难道你不明白?”李弘说道后面,语气变得有些诧异。
  “明白,但是袁师兄不相信,为了友人,袁师兄可是把他那张老脸都快要搭上了。”
  “哦,那么你过来就是确定一下心中所想,对吧。”李弘一边跟李淳风说着话,一边趁白纯不注意,把人家手里的锄头给抢了过来。
  于是惹得白纯一阵娇嗔,那风情万种的样子,就是已经古来稀的李淳风看着,也是神情一阵的恍惚。
  “是,既然殿下如此说了,那么老夫也就放心了。毕竟跟随殿下征战过,对殿下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如此揣摩殿下之意,还望殿下……”
  “快拉倒吧,孙老头现在可好?我跟婉莹还想着,过几日从翠微宫直接前往蓝田,去看看孙老头呢。”
  “恨己不逝。”李淳风眼神中多了一些笑意跟向往,看着李弘回答道。
  “也是,活得太久看来也不是好事儿,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离去,最后剩下自己一个人,看着繁华变迁、时代更迭,多少会有一些……很笨蛋的想法儿,理解。”李弘对于这一点儿,比任何人都更有发言权,毕竟,他自己就是一个比孙思邈还要怪物的存在。
  不过虽然他十世为人,但每一世却都如正常人一样,从来没有被这个世界过多的在岁月上眷顾过,生老病死、遵循着大自然的法则,反而不觉得自身有什么毛病。
  而如今孙思邈已经快要一百四十岁了,按史书记载,他可是要活到一百四十二岁的。


第772章 曌
  自李淳风离开后,李弘带着白纯与裴婉莹,继续在终南山晃荡了十余日后,才开始启程返回长安城。
  而在太乙城内,大批的中央军开始赶着大批的马车,往秦岭方向走去。
  从长安如蜀地再进入云贵高原,这是李弘一开始便想好的行军路线,所以在他率领的中央军还未开拔前,一大批一大批的物资,在上元节过后,已经开始往川蜀之地运送。
  无法无天则是押送这一批物资之人,而之所以选择这两人,每个人都知道,大唐的征战利器便是在其中。
  穿越秦岭在这个时期依然还是那四条通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四条道路。
  而过了关中之后,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便汇聚成金牛道与米仓山下的米仓道,子午道依然是自称一路,过了关中被称之为洋巴道。
  三国时期,魏延便曾经想要率领五千精兵走子午道,直袭当时的长安城,但因其路艰险、崎岖难行,最后并未成功。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但让李弘惋惜的是,这并不是历史上真正发生过的真实事情,而是到了元代根据戏文改编出来的。
  栈道艰险,无论是行军作战还是商旅运输,往往如果在有碥路的情况下,宁可绕道也不愿意取近走栈道。
  如今大唐时期,李弘老早之前就曾把李素节、李上金二人的封地改封到巴蜀之地,便是为了把在大唐使用最为繁多的傥骆道,修建的更加牢固、可靠。
  哪怕是李弘不曾修固傥骆道,傥骆道也是大唐时期最为繁华的一条管道,官员赴任、复职,商旅进出、游人出蜀,都会选择如今用石头、石板铺就的碥路。
  沿傥骆道一直向西南经葭萌关(三国演义中马超跟张飞单挑的地方。)、剑阁(剑门关),而后便可直达如今的成都府。
  李弘从长安出发,经由此些地方到达成都府之前,狄仁杰已经率先到了成都府近一个月的时间。
  越王楼位居离成都府并不算远的绵州,而修建此楼的,便是当时的绵州刺史越王李贞,坐镇西南以防当时的土蕃从东入侵大唐。
  当时的李贞不得不说,很得李治的重用跟欣然,不然的话,也不会在与土蕃关系最为紧张的时候,让李贞坐镇此地,并任由其花费巨资建造了这五十多米高的越王楼。
  而当李弘出征安西,在征服了土蕃之后,越王李贞的地位随之下降,加上对朝廷的不满,以及与李敬业之间的勾勾搭搭,最终不得落个尸首分离的下场。
  而今的越王楼自然而然的,也成了天下文人士子争相游玩的地方,绵州在这一时期,甚至比成都府更加吸引人。
  与此而来的是,越王李贞经营西南多年,在扬州被处死之后,李弘则是对这里不曾动过哪怕一根手指头,所以,狄仁杰的辞官入蜀,便开始引起了人们的诸多猜测。
  李治坐在田垄上的一把椅子上,一个大大的遮阳伞帮他遮挡着太阳,手里的小树枝时不时指指田间正在干活的臣子。
  “小心点儿,别踩了朕刚刚种的禾苗。”悠然自得的样子,惹得武媚一阵一阵的翻白眼。
  裴婉莹、颜令宾也是放下了东宫里的琐碎事情,老老实实、忐忑不安的跟在公公、婆婆身后,打理着眼前还不到半亩地的土地。
  半亩地的两侧,则是皇帝与皇后的仪仗,两侧则还有其他一些长安城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各八名,也大唐皇帝一同耕种,把与民同耕的意义显然是要发挥到最大。
  “这仪仗可是真占地方,早点儿打发了,要不然脚下这良田又都踩实了,还得再耕地一次。”武媚一边说,一边接过裴婉莹殷勤的递过来的茶水,在地头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而在她们几人的不远处,一头头偶尔哞哞叫唤几嗓子的大黄牛,身披红花正在咀嚼着太仆寺官员给的上好草料。
  这一上午,这好几十头大黄牛并没有干多少活儿,倒像是被太常寺过来摆个与仪仗一样的阵仗,就是为了给天下百姓看看皇帝亲耕的场景。
  “那倭国的大津皇子临走时,李弘跟他都说了些什么?提没提那大来皇女何时回来?”武媚拿着锦帕象征性的擦了擦脸上并不存在的汗水,便开始看着站在一旁忐忑不安的两个儿媳妇,开始问起了正事儿。
  李弘跑了!
  这个理政多年的太子殿下,在来到与民同耕的宫殿,与他龙爹在理政一事儿上,没有达成交接仪式的情况下,便不管不顾的率领浮屠营出发前往益州,哦,现在该叫成都府了。
  而在李弘荒废了一次朝会,李治懒得回去后,中书、门下、尚书左右仆射等等官员,于是在今日便选择了前来与民同耕的宫殿,请陛下回宫理政来了。
  所以今日,与民同耕宫殿前则是显得格外的热闹,而李治也是装模作样的,做给大臣们看,他这个皇帝对于民生是多么的在乎,理政?要不再等等?
  “回母后,儿臣……儿臣并不知晓殿下跟他谈了些什么。”裴婉莹揪着手里的锦帕,双手指关节都因为用力过度而显得有些发白。
  刚刚与颜令宾二人,被父皇训斥了一番:安小河、陈清菡有身孕,看不住太子也就罢了,你们两个人大活人,身为太子妃与承徽,竟然任由太子不理朝政,率兵前往巴蜀之地,成何体统?大唐江山难道就没有征西南重要!
  白纯人呢?是跟着李弘一起去了西南,还是怕朕训斥她,躲起来了?很不像话!
  两女被训斥的只能是低着头听着,心里不由自主的腹诽着:您这个皇帝都管不了太子殿下,儿臣等人就更别提了。
  何况太子殿下什么时候听过我们的,惹急了连您的话都不听,这不撂下挑子就跑没影了。
  白纯则是在李弘离开后,第一时间就躲进了太乙城内,所以这个时候,无论是裴婉莹还是颜令宾,都是分外想念白纯,如果有她在,或许父皇会训斥的轻一些。
  “算了,既然他没有明说,想必……白纯知道一些什么吗?”武媚突然间也想起了白纯,她知道白纯没有随同李弘一同前往,于是开始询问,白纯是不是知道一些关于大来皇女的事情。
  “这个……儿臣不知。”颜令宾头低的更低了。
  自己跟裴婉莹好傻哦,什么事情都是一问三不知。
  这个时候两女才发现,好像平时太子殿下,很少在她们跟前谈论起政事儿,或者是关于其他女子的事情。
  无论是跟谁在一起,嘴里通常说的都是与彼此有关的事情,至于她人的事情,很少在面前提及,除非……对,除非是白纯,她知道的可是要多很多。
  但如今那个家伙怕被父皇跟母后责罚,早早就识趣的躲到了太乙城不出来了。
  武媚也被两女紧张、忐忑的神情逗得无奈的笑了,无语的摇摇头,突然间问道:“日月当空照,打一字你们猜会是什么字?”
  陛下是天,日月悬挂在天空之中,不就是自己与陛下的写照吗?武媚这个心思已经存在了很久了。
  媚字虽然说她打小就很喜欢,但当年争夺皇后之位时,王皇后曾为了贬低、嘲讽自己,曾经称呼自己武媚娘。
  所以从那时起,武媚便有了换名字的念头,只是一直苦无感应,无法找到合适的字来替代,直到前些日子上元节时,那猜灯谜的游戏在大街小巷流传时,一个日月当空照的灯谜,难住了长安城的所有文人士子后,武媚便对这个灯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改名字一事儿,武媚元日时只对李治与李弘提及过,当时陛下则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喜欢什么就改,名字罢了,对得起皇后母仪天下的威仪就好。
  而李弘在听到自己的想法时,当时他的表情,武媚到现在也没办法形容出来,说他像是吃了苍蝇一般吧,好像也不是,说他感到惊讶吧,好像也不对。
  对她来说,在李弘那一霎那难以琢磨的神情中,她似乎察觉到了一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