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谋天下-第5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整个房间内除了他们四人之外,就是连一个供使用的下人都没有,四个人各占八仙桌一侧,手要么是抚摸着那还冒着热气的茶杯边缘,要么是轻轻的在桌面上敲打着,房间内的气氛此时此刻也显得尤为沉重,给人一种焦虑以及压抑的感觉。
  不时的狄仁杰或者是望向李峤一眼,要么是姚崇看一眼刑部尚书王孝杰,四人之间互相的望来望去,但在凝重的气氛中,却是没有一个人愿意率先张开说话。
  今日白天发生在洛阳城的事情,他们也早已经知晓了,甚至在刚一得知此消息时,他们四个人下意识的第一反应便是立刻派人去劝解,希望能够在陛下到达洛阳前,让这些人就此散去,千万不要如此冒谏的行事,以免惹的陛下龙颜大怒,最终事态走向不可控制的两败俱伤的方向。
  而就在他们得知消息,正准备派人前去劝解,或者是打算亲自前去劝解时,便接到了宫里的旨意,口谕只有一句话:“各位大人好生在府里歇着吧,要是真想为朝堂安稳着想,不妨想想此事儿该如何善后才是。”
  每一个人接到的都是相同的旨意,每一个人在接到旨意的瞬间,都彻底明白了,这是陛下与五姓七望、豪门勋贵之间的一次真正的决战,这一场战争就看在逼宫与改革之间,到底是谁先让步了。
  但话说回来,这一场无声的战争,只要两方无论哪一方赢了,那么得到的利益都将是想象不到的,毕竟这一场战争下来,可是关系着国之根本,以及各大势力家族百年利益的事情。
  所以他们丝毫也不奇怪五姓七望为首的豪门勋贵,会倾整个大唐所能够集结的人脉关系,势必要冒死直谏陛下了。
  “这些数据可准确?”御史台大夫李峤看着纸条上那惊心动魄的数字,后背直发凉。
  “洛阳府尹刚刚递给陛下奏章后,匆匆从宫里出来后,就给了我这么一份名单,想必不会有错了。这么多的官员被牵扯进去,显然是以为在我大唐,如今陛下必然不会行法责众的事情,毕竟牵扯到我大唐官场上上下下的五百人了,陛下如果想要稳固朝堂官场,不使地方政务陷于停滞状态,自然就不能随意给这些冒死直谏的官员治罪了。但……聚集这么多人在此冒死直谏,陛下的颜面他们可曾想过?他们这是非要逼迫陛下就范,或者是向陛下表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啊。”狄仁杰摇头说着,而后端起茶杯想要喝上一口,却因为如今这件事情的严重,让他端起杯子看了一眼碧绿的茶水后,瞬间又失去心情的叹口气便放了下去。
  看着狄仁杰如此的举动,刑部尚书王孝杰依然是紧闭嘴巴一言不发,目光则是放在了吏部尚书姚崇的身上。
  这一次事件,可不单是一个吏部就能协同陛下解决的事情了,鉴于目前朝堂官员参与的人数已经超乎了他们的想象,再加上那些有大唐功勋的爵位者,这一次怕是陛下自登基以来,遇到的比前两年荒灾还要凶险的事情了,一个处理不好,就有可能置整个朝堂或者是大唐于万劫不复之境地。
  吏部尚书姚崇看了看都停留在他身上的三双眼睛,同样是未开口先叹气,而后不紧不慢地说道:“此次事件五姓七望为首的勋贵豪门太过分了,如此逼宫陛下,陛下岂有不怒之理?在坐的几位,想必与在下一样,对于咱们陛下的性子都有几分了解,向来是软硬不吃,甚至是从不在乎天下人对自己的评价,但也就是因为此,陛下自当年被立为太子到现在登基为我大唐的皇帝,这么多年来,可是把全部的心思放在了天下苍生的福祉之上,从来没有过任何恶习!东宫当年虽然说不上俭朴,但陛下掌管户部起,一直到继承太宗皇帝的雄武英明掌尚书令,从来不曾做过任何有失大德行的事情,即便是在先帝龙体欠佳之时以太子身份监国的那几年,陛下都是向来严己自律,不曾奢靡荒淫过,诸位可别忘了,论起天下最为有钱的人,除了陛下这天底下恐怕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比得上了吧?我大唐国库的钱,怕是都没有太乙城多吧?但陛下把这些钱可都花给自己了?前两年荒灾,陛下不惜命白小姐自掏腰包从那些地方的豪门大户手里买高价粮,再到如今虽国库没有多少存银,可这些钱陛下都是放进了大唐的社稷之中,并没有奢靡浪费过一文钱。而且……最为重要的是,陛下这些年无论是当太子还是监国时期,或者是登基之后的任何决策,可曾出现过大的偏差?如今大唐能有这番盛世强大气象,陛下可是功不可没,相比之下,五姓七望为首的勋贵豪门为我大唐江山社稷做的贡献,比起陛下来,简直是……在下认为如此拿来比较都是对陛下的一种侮辱。他们如今聚集近三千人冒死直谏,到底是为了我大唐社稷的安稳,还是为了他们自己家族的利益,想必各位都是心知肚明……”
  “狄大人跟李大人以及我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在这个关键时刻,该如何帮助陛下度过眼下的难关,以及有可能发生的天下人对陛下的误判。陛下向来贤明,朝堂之上众臣皆知,但天下百姓苍生并不是都处在朝堂之上,能像我等一样了解陛下的英明功绩,而且陛下与五姓七望这些勋贵豪门本就是不对付,如今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这些人在狗急跳墙之机,往陛下身上泼脏水,污了陛下的贤明……”王孝杰身为刑部尚书,打断姚崇不紧不慢的奉承李弘的话语后,有些不满地说道。
  反观姚崇也不生气,依然是不紧不慢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静静地听着王孝杰说话,直到三人再次把目光放到他身上后,才继续缓缓说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这些年不论是在下,或者是狄大人,还是王大人你,都曾跟随陛下东征西讨过,也都了解陛下的性子。在下如今只是想说,陛下向来行事英明果断,不曾出现过任何决策上的差错,所以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既然想要替陛下分忧解难,那么就必须毫不怀疑陛下任何决策的支持陛下才是,而不是现在……”
  姚崇说道此处微微一顿,看着三人脸上的神情坦然,并没有出现什么不满的波动,才继续开口说道:“我们身为臣子,完全不可怀疑陛下的决策,在这一个基础上,各位大人在事发的第一时间也都接到了陛下的口谕,那么显而易见的,陛下这一次是彻底的跟五姓七望为首的豪门勋贵摊牌了,即便是搭上这大唐官场上上下下的五百多官员,陛下都要坚决的取缔五姓七望为首的举荐他人入仕的朝堂官员的源头,所以在下以为,如今我们身为臣子能做的,便是……”
  姚崇的眼神开始闪烁着精光,嘴角带着一丝的冷笑,语气也从不紧不慢中变得凌厉起来继续说道:“在做各位都是陛下在朝堂之上所倚仗的左膀右臂,想必不会在这个时刻选择为五姓七望为首的勋贵豪门说话求情,所以在下也就不瞒着各位在下接下来的打算了……”
  “哦?还请姚大人直说,好让我等也参考一二,好在这个关键时刻为陛下分忧解难,以尽人臣之责才是。”李峤眼皮一跳,抓着茶杯的手一紧,看着有些高深莫测,以及带着一丝凌厉强硬神情的姚崇问道。
  姚崇胸有成竹的微微一笑,看着三人说道:“在下身为吏部尚书,这个时候能够为陛下做的便是……查阅往年的吏部考核资料,从中找找看,今日这五百多为官者,当初在其位时可否有谋其政,谋其政时可有尽其责,如此一来,在下万一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只吃皇家俸禄、尸位素餐之徒,岂不是可为陛下在决策处置这些人时,让陛下少一分被他人污蔑的风险?”
  说到最后,姚崇的脸上闪现着阴谋诡计得逞的笑容,瞬间整张脸在三人的眼里,就像是一张即狡猾又奸诈的老狐狸的脸庞。
  狄仁杰第一个反应了过来,捋须看着姚崇那得意的笑容也跟着呵呵直笑起来,刚才在姚崇说出自己的计划前,狄仁杰自己心中其实已经往这方面想了,只是因为不掌吏部,对于这些官员的了解比起姚崇自然是相对差了一些,所以在往这方面做决策时,必然是会有一丝思想上的犹豫。
  如今看到身为六部尚书之首的姚崇,率先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心中瞬间便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跟轻松自在起来。


第912章 谋
  狄仁杰与李峤心照不宣的对视了一眼,听到姚崇的话语后,他们两人心中的大石瞬间便算是落地了。
  毕竟,这一次他们邀请吏部尚书姚崇前来,就是希望能够在此事儿上与姚崇达成默契协议,不然以他大理寺卿以及御史台大夫李峤两稍显单薄的名义跟分量,来弹劾或者是追究这五百多官员在任上的玩忽职守,多多少少在这个敏感紧急的时刻,显得不是那么的让人信服。
  所以一旦如果加上了吏部尚书这个掌管、监管天下百官政绩作为的姚崇,再有了尚书省的刑部从旁辅助,那么这五百多位官员,即便是其中有清正廉洁、为国为民之人,在面对陛下的处置决定时,加上自己四人的联名弹劾,想必能够把这件事情,不利于陛下的影响力压制到最低,最起码不至于到时候让陛下陷入被天下人唾骂的难堪境地中。
  所以这一次以狄仁杰、李峤两人的名义,把姚崇跟王孝杰邀请到洛阳河的船上密谈,便是两人为了在朝堂之下,能够为李弘提供尽可能的帮助,而谋划的计策。
  大理寺乃是大唐最高的审判机关,肩负着对刑狱司法的重担,刑部审定司法、审理案件,对于大唐的任何官员都有资格展开调查,特别是如今还有了大理寺卿给予了大开方便之门,使得刑部在审理地方案件时,完全可以不顾及大理寺是否会在最终的审判中,出现阻挠、干扰等事情发生,完全可以放开手脚的利用大唐的律法,给予这五百人定制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或者是把原本官场之上习以为常的官场规则加以严苛,如此一来,几人相信,哪怕是再两袖清风的官员,恐怕都能够被查出个问题来。
  如此双管齐下之下,想必任何官员碰上大理寺跟刑部成心找上门的麻烦,都会捂着脑袋大呼头痛了。
  而且即便是官员们觉得有冤屈有不实,即便感觉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陷害,自己上书奏表想要通过御史台对大理寺、刑部,以及自身的监察来还以清白,如今这条路却已经是完全走不通了,毕竟御史台大夫历经两任皇帝。
  李治在位时,李峤便是当仁不让、毫无争议的御史台大夫,如今新皇登基五年多六年了,李峤依然是稳坐钓鱼台,从中便可以知道,李峤不单在御史台的政务上得朝堂上下的满意,同样也是得陛下的看重。
  如此能够让朝堂上下以及陛下都为满意之人,现在加上自己愿意为陛下分忧解难,主动与五姓七望的豪门勋贵对抗,试问这个时候,一旦被大理寺、刑部,再加上御史台被三司盯住的人,哪里还有翻身的希望?
  何况风言奏是的弹劾原本就是御史台的职责所在,如今不过是在敏感的时刻,谈论起官员们不愿意谈论的话题,加上大理寺、刑部的介入,想必任何一位官员都不可能能够从三司的联合之下全身而退了。
  即便是能够全身而退,即便是三司无法对他形成有效的威胁或者控诉,最后他还要过吏部尚书这一关,吏部尚书执掌各地方官员政绩,想必没有哪一个官员在自己的任上,从来没有做过得罪人的事情吧。
  所以狄仁杰四人一旦坐在一起,想要密谋、设计哪位官员,那么这位官员的命运跟前途,基本上就已经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更何况还是在四人齐心协力的以有心算无心的情况下,如此一来,恐怕在整个大唐,没有哪一个官员在被四人一同默契的盯住后,还能够不被扒下一层皮的全身而退了。
  四人从原本沉重的氛围中,随着脸上的轻松跟默契笑意越来越多的显现,整个房间的氛围也开始变得渐渐轻松了起来,就是连军武出身后被李弘任命为刑部尚书的急性子王孝杰,此时此刻最起码脸上也没有着急之色了。
  四人默契的坐在一起商议着接下来的各种方式手段,包括在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状况,以及如何弥补,四部门又该如何默契配合的事情。
  说到了最后,依然还是由不紧不慢的姚崇再次说道:“如果在下能够与三位大人配合默契,能够为陛下分忧解难,在下心中自然是非常乐意,但……在下现在不得不给三位大人泼一盆冷水了。”说到最后,姚崇看着三人不解、疑惑的目光便不由自主的摇头苦笑了起来。
  狄仁杰听着姚崇的话语微微愣了一下,但还是率先开口问道:“姚大人,如果我们四人能够齐心协力,想必按照我们刚才商议的办法,不敢说十拿九稳吧,但最起码七成的把握可是足足有了吧?所以还请姚大人赐教,不知我等哪里出现了遗漏,让姚大人如今又是愁上了眉头?”
  “倒不是我们的计策出了问题,就是在下自掌管吏部以来,常年与各地方官员打交道,也实在想不出有谁能够在咱们四人有心算计下,能够安然无恙的全身而退。只是……王大人听我把话说完。”姚崇看着王孝杰张了张嘴要说话,急忙以左手拍了拍旁边王孝杰的肩膀,示意他稍等片刻。
  于是接下来姚崇继续说道:“我们在替陛下排忧解难的同时,却忘了两件事情,当然其中一件事情是在下吏部的事情,倒是与三位大人没有多大关系。”姚崇看着三人的眼光,也不再卖关子,紧忙继续说道:“这与我们四人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便是,我们是不是该由一人进宫,先探探陛下的口风跟想法儿呢?万一陛下另有他策,我们如今讨论了半天,岂不是枉费力气?所以我们想要为陛下分忧解难,此事儿即便是暂时不让陛下知晓,但我们也要知晓陛下之心意才行,此事儿恐怕到时候就得麻烦狄大人亲自进宫,探一探陛下的口风了吧?”
  狄仁杰、李峤以及王孝杰听到姚崇的话,莫不是认同的点了点头,而后几人便把视线放在了狄仁杰的身上,毕竟四人当中,狄仁杰如今跟陛下之间的关系才算是最为融洽的,虽然姚崇或者是王孝杰,或者是李峤进宫都可以直接见到李弘,但论资排辈起来,即便是李峤不认为自己在陛下心中的分量,会比狄仁杰重多少。
  所以三人的目光望向狄仁杰时,狄仁杰便知道,这个探访陛下口风的事情,只能是由他来做了。
  于是当下也不推辞的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明日一早便进宫探李弘的口风,而后狄仁杰看着姚崇问道:“那么第二件事儿呢?虽然刚才姚大人说第二件事情只是事关吏部,但想必也是因为我等的计策所以才出现,不知道姚大人可否能够透露一二,让我等替姚大人……”
  “倒是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只是在下担忧的是,如今随着这五百多同僚参与了今日的冒死直谏,加上我们的策略从中斡旋,如此一来,地方官员的缺……对在下就是一个极为头疼的事情了,毕竟此事儿也同样事关重大,陛下与五姓七望为首的豪门勋贵摊牌、决战,但地方政务同样不可废,不然的话,这对陛下也是一种变向的压力吧?而且以我们的策略来看,此事儿想要完全解决最起码也得两到三个月左右,如此长时间里,地方官员的缺位一直空置着,可不是一件对陛下,对我大唐社稷或者是百姓有利的事情了。”
  狄仁杰听完姚崇的话,而后看了看王孝杰跟李峤,再次点了点头说道:“看来狄某这一趟皇宫行是势在必行了,不过姚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