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谋天下-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从当年因为翠微宫一事儿,而被李弘关入太乙城的牢房一次后,李弘就成了他贺兰敏之的噩梦,甚至有时候在白天碰见李弘一次,晚上肯定会做噩梦,梦见李弘又一次把他关进了牢房,又一次让他受尽了皮肉之苦。
  看着夏至转身离去后,贺兰敏之过了好一会儿,才从呆滞中渐渐清醒,然后缓缓坐到了椅子上。
  泉献城思索着刚才夏至的话语,他发现夏至自始至终都是以奴婢自称,看着脸色发白的贺兰敏之,泉献城再次打击着贺兰敏之的神经,问道:“她是什么人?看样子不过是一个奴婢而已。”
  吴兢此刻脸色比贺兰敏之还要难看,夏至出现在这里,说明太子殿下肯定就在这里,不然夏至也绝不会出现在这里,更不会让周国公掏出五千两银子的。
  而且,这钱还就得周国公自己出,如果他敢找别人垫付,恐怕等待他的将是更为要命的东西。
  李仲昌与李嗣真同样是脸色不好看,心里面已经都把肠子悔青了都。
  “这是太子殿下在逼我交出,今年他母后刚刚交给我的玻璃作坊啊。”贺兰敏之想了好久,终于想明白了李弘的用意。
  自己被封周国公时,李弘就坚决反对,但皇后还是封了自己为周国公,并把一个玻璃作坊当作赏赐赐给了自己,原本以为事情就这样了,没想到太子殿下竟然还一直记挂着此事儿,这是非要收回去不成啊。
  苍白着脸颊的贺兰敏之,此刻也早已经没有心思继续吃饭,更别提一会儿去找胡姬了。
  对着吴兢招了招手,几人便失魂落魄的走出了酒楼,站在酒楼门口,贺兰敏之不由得抬头望向那还亮着灯火的房间。
  怔怔的看了好一会儿,贺兰敏之像是下了个决心,咬牙切齿低声说道:“好,既然你不给我活路,我也不会让你好过!咱们走着瞧!”
  阴狠的眼神闪过一丝毒辣,然后便匆匆上了马车回府了,明日必须筹集五千两白银送到这里来,这是不可更改的了。
  李贤等四人,听着夏至描述贺兰敏之的神情,一个个笑的直在椅子上打转,在贺兰敏之面前,他们是从来没有这么痛快过。
  虽然今日未能亲眼得见,但老五那五千两银子,可是实实在在,除非是父皇跟母后现在出现,不然明日中午前,贺兰敏之就必须把钱给送过来。
  而那个时候,恐怕阳安楼门口全都是等着领吃食的人,当贺兰敏之看到他五千两银子,原来是请那么多人吃饭时,不知道脸上会是什么表情。
  李贤等人,已经等不及明天偷偷来看贺兰敏之的表情。
  李弘懒懒地说道:“别想美事儿了,明日贺兰敏之肯定不会亲自送过来的。对了,夏至,把那个说我不学无术的人,放进太乙城禁区吧,好好问问。”
  此事自然也得到了其他四人的一致赞同,贺兰敏之对他们的欺压,可是让他们这几个皇子最为憋屈的事情。
  四人看着李弘与夏至、小雪上了马车离开后,这才缓缓钻进自己的马车,回各自的府邸。
  “去上官仪家看看,上次去他家还是他没有被任职之前的时候了。”李弘在马车里对外面的花孟说道。
  上官仪如果按照历史原有的进程,去年他就应该死了,现在恐怕也就只剩下一堆骨头了。
  但因为九转十世的李弘出现,让他免去了帮李治起草废后诏书,也就免去了武媚对他的记恨。自然,历史上李治想要起草诏书废掉武媚一事儿,也没有在九转十世的李弘这一世发生。
  上官仪如今乃门下省侍郎兼太子太师、加银青光禄大夫,已经算是位高权重了。
  门房没有想到这么晚了竟然还有人跑过来打门,没好气的跑出来把府门旁边的小门打开,探出头问道:“何事儿?你们是什么人?”
  李弘没理会门房,自由花孟他们应付,自己则是打量着朝廷按制给上官仪赐的宅院,嘴里喃喃道:“行啊,先生这宅子看起来不错?这次下雨这么就没淹了呢,这里的地势算很高吗?”
  话音刚落,就看见上官仪家的大门匆匆被门房打开,然后里面传出来一阵阵急促的脚步声。
  李弘左右跟随着夏至与小雪,看着58岁的上官仪穿着一身便服,带着自己的家人匆匆忙忙的跑到了门口。
  “臣上官仪见过太子殿下。”
  “臣岐州刺史上官庭芝见过太子殿下。”
  “起来吧,不好意思啊,这么晚还来打扰你们。”某人嘴上说着不好意思,却在上官仪父子俩侧身立在两旁后,迈步便走了进去。
  门房看着眼前的一切,腿都有发软,太子殿下啊,还好刚才自己只是有些不耐烦,言语上没有不敬,不然自己就惹下大祸了。
  官宦人家的房子,无非就是相当于三进院,前院、中庭加后院,女眷一般都住在后院,所以,在上官庭芝不在家时,他老婆就住在后院,每日来中庭给公公请安就好。但等上官庭芝回来后,她就可以搬到中院了。
  李弘在上官仪与上官庭芝的陪同下,大晚上的把人家家里转了个遍,嘴里还一直叨叨着:“不错、不错,庭院设计的很好,很有雅境嘛。”
  “是是是,多谢太子殿下夸奖。”上官仪苦笑着跟在旁边说道。
  上官仪也不知道这太子殿下,是不是从两年前突然中邪了,自从自家的孙女出生后,太子殿下就有事没事儿的问起,他那孙女如何了?
  而满月那天,太子殿下竟然破天荒的赐了很多东西,弄的整个府里上上下下,喜不自胜,以为得了皇家的恩宠。但只有上官仪老是觉得,太子如此恩宠自己这个孙女,仿佛有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第136章 斡旋
  来到人家客厅,大大咧咧坐下后,不等李弘说话,上官仪就急忙示意儿子,赶紧把孙女抱出来,让太子殿下看看。
  李弘来此的目的,自然也是上官仪的孙女,那个在史书上大名鼎鼎的才女上官婉儿!
  刚刚两岁的上官婉儿,生的粉雕玉琢,扑棱着一双明亮萌萌的大眼睛,晃晃悠悠的就冲着李弘走了过来。
  李弘伸手抱起她在怀里,一边逗弄一边说道:“她也就比太平大一岁,两个看起来都是这么的可爱。”
  另外一边的夏至,在看到李弘抱起小女孩儿时,就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块儿奶糖,微笑着递给了小女孩儿。
  上官仪与上官庭芝,包括他们的夫人等,看着平易近人的太子抱着孙女,一个个都是乐的合不拢嘴,这是多大的福分啊,这么小就被皇家恩宠。
  李弘来这里自然是心血来潮,逗弄了一会儿上官婉儿后,便交给了上官庭芝的夫人,自己身上能够拿的出赏赐的东西本就不多,摸了摸身上,啥也没有。
  顿时就把主意打到了夏至跟小雪身上,看了看两人头顶的簪子,一边一个,都被他拔了下来,然后递给了急忙起身接过的上官仪。
  想了想,觉得还是有些过意不去,便把自己腰间的一块玉佩,解了下来,不等他伸手递过去。
  上官仪就已经抱着上官婉儿来到他跟前,这皇家的赏赐,没有可拒绝一说,上官仪等人只能是接受,无论是赏赐什么,都得接着。
  刚才一看太子殿下解玉佩,上官仪立刻便明白了过来,刚才那两个簪子还情有可原,虽是太子赏赐,但终究是夏至与小雪之物,不管夏至跟小雪地位在东宫如何崇高,但也不是皇家的人。
  但此刻解下玉佩,如果再不让正主儿过来接受,就是他上官仪家教不严、不懂礼数了。
  李弘看着上官婉儿,于是便微笑着把玉佩挂在了上官婉儿的腰间:“呵呵,拿着玩儿吧。”
  “臣等谢太子殿下恩赐。”上官仪跟上官庭芝连忙行礼说道。
  “好了,没啥事儿了,上官先生送我出去吧。”李弘站起身子,揉了揉上官婉儿的脑袋,笑着说道。
  上官庭芝自然是不敢不从,只好站在门口看着父亲与太子殿下走了出去。
  “再过两年就把她接到崇文馆吧?你看如何?”李弘边走边说道。
  “如此就多谢殿下了。”上官仪说道。
  “你现在在门下也任职,可有接到高丽使者的求援信?”李弘与上官仪行到了府门口,开口问道。
  “今日刚刚接到,但今日门下、中书还是尚书省,都在以太子殿下您救灾云中为重中之重,何况送来的时候,已经是很晚了。”上官仪想了下说道。
  “嗯,此事儿你怎么看?”李弘郑重的问道。
  此事是需要在朝堂之上,与这些宰相们一同商议的,自己一个人是无法做主的,而且有戴至徳这个轴货在,肯定是大力赞同出兵高丽,帮助泉献城的爹泉男生夺回王城的。
  而且,历史上就是如此,父皇就先后派遣了契苾何力,后又把英国公李勣派到了那边,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被任命为辽东道行军副大总管跟辽东道安抚大使。
  上官仪跟随李弘多年,对于李弘的心思基本上能够知晓一些,想了下问道:“殿下您的意思是,不打算出兵援助他们了?”
  李弘仰头看了看夜空的星星,叹口气说道:“前朝开始我们便在那边作战,到了皇爷爷时期,同样在那边作战,我们这么多年来,可有在那边得到什么?我知道,你又要我说是现实主义者,辽东一道,乃我大唐必得之地,但得到后又如何?这些年,反反复复,无论是高丽还是百济的扶余丰、或者是新罗,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很简单,就是击败其他两个对手,统一辽东一道。但此地都乃穷乡僻壤之地,对我大唐来讲,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意义都不大。”
  上官仪凝视着李弘的脸,他知道太子向来实际,同样更是爱民如子,当年在朝堂上一番论言,让百官沉默无语,虽然后来陛下依然还是决议为高丽出兵,刘仁轨等人在那边用将士的献血,替高丽守来了暂时的安宁……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现如今高丽受新罗与百济联击,我希望先生能够支持我,我大唐不出兵前往高丽,但可以为高丽提供足够的粮草与兵器,甚至……”李弘看着上官仪的脸,说道:“甚至我可以允许倭国派遣唐使来我大唐学习,但条件就是,他们必须出兵攻打、牵制新罗与百济。”
  上官仪沉默了半天,一时半会儿无法儿揣摩头太子殿下的全部意思,迟疑着道:“殿下您此意到底是为何?可否全部告知臣?”
  李弘摆了摆手,示意上官仪与他在街上溜达溜达,身后跟着马车与夏至等人。
  李弘淡淡地说道:“很简单,让辽东道一带陷入持续的消耗战中,让高丽、新罗、百济互为牵制。而我们将把兵力重心往西移,吐蕃多次请求我父皇,希望能够在吐谷浑境内河源畜牧,去年被我父皇一口回绝。归根结底,他们就是希望我们承认吐谷浑已经被他们统治,而且吐蕃向来是贼心不死,如今国内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征兵征粮等事宜,这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现象。”
  “那……难道殿下打算撤回如今在辽东的刘仁愿等人吗?”
  “不撤回,留有部分兵力于高丽,做个样子就好,精神上支持他们抗击新罗与百济,并加派人手渗入新罗、百济,破坏他们之间的联盟。”李弘停了下来,昏黄的灯光照耀下,上官仪显得更加的苍老。
  “臣还有最后一事儿请求,还请殿下如实相告。”上官仪想了想,郑重地说道。
  “先生尽管问。”
  “殿下您是如何判断出吐蕃会有大动作?前两年他们可是拿出了十足的诚意,而且陛下也没有再追究他们。何况,如今陛下临行前,刚册封当初的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为王了,难道吐蕃真的会冒着与大唐兵戎相见的危险,无视陛下的警告?”上官仪对李弘预测中的吐蕃行为,感到惊讶跟不解。
  在他的思维里,应该是:因为大唐皇帝陛下封慕容诺曷钵为王,就说明大唐准备帮助慕容诺曷钵复国,吐蕃此刻应该是害怕大唐的武力,然后派遣使者来向陛下说明他们的诚意的。
  而不是向太子殿下所说的那般,准备以武力与大唐对抗。
  李弘低头无奈的笑了笑,再次说道:“吐谷浑现在在吐蕃的实际控制下,这就说明了,我们现在跟吐蕃是领土临近的两个国家!安西四镇向来在我们手里不稳当,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儿,龟兹、碎叶、于阗、疏勒,向来都是笼罩在风雨之中,我们是立了罢,罢了立,拉锯一般的,就从来没有真正的把他们握在手里。如今辽东道,我们还有高丽这一个缓冲带,来阻止新罗、百济能够与我大唐接壤,但安西呢,吐谷浑名存实亡,我们现在是与吐蕃面对面了,如果再不去打压,以后我们将丢失的可不止安西四镇!”
  说到最后,李弘的语气是越来越急,同时也充满了无奈的痛心,但这些在上官仪看来,还是有些莫名其妙。
  历史向来是看不见未来,上官仪无论如何也不会理解李弘的先知,吐蕃向来都是狼子野心,仗着高原地势,唐兵不宜作战,已经把那里当成了予取予夺的天堂。
  虽然名义上受大唐管辖,但吐蕃更像是那里的主人,裴行俭、李敬玄、王方翼包括黑齿常之,这些人在吐蕃人心里,没有一定儿的威慑力,远不如老将苏定方、刘仁轨等人对吐蕃的威慑力来得大。
  如今,历史给了李弘这么一个好机会,父皇李治不在朝堂,由自己监国,那么自己就有权利跟义务,把原本历史上走的弯路拨正,而不是顺从历史轨迹再走一遍,那样的话,李弘觉得,自己九转十世不十世,都是没有一点用处,反而是显得可笑至极。
  上官仪看着李弘忽然间有些悲愤的脸庞,他突然间觉得,自己并没有像想象中那么了解太子,最起码太子这一面,在自己的记忆中,只有当年朝堂上的那一次。
  沉思良久,上官仪深深的叹了口气,说道:“好,臣支持太子殿下。”
  “好!那李弘就多谢先生了。”李弘向上官仪行礼后,便匆匆上了马车。
  挥手示意后,李弘在马车转弯后,淡淡地说道:“去杨思俭家。”
  李弘打定主意了,今日无论如何,也要把兼职东宫的两个同中书门下三品拿下,这样自己才可以在朝堂上议事时,占据有力的位置。
  门下、中书、尚书三省,再加上六部,他相信如果自己利用得当,一定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第137章 新钱
  杨思俭这几年是因为李弘的关系,所以才能够被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之所以会为他加这个,李弘是怕万一历史上,母后还是给自己选择了杨思俭之女怎么办?所以现在先把有可能的老丈人糊弄好,也是不错的选择。
  何况,杨思俭为人向来稳重,决策果断,虽然才能相比起来历史上的一些名相差了很多,但中规中矩的风格,在这个冒进时期的大唐,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再者,大唐现在在军事上,已经是强弩之末,虽然武力依旧强大,但用不了几年,随着一代代的名将离去,整个大唐能征善战的将领也是越来越少。
  加上府兵制的破坏,加速了大唐军事上影响力的衰弱,致使后来武媚继承大统后,不得不开始收缩大唐国境的防线。
  而开设武举就是一个很有力的证明,足以说明大唐在那个时代,军事上人才凋零到了何种地步,已经远远无法有能力,跟西域蛰伏多年的国家进行实力上的硬碰硬。
  杨思俭之女杨雨,不过比李弘小两岁,当初李弘神神秘秘的问杨思俭他女儿的状况时,吓得杨思俭跟防狼似的紧盯着李弘,问他想干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