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谋天下-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道身影挟着滑板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轻松潇洒的越过了中间门道那高大的门槛,如雁过留声一样,人影已经消失在门口时,金吾卫此时才听到殿下的那声谢谢。
  果不其然,在金吾卫的默算下,十息时间过后,两个俏丽的身影也飞快的跑到此地。
  “多谢金吾卫大哥。”两声清脆的声音在空中响起,然后便也飞快的冲入到了丹凤门内。
  金吾卫的兵士此时只能摇头苦笑,这多日不见的场景,如今看来又要隔三岔五的发生了。
  作为第一个主殿的含元殿,并不是朝臣议政、上朝的地方,朝臣议政的地方则是含元殿身后的宣政殿,李弘那高高的身型,此刻踩在滑板上,飞驰在丹凤门与含元殿中间广阔的广场上,显得是那么的渺小。
  而身后不远处则,是两只黄莺出谷的夏至跟小雪两人,三人前后成品字,就像那前面的主殿含元殿,跟两侧的栖凤阁与翔鸾殿的排列。
  含元殿下的台阶跟斜坡,则是用来供大臣们通过,进入后面中朝宣政殿的路径,此时李弘只能无奈的在半坡停下,踩起滑板拿在手里缓缓向上走去。
  夏至跟小雪抓住机会,急忙在到达含元殿最上方后,堪堪追上了正准备踩着滑板往下滑的李弘,一人急忙近身给系束带,一人急忙给他整理束冠跟服饰。
  刚一整理好,李弘就如风一般的从斜坡上冲了下去,这一冲之势,他是势必要直接冲入到300对米外的宣政殿的门口。
  一只脚踩在滑板上,一只脚在地上用力一磴,整个人就仿佛离弦之箭般,飞快的冲了出去,夹杂着呼啸声,整个皇宫的金吾卫跟宫女、太监都不由的侧目相视。
  心里不由的暗道:“这熟悉的一幕又来了。”
  “太子殿下又迟到了。”
  “好像太子殿下早朝还没有不迟到的时候啊。”
  大明宫在落成后,整个警卫级别也比以前的太极宫高了很多,特别是每个上朝的官员,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才能够顺利的进入宣政殿。
  而这也是为何朝堂官员,天还未亮,就得从家里出来赶着上朝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检查程序过于繁琐,耽搁了太多的时间。
  宣政殿门口的金吾卫,看着一冲而上的太子殿下的身影,不少人的眼里,都是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甚至有些人在心里悲哀,这样的储君,以后还能保住大唐如今的强盛吗?
  李治看着火急火燎跑进来,手里的滑板扔给门口金吾卫的李弘,冷冷的没说话。
  而此时,朝堂上的议事也已经接近尾声了,正在讨论什么时候可以说服户部尚书,为他们涨涨俸禄。
  戴至徳并没有穿朝服,像是故意给李治跟皇室难看一般,穿了一身粗布长袍,傲然挺立的站在新任礼部尚书张柬之旁边。
  张柬之今年已经四十多岁,属于大唐大器晚成的宰相,但此时精瘦的肩膀,黑黑的肤色,一脸的从容淡定,气势上最起码一点也不输黑着脸的戴至徳。
  “儿臣反对现在增长俸禄,但可以即日起,把原有布帛等兑换成等量价值的现钱。但……还有一条,任何人都不得在允许使用旧钱,如果你们同意,下朝之后就可以签下令书。”李弘看也没看戴至徳一眼,走到自己户部尚书的位置站定后说道。
  “臣附议。”兵部尚书任雅相第一个站出来说道。
  他身为兵部尚书,最清楚李弘想干什么了,如果府兵制遭到瓦解,兵部的权利也将进一步缩小,不光如此,以后兵部出兵都是一个难题,自然,这个时候他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户部尚书的人。
  “臣附议。”宗楚客自然是更不用说了,身为京兆府的少尹,自己长官的提议,不同意那就是不想干了。
  “臣附议。”尚书省右仆射张文瓘、左仆射赵仁本同时开口说道。
  不等其他朝臣说话,李治坐在上首,淡淡说道:“有谁反对户部尚书的提议?如果没有,那就中书省拟旨,门下省批复,下发尚书省,令户部执行。”
  众臣听到李治的话,经过短暂的交头接耳跟议论后,显然是统一了意见,左左右右,前前后后的互相注视一番,于是同时躬身行礼道:“臣等均无异议。”
  “陛下,罪臣不同意。”戴至徳昂首阔步向前迈出一步,傲然说道。


第162章 安家费
  李弘像是早就预料到了一般,低头看看自己的鞋,也不说话,就等着听戴至徳这个货还想干什么。
  戴至徳看了一眼李弘,然后再次躬身给李治行礼,说道:“陛下,臣不敢苟同太子殿下对布帛兑换现钱的提议。如今布帛在东西两市价格时有落差,如果在兑换之中,有人谋取差价,那将是朝臣众官员的巨大损失。再者,布帛等物乃陛下对罪臣等臣工的恩赐,御赐之物岂能以钱财计算?岂不是对圣恩的亵渎?”
  李弘依旧低着头,磨磨蹭蹭的跟吏部尚书换了个位置,站在了新任礼部尚书张柬之旁边,不理会戴至徳的大义凛然,低声问张柬之,道:“如何?来到长安可否适应?家眷可曾都跟着过来了?”
  张柬之早有听闻太子殿下不拘泥于传统、不恪守朝规,如今亲眼见识到,还是吓了一跳。
  朝堂上正在反对他的提议,而且还是他的死对头在反对他,他竟然不仔细聆听,反而是神态轻松的找自己唠家常!
  朝堂规矩甚多,众臣在上朝时不能私自交头接耳,张柬之自然是知晓的,但此刻太子殿下问起,也不得不微微的躬身行礼,两眼目不斜视,看着前方低声说道:“臣多谢殿下关心,由于是急召,所以如今只有臣携带一个家奴过来,家眷等此时应该在来往长安的路上。”
  “哦,房子找好了吗?住哪里?下朝后有空上我那户部去一趟。”李弘瞄一眼还在与父皇说话的戴至徳,继续说道。
  张柬之顿时面露难色,太子殿下急召任命自己为礼部尚书,已经是不符大唐律令,如今这样,难道是赤裸裸的拉拢自己?
  李弘看着他面露难色,岂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淡淡笑着道:“想多了你,我拉拢你有什么用?急召你过来,是因为我知道你值得我急召,是因为我相信你能够胜任礼部尚书一职,是因为相信你能够为大唐的江山社稷作出贡献。以前你不过是一直时运不济,怀才不遇,你是千里马,我就做个伯乐,此事儿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如此臣就多谢殿下了,不知您让臣去户部有何吩咐?”张柬之立刻微微躬身,心里有些尴尬,自己的小心思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太子殿下察觉了,同时也是脸上微红,一个尚书而已,恐怕还不值得太子殿下在朝堂上明目张胆的拉拢吧。
  “哦,也没什么事儿,从地方调入长安任职的从三品以上的官员,都有一笔安家费,提供给你们用来找房子等一切用度。”李弘淡淡地说道。
  “此事儿臣怎未曾听人说起过?”来到礼部后,自然是会有侍郎等人告知自己一切,但并未听任何人谈起过。
  “哦,今天看见你后我刚定的。”李弘理所当然的无耻道。
  “这……怕是不合适吧,为臣开此先例,臣受之有愧啊。”张柬之没想到太子殿下如此“胡来”,因为自己竟然要改一道律令。
  “没什么合适不合适的,地方官进入长安,本身就是难能可贵了,常与家人不能团聚,提供一些金钱安慰也是人之常情,何况这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以后每一个调入长安、洛阳两地的从三品官员,都会有此项安家费的,放心用吧,不必有压力……”
  “殿下殿下,陛下问您话呢。”跟他换位后的吏部尚书,看着陛下一眼望过来看见的是自己,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吓得吏部尚书李义琰两腿发软,急忙偷偷提醒还在跟张柬之聊天的太子殿下。
  “啊?何事儿?”反应过来的李弘看向李治,眨巴着无辜的眼睛问道。
  李治一看他那德行,就知道刚才问询戴至徳一番话,这货是一句也没听进去,于是懒懒的对戴至徳说道:“你有什么冤屈就再说一遍,朕看他如何回答。”
  戴至徳也是老脸一黑,枉自己这几天一直在准备资料,翻遍了四书五经等圣贤书,就是为了在上面找到跟太子殿下质对的学问,但没想到人家根本没当回事儿。
  但此刻陛下给了他一个诉说冤屈的机会,戴至徳也不介意把刚才要说的话再重复一遍,于是半转身对着李弘先行君臣礼,然后正准备说话。
  只见太子殿下冲他摆了摆手,示意他稍等,李弘看了看众朝臣,朗声说道:“鸿胪寺少卿王行本、礼部侍郎苏威、国子监丞刘洵何在?”
  戴至徳看着李弘喊出三人的名字,原本脸上傲然慷慨的神色变得有些难看。
  李弘看着三人从后面走过来,对李治行完礼后,指了指戴至徳旁边,示意他们站过去。
  然后李弘才缓缓再踏出两步,距离戴至徳不远的地方站定,神色凝重地说道:“我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也就是反对我兑换布帛为现钱的问题。”
  躲在后堂的武媚,这也不是第一次看李弘上朝了,但看李弘如今神情凝重,还是头一次,心里不由自主的想到:小兔崽子长大了,可真快,转眼就已经十四岁了,这些年可是没少让人费心。
  “晋·葛洪《抱朴子·明本》有言:‘物以少者为贵,多者为贱。’皇家御赐之物秉承物以稀为贵明理,如果按照你戴至徳的意思,布帛缎匹都算是皇家陛下御赐之物,你不觉得皇家的御赐之物太贱了吗?”李弘边说边走到戴至徳跟前,把昨日许敬宗的小册子拍在了戴至徳胸口一本。
  然后缓缓走到李治跟前,又拿出了一本小册子放在了桌面上,继续说道:“我大唐为何会以布帛菽粟等充以俸禄,不用我说,各位臣工心里都明白,那就是我大唐当初没钱,铜钱不是被富裕之人霸占,就是被百姓掩藏,造成了我大唐无钱可用,于是皇爷爷不得不以布帛菽粟充以钱财当作俸禄。而今,我大唐威名四方、诸国朝拜,已经是太平盛世,无论是新钱还是旧钱,我大唐如今都能够保证充裕的铜钱流动,试问为何还要固守旧制?”
  “布帛菽粟等,那是原始社会进行以物换物的交易手段,在铜钱等昂贵金属匮乏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戴至徳你不会是想我们回到穿兽皮的年代吧?哦,或许你可能理解不了我再说什么,所以不跟你解释了,解释了你也不懂。现在说的你的第二个问题吧。”李弘不屑的看着迂腐的戴至徳,此刻脸色黑红,涨的跟紫茄子似的。
  手里的小册子,戴至徳飞快的翻阅完毕,然后冷冷的看着被李弘叫上来的三人,四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如此隐蔽的事情,是如何被太子殿下发现的。
  “戴至徳,这上面的所有一切可是属实?是否有收留倭国女子、新罗婢以及昆仑奴还有钱财?”李治翻看了一半,便顺手一扔,扔到了身后,他知道武媚就在后面,自己懒得看,还是让皇后自己看吧。
  “回陛下,部分属实,部分为揣测,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臣认为就算是属实的部分,也是臣等的私事,与朝堂之事无关,臣等身为大唐臣子,身为上国臣子,有责任为诸藩国施以‘德治’、‘礼治’、‘人治’之教化,而‘三纲五常’乃我大唐立国之本,藩国授之于臣等,也是对我大唐的尊崇。试想,如果以后藩国使臣等人,能够遇见我大唐同朝众臣工,每每授之以礼,我们还之以利,岂非是和谐、美满,自能体现我大国以威严大度,也能授之于人利益与尊崇,何乐而不为之。”戴至徳朗声说道,丝毫没有把倭国、高丽使臣的贿赂放在心上,反而是沾沾自喜。
  李弘听着戴至徳一番堂而皇之的话语,也不自觉的有些汗颜了,他是第一次碰见,能把收受贿赂说的如此高风亮节的无耻之人,让他现在不得不对戴至徳刮目相看。
  “戴大人,您厉害。我是第一次听见收受了贿赂,反而能够如此理直气壮,说的好像您要是不收的话,丢的是大唐的颜面,真是难为您了。”李弘笑着对戴至徳拱手道。
  “哼,太子殿下莫要含沙射影、子虚乌有的罪名我戴至徳还承受不起,罪臣所作所为,上可表天、下可祭地,男子汉大丈夫无愧于天地间。”戴至徳昂头看向朝堂上方,显得不屑与李弘对话。
  “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韧、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此乃我大唐教化万民的根本教育,您所推崇的周礼、儒学不过是从三六中进化而来,无论是‘三纲五常’,无论是德治、礼治、人治,都莫过于以人为本,以天下百姓为本。我大唐百姓还未完全开化,我不知道你哪里来的能力去给番邦诸国开化愚昧?藩国外邦是因为我大唐强大而敬重你戴至徳,还是因为你戴至徳所以才敬重大唐?本末倒置之下,你有何脸面,说出倭国贿赂于你,你依然可以面天对地?”李弘舔了舔嘴唇,心里对戴至徳已经死心了,此人绝不可再留在朝堂之上!


第163章 全武行
  “倭国敬重尊崇陛下,我身为大唐之臣子,沾片毫圣恩,让倭国等国使臣敬重于我,有何不对?罪臣身为礼部尚书以来,一直推崇德化教育,无论藩国外邦,还是我大唐百姓罪臣向来是同等对待,罪臣不知,太子殿下监国期间,罢免罪臣究竟是因私还是因公?就如您呈于陛下之小册,不过乃臣为外邦藩国尊崇陛下、敬重大唐之功。”戴至徳的强词夺理,如今让李弘是怒不可遏。
  李弘面色越来越冷,朝堂之上,他还从未如此阴沉过,双眼冷冷的盯着戴至徳,一字一句地说道:“我告诉你戴至徳!倭国还是高丽,还是其他番邦,敬重的是你这身朝服!而不是你这个人!说句不好听的话,我放条狗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倭国使臣巴结的也绝不会是你,而是那条狗!拿着大唐的俸禄,食着大唐的粮食,穿着我大唐百姓亲手制造的布匹,竟然却为藩国外邦大义凛然的说话。”
  李弘扭头看向众朝臣,继续说道:“在这里我警告各位臣工!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是文能提笔安天下的有识之士,还是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勇武猛将!只要不是为我大唐江山社稷的稳固,只要不是为我大唐百姓谋福祉,不管你官位多高!不管你权势多大!一律罢免!我大唐虽然富裕,但绝不养吃饱喝足了之后,为他人说话的废物臣子!”
  “戴至徳,我大唐富裕,我大唐强盛,是我大唐百姓跟边军将士,跟众臣工的智谋相结合拼杀出来的!而不是靠你嘴里的德化教育,说出来的!我们的文明,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强大,我们的富裕,是大唐男儿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知道是跟谁换来的吗?就是跟你嘴里那些一味要讨好你的藩国外邦的使臣国换来的!富栖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该想要做的是,如何保持稳固继续发展我们的优势,如何使我大唐社稷百姓过上更加安好的日子,如果能够不受外夷侵扰!而不是如你那般,只为他国行权力之方便!安西四镇乃我大唐国土,乃我大唐百姓!云中都护府,一场天灾加人祸,死伤何其惨重?你想过没有想过你治下的子民,过的还不如他们?他们也还未曾从愚昧中走出来!你怎么你先去教化他们!我们还未曾做好一切,你却已经开始享受?你有资格享受吗?戴胄呕心沥血、浴血奋杀,为大唐鞠躬尽瘁,而你身为其子嗣,不知维护其所打下来的江山,却是想着如何让人敬重你?你配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