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儒道至圣-第1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老人如同炸毛的公鸡怒道:“年轻人,说话要动动脑子。女人吃我们的,穿我们的,自然就要听男人的。”
  “请问令堂哺育您的时候,您当时是怎么想的?”青年人反问。
  “放肆,年纪轻轻的,有这么跟老人说话的吗?”老人怒道。
  “现在咱们讨论女人,不涉及其他,请您有点长辈的样子。”那青年人毫不客气反击。
  一个富家翁模样的人笑嘻嘻道:“两位莫吵。这个事情很简单,这世间啊,往往是不讲道理的,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方虚圣那么厉害,当年不还是向柳山低头?现在不还是要被礼殿管着?所以,等哪一天女人和男人一样强了,那女人就不用听男人的了。”
  青年人道:“您说的对。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景国和人族给了女人变强的机会,许多男人还在阻止,这就有点过分了。”
  “人族还在进步嘛,现在不行,过些年也就不一样了,何必为这种事争吵,伤了和气?”那富家翁笑道。
  宗伟雄这时候张口道:“三纲五常中,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男人为何不能管女人?”
  青年人道:“这话是汉时董仲舒董圣之言,孔圣未曾说过,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今人不必盲从古人。”
  “呦,你是把自己比作董圣喽?”那老人道。
  青年人笑着道:“若将来出现一个能与董圣齐名的大人物,要让女子地位赶上男人,那你们是从是不从?”
  老人道:“要是半圣这样做,我们还能说什么?纵然有怨气,也只能听着。不管别人家怎么样,反正在我们家,就是男人说的算!”
  宗伟雄道:“据我所知,宁安城中,女子的地位似乎不断提高,现在许多女子遇到事,已经不再忍受,而是去衙门告官。宁安城的衙门也有些意思,审案的时候,完全把女子当男子来看,所以最后女子往往胜诉。”
  老人恼怒道:“宁安城现在已经乱了纲常!女人想翻天?我看早得很!那些当官的,没一个好东西!”
  宗伟雄笑道:“我听说,这都是方虚圣的意思。”
  酒楼顿时静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那老人小声嘟囔道:“方虚圣是个惧内的,却牵连我们,真是让人……”
  酒楼中有几人差点笑出声,可又不敢真正笑,因为宁安城家家户户都说方运惧内,还流传不少段子。
  一个身穿童生袍的人道:“你们难道没有发现女子做工的一个好处?”
  “能有好处?都是小胳膊小腿的,能做什么!”那老人道。
  年轻童生道:“宁安之战后,宁安的男人明显减少,一些重体力的工作急需男工,报酬增加,于是许多男工改做重体力的工作。随后,一些不太耗费体力的工作开始缺人。在方虚圣的政令之下,许多女子出面,开始做那些较轻巧的工作,这才让宁安城不至于出现大问题。我也是听几个好友讨论才发现这个问题,因此推断出,若是更多的女子加入工坊,接替一部分男人的工作,那么,更多的男人可以从事其他的工作,更多的男人可以当兵上阵杀敌。这对人族有多少好处,想必诸位都能看到。”
  茶楼中的许多人沉默不语,也有少部分人轻轻点头。
  “理越辩越明,不错,我现在才明白,方虚圣提高女子地位,不仅仅是出于同情心,必然有这方面的考量。若是将来每个女子都能像男人一样,那人族必然会更加强大。”宗伟雄道。
  “你这个外地人,倒是挺关心我们宁安的。”老人辩不过青年人和童生,转而看向宗伟雄。
  宗伟雄笑道:“我是外地来做生意的,当然要关心宁安。我发现,自从四通八达的水道建立后,宁安城就越来越热闹了。今天走了一路,发现这里的人好像都只认钱,这风气好像跟其他国家不一样。”
  那老人立刻露出鄙视的目光,道:“只要来路正经,认钱怎么了?当年我们景国穷的时候,其他国家之人没少嘲笑我们没钱,按理说,你们现在应该夸奖我们有钱了,怎么开始嘲笑我们只认钱?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当年你们也只认钱?”
  宗伟雄面露尴尬之色,没想到老人竟然剑指自己,忙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理我懂。我不反对宁安人赚钱,但现在好像风气有些过于爱财。”
  老人愣了一下,想了一会儿不知道如何反驳,那青年人笑道:“这位外乡人说的是,万事过犹不及,穷不好,太看重钱也不好。其实这件事的核心,并不在钱本身,而是在于你怎么想。”
  “哦?还请小哥说说其中的道理。”宗伟雄笑道。
  青年人道:“钱就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东西,是个死物,咱们赚钱的方式不同,花钱的方式也不同,对钱的看法同样不同。我举个例子,两个财主同样有钱,一个为富不仁,但只字不谈钱,还装成一点没钱的样子;第二个财主,乐善好施,不仅经常谈钱,还称赞自己会赚钱,同时带动乡亲父老赚钱。你说,看重钱的第二个财主好,还是第一个财主好?”
  “实话实说,的确是第二个财主好。”宗伟雄道。
  “我们再举个例子,两个人都喜欢说自己有钱,都喜欢偶尔炫耀一番,一个是真有钱,一个是假有钱,除此之外,别的都一样,甚至都对你还不错,都没得罪你,两人若都是你的熟人,你会更讨厌谁?”青年人问。
  宗伟雄犹豫数息,无奈道:“我的确更讨厌没有钱却喜欢装有钱的。”
  青年人道:“你看到了吧,从你的角度来说,你若是不看重钱,你会讨厌装有钱的吗?所以,你也是在意钱的。从另一个角度看,两个人只是喜欢炫耀,也没违法犯罪,关键是没害别人,为什么我们对两个人的看法不同?显而易见,你讨厌的原因不是钱,而是讨厌那人的性格,就算把钱换成其他,你还是会讨厌,比如,知识,学问,文位,你能说这追求这些不好吗?”
  “有道理。”宗伟雄道。


第2488章 杂家出手
  青年人继续笑道:“这件事的重点是,你眼里只看到钱,但在我们宁安人眼里,钱只是一件普通的工具,我们在乎的不是钱,在乎的是能不能让老婆吃饱穿暖,在乎的是能不能让孩子好好读书,在乎的是能不能让父母年老了不用操劳,在乎的是亲戚朋友能不能过上好日子,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顺心,这些,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我们有时候也用钱衡量一些事物,但我们不是为了比谁好欺负谁,我们只是不想过的比别人差!所以,说我们宁安人钻进钱眼儿里的,不是因为我们宁安人道德多么不堪,而是你们想攻击我们宁安人,否定我们的努力和进步而已。当年景国人也犯过同样的错误,也指责富裕的庆国奢侈浪费利欲熏心,所以,我们宁安人不做这种事。”
  宗伟雄盯着那青年人,称赞道:“宁安不愧是卧虎藏龙之地,普通青年人就有如此见地。”
  “这不是什么见地,这是我们宁安人都知道的事,诸位父老乡亲,你们说是不是?”青年人问。
  “当然!”众多宁安人骄傲地回应。
  宗伟雄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了自信的光芒。
  宗伟雄沉默片刻,才道:“宁安果然不一般,我来对了。”
  老人笑眯眯地道:“不错,孺子可教!等你在宁安多住一阵,就会明白,咱们宁安才是全人族最好的地方!”
  “低调,低调,还有个圣院。”一人笑道。
  众人哄堂大笑。
  宗伟雄沉思许久,起身付了钱,扫视茶楼,发现那个童生还在,那个青年人已经消失不见,随后微微皱眉,却记不起那青年人的模样,便不再在意,离开茶楼。
  不多时,那童生离了茶楼,还未到家,就见自己婆娘在门口东张西望,看到他后兴奋地提着裙子跑过来。
  童生宠溺地看了妻子一眼,道:“慢点,有什么好事让你笑成这般模样?”
  “县里来了个大官,说是宁安县即将升为府,县衙在招贤纳士,有亭长举荐你,便给你下了聘书。我不识字,他还念给我听,说你的俸禄等同从九品,若是立功可升官,还不耽误你科举。这可是大喜事!”
  “是吗?我看看县里的文书。”童生急忙接过县衙文书,细细阅读。
  不远处的街坊邻居看着那童生,心生羡慕,知道这个平时不起眼的童生有出息了。
  宗伟雄继续考察宁安县,越是了解经过现状,他内心越是复杂。
  之前在他看来,方运纵然在许多方面都有建树,但不可能是全才,论榜上或景国宣扬的那些,无非是可以拿出来炫耀的,在景国最阴暗的地方,必然有重重黑幕。
  但是,经过连日的访查,宗伟雄发现,方运下达的政令或许有争议,或许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甚至在短期有一些负面的效果,但是若用长远和发展的眼光看,方运的所有政令都非常正确。
  宗伟雄甚至细细推演方运那些变法和政令,发现一切近乎完美,几乎在全方面改造景国。而且宁安城的一切也证明,方运的革新是可行的。
  “是旧礼重要,还是有益于人族的革新重要?”
  宗伟雄想了许久,突然想起方运之前的尊礼复古,愣了许久,汗如雨下。
  “尊礼复古之时,他便已经预料到今日之事吗?”
  宗伟雄长长叹了一口气,万万没想到,方运竟然早早设下一个巨大的圈套。
  读书人可以没有良心,但有良心的读书人,不能违背良心。
  宗伟雄在礼殿之时,便以处事公正、维护礼法为己任,随着深入了解方运和宁安,他竟渐渐觉得方运的革新不仅没有违背礼法,反而对人族大有益处。
  但是,这不是礼殿想要的结果。
  于是,宗伟雄在良知和礼殿之间摇摆不定,最终想起方运的尊礼复古,蓦然发现,方运假意尊礼复古,并禁止乱复古礼,实则已经树立起一个坚不可摧的丰碑。
  宗伟雄之前认为方运乱复古礼是错的,是乱弹琴,并赞同方运之后的禁止乱复古礼,那么,现在他的处境实际与方运当时有巧妙的相似之处。
  支持礼殿,就等于乱复古礼,支持良知,就等于正视古礼。
  若没有方运的尊礼复古活动,那么宗伟雄可以选择支持礼殿,最多是心有亏欠,以后做一些善事,多读读众圣经典便可以消解。
  但是,那场尊礼复古运动,已经在宗伟雄的认知中形成深深的烙印,若是他现在支持礼殿惩罚方运,就等于违背自己的良知,违背自己的所学,轻则文胆蒙尘,重则文胆开裂。
  “这个方虚圣,真是得理往死了折腾人啊……”宗伟雄只能苦笑,毫无办法。
  过了许久,宗伟雄恢复精神,深吸一口气,缓缓道:“罢了,无论有没有方虚圣,身为读书人,都应坚守良知,不违本心。”
  随后,宗伟雄把这些天的所见所闻写成文书,并如实书写自己的想法,送交礼殿。
  而在差不多的时间,派往景国各地的礼殿官员陆续递交考察文书。
  礼殿收到所有文书后,一些阁老怒不可遏。
  少数的礼殿官员如实上报自己的总结,几乎全是在夸方运的。
  还有许多官员以非常中立的立场上报,虽然总结了方运的不妥之处,但没有任何一点算得上是罪行甚至过错,也像是在帮助方运。
  只有极少数的礼殿官员包藏祸心,各种鸡蛋里挑骨头,吹毛求疵,最后竟然推断出方运十恶不赦,罪大恶极,若是不杀掉方运,人族必然会遭遇灭顶之灾。
  礼殿官员的考察结果,在阁老的决策中,至少占三成的分量!
  礼殿本来要大张旗鼓惩罚方运,甚至严加调查,现在弄出这么个结果,全都成了笑话。
  那些阁老愤怒归愤怒,并没有失去理智,他们也知道,方运的许多做法是对的,但是,为了守护儒家圣道,为了守护礼殿的尊严,他们必须要这么做,必须要遏制刑殿。
  就在礼殿举棋不定的时候,由杂家组成的文信院宣布,鉴于景国众多杂家弟子偏信法家,违背杂家圣道,从现在开始,文信院中断与景国杂家读书人的一切合作。
  同时,文信院宣布,将向景国派出杂家官员进行考察,若是发现杂家官员背弃圣道,将会动用杂家圣道文宝,将其逐出杂家!
  一石激起千层浪!


第2489章 圣道镇封
  杂家竟然开始对景国动手,这是所有人都万万想不到的事情。
  之前工殿之所以惩罚庆国,那是因为庆国的行为影响了工殿的发展,是庆国逼工殿那么做。即便如此,工殿也只是撤走工殿本身对庆国的援助,并没有惩罚庆国的工家人员。
  但文信院的做法,则比工殿激进千百倍,甚至比礼殿的性质更加严重。
  无论如何,礼殿依旧按部就班调查,并没有一定要与景国决裂,只是想惩罚方运等人,只是为了对抗刑殿和法家。
  文信院若是真驱逐景国的官员,那便是与景国完全决裂。
  文信侯,是吕不韦当年的爵位。
  景国众官得到消息后,全都慌了神,立刻不断上书,奏请开启大朝会。
  仅仅两个时辰后,太后便宣布,晚七点召开大朝会,让所有七品或以上的官吏尽快抵达圣庙附近。
  各地的官员纷纷回返,尤其是在外的将领,马不停蹄赶往附近的圣庙。
  时间一到,一声悠扬悦耳的钟声在皇宫上空响起。
  就见文武百官如同早朝一般,进入皇宫,进入奉天殿。
  随后,国君的玉玺外放淡淡的白光,整座京城轻轻一震,景国各地的圣庙仿佛连成一体。
  就见奉天殿内部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一个又一个官员的立体影像出现在奉天殿中,与真人毫无二致,仅靠肉眼完全无法分别出真假。
  不多时,景国绝大多数的七品及其以上的官员出现在奉天殿中。
  数以千计的官员在场,奉天殿中竟然没有丝毫的杂音。
  奉天殿有些沉闷。
  在场的官员中,主修杂家的官员超过三百人,辅修杂家的官员超过千人。
  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若是庆国将这些人驱逐出杂家,主修的三百余人运气好只是文宫崩溃,变成普通人,若是运气不好,当场死亡。
  至于那辅修杂家的官员,运气最好也是文位下降,运气不好甚至会祸及文胆,文位终生无法进步。
  相对于水殿对庆国禁水,逐出圣道的惩罚更加严重。
  当年驱赶柳山一党的官员,许多经验丰富的官吏都被调走,景国捉襟见肘,若不是方运携大胜之势压下所有矛盾,景国必然会出大问题。
  现在,若是这些杂家官员被驱逐出杂家,那景国在未来几年内将会深陷危机,仅仅维持各地官署运行都做不到,必然会出各种乱子,只有等过几年后新的官吏熟悉后,国家才会趋于安定。
  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如此多的官员被驱逐出杂家,景国的国力会一落千丈,国运必然会萎靡不振,其间若是爆发危机,景国难以承受。
  仅仅是把官员驱逐出杂家,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若景国真的没有杂家在官署任职,那么,杂家就可以对整个景国施行圣道镇封。
  圣道镇封的后果是,凡是任何涉及杂家圣道的力量,在景国都会寸步难行。
  官员无法理解政令,百姓无法遵从政令,国家的运作将会变得异常迟钝,官员之间甚至连基本的沟通都难以保证。
  很多事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在圣道镇封之下,都会发生。
  这只是杂家的圣道镇封,若是工家的圣道镇封,机关都会莫名其妙生锈,工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