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儒道至圣-第1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运早就做好预案,为了将工坊留在景国,他暗中指挥和操控,开始从人族各个落后贫穷的地区招工,为了取得各地人的信任,甚至不惜预付工资。
  一开始还比较顺利,但一些家族发现了商机,开始把招工当成生意来做。于是,许多家族和商行如同嗅到鲜血的鲨鱼一样,开始进行从各地招工,然后贩卖给景国各地的工坊。
  大多数家族或商行还是遵守基本的法律,但是,任何低成本高利润同时低技术含量的商业模式,必然会吸引涉黑团体。


第2502章 礼相阁
  于是,各地的涉黑集团开始参与招工生意,这就导致暴力事件不断增多。
  景国官府出重拳惩治了一些涉黑团伙,这才让他们收敛一些,但即便如此,还是会陆续有人受害。
  一些官员上疏请内阁禁止这种残害百姓的招工模式,但是,方运以左相之权,将所有相关奏章强行压下。
  方运没有对任何解释,也没有因此限制招工,但命令工坊不得欺辱任何工人,并且在工坊多的地方成立新的部门,专门负责调查各地工坊工人的待遇,若是发现黑工坊,则一律严查。
  同时,方运还颁发了政令,任何在景国工作满五年的人,可以成为景国正式居民,如果能买房,则其子女家眷皆可成为景国人。
  于是,景国各地开始大兴土木,建筑业欣欣向荣,官府获得大量的税收,用以更好地发展景国。
  与此同时,方运大批量为工人建造公租房,既没有打击建筑业,也抑制了地价房价上涨,只是国家和大商人的收入减少,但也稳定了局势,保住了良心。
  为了景国和人族的发展,方运不得不牺牲那些工人,但也在尽最大努力去保护他们。同时,方运要求官府化解外来工人与当地人的矛盾,宣传工人的各种正面形象。
  既然为了人族要牺牲他们,那就不能变本加厉向他们泼脏水。
  各地人口暴增,鱼龙混杂,自然会有不法之徒浑水摸鱼,方运在这方面没有丝毫松懈,命令各地工坊多的官府把发展和治安放在同等的地位,若是当地治安不过关,则考评降等,不得提升。
  这就使得各地主官为了政绩,对不法之徒保持高压状态,恶性案件越来越少。
  实际上,以之前各地官府的力量,无法解决大量的不法之徒,但方运早在之前就与元帅府、兵部和刑部联合革新,扩大各地的衙役数量,主要招收老兵。并且提高衙役地位,将衙役和捕快列为国家公职。
  而在此之前,无论是捕快还是其他类型的差役,虽然有一些小权力,但都属于贱业,有各种限制。
  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官衙的差役之中,往往存在为数不少的不法之辈,利用自己的小权力谋利,经常做出一些令人发指的恶事。
  不要说方运,就算陈圣都无法立刻解决这些事。
  甚至于,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必然会发生一些事,必然会有一些人那么做。
  所以,方运这一次没有进行声势浩大的革新,而是从各个方面下手,准备慢慢改变这种状况,联合各部门徐徐图之,哪怕不能彻底根除顽疾,也要将其危害性控制在最小的程度。
  和谈司在圣院吸引注意力,为方运争取了相当长的时间,让景国安然度过了夏天。
  临近秋季,杂家和庆国终于意识到再这样下去不行,于是联合礼殿和东圣阁,准备进行强行解决这件事。
  但是,景国内阁却放出一个消息,准备在景国设立礼相之职,为第五相,所辖范围与原本的礼部相似,多了一些并不引人注意的职责,其中有一项职责很怪异:负责引导舆论,繁荣景国文化,控制外来文化。
  还有一个怪异之处是,方运亲自制定了礼相阁的规章守则,规定礼相阁的一切要以景国利益为核心,增强景国文化的影响力,引导而不要去控制或打压封锁景国文化与舆论,同时严防外部的文化入侵。
  实际上,礼相阁并没有向外透露新职责,只在内阁和少数官员之中流传。但是,随着礼相阁的筹备越来越完善,终于还是泄漏了礼相阁职权。
  实际上,大多数读书人的关注点还在礼殿与礼相之间。
  在大多数读书人看来,方运之所以设立礼相阁,是为了拉拢礼殿,而且效果立竿见影,礼殿立刻撤走在景国调查的众多官员,甚至与杂家保持距离。
  但是,各地有见识的人却一直在讨论礼殿的新职责和规章制度。
  象州,岳阳城,问友居。
  自从这家酒楼因为方运微服私访改名为问友居后,名声大震,这些年一直不断扩建,占地面积已经是原本的五倍之多。
  即便如此,一旦遇到大事,问友居依旧爆满,因为问友居的主厅已经成为岳阳城读书人谈论时政的重要地点,即便岳阳城开了乡校,可各地读书人还是喜欢来这里。
  因为乡校只对景国人开放,而这问友居无论哪国人士都可以进入。
  现在,岳阳已经成为人族名城,岳阳楼也号称长江第一楼,每一天都会有各地的读书人来这里寻访名胜,主要是寻访与方运有关的一切。
  问友居的正厅之中,原本有一幅书法二境大师的字帖,但现在,已经换成四境画道、三境书法大师阮凌的亲笔之作,内容正是当年方运在这里说过的话。
  “谁是我们的友人,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首要问题。”
  在正厅的角落里,一些岳阳城本地读书人坐在一起,其中还有问友居的掌柜。
  问友居掌柜比前些年胖了足足两圈,显得越发富态,他身边坐着一个器宇轩昂的年轻举人。
  这问友居中不乏进士翰林,所以一个举人本来不会引人注意,但是,凡是问友居的常客,只要见到掌柜与这举人,都会主动问候。
  附近的岳阳城读书人对这人也格外恭敬。
  这位名为张宗石举人可不是普通的举人,而是现在风头正劲的方党的成员,凭借与方运的几面之缘,平步青云,早就成为岳阳城青年读书人的领袖。
  “我说张老弟,你的总督府差事当得好好的,怎么说辞就辞了?还好你是之前辞的,若是现在辞,不知道会被多少人指着脊梁骨骂。这岳阳城容得下逆种,可就是容不下背叛方虚圣之人。”酒店掌柜笑呵呵道。
  张宗石笑道:“你可别乱说。我辞去总督府的差事,是为了全力备考。”
  掌柜惊讶道:“你前年还是童生,去年连中秀才与举人,今年就想中进士?”
  旁边的读书人也一样诧异,甚至连较远处的读书人也看向掌柜与张宗石,一年连进文位在大扩招的现在不算罕见,但如此年轻的很少见。
  张宗石微笑道:“为什么不能?原本我是想把基础夯实,过几年再考进士,名次若能靠前,便能参加殿试。但是我最近想通,我读书二十余年,基础已经甚为牢固,现在景国正是用人之际,与其为了名次虚度年华,不如提早晋升进士,为国效力。”
  掌柜撇撇嘴,道:“你少跟我说什么大道理,我猜啊,你要么只是想体验一下进士试,要么有十足的把握考中。你要是体验进士试很正常,若是有十足的把握,那你就太自大了,除非……呃……之前那个传言是真的?”
  张宗石笑而不语。
  掌柜噌地起身,双手扶着张宗石的肩膀,嚷嚷道:“你小子,得了大造化啊!”
  这时候,几乎半个正厅的人都向这里看来。
  张宗石无奈道:“你小声些,别打扰他人。”
  掌柜这才不舍地坐下,嘴里嘟囔道:“人比人气死人,我现在也就做个富家翁,谁曾想,你已经一飞冲天。同样算是从圣之臣,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旁边有好信儿的读书人低声问:“掌柜的,张兄得了什么造化?”
  “我不说,你自己想。”掌柜的心情有些沮丧。
  那人一愣,思索数息,猛地惊道:“之前我听闻说张兄得了一枚圣杏,只当是无稽之谈,莫非是真事?除了此事,我还真不知道什么算上大造化!”
  众人用艳羡的目光望向张宗石,但是,张宗石依旧微笑,众人有种感觉,张宗石似乎在否定那个人的说法。
  那掌柜嘟囔道:“别忘了,除了圣杏文会,方虚圣从葬圣谷回返后,还在总督府宴请宾客。”
  附近的读书人齐齐倒抽一口凉气,惊讶地看着张宗石,每个人的目光中都隐藏着炽烈的羡慕。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那场晚宴上,每个人都能吃到神物,而且方党之人都得到过赠礼。
  一人怀疑道:“不对吧,我如果没记错,那天宴请的宾客至少是七品官员,至少掌管一县之地,都有实权,没实权的翰林都没被邀请,张兄虽然是方党中坚,也没有资格入席吧?”
  张宗石微笑道:“这位兄台说的是,张某是没有获得请柬,不过,张某当时在总督府任职,负责接待宾客,也顺便参与陪席。”
  众人一听,更加羡慕,能在那么重要的宴会负责接待宾客已经是极大的殊荣,竟然还能一起上席吃饭,这绝对是方党中坚才有的待遇。
  掌柜笑道:“这小子先吃圣杏,后吃神物,应该还得到方党才有的神物赠品,怪不得今年要考进士!还说什么读书二十多年根基牢固,你不害臊吗?”
  张宗石笑骂道:“你这奸商,我又没坏你生意,何必揭穿我?”
  一众人说说笑笑,谈天论地,慢慢地,附近的人开始谈论礼相阁。
  不多时,张宗石随着其他人站起,走向正厅中心附近。
  这时候,正厅中心的人坐着,附近围着几圈站着的人,再外面是楼梯上的人,再远处的人站在二楼,层次分明,却如同一个整体讨论礼相阁之事。


第2503章 势力对比
  那些问友居的老人一旦看到这个场面,便会意识到,整座问友居开始讨论一个主题。
  而那些新人则充满好奇地四处打量,同时倾听最内圈的人的聊天。
  内圈有四张圆桌,愿意表达意见的人,都可以坐到桌边或站在边缘。
  这些人说话声音都不大,但因为在场的基本都是读书人,即便隔着很远也能听清楚。
  “礼相阁之事,正如论榜所说,应该只是权宜之计。一个杂家就已经让咱们景国风声鹤唳,若是礼殿支持杂家,再加上人人都知道东圣阁偏向杂家,那么杂家很可能直接降下圣道镇封,逼景国低头认输。”
  “在下也是这样认为,可惜。若是现在认输,在许多地方还有商量的余地,若是在圣道镇封的时候认输,恐怕会成为庆国和杂家的牵线机关,会签订比《定府条约》更加耻辱的条约。”
  “只是不知道为何方虚圣……”
  “打住。此地可以讨论时政,但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不得指责方虚圣。我们不是庆国人,不做随意谩骂人族虚圣之事。正面的可以随便说,若是负面的,只论事,不论人,就好比我们这里也不支持大骂庆君,虽然我在论榜上没少骂。”
  众人莞尔一笑,之前那人点点头,没有继续说下去,因为他之前想说的可能会不利于方运。
  “在场有谁支持方虚圣?倒是可以说两句。”
  一个年轻人童生壮着胆子道:“诸位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方虚圣既然敢不低头,自然有手段反制。”
  一位老秀才摇摇头,道:“讨论此事胜败,首先要考虑双方的力量。杂家有宗圣主持大局,近些年可谓蒸蒸日上,方虚圣的确有惊世之资,目前也只是庆国稍有颓势,对杂家影响不大。礼殿更不用说,礼殿在儒家的地位举足轻重,哪怕孔家在很多方面都要接受礼殿的指导。礼殿里虽然总是出一些老顽固,但在一些乱世,也往往只有礼殿有能力也有意愿保证人心不乱,所以,礼殿实际力量依旧是各殿之首。”
  在场的众人轻轻点头,礼殿虽然对单个的读书人影响不大,但对各大家族以及各国的影响极大,刑殿查人还需要拿出确凿的证据,否则世家之人完全可以不在乎,战殿虽强,可也不敢乱动人族内部人员。其余各殿也是类似。
  只有礼殿,可以闻风而动,比如若是听说哪个世家做出什么事,不需要证据,只要有传言,就可以调查,查不出来礼殿无损形象,若是查出来,礼殿便有权惩罚。
  礼殿的强大之处在于,可以利用一些看似很小的事进行相当大的惩罚,当年雷家仅仅是不给方运送贺礼,就激怒了礼殿,降下三礼之火。
  在普通人看来,雷家只是做事有些龌龊,但在礼殿看来,这是在颠覆人族的秩序,因为若是人族各大家族都这样,连这种细小的事都做不到,一旦乱起来,整个人族都会受到波及,必须要重惩防微杜渐。
  老秀才继续道:“至于东圣阁,之前王圣管辖时,可谓公平公正,都是让人信服的。现在,东圣阁由宗家打理,诸位也看到了,做事是有些偏颇了。当然,宗圣他老人家实际是不管这些烂事的,他老人家的目的只是圣道,是维护人族,不可能命令宗家乱做事。而且前一阵不是有个传闻,宗圣返还了方虚圣的文曲星碎片,还指点了修行之道。但是,宗家的那些不孝子孙不一样。东圣阁可是统管人族事物,虽然不好直接偏帮庆国和杂家,但暗地里动一些手脚,实际影响力甚至还在礼殿之上。”
  那年轻童生不服气道:“方虚圣还有其他各殿相助。”
  老秀才笑道:“你慢慢听我道来。除此之外,地位最高的是其他三圣阁,但此事轮不到他们管,所以排除。战殿凶人多,可战殿对外不对内,也帮不了方运,真要是帮了,杂家能笑歪嘴,保准扣一个方虚圣拥兵自重之类的帽子。医殿就不用说了,他们只关心治病救人,帮不了方虚圣太多,那么,就剩下现如今支持方虚圣的工殿、刑殿和农殿。”
  “刑殿不用多说,直接在咱们景国成立严打司,绝对支持赞景国。工殿对景国的力度稍稍差一些,但也算支持。至于农殿,力量一向较差,而且庆国是产粮大国,乃是出名的鱼米之乡。农殿就算支持景国,力度也不会很高。所以诸位看到了,我们景国一方,背后实际上只有一个刑殿、一个工殿加半个农殿。反观对面,一个杂家,一个礼殿,还有一个更强的东圣阁。就力量对比,咱们景国是弱了许多。”
  有人插话道:“所以,您的意思是,这礼相阁,就是为了稳住礼殿?”
  老秀才拂须道:“对。礼相阁的存在,让我们的对手从一个礼殿,变成半个礼殿。所以,这礼相阁的建立,并没有太多的意图,仅仅是景国为了削弱对手。”
  张宗石道:“老先生所言有理,不过,学生认为,您少算了几个势力。”
  那老秀才一看是张宗石,立刻笑容满面道:“原来是小张举人,好久不见,你在总督府任职,知道的比老朽多一些,正好听听你的高见。”
  不认识张宗石的人一听“总督府”三个字,立刻惊异地看向张宗石,在象州,总督府几乎等于一国的内阁,无论是实权还是名声,都非比寻常。
  “高见不敢当。您别忘了,方虚圣可是两殿两地之主,水殿之主和血芒殿之主,长江之主与十寒古地之主。这四大势力,比之杂家又如何?”张宗石问。
  老秀才无奈道:“此事我也考虑过,但你不要忘记,水殿实际是龙族所辖,血芒殿是古地外殿,长江之主只在长江,而十寒古地亦是古地,这四大势力,实际上并不能影响人族内部之争。这么说吧,方虚圣在强势时,这两殿两地会成为方虚圣的刀剑,若方虚圣落在下风,这两殿两地的作用微乎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