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儒道至圣-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考官和一位巡察看向前十份试卷。
  排名最高的一叠试卷是两尺四的才气,其后分别是两尺一、两尺和一尺九。
  董知府微笑问:“要不要猜一猜何人才气最多?”
  周主簿道:“还用猜吗?第一必然是方运的。”
  “周大人所言极是。”冯子墨微笑道。
  耿巡察却冷笑道:“那可未必。就算他才气最高,也可能是诗词才气高,而未必是经义才气高。看看其后的才气,相差不到一尺,茂才之位属于谁或未可知!尔等身为圣人门徒,在阅卷前就如此吹捧方运,若不是顾及尔等颜面,早就奏请圣裁罢黜尔等阅卷资格。”
  三个考官心中愤怒,但却无言以对,这科举阅卷虽然严肃,但大家都是文人又不是木头人,没必要那么严谨,可耿巡察说的没错,而且他又是翰林,众人也只能生闷气。
  “耿大人教训的是,那我们开始阅卷。”董知府突然快步走到第一份试卷面前,另外两名副考官相视一眼,默默地跟过去。
  按照规矩,主考官会请科举巡察来判阅第一份试卷,一来尊重圣院的地位,二来尊重高文位的人,但是耿巡察已经撕破脸皮为难方运,要不是方运以请圣裁威胁,耿巡察会变本加厉。
  一方是本地豪强,一方是圣院官员,两者一生恐怕也不会有第二次相遇,耿巡察翻脸在先,所以三位同在景国的考官已经没必要再顾及什么。
  三个人站在试卷桌前,耿巡察只能在一旁扭头看。
  耿巡察轻蔑一笑,丝毫不生气。
  四人一看试卷,三个变了脸。
  耿巡察定睛一看,哈哈一笑,道:“这不是方运的字迹,我认得!方运竟然不是才气第一人,你们玉海城果然人才辈出啊。好!好!”
  董知府黑着脸道:“耿巡察失态了。”
  耿巡察不以为意,微笑着看着排名第一的试卷,说:“我看看,经义才气有一尺六,诗词才气有八寸,这字迹我不认识,我所猜不错的话,似乎是那位童黎的?后生可畏啊。单凭这一尺六的经义才气,在许多地方都可争得茂才。若无人在科举舞弊,玉海城茂才之位非他莫属。”
  周主簿和方运关系最好,沉声道:“耿巡察请肃静,这里是阅卷房,不是胡乱吹捧之地。”
  耿巡察依旧面带微笑,胜券在握。
  董知府道:“我等交叉判卷,等做出最后的评等后,可由耿巡察核实。”
  “请!”
  “请!”
  冯院君和周主簿相互客气一番,没人理耿巡察。
  董知府看经义,冯院君看诗词,周主簿看请圣言。
  不多时,董知府在童黎的经义下用红笔简单地写了两个字。
  乙中。
  耿巡察看了一眼,没有说什么,这个评等很客观,童黎的经义才华不错,破题也足有乙上的水平,但后面的部分就一般了,不过在秀才之中仍然鹤立鸡群。
  耿巡察冷眼旁观,现在的评等只是待定,除了请圣言,最后诗词和经义的评等最高者无论是哪一等,哪怕是丙,也会改成甲等。
  另外两名考官也相继做出评等。
  童黎的请圣言、诗词和经义分别是乙下、乙下和乙中。
  之后三人交叉判卷,都没有发现问题,最后的评等都和第一位考官一样。
  三位考官正常情况下会夸奖童黎,毕竟三乙不常见,如果不出意外,这人必然会是一府茂才。
  不等三位考官开,开口,耿巡察道:“不错!你们三人还算公正。”
  三人相互看了看,开始判第二份。
  字迹仍然不是方运的。
  三个人的脸色更加难看,而耿巡察的笑容更大。
  不多时,第二份的评等出现,分别是丙上、乙中和乙下。
  耿巡察道:“这人的经义评等和童黎一样,但童黎的经义才气高了四寸,不如童黎。”
  三人一句话不说,默默地进行第三份试卷的评等。
  依旧不是方运的。
  三个考官的脸已经和黑锅没什么区别,不过三人有文胆在身,哪怕心情再差,也不会因此胡乱评等。
  第三人的评等是丙上、乙上和丙上。
  耿巡察再度评价道:“此人诗出出县,才气一尺一,可得乙上。第四人的字迹我看到,应该是方运了。”有圣人俯察天地,有些话说了无伤大雅,毕竟三位半圣才是真正的考官。
  三个考官带着复杂的心情开始阅方运的试卷。
  请圣言、诗词和经义一分开,三人的目光中竟然流露出一丝绝望。
  方运的经义之上只有极淡的才气,连一寸都不到。
  “继续吧。”董知府轻叹一声,开始看方运的经义。
  看完最前面的破题,董知府大声道:“好!我为考官十数年,第一次见这等巧妙之破题!若后文不差,我必然给甲等!”
  另外三人立刻看过来,耿巡察也伸长了脖子看。
  “妙!连我都不如!”
  “大才!”
  耿巡察脸上的笑容消失。
  董知府慢慢道:“才气是诗词的唯一衡量标准,但并非是衡量经义和策论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先秦的先贤、孔圣弟子,他们的经义经常毫无才气,但却蕴含大道理。武国的大儒衣知世考举人的时候,经义只有区区三寸才气,可仍然力压众人,获得甲等。”
  耿巡察知道董知府这是在说给他听,也不回应,继续往下看。
  四个人慢慢看下去,耿巡察的脸越来越阴,而三个考官的表情却越来越丰富。
  “我若是董大人,第一个评语一定是‘结构严密’!这个方运,从破题开始,下接冒子,之后原题,异常流畅,真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哪怕是一国状元,单论结构也不能更好了。”
  “破题巧妙,结构严密倒在其次,我最喜的则是关于禅让、世袭和众选的发展,禅让和世袭是大礼,有礼之变,可他从中发掘出其义,义也在变,和破题遥相呼应。这篇经义若是才气有问题,一定是出在他假设出来的众选。他虽然无力假设一个与禅让和世袭同等完善的众选制度,但却明确指出平衡和稳定之特质,极其符合我儒家的‘中庸’之道。不过他又在众选里强调有圣人观之,说明这众选不是完美无瑕之礼,幸好如此,若是真有国之大礼可摆脱众圣,反而不美。”
  “此子的假设虽然胆大,但论平衡和稳定,却要超过如今的十国制。十国若没有圣人,国家只能靠明君才能维系,但若国君无能,则国家危矣。他也在其中阐明,既然选择了平衡和稳定等特质,那也会有负面特质随之而来。若是他能取长补短、取其精华融入十国,则可以此文为根基成大儒!”
  “甲!”
  “甲等!”
  “甲等!”
  董知府在方运的经义下面写上:“破题神妙,结构严密,有变革之征兆,有兴人族之契机,有可行之方式,深明礼义,甲等!”
  随后周主簿和冯院君也在其上写上甲等的评语,只要后面的试卷不出现同样精妙的经义,则方运必为茂才。
  耿巡察却道:“此文不可得甲等!”
  三位考官一起看向耿巡察,其他人还好,冯子墨立刻怒道:“耿巡察,此文明明是甲等之文,怎会不可得甲等?我知你勾结诗君弟子施德鸿,又想报复我景国,可你若想毁我景国大才,我必请圣裁揭发你!你有无私心,你心中最清楚!”
  “耿大人,你可要三思。方运的《陋室铭》可是半圣点评!若是这文被圣裁为甲等,你轻则失去圣院官职,重则文胆不固,此生再无寸进啊!”
  周主簿冷笑道:“董大人,冯大人,你们两位是进士,若请圣裁失败是大祸。我只是举人,哪怕失败也无所谓,耿翰林,你不要逼我请圣裁。”
  耿巡察缓缓道:“此文的假设虽十分奇妙,但终究是假想,无人著书论证,给予甲等太过。我建议和童黎一样,都给乙中。两人评等相同,不偏不倚。”
  “你看似不偏不倚,实则仍然有害人之心。若两人都为乙中,童黎那篇才气多,必然会改为甲等!董大人,我问你最后一句,给不给方运甲等?你若不给,不用大人你再劳心,我马上请圣裁,由三位半圣考官来定此文!”


第111章 请圣裁
  耿巡察冷冷地盯着周主簿道:“圣院既已委派我担任科举巡察,为何还要惊动众圣?这考场是圣院的考场,还是景国官员的考场?你可要想好了,我终究代表圣院。若不是大是大非问题,一旦三位半圣考官不满,降下圣罚,尔等可要想清楚后果。”
  周主簿面无惧色,道:“方运此次经义或有瑕疵,但结构严密,论证扎实,对‘非礼之礼’的阐述角度别说超过秀才,甚至远超你我,隐隐有一丝孔圣心中的‘天下大同’之意!此文虽才气不显,但却蕴含至理,远远胜过童黎那篇经义。”
  耿巡察收敛怒气,道:“此文的确眼光独具,甚至可以说目光超前,可若是说此文蕴含连孔圣都做不到的‘天下大同’的至理,那这是在逼我请圣裁!别说蕴含一丝天下大同的至理,哪怕是触摸到边缘,其上的才气也必然能镇国!此文才气不显,那就说明他所言的众选并非切实可行!”
  “耿大人,你莫要逼迫我等。你敢对你文胆文宫发誓,他的经义不如童黎吗?”冯子墨问。
  耿巡察眼中流露出迟疑之色,随后认真道:“你们不要狡辩!方运这篇经义在许多方面都超过童黎,我从未否定这一点,但一篇经义不能看一句、一段,而是要看全篇!我之所以坚持认为童黎应得甲等,有两点。其一,他的经义才气远超方运,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其二,我更喜欢童黎这种踏踏实实写‘小礼’的经义,不喜方运这种近似夸夸其谈的‘大礼’。他方运未到二十就谈国家大礼,我岂能被他蒙骗!”
  “那耿巡察是被《陋室铭》蒙骗了,还是被《济县早行》蒙骗过?”董知府不客气地问。
  冯子墨立刻道:“我被《春晓》蒙骗过。”
  周主簿则道:“我被《枕中记》蒙骗过。对了,李文鹰大人也一直被他蒙骗,还有我国文相。”
  耿巡察目光落在考卷上,心想若方运的请圣选和诗词有问题,可以此来阻碍他,于是无奈一叹,道:“不如这样,你们先评判他的诗词和请圣言,容我考虑考虑。”
  三位考官相互看了看,点点头,若是事情有转机,他们也不愿意请圣裁把事情闹大。
  三人继续阅卷。
  冯院君批阅方运的请圣言,提笔从头看到尾,一直没有落下。
  一旁的董知府低声问:“府试的请圣言他也能得甲?别看错了让人找到把柄。我答秀才试的请圣言都不敢说无错。”
  冯子墨道:“我再看一遍。”
  不多时,冯子墨直接把近两百页的请圣言试卷推给董知府,道:“您来看看。”
  董知府心中诧异,习惯性地提起朱红色的毛笔准备判卷,一张一张地看着,等看完最后一张,他的笔迟迟无法落下。
  “周主簿,你来看看。”
  “是,大人。”
  周主簿花了更久的时间看完。
  “无错。”周主簿道。
  董知府沉吟片刻道:“请耿大人阅卷,我等或有疏漏,但耿大人乃翰林,才气如抱,自然不会有所遗漏。”
  耿巡察眼中闪过一抹异色,认定这三人有问题,但也不怕,走过去提笔判卷。
  结果和三个考官一模一样,耿巡察手中的笔始终没有落下。
  耿巡察呆呆地看着方运的请圣言试卷,身为圣院的官员,身为武国的老牌翰林,他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这次若不是被人劝说报儿子之仇,绝对不会来景国这个伤心之地。
  耿巡察很清楚自己的使命,是配合庆国和武国联手扼杀一个天才,两国半圣不会允许这么做,但两国的国君和许多大臣却不愿意看到景国出现这样一个天才。
  在庆国和武国的人看来,景国迟早会被两国吞并。
  看着字迹工整、毫无错漏的请圣言试卷,耿巡察心中升起了爱才之心,但是,在他心底的最深处,仍然回荡着儿子的呼喊。
  许久,耿巡察道:“请圣言无错,文字也已迈入第一境的门槛,甲等无误。”
  董知府微笑道:“我圣元大陆第一个无错甲等府试请圣言出现了,以后称方运为十国第一秀才,恐怕无人敢反驳。”
  周主簿笑道:“圣前秀才,无错请圣言,我已经不想夸他了。自从方运横空出世,我们江州文院的同僚只要一谈方运,除了赞扬,什么话都说不出来。我不点评,只论等,请圣言、诗词和经义,全部是甲。”
  三人为方运的试卷写上评语,董知府看向耿巡察,道:“耿大人,您决定得如何了?”
  耿巡察低头不语,他想起武国吞并庆国的机会,想起临行前那人的嘱托,最后,他想到自己才华横溢有望成为大学士的孩子。
  “我儿天纵之才,十五岁中秀才,十七岁来景国游学,不过对一个区区小户少女用强而已,就被人活活打死。景国至今不交出凶徒!我儿乃是秀才,有大学士之潜力,就算杀一民女又如何!若是我儿还在,恐怕已经是进士,执掌一县甚至一府,必然会和这方运一样名满天下!景国杀我一儿,我就要景国用一天才来陪葬!这个机会,我等了十年了!十年了!”
  “得知我儿死去,我竟生出杀光景国人之恶念,与我平日的道义背道而驰,导致文胆不稳,幸好我以三纲之理固我文宫,只要我为子复仇之心坚定,文胆就永不碎裂。今日是我为子复仇的大好时机,一旦完成复仇,了却我的心愿,我极有可能更近一步!”
  “更何况,他们许了我去圣地的机会,我必成大学士!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此乃三纲!为吾子复仇,乃是人伦正典,圣人都不能罚我!”
  耿巡察双目赤红,两手紧握,面色潮红,片刻后恢复冷静,抬起头,缓缓道:“方运的经义在奇在偏,童黎的经义在正在才,各有所长,又各有其短。我认为,两人的文章不分上下,都为乙中。”
  “耿大人,看来您还是逼我请圣裁啊。”周主簿眯着眼,看着眼前的翰林。
  耿巡察冷漠地扫了三人一眼,缓缓道:“我身为圣院巡察,代表圣院的脸面,代表半圣的威仪!若是我无理取闹,你们可请圣裁,但我有理有据,圣人必然会考虑圣院颜面,选择两人乙中,最后让童黎的经义为甲等!而你们,将会被圣人裁决为错,文胆和文宫受损,此生再无寸进。”
  周主簿微微一笑,道:“那又如何?就算我今日身死,又如何!下官恭请圣裁!”
  周主簿洪亮的声音出现在阅卷房内。
  耿巡察面沉似水,不得不和其他人一起弯腰面向孔子圣像。
  此时正值夜晚八点多,夜幕之下,玉海府文院静悄悄的,而文院周围的街道遍布灯火,无比热闹。
  突然,文院上空出现一轮太阳,黑暗被驱散,露出圆柱状的白日天空,而这圆柱状的白日天空正在向四面八方扩散。
  不多时,这片白昼天空笼罩整座玉海城,让整座城市由黑夜化为白天。而在城市之外,却依旧是一片黑夜,城内城外黑白分明,无比奇异。
  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人惊呆了,此刻明明是夜晚,怎么会变成白天?
  不等众人反应过来,白天突然消失,玉海城又被夜色笼罩。但是片刻之后,不等玉海城人适应,白天再度出现。
  然后,玉海城就开始反复交替出现昼夜,吓得许多人胆战心惊。
  州都督府内,张破岳惊讶地站起来,看着窗外一会儿明一会儿暗的天空。
  “改天换日,这是半圣的力量啊!当年在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