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妙医鸿途-第12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韬并不愿意善罢甘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要彻底地将百泰慈善抹杀,才是自己的终极目标。
  而艾米莉娅显然知道该如何配合自己去执行接下来的计划!
  ……
  南北中医斗医,在中医界引起了很多连锁反应,除了火神派和滋阴派之外,其余五派也纷纷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通过《岐黄》、《杏林》杂志纷纷开始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中医行业一时之间,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当活跃度足够,自上而下,便形成了一股中医理论研究的浓烈气氛,也逐渐出现许多精英和人才。
  随着岐黄研究所在汉州挂牌,中医圈基本已经认可,汉州成为华夏的中医心脏。
  岐黄研究所挂牌大会,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医大师、泰斗齐聚一堂,因为此事交给姚羽统筹,所以苏韬没有出面,让姚羽独自负责。
  其实这也是为了将姚羽推到很高的位置,不想抢他的风头。
  “宋老,窦老,接下来有一个峰会论坛,需要你们上台表达自己的想法。”姚羽跟宋思辰和窦方刚微笑着解释道,“主题是少年中医,你们都是老前辈,想事情肯定很深刻,还请你给参会的代表们分享自己的看法。”
  宋思辰和窦方刚面面相觑,因为他们原本以为自己就是过来站台的,没想到还有其他的安排。
  宋思辰哑然失笑,“这可是给我们出了个不小的难题啊。”
  姚羽连忙道:“这也是有大人物要求的,既然现场到了这么多专家,正好搞个思想碰撞,让气氛变得热闹和活跃一些。”
  窦方刚哼了一声,“如果说的话,不中听,到时候别嫌难看。”
  姚羽知道窦方刚炙热如火的性格,淡然一笑,“正希望窦老将现状剖析得透彻一点。”
  伴随着上千人的目光,宋思辰和窦方刚,还有孙程等一些中医泰斗纷纷上台,开展思想交流。
  宋思辰的性格比较随和,发言温润如风,“每个行业,每种文化,都会有一个由生到死的循环周期。中医在过去的几十年,渡过了一段很艰难的时光,正因为遭遇过苦难,所以新生的过程才会更加百折不挠。台下很多面孔,不仅陌生,而且年轻,我认为,中医的未来在你们的身上,相信在蓬勃的朝气推动之下,肯定能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窦方刚的观点跟宋思辰背道而驰,“中医不能完全交给少年人,我们这群老家伙也得贡献自己的力量。至于贡献的形式,要进行改变。现在很多老家伙站在关键的位置,倚老卖老,浪费资源,却不给年轻人机会,这是一种将中医逼上绝路的思想观念。谁说中医越老越吃香的?在我看来,年轻中医足够上进,一样可以独挡一面。我们这群老东西千万不能成为中医复苏的拦路虎。我的观点是,从明年开始,过了六十五岁的中医就应该退休,让出核心部门的位置,将机会留给少年人。我第一个带头,明天便会辞去现在的所有职务。放弃职务,不代表离开中医,而是通过其他方式支持中医的发展。”
  窦方刚的一番话,虽说有点偏激,但比宋思辰的话,更能引起观众的好感,因为台下都是年轻人居多。
  尤其是窦方刚在公开场合表示辞去职务,这让在座很多人都目瞪口呆。
  宋思辰其实知道窦方刚早就有此打算,笑着说道:“为了配合老窦,我也宣布明天开始辞掉所有的职务,再次希望姚所长能够收容我俩,给我们一个顾问的位置。”
  宋思辰此话一出,下面传出议论纷纷。
  “我没听错吧,宋老和窦老都要退休了?”
  “我不相信,估计就是个形式,以后肯定还会接诊的。”
  “就算是形式或者作秀,那也值得人钦佩,两位中医泰斗太有风度了,哪像我们单位的那些老资历,仗着自己有多年从业经历,不做人事,整天耀武扬威,或者浑浑噩噩的混日子。”
  “中医行业这是要变天了啊!”
  宋思辰和窦方刚都是行业的顶尖人物,他们以身作则,会引起无数人的效仿,陆续会有一批老中医退出自己的岗位,将责任和压力交给后辈。
  孙程和身边的几位老友对视一眼,嘴角浮出苦笑,老宋和老窦两人可是将了自己一军啊。
  不过,宋思辰和窦方刚的决定还是有道理的,中医的未来在少年人的身上,他们这些老中医尽管有丰富的经验,但身体的潜能和热血早已耗尽,为何不让少年人站出来挑起中医复兴的大梁呢?
  姚羽原本只是想通过峰会,将气氛弄得热烈一些,没想到会发生这么大的事情。
  他终于想明白了,宋思辰和窦方刚是希望此事,在中医界掀起轩然大波,同时让大家继而关注到岐黄研究所,间接地提升岐黄研究所的热度,可谓用心良苦。
  姚羽也看到自己恩师魏白和窦宋二老有着很大的差距,魏白对自己的付出,他一辈子难以忘怀,但相比较于窦宋二老为了中医未来的付出,境界还是低了不少。
  魏白为的是北派中医的发展,而窦宋二老为的是整个行业的未来。
  “宋老、窦老,你们怎会做出这样的决定?”魏白感慨道。
  窦方刚面带从容的笑容,异乎寻常地温和道:“中医的未来,就交给你们年轻人了啊!有你和苏韬这样的后起之秀,何愁中医不兴?”


第2163章 知识改变命运
  成立大会终于结束,姚羽接受了多家行业媒体的采访,他的个人形象不错,谈吐也温润儒雅,因此记者们对他的印象都很不错。
  姚羽透露了岐黄研究所近期的几个目标:
  第一,面向全球招募顶级的中医研究理论家,聘请他们作为顾问,编辑审核期刊稿件,给予高额的佣金;
  第二,下一步要搭建岐黄联盟,面向全国中医高校发出邀请,将所有的论文规整到统一的平台,又专人进行归类、梳理和整理;
  第三,引入大数据技术,将中医文献、中医发明,全部纳入数据库,形成符合现代人查阅方式的资料库,面向所有人免费公开;
  第四,设立高额的基金,针对中医行业有特殊贡献人,每年度进行选评,给予荣誉及奖金双重激励。
  姚羽突然发现工作量十分艰巨,尤其是整理论文部分,将是浩瀚的工程,以自己现在所里的员工,就算是花费上百年时间,恐怕也不一定完成得了。
  所以苏韬提出的建议很有创意,招募在职的顶级专家加入论文整理团队,不仅可以减轻繁重的任务,还可以帮助这些中医专家提高收入。
  姚羽对苏韬的给力支持,他还是很感激的。
  苏韬已经将启动资金转入账户,后期还会陆续有钱到账,他知道这种投入没有十年二十年是无法见到成效,但苏韬义无反顾地决定投入,魄力让人钦佩。
  而且,苏韬对姚羽完全放权,不加任何约束,这远比自己在鲁晟集团憋屈的工作,要更加地舒心惬意。
  姚羽的妻女都已经来到汉州,妻子被安排进入市内一家挺有名的日化公司,担任会计,年薪翻了两倍多。
  而自己的女儿被送入室内最好的学校,至于住房的问题更不用担心,三味集团给他们租了一套面积两百多平的复式楼,远比他们在白水市的住房条件要好很多。
  按照苏韬的意思,过一段时间,等岐黄新城的二期项目建成之后,会给他分一套专家别墅,距离岐黄研究所步行只要十分钟。
  姚羽是一个有理想和坚守的人,但不代表这种人对生活品质没有任何要求。
  姚羽每天看到妻子,发现她脸上的笑容变多,心中还是感到很温暖。
  之前他们住在一个八十多平,两室一厅的小房子里,小区建造的时间比较久,所以卫生环境不怎么样,但现在的小区不仅绿化很好,而且交通也很便捷。
  按照苏韬的命令,集团还给姚羽配备了专车和司机,无论姚羽是为了公务还是家用,都可以为他们一家提供体贴入微的交通服务。
  姚羽一开始还有点不习惯,觉得太浪费资源,后来姚羽和司机接触多了才知道,苏韬对待愿意来汉州定居的优秀人才,都是给予类似的待遇。
  比如世界著名的病毒学家安德森一家,他们的待遇更加优渥,不仅有独立的别墅,公司还给他们配备了三辆价值百万的车。
  当然,安德森如今和苏韬是合伙人的关系,位于LD的生物医药公司的第一批创新药已经陆续面市,因为良好的药效,已经成功将以前的抗病毒药机全覆盖迭代完毕。
  因此三味生物医药现在已经是全球新一代抗病毒药剂的最大研发外包公司,任何医药企业想要销售这种产品,必需要向三味生物医药支付费用。
  什么叫做知识改变命运,安德森用自己的实力说明了这一切。
  姚羽一开始觉得苏韬这是在故意用金钱收买安德森一家,后来才知道苏韬跟安德森一家的关系特别好,只是安德森一直拒绝从三味集团享受高额的薪资待遇,三味集团只能通过其他隐藏方式,帮助安德森一家提高生活水平。
  安德森和苏韬的联手,这让不少欧洲企业都极为震惊,甚至有不少人偷偷找到安德森,用巨大的利益诱惑安德森改换门庭,安德森都予以拒绝。
  安德森是何等清高的人,怎么会被庸俗的东西所迷惑。
  在他的心中,苏韬可不是生意伙伴那么简单,他们一起经历了很多困难,安德森受到苏韬的影响很大,其实苏韬何尝没有被安德森对学术的严谨态度所感染。
  岐黄研究所在某种意义上,是受到安德森的启发,才会让苏韬下定决心去做的。
  安德森很爱自己的国家,也对自己的故乡有着美好的怀念,但他已经逐渐喜欢上了自己现在生活的地方。
  安德森一直认为自己是个不太在乎环境的人,但他如今在汉州过得很充实,自己的妻子有了一群固定的好朋友,每到晚上便会去广场跳舞,并被当地的居民称作热情的外国大妈。
  前段时间关于她的一段广场舞视频,被人迅速传播,甚至有经纪公司找到她,希望能够签约,帮她包装一下,让她成为明星,安德森得知之后,坚决反对,此事才没有成功。
  至于自己的儿子喜欢上了一个美丽知性的华夏女孩,他看过那个女孩的照片,据说是一个职业模特,安德森的妻子一直让那个女孩到家中做客,但都被女孩拒绝,因为女孩觉得两人的感情还没有发展到那个地步。
  安德森是一个很传统的人,他觉得不随意见男友父母的女孩,应该会很懂事。
  至于自己的宝贝女儿,被苏韬的三徒弟给追到了。准确来说是自己女儿追的那个长相很不起眼的男孩。虽说王鹏的身材不高,样貌平平无奇,但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因为现在三味制药的所有中成药,基本都得经过王鹏的审核,只有他点头同意,药品才能进入报审环节。
  大森唯如今在三味制药的位置有点尴尬,他帮助药神集团搭建生产线返回三味制药,突然发现王鹏已经很好地控制住局面,至于自己有点像是被架空的傀儡。
  不过,苏韬已经发现了这一点,将大森唯安排到陕州西京市,准备在那里搭建第二家中成药制药厂。
  苏韬已经不满足应对外界的竞争,开始在内部制造压力,未来三味制药汉州工厂将和西京工厂形成打擂台的局面。
  苏韬之所以有这个考虑是因为卢斯那边已经传来消息,关于降低中草药进入欧盟国家的门槛,文件将在近期发布。
  苏韬对三味制药的产品很有信心,代表着国内一流的水平,但他觉得产品的质量还得往上提升,外面的压力不够,那就在内部制造对立的元素。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大森唯被调整到合城帮助药神集团筹建生产线,并不是苏韬一时兴起的想法,早在当初苏韬便已经想好了对大森唯的安排,至于王鹏现在牢牢控制住三味制药,也是自己暗中推波助澜所致。
  正如夏禹所评价的,苏韬现在的想法和手段,越来越深不可测,让人捉摸不定。
  ……
  药神集团总部。
  罗燃在办公室里埋头批阅文件。
  助理周升表情凝重地走入,低声汇报道:“岐黄研究所已经顺势成立,在成立大会的峰会上,窦方刚和宋思辰二人均表示会辞去自己的职务,为年轻人让路。新中医联盟有十多位老一辈中医大师,纷纷响应号召,将会在下周一辞去自己的职务。”
  罗燃放下手中的钢笔,轻轻地叹了口气,“苏韬总是擅长将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变成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岐黄研究所的成立,不仅代表着国内有了第一家致力于推进中医理论体系的专业机构,而且还代表着华夏的中医要进行更新换代。”
  周升不明白罗燃的意思,困惑地望着他。
  罗燃叹了口气:“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医是越老越吃香,这种想法会阻碍行业的发展。其实现在的年轻中医,他们从小接触过很系统的教育,整体素质要远远高于数十年前,而且基数也在变多,但最顶层的位置,总是有限的。如果最上面的人,不离开关键位置,下面的人就永远不会有出头之日。”
  周升微微颔首道:“是啊,我也有同感。太多人占着茅坑不拉屎,你不自觉地下去,让那些有能力的人,还有上进的动力吗?”
  罗燃没好气地瞪了周升一眼。
  以周升感人的情商,半晌才意识到问题所在,他现在的位置是董事长助理,在药神集团已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自己一不小心露出野心,还真是够尴尬的!
  想要更进一步,岂不是要先让罗燃腾出位置?
  罗燃还不至于跟周升斤斤计较,周升固然有不少缺点,但他身上的优点同样也很多。
  罗燃托着下巴沉思许久,“我们必须要跟进。三味集团通过建立岐黄研究所,占据行业的制高点,尽管我们比他们迟了一步,但还是要想办法,不被甩远。”
  周升对罗燃的跟进策略早已麻木,不解道:“难道我们也要打造岐黄研究所?”
  罗燃摇头,淡淡笑道:“合城有药都之称,现在我们投建的药王新城已经在有条不紊地建设当中,除了商业属性之外,还得加入一些形象工程。你安排下面的人,筹备百草研究院计划吧。”
  论中医行业模仿山寨的本事,罗燃绝对是一把好手。
  周升吃惊地望着罗燃,他也太厚脸皮了,无论有用的还是没用,只要是三味集团在做的事情,罗燃都会无理由效仿!
  他难道就不怕被同行耻笑吗?


第2164章 大夫信仰未忘
  罗燃知道业界对自己风评很差,比如关于他能过成功上位,充满着阴谋论,前任董事长王国锋之死,跟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至于上台之后,罗燃的动作也是小心谨慎,完全以抄袭模仿三味集团的发展模式为主,没有自己的显著特点。
  但药神集团通过这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模式,稳扎稳打,保证自己稳居行业第二位的宝座,已经足够让很多人闭上嘴巴。
  关于药神集团的未来,罗燃并非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在局势没有明朗之前,他必须要追随第一的步伐,不让药神集团行行将踏错,走上歪路。
  周升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已经是深夜十一点,他知道罗燃很有可能要凌晨两三点才结束办公,因此决定先下班,毕竟明天一早自己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他很钦佩罗燃的旺盛精力,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保持斗士般的体力。
  罗燃终于批改完手中最后一份文件,揉了揉太阳穴,看了一下腕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