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策行三国-第3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唉,别提了,烦死了。”贾诩苦笑着摆手,起身吩咐了几句,让卫觊接着处理事务,自己引着牛董二人来到偏院。三人有一段时间没见面了,很是高兴,尤其是牛辅,一个劲的夸贾诩有太守的模样,嚷着要将贾诩调到太原任太守,与他同城而治,顺便帮他把并州刺史的公务处理了。
  董越也有同感。对他们来说,打仗简单,治理民政太难了,一堆堆的账本,看着就眼晕,不看又不行,谁知道那些掾吏搞什么鬼。明明他刚从洛阳要来一点东西,一转眼,东西没了,用哪儿去了都不知道。
  听着两人抱怨,贾诩也很同情他们。他清楚他们的能力,刺史也好,太守也罢,都不是他们能应付得来的,交给别人也不行,欺上瞒下从来不是什么新鲜事。
  “我正想和你们说这事。”贾诩请二人入座。“文优先生游历南阳,大开眼界,说我们可以从中借鉴一些做法。比如讲武堂……”
  牛辅连连摇头。“讲什么武啊,关东书生才需要这些,我们不需要。”
  “我们是不需要讲武堂,但是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建讲文堂啊。”
  “讲文堂?”牛辅和董越一头雾水,四只大眼瞪着贾诩。
  贾诩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关东出相,关西出将,所以孙策要建讲武堂,培养下层军官,凉州人大多习于战阵,不需要讲武堂,但他们缺少学识,不擅长理政,把政事交给关东人又怕被他们骗。所以贾诩想了一个主意,从军中挑选几百个年轻机灵的,让他们弃武学文,等他们能处理政务之后就把他们派到属下的各县做令长,或者安排给各营做参谋。这些人都是凉州人,信得过,也能作战,做了县令县长就能成为他们的爪牙,帮他们控制好地盘,再也不用担心被外人蒙了。
  牛辅一拍大腿。“对啊,这个主意好,我怎么没想到?并州八郡九十八城,也就是一百多人,加上刺史府、太守府,最多两百人而已,关东人不听我们的,我们就用自己人,还放心。”
  董越有些担心。“来得及吗?读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他们拿刀砍人还行,让他们拿笔写字……”董越连连咂嘴,觉得这件事没那么容易。
  “正因为难,我们更要做,要不然永远被关东人玩弄于股掌之上。关东人为什么看不起我们?就因为他们觉得我们离不开他们。如果我们自己培养人才,他们的县令、县长做不成了,还敢这么嚣张吗?”
  “可是读书不易啊,没有几年苦读,很难成才。”
  “我们又不是培养博士,要那么多学问干什么?能看懂公文、能算账就够了。我估计一年半载也就差不多了。如果有人学得好,再多读些经也未尝不可。”
  董越想想,还是觉得不靠谱。“文和,虽说只抽调两三百人,可是能读书的年纪不能太大,还要聪明,这可都是各营的精锐,一下子抽出这么多人,战力会受影响啊。”
  “放心吧,两三年之内不会有大战,两三年之后,这些人培养出来,再让其中一部分返回军中,各营战力只会增加,不会降低。”
  牛辅不解。“为什么说两三年之内不会有大战?”
  贾诩捻着胡须笑了起来,淡淡地说道:“如果你们是袁绍,你们愿意攻并州,还是愿意攻豫州?”
  牛辅和董越恍然大悟,交换了一个了然于心的眼神,哈哈大笑。牛辅搓着手。“文和啊,还是你聪明,害得我白担心了这么久。”
  贾诩收起笑容,眼神变得凝重起来。牛辅、董越见状,也下意识的收起笑容,竖起耳朵。贾诩的目光从他们脸上扫过。“这两三年时间也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不管最后谁是胜者,都会将并州作为目标。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大意,必要的时候还要平衡一下,让他们别那么快分出胜负。”
  牛辅连连点头。“照眼前这形势,孙策恐怕不是袁绍对手,我们要不要出太行,捅袁绍一刀?”
  “不,我们不仅不能捅袁绍一刀,还要向他示好。”贾诩抚着胡须,微微一笑。“只有让袁绍安心出征,我们才有机会从中得利。他不南征,并州和河东就危险了。”
  董越大笑,指着贾诩说道:“文和,你太坏了。”


第811章 主公英明
  听了贾诩的分析,牛辅最开心。他收到消息,匈奴人和袁绍之间使者来往频繁,似乎正在进行什么交易,他担心袁绍会对并州不利,特地赶到河东和贾诩商量。大半个并州已经被匈奴人占领了,匈奴人的骑兵甚至经常出现在河东,他这个并州刺史做得很不舒服。如果匈奴人再和袁绍勾结起来,他的麻烦就来了。
  牛辅想主动出击,趁着春天马瘦发起攻击,重创匈奴人。相对于匈奴人,西凉军有一定的优势,唯一的麻烦就是要想保持马力,就必须要用粮食喂战马,并州粮食不足,他到河东来就是想让贾诩支援他一些粮食,再为他准备一些军械。
  河东有盐有铁,人口又多,虽是一郡,实力比并州还要强。
  贾诩同意牛辅的计划,但他不建议现在出击。袁绍和匈奴人联络,自然是要征调匈奴人助阵,可能是对付公孙瓒,也可能是对付孙策。不管他想对付谁,大批青壮精锐离开并州后,剩下的都是老弱,到时候牛辅随便怎么打都能赢。匈奴人不会想不到这一点,袁绍也不会想不到这一点,所以在此之前,袁绍一定会派人来示好,这时候牛辅尽可以开价,要得越多,袁绍越放心。
  当然最好是攻孙策。孙策缺马,一旦袁绍南征,孙策压力很大,一定会派人来求援,比如购买战马,到时候又可以要点什么。
  牛辅眉开眼笑,喜不自胜。董越也很开心。袁绍示好,好处大多是牛辅的。孙策示好,好处就是他的了,谁让他靠南阳更近呢。
  贾诩提醒董越准备一些战马,哪怕是花高价从陇西买。孙策缺马,一旦与袁绍开战,价格再高他也要买,而且他也买得起。袁绍和孙策开战后,太尉朱儁很可能也会出击,他同样需要战马。董越就算准备三五千匹战马也不愁卖不掉。如果手头没钱,可以和陇西世家商量好,价格可以高一点,让他们先赊一部分。还可以和韩遂、马腾联系一下。韩遂、马腾肯定也要做这个生意,大家别互相竞争,白白让孙策占了便宜。
  董越一一记下,心里美滋滋地,等着收孙策的好处。南阳好东西太多了,他要想好要些什么。
  ……
  邺城,州牧府。
  袁绍居中而坐,沮授、田丰坐在一边,郭图、辛评坐在一边,荀湛、逢纪、许攸等人也在座,但他们只是听,不怎么说话,看起来有点置身事外的意思,堂下还有不少人,但他们基本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今天的主角是沮授和郭图,其他人多是看客。
  袁绍迟迟没有下决心出征,沮授坐不住了,他再次向袁绍进谏,得知是郭图反对,他便要求与郭图辩论,于是便有了这一幕。这种场合不多见,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即使意见不同也不会当面翻脸,只是各尽所能,私下进谏,希望袁绍能采纳自己的意见,当众争论的情况极其罕见。
  争论的焦点是青州。
  沮授认为,现在公孙瓒固守易水,那一带沼泽纵横,不利于行军,而过了易水又是适合骑兵冲突的开阔地带。这时候强攻公孙瓒,不如取青州来得容易。幽州赋税不足,一直以来都靠冀州、青州补充。现在冀州已经被袁绍控制,公孙瓒能依靠的只有青州。击破田楷,将青州控制在手中,就等于断了公孙瓒的给养,用不了两年,公孙瓒就会虚弱不堪。
  郭图认为,攻青州容易,田楷肯定不是袁绍的对手。但青州如此重要,公孙瓒岂能坐视田楷败亡?他一定会主动出击,策应田楷。因此,郭图的建议是袁绍留守冀州,另外派将领攻击青州,就算战事迁延也不会影响冀州的稳定。况且也只有袁绍坐镇冀州,公孙瓒才不敢轻举妄动。说到这里的时候,郭图特地停了一下。
  “诸位千万别因为公孙瓒接连受挫就以为公孙瓒不堪一击。公孙瓒征战多年,骁勇善战,被乌桓人称为白马将军,畏之如虎。到目前为止,能对公孙瓒形成威胁,让他不敢轻举妄动的只有主公一人。田楷是庸才,能击败他的人很多,可是有谁敢面对公孙瓒?青州可攻,但让主公亲自统兵出击,愚以为大可不必,诚为牛刀杀鸡。为主者当持重,为一区区田楷而兴师动众,就不怕被人笑话吗?”
  沮授不以为然,断然反驳。“兵者,国之大事,岂能轻忽?田楷虽是庸才,但青州广大,又有黄巾作乱,非大兵压境不能克全功。且陶谦在侧,他坐拥强州,久历仕宦,曾与孙坚共事,去年春又与孙策勾结,以致刘备败绩。若是仅派方面之将,率万余之师,能克陶谦否?若孙坚与陶谦联手,东西出击,又将奈何?夫取青州者,不唯断公孙瓒之粮赋,更为震动孙氏父子,便其不能专心南向。试问除了主公,又有谁能一击而当陶谦、孙坚,震动豫扬?”
  郭图冷笑一声:“陶谦的确强于田楷,孙氏父子也非等闲之辈,但他们就比公孙瓒更强吗?且幽州近而豫州远,哪有置恶狼于肘腑不顾,偏向千里之外猛虎的道理?图虽愚钝,不敢苟同,也不觉得以公与之智,会有如此诡异之谋。或许公与有未尽之意,不便告人?”
  沮授大怒。“郭公则,你我于主公面前论争,为的是公义。沮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何尝有未尽之意?你若有高见,不妨直言,何必掺杂些微言大义,中伤沮某?”
  郭图拱拱手,一脸歉意。“公与言重了,我只是觉得公与此计不甚周全,似有更深考虑,只是出于机密,不便在众人面前言说,岂敢有中伤之意。你我共事,为主公效力,理当同心协力,坦诚相待,不必有此疑虑。若我言语失当,引起公与误会,还请公与海涵。”
  沮授冷笑,正待反唇相讥,袁绍咳嗽一声:“公与,公则,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不过你们都忘了一点,不管是我亲自出击,还是派人出击,现在都不是最好的时候。”
  “主公……”
  袁绍起身,示意沮授不要着急。他面带笑容,从容不迫。“公与是河北人,未曾踏足河南,不知一河之隔气候大有不同。春夏之交正是多雨季节,利于行舟而不利于乘马,此时攻击青州可不是什么好时机啊。”
  郭图一拍额头,懊恼不已。“主公所言甚是。公与是河北人,不知此事情有可原。我却是颍川人,居然忘了这件事,着实不该。亏得主公提醒,正中要害。”
  沮授张了张嘴,最后还是苦笑两声,闭口不言。


第812章 父子兄弟
  会议结束,沮授拂袖而去。郭图看在眼中,暗自欢喜。他安坐不动,等众人走得差不多了,这才缓缓起身。本以为袁绍会留下他,不料走到堂前,并无人来通知,不免有些失落,也不好多留,加快脚步走了。
  袁绍站在堂后,看着郭图走远,这才冲着身边的袁熙使了个眼色。袁熙会意,快步出门去了。袁绍背着手,在院子里来回踱步,面色平静,只是眉心微微的蹙着,若有所思。
  过了一会儿,身后响起轻快的脚步声。袁绍停住脚步,转过身的瞬间,脸上浮现出一丝淡淡的笑容,温和而不失矜持,亲近而又保持距离。
  “元图来了。”
  逢纪快步走到袁绍面前,躬身施礼。“主公。”
  袁绍微微颌首致意,又抬了抬手,示意逢纪堂上就坐。这里不是议事的中庭,而是后院,向来是私密所在,除了亲信,一般不会在这里议事。逢纪参加完会议便走了,半路上被袁熙请了回来,已经猜到了一些,此刻见袁绍在后堂相见,倒也不奇怪,立刻跟上。
  两人在堂上入座,袁熙奉上茶水。逢纪眼神微闪,连忙致谢。袁熙坐在逢纪对面,神态恭敬。
  袁绍端起茶碗,浅浅的呷了一口,笑着对逢纪说道:“元图,尝尝,这是孟德派人刚送来的蜀茶。”
  逢纪尝了尝,谢了一声,两人说了几句闲话,袁绍很快就转到了正题。逢纪很早就跟着袁绍,取冀州时逢纪有功,刚才会议时逢纪却一言不发,袁绍特地把他请回来商议。
  “元图是青州人,对青州之事有何高见,不妨直言。”
  逢纪又品了一口茶,这才慢慢放下茶碗。“主公,沮授与郭图所言各有道理,难分高下,如何取舍,唯主公独断,无非纪多言。”
  袁绍笑笑,却不说话。
  逢纪接着说道:“既然主公发问,纪也不敢不言。以大局而论,沮授深谋远虑。孙策既有少年之劲勇,又有智者之城府,所作所为虽离经叛道,却救急有功。一年有余,定南阳,安豫州,如今又连夺扬州数郡,如风卷残云,势不可当,如果不加以牵制,恐怕有坐大之忧。虽不能和主公相提并论,却也能炫惑世人,难辨朱紫。”
  袁绍轻叹一声,点头同意逢纪的看法。“公路糊涂,临死还不安生,选了这么一个人,着实有些棘手。这么说,元图赞成沮授的意见?”
  逢纪摇摇头。“青州当取,但郭图所言也有道理,主公不宜轻离冀州。公孙瓒未灭,西凉残部又占据并州,黑山贼也与孙策暗通款曲,如果主公亲征青州,他们必然出兵骚乱,尤其是公孙瓒。青州既然如此重要,他岂能坐视不理,纵使不敢与主公对阵,派人袭拢冀州却是必然。”
  “元图所言,深得我心。不取青州,则坐视孙策横行。取青州,又担心冀州不稳。元图,我现在是四面楚歌,举目皆敌。元图多智,可有妙计教我?”
  “臣不敢。”逢纪微微一笑。“用兵之道,在乎虚实之间。沮授与郭图之计看似矛盾,其实只是一物两面,可兼而有之。取青州一是断公孙瓒财赋,诱公孙瓒出击;二是震慑孙策,使其不能肆意妄行,声援江东世家。所难者有二:一是担心久战不下,劳师耗财;二是担心冀州不稳,为人所趁。主公不妨佯出青州,巡行大河,拥麾南指,引而不发,孙策必然破胆。主公再派一大将取青州,田楷可破。若公孙瓒驰援,则主公自将大军击破之。公孙瓒不出,则青州为我所有,公孙瓒失此赋税之地,难有作为。”
  袁绍笑了起来。“元图所言,正合我意。元图以为,谁可当取青州之任?”
  “易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能同心者,莫过于父子兄弟。显思镇兖州,与孙策大战于中牟,挫败孙策东进之计,隔水而望。征战一年有余,已然大有进步,堪当一面之任。显奕稍幼,却也随主公征战多年,主公何不派显奕出镇青州,令他兄弟二人携手,共对孙策,主公坐镇河北,待机而动?”
  袁绍哈哈大笑,转头看看袁熙。袁熙很激动,脸色微红,却不敢露出一点丝毫,更加恭谨。袁绍笑道:“元图果然是不言则已,言必有中。不过显奕毕竟年轻,不如显思有经验。且显思有辛毗相助,方有今日之功。显奕若想立功,还需要一个才智过人的谋士辅佐才行。”
  逢纪沉默不语。袁绍看着袁熙,使了个眼色。袁熙会意,离席而起,来到逢纪面前,躬身下拜。逢纪连忙起身避席,袁绍伸手阻止。“元图,我就将显奕托付给你了。还望元图不要嫌他愚钝,多加教导。”
  逢纪躬身还礼。“蒙主公信任,臣敢不竭尽死力。不过显奕年轻,骤然外任,恐怕难以服众,还请主公为其张目。”
  “这是自然,我会饮马大河,为显奕后援,示以南征之意,震动豫州。此外,显奕也不小了,我想为他寻一门亲事,元图可有合适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