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策行三国-第3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艺高强的同僚,以后可以天天在一起切磋。对于一个武者来说,这简直是梦寐以求的好事。
  徐盛来到怒气未消的郭援面前,拱手施礼,说了几句场面话。郭援虽然郁闷,也只能忍了,强笑着打了招呼。谢广隆更放得开,他拉着徐盛的手笑道:“置之死地而后生,文向,你是一个勇士,白毦士欢迎你这样的人。不过以后上阵可不仅要猛,还要学点奸,要智勇双全嘛。我觉得你有这方面的潜质,将来一定会超过我和公佐。”
  徐盛忍着笑。“有机会一定向谢兄请教。”
  “好说,好说。”谢广隆哈哈大笑。
  比武结束,将士们意犹未尽,聚在山坡上不敢散去。陶应带着两个亲卫赶了过来。他还没开口,孙策就猜到他的用意,只是装作不知。陶应来到孙策面前,翻身下马。
  “将军,你麾下又多一位万人敌,真是让人羡慕啊。”
  孙策笑道:“仲允兄,你特地赶来,不会是说几句奉承话吧?”
  陶应嘿嘿一笑。“将军,我在想啊,你身边有这么多勇士,或许可以向刘和挑战,挫挫他的锐气。”
  孙策微微颌首。“不瞒仲允兄,我正有此意。刚刚还和郭祭酒商量,想毛遂自荐,为仲允兄打个头阵。”


第932章 王朗
  陶应原本还担心孙策推脱,听孙策说也有此意,顿时大喜。
  两人就在山坡上席地而坐,商量起来。孙策没有直接说奔袭广陵的计划,这件事他还要再考虑。他对陶应说,他想向刘和约战,要派勇士和刘和比武。
  陶应刚刚看了一场比武,但胜负来得太快,意犹未尽,听了孙策这个建议,正中下怀,连声叫好。孙策趁势提出自己马力不足,请陶应多拨一些粮食,陶应满口答应,立刻让人安排。不过他更关心的还是约战。当着他的面,孙策让顾徽写了一封战书,由陶应派人送往下邳城。
  两军结盟,孙策很客气,主动将主将的身份让给他陶应,他只是配合陶应作战的客将。这么做是为了扶陶应上位。陶应是他一手带出来的,远比陶商更亲近,陶应的地位越稳固,对他越有利。陶应对此心知肚明,投桃报李,事事和孙策商量,绝不敢自作主张。
  看着使者带着战书下山,陶应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眉开眼笑地说道:“将军,在哪儿比武好?”
  ……
  “比武?”刘和放下战书,打量了一眼使者王朗,忍不住笑了一声:“这是谁的主意?”
  “当然是陶将军。”王朗严肃的说道:“孙将军是会稽太守,他只是来助阵的。”
  刘和有些诧异,重新打量了王朗两眼。“敢问足下姓名?何处人氏?”
  “郯县王朗。”王朗不卑不亢地拱拱手。
  刘和大吃一惊,连忙起身,来到王朗面前。“你是故太尉杨公弟子王君景兴?”
  王朗点点头,面色平静。
  刘和很尴尬,整理了一下衣衫,向后退了一步,深施一礼。“死罪,死罪,久闻先生大名,一直无缘得见,不意今日唐突,还请先生恕罪。”
  王朗双手虚扶。“将军不必如此,朗不过是一书生,将军却是宗室之后,如今又拥兵数万,尊卑有序,不可乱了纲纪。”
  “先生若是这么说,和真是无地自容了。”刘和面红耳赤,连忙请王朗上座。王朗是郯县名士,刘和早就听过他的名字,但一直没有机会见面。今天在这种形势下相见,实在不是他所希望的。这要是传出去,他的名声就可毁了。
  刘和再三谢罪,搞得王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两人交流了几句,得知王朗是徐州治中从事,奉陶谦之命协助陶应守彭城,不免诧异。“听闻陶谦粗暴贪鄙,徐州人士多不愿与他共伍,先生乃是杨公弟子,清名满天下,怎么会应陶谦之辟?”
  王朗抚着胡须,淡淡地说道:“陶牧虽然不学无文,但他心中有朝廷,每年贡奉不绝,纵有一些不是,也不失大臣本分。朗手无缚鸡之力,不能像将军一样征战沙场,平叛靖乱,只能辅佐陶牧向善,也算是尽绵薄之力。”
  刘和无言以对,只好把话题转移到挑战书上。“先生,这挑战书真是陶应的意思吗?我听说孙策好勇斗狠,麾下收罗了不少武夫,这个建议更像是他提出来的。”
  王朗沉默以对。他当然知道这个建议是孙策提出来的,但他不能对刘和说,身为徐州治中从事,陶应派来的使者,他必须维护陶应的尊严。
  见王朗不答,刘和又说道:“先生觉得我应该答应吗?”
  王朗淡淡地说道:“将军,我只是一个使者,有传言之责,无进言之义,应与不应,当由将军自断。”
  刘和笑了。“先生是乡里前贤,我是后生,有事不明,向先生请教,先生何必如此瞻前顾后?难道先生的家人也被孙策抓了,不能不有所忌讳?”
  王朗叹了一口气,抬头直视刘和的眼睛。“将军,我没有家人被抓,所以无须忌讳。倒是将军,坐拥强兵,上不能辅佐国家,下不能护佑乡里,每天空耗钱粮无数,意欲何为?”
  刘和心虚地避开了王朗的眼神。他思索片刻,重新抬起头,恳切地说道:“先生有所不知,非我不欲战,实在是没有必胜的把握。三天前,我在蒲姑陂截住了孙策的主力,当时孙策并不在军中,我军有两倍的兵力优势,本以为能歼灭孙策,还徐州以太平。不料一天战罢,我军损失两千余人,却没能撼动孙策阵地半分。如今孙策归阵,陶应又率兵来援,我的兵力却没有增加,反而少了广陵郡兵,实在是无力进攻啊。先生若能教我定徐土之法,我必身先士卒,与孙策决一雌雄。”
  王朗很惊讶。“你在蒲姑陂已经与孙策的部下交过手?”
  “千真万确,不敢有一丝隐瞒。”
  王朗看着刘和,相信了他的话。这种丢人的事,刘和应该不会编出来丢自己的脸。看得出来,刘和是真心向他请教。王朗低下头,心头掠过一阵阵不安。他知道孙策擅长用兵,这次率轻骑来往于朐县、郯县就是一个例子,陶应私下里不知道多庆幸自己有这样的盟友。如果不是孙策,东海已非陶谦所有。
  但他还是第一次知道孙策的部下有这么强的战斗力。如果是这样的话,徐州恐怕既不是刘和的,也不是陶谦的,最后会变成孙策的。孙策已经拥有荆州、豫州、扬州,如果再占据徐州,天下三分有其一。他还能安于臣位,尊奉朝廷吗?
  王朗眉心皱得越来越紧,他思索了很久,咬咬牙,做了一个决定。“将军,比武不过是匹夫之勇,胜负无关大局。但孙策好行险,如果你们能将他调离峄山,也许有机会伏击他。”
  “怎么才能将他调离峄山?”
  王朗看看刘和。“将军,我虽然不懂用兵,却也知道攻其必救,却也知道扬长避短,避实击虚,将军是统兵之人,还要我来指点吗?”
  刘和眼珠转了转,慢慢吐出两个字:“朐县?”
  王朗一声不吭,但他的意思已经很清楚。郯县是郡治,城坚池深,急切之间难攻。朐县只是一个普通的县城,防守力量有限,但支持陶谦和孙策的麋家偏偏在朐县。孙策之前为了救麋家,不顾危险,以轻骑急行四五里,只是刘和当时不知情,没能抓住机会。如果派人抢攻朐县,孙策肯定会再次驰援。他只有一千骑,面对三千骑的突袭,他必败无疑。
  刘和向王朗深施一礼。“多谢先生。”
  王朗长叹道:“知我罪我,其唯春秋。”


第933章 谁要他的心
  刘和亲自送王朗出城。他拱着手站在城门口,看着王朗乘车远处,直到王朗的身影消失在如烟似雾般的树影中,才直起身,转身回城。他走得很慢,一边走一边想着什么,不时地轻笑一声。回到国相府,进了前庭,他看到荀谌坐在廊下,靠着柱子,静静地看着院子的一丛梅树。
  春寒未尽,梅树还没有开花,褐色的枝条带着淡淡的湿意,昨天夜里刚刚下了一场小雨,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刘和心中一动,莫名的多了几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若想在徐州站稳脚跟,农时是万万不能耽误了。春不耕,秋不收,没有粮食,就算雄兵百万也没有意义。
  “友若兄,怎么有如此闲情逸志,赏起枯梅来?”刘和走到荀谌身边,瞅了一眼那丛梅树,笑道。
  “枯梅?”荀谌直起身,打量着刘和,轻声笑道:“将军是这么看的?”
  话一出口,刘和就后悔了。和这些名士说话就是费劲,一不小心就犯错。他拍拍额头,解嘲道:“又输友若一着,果然是天资不足。友若,你来得正好,我有事和你商量。”
  荀谌不动声色的笑着,跟着刘和进了中庭,来到堂上,分别落座。刘和把王朗来的事说了一遍,然后静静地看着荀谌。“友若觉得如何?”
  荀谌沉吟了良久。“将军,你觉得王景兴其人如何?”
  “王景兴乃是故太尉杨公伯献弟子,我乡里名士,我在京师时就对他景仰有加,只是一直未曾谋面。说实话,对他了解有限,不敢妄加评论。”
  “那将军知道杨公嫡孙杨德祖就在孙策身边么?”
  刘和微怔。“现在?”
  荀谌点点头。“杨德祖是孙策的主簿。”
  刘和脸色微变。王朗是杨赐的弟子,当年杨赐去世,王朗曾弃官服丧,他和杨修当然是认识的。杨修在孙策身边做主簿,说明他深得孙策信任,王朗纵使不支持孙策,也不应该反对孙策,那他为我出谋划策是什么意思?可王朗是道德君子,他会行反间计,诱我上当?
  刘和犹豫了好一会儿,还是不愿意这么想王朗。“友若,会不会……搞错了?又或者……有不得已?”
  荀谌笑了。“将军,我并不怀疑王朗的人品,我只是怀疑他被孙策骗了。君子可欺之以方,若孙策有意诱导王朗误判,一点也不奇怪。别的不说,孙策去了一趟朐县,难道什么也不做就撤了,等将军强攻朐县,他再匆匆赶去增援?”
  刘和忍不住笑了,意味深长地看着荀谌。荀家这是交了什么好运,怎么一下子出了这么多人才,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破绽。他听王朗出此计时也觉得不靠谱,但他没有当面说破,当然也没往坏处想。现在荀谌也这么想,可见王朗虽然学问好,道德佳,是个君子,却不适合做个谋士,至少比荀谌差太远了,被孙策骗也很正常。
  “有友若相助,我何惧孙策之有?”刘和笑道:“还请友若为我谋划。”
  “将军以为,文丑统两千骑与孙策的亲卫骑对阵,孰胜孰负?”
  “胜率当有七成,即使不济,也是两败俱伤之势,绝不会让孙策得胜。”
  “既然如此,那就将计就计,佯攻朐县,诱孙策出击。孙策是盟主的心腹之患,若能除掉他,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这份功劳,徐州不足以酬,当以豫州相报。”
  刘和怦然心动。
  ……
  王朗向陶应汇报出使结果的时候,孙策和郭嘉正好在陶应帐中。得知刘和拒绝了挑战的要求,他一点也不意外,郭嘉却是眼神一闪。
  陶应遗憾地拍拍手。“有劳治中了。”
  王朗拱手行礼,退了出去。等了一会儿,郭嘉说道:“将军,这位治中是哪里人?”
  陶应露出几分得意。“他可是东海名士,姓王名朗,字景兴,是弘农杨氏的门生。他原本在洛阳为官,后来因服师丧去官,回乡读书,家父举他为茂才,请他助我守彭城。”
  孙策有些惊讶。原来他就是王朗啊,还真没注意他。郭嘉点点头,说了几句客套话,便把话题岔了开去。等告辞出帐,郭嘉才说道:“陶家父子能坚持到今天,真是不容易,将军可知道是为什么?”
  孙策打量着郭嘉,却不说话。
  “因为他还尊奉朝廷,他这个徐州牧是朝廷正式任命的。王朗支持的不是陶谦,而是朝廷任命的徐州牧。什么时候朝廷尺一诏书至,陶谦去职,王朗他们就会弃之如敝履。但朝廷衰落,不管谁控制徐州,他们都只能颁诏承认。王朗明知这一点,却不肯承认,只能自欺欺人。”
  郭嘉“嗤”了一声:“道德君子,不过如此而已。”
  孙策不关注王朗这一点。“王朗神情不对,会不会和刘和说了什么?”
  “刘虞是宗室,又拒绝了袁绍的推举,自然要比陶谦父子更得人心,何况他们还是乡党。既然他是弘农杨氏门生,那就让德祖邀他来见,问个究竟,看他敢不敢不来。”
  孙策对王朗其实没什么兴趣,不想费这事。“算了吧,你都说了,他就是个书生,明知德祖在我帐下,却一直不肯来见,显然是看不上我,来了又能如何,身在心不在。”
  “要的就是他的身,谁要他的心?”郭嘉哈哈一笑。“他是个书生,出不了什么主意,但他的态度很重要,这关系到东海的民心所向。将军如果想在徐州立足,这样的人还是要有的。”
  孙策瞅瞅郭嘉,忍不住笑出声来。不过郭嘉说得对,名士是门面,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有几个名士装点一下还有好的。历史上荀彧建议曹操拥天子于许都,现在荀攸建议他尊王攘袁,称霸中原,出发点其实都是一样的。
  “好,你去安排。”
  两人一边说,一边回到大营,刚到中军,就看到大帐前站着几个人,其中一人身材高大,格外显眼,正来回踱步,不时的抬头张望。孙策一看,心里莫名的咯噔一下。
  韩当怎么来了?
  孙策不敢耽误,加快脚步走了过去。韩当也看到了孙策,大步流星地赶了过来,老远就拱手施礼,刚一开口,眼泪就下来了。
  “少将军,出事了。”


第934章 孙坚中计
  刹那间,孙策觉得腿有点软,脑子里嗡嗡作响。
  父子就是父子,血脉相连。虽然他和孙坚相聚的时间并不多,虽然孙坚有时候也有点小情绪,但他能感觉到孙坚的那份骄傲。很质朴,也很真挚,更加深沉。
  “别着急,进帐慢慢说。”郭嘉及时提醒,将韩当拉进了大帐,又让郭武带着韩当的随从去休息,别在大帐前站着。
  进门只有几步路,但孙策强迫自己镇定下来。韩当从几百里之外赶来,就算他着急,一时半会的也解决不了问题。他和刘和正在对峙,互相算计,这时候要是犯了错,被刘和抓住破绽,后果不堪设想。
  孙权、陆议站在帐中,孙权的脸色苍白,嘴唇哆嗦着。“大……大兄。”
  “没事,天塌不下来。”孙策虽然心里七上八下,嘴上却还必须硬撑。“去,取地图来。”
  “喏。”孙权转身去了后帐,脚绊在了席上,险些摔倒。陆议抢上一步扶住,低声说道:“我去拿。”
  “好,好。”孙权下意识地说道。
  孙策看在眼里,什么也没说,指指主案后面的席位,示意孙权坐下,又请韩当入座,奉人取来酒水。“义公叔,别着急,先喝口酒,吃点东西,再慢慢说。”
  韩当急着说话,却被孙策打断了。孙策含笑道:“别急,义公叔,以我对家父的了解,不会是什么大事,肯定是被人骗了,吃了点亏,对吧?说不定还受了点伤。没关系,损失可以补,受了伤也可以医,吃了亏,丢了面子,找回来就是了。”
  韩当看着孙策,见孙策虽然脸色也有些白,眼神关切,但神情还算镇定,不由得点了点头,挑起大拇指。“少将军,你是做大事的人。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说完,拿起筷子,在案上用力顿了顿,甩开腮帮子大吃起来。他一手夹菜,一手端酒杯,喝一口酒,吃一口菜,几乎不怎么嚼,两三下就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