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策行三国-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娄圭松了一口气,脸色终于松驰下来。“仲业,若非得已,我也不想为难仲业。唉,若是早知道孙将军有如此胸怀,我又何必一错再错,落到今天这个地步。那陈瑀说得一片灿然,谁曾想竟如此不堪一击,被孙将军一举拿下。唉,这些名士果然是靠不住的。”
  文聘没有接娄圭的话。他想为娄圭说情,但是他也不清楚孙策能不能接受娄圭。五天前,他率军赶到郦城,得知西凉兵前锋将至,立刻改变了原有计划,进驻郦城。郦城只是一个县城,城墙低矮,又没什么城防设施,原本很难防守,偏偏这时候娄圭赶来了,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用水浇城。
  郦城的城防是夯土的,浇了水很容易垮,但是娄土的建议奇就奇在这里,当天晚上浇的水,夜里大寒,城墙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不仅没有垮,反而更坚固,而且光滑无比。城墙下面也是如此,别说攻城,连站都站不稳。
  段煨望城兴叹,只能在城外驻扎,不让文聘有逃脱的机会。
  娄圭一计,避免了郦城遭西凉兵突袭的危险,给了文聘调整的机会。利用这几天时间,文聘加固城防,娄圭与县里的富户接洽,要求他们为大军提供粮草。面对城外的西凉兵,富户们非常配合,拿出了家里的存粮,足以供文聘的大军吃半年。
  可以说,郦城没有受到西凉兵洗劫,有一半功劳是娄圭的。
  以文聘对孙策的了解,请孙策饶娄圭一命应该没什么问题。孙策真想杀娄圭,娄圭早死了。但是他清楚娄圭不会满足于活命。娄圭之所以从宛城赶来,是因为孙策接连给他拨了两批人马,总数达到了四千人。要知道孙策帐下的大将黄忠所领兵力也不过如此,他文聘一个降将转眼间就能得到孙策如此信任,娄圭觉得他也有机会,这才动了心,想投靠孙策。
  可是文聘自己清楚,娄圭做个谋士没问题,亲自领兵却不行,孙策不太可能满足他的愿望。
  但这些话,他不好对娄圭说。娄圭在宗承等人面前自认寒门,在他面前却常常有读书人的优越感。不久前,他还是娄圭的部下,现在要娄圭承认不如他,娄圭不太可能有这个觉悟。
  怎么说?文聘很为难。
  “仲业,你看。”娄圭突然靠在城墙上,指着远处,大声说道:“西凉兵好像要渡水。”
  文聘也看到了,原本在城西的西凉兵绕到了城北,正派人探测湍水深处,寻找地方渡水。郦城在湍水西岸,以湍水为护城河,通往东岸的桥就在郦城的东门外不远,弓弩射程以内,段煨要渡过湍水,只能另寻他地。城南是一片泽地,只有城北可以走。冬天水浅,只要找到合适的地占,即使不用架桥,战马也能涉水而过。
  不过,从安全考虑,还是应该架桥。西凉人没这耐心,想直接涉水了。
  “应该是援兵到了。”文聘眉头一挑,对娄圭说道:“子伯,你留下守城,我带两千人出城接应。”
  娄圭大喜,连连点头。他看着文聘的脸色,知道文聘担心什么,拍着胸脯说道:“你放心吧,我绝不出城一步,等你回来。”
  文聘虽然不太放心,却也只能如此。
  ……
  段煨坐在马背上,轻摇着马鞭,瘦而长的脸阴沉如铁。他缩着脖子,拉紧了皮氅。这南阳的天气真是古怪,又湿又冷,竟是比家乡武威还要冷上几天,穿着厚厚的冬衣也没用,铁甲总是湿乎乎的,透着一股潮气,连胡须都湿漉漉的粘在一起,没个干爽的时候。
  但他的心里更潮,就跟郦城南的泽地一样,到处是积水,到处是杂草。
  孙策出了宛城,却不是为他段煨而来,而是为张辽而来。
  张辽算什么?一个二十三岁的并州少年,兵不过千余,官不过校尉,虽说弓马娴熟,终究不过是个勇士,如何能与他段煨相提并论。义士之后,张辽的那个远祖还有几个人记得,能和他那威名赫赫的从兄段颎相提并论吗?无知小儿!
  段煨觉得这事没那么简单,孙策再无知,也不至于专程来与张辽决斗。这里面肯定有阴谋。
  并州人都不可信。他们能背叛丁原,也能背叛董公。
  段煨抬起头,眯着眼睛,看着远处正在河边查看地形的张辽,细长的眼睛里全是怀疑。
  张辽没有回头,但他知道段煨肯定在看他。虽然他接到孙策的战书后第一时间向段煨汇报,并将信展示给段煨看,可是段煨依然不相信他。段煨原本就多疑,再加上并凉人的互不信任,段煨这么做,他并不意外,但他很清楚,如果不能互相信任,这一仗可能不好打。
  孙策一路追击曹操,从襄阳追到宛城,在曹操占据宛城的情况下,他居然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就重夺宛城,这样的战绩即使是将军徐荣都不敢相信。
  攻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宛城,那可是天下名城,城高池深。正常情况下,别说一个月,半年内能拿下就算不错了。如果考虑到城里城外的兵力相差不大,这就更不可能了。眼前就是例子,城里四千,城外五千,郦城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根本不能和宛城相提并论,但他们就是无法攻克。
  张辽知道这是徐荣给他的机会。击退孙策,守住郦城,为徐荣争取攻击析县、顺阳诸县的时间,收集粮食,他就有功,徐荣就能名正言顺的提拔他,让他独领一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做段煨的副将。他原本觉得这不难,可是当他收到孙策这封挑战书时,他觉得这个愿望有些缥缈起来。
  双方还没见面,孙策就用一封信让他和段煨之间原来还算隐晦的猜疑暴露出来。
  这是一个狡诈的对手,千万不能中了他的诡计。张辽看着东方的地平线,暗自提醒自己。


第228章 关中有英气
  斥候越来越多,预示着与敌人越来越近,气氛也渐渐紧张起来,就连孙策自己都感觉到了不小的压力。
  身处战场与看战争大片的感觉最大的不同就是你其实并不知道战场的真正情况。没有卫星,没有侦察机,只有来来往往的斥候,斥候也不可能告诉你所有的情况,他们能看到的永远只有一个点,而且是远远看到的一个点,真伪难辨。
  作为将领,要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真伪难辨的信息拼凑出对手的动态,并做出判断。
  这和盲人摸象没有太大区别。不仅是对智商的考验,更是对心理承受能力的巨大考验。指挥的人马越多考验越大,所以韩信说刘邦只能统领十万大军,而他本人多多益善。虽然刘邦不服,但事实证明一旦超过十万,刘邦就搞不定了,十有八九要吃败仗。
  就孙策而言,一万人已经是新纪录。在此之前,他最高记录是指挥四千人,还包括辎重营在内,实际战斗人员只有两千多人。突然增加一万人,而且又是面对战力更强的西凉兵,他心里是有些打鼓的。这可不是打游戏,输了还可以重来。输了,是会死人的。
  所以《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几次作战,每次都受伤,孙策已经深刻地领悟到战争的残酷,他不敢有任何大意。得知西凉兵即将接近,他下令停止前进,结阵待战。
  战鼓声响起,传令兵举着三角令旗,沿着队伍奔驰,将命令传到各部。前军黄忠由前进的纵队展开为横队,武刚车首尾相连,护住大军的正面。后军董聿也将人马展开,向两侧延伸,护住大军后侧,与黄忠的两翼遥遥相望。相比于前军厚重的阵势,后军的阵型铺得比较开,几乎将中军包围起来。
  孙策带着典韦等人来到黄忠阵后。黄忠有四千人,分作四个千人方阵,中间两阵突前,两翼各有一阵拖后,有点像垂翅而飞的大雁,所以又叫雁行阵,黄忠本人和亲卫营就是雁头。
  孙策就在雁尾的位置,是前军和中军的中间。他与黄忠之间隔着十排士卒,大概百步左右。前面有旌旗阻挡,不可能一览无余,只能看个大概。
  地平线外有烟尘卷起,敌人正在靠近。慢慢地,他看到了敌人的战旗,听到了敌人的战鼓声。
  两翼出现了零星的骑兵,骑兵排着松散的阵形,由两翼包抄而来,呼喝着驰过,射出几支羽箭,冲向阵后。这些骑兵不是为了战斗,而是为了查看阵形,如果有明显的破绽,他们也会发起试探性的攻击。
  这些西凉兵服饰不一,有的穿着皮甲,还有的干脆穿着左衽皮袍,载着毡帽,更有甚者连毡帽都没有,露出髡头,随着战马的奔驰,发辫随风摆动,一看就与中原人不同。
  将士们有些紧张。孙策示意身边的鼓吹开始吹奏,雄壮的军令奏响,士气慢慢稳定下来。
  “呜——”悠长的号角声响起,更多的骑兵冲出了地平线,像潮水般涌了过来。大阵如磐石,屹立不动,骑兵遇阵而散,奔向两侧,在两百步外立阵。
  孙策粗粗一看,对方的骑兵真不少,就他看到的就有近千人,如果对方真是五千步骑的话,这骑兵的比例已经超过百分之二十。虽说南方军队,就算是袁绍和后来的曹操也没有这么高的骑兵比例,也许只有公孙瓒可以和他们抗衡。
  也不知道山东的战事如何了。孙策感慨了一下,又迅速将思绪拉回眼前。
  “将军,西凉人很嚣张啊。”秦牧策马而来,大声说道。
  “这是西凉兵?”
  “没错,是凉州的羌胡兵。”秦牧用马鞭指着远处的骑士。“凉州兵的战马大多出自陇右,还有一部分来自河西,比起中原的战马,他们的战马比较高大,腿长,速度快。并州兵的战马来自北方草原,战马的体型比较小,但是体格粗壮,耐力好。”
  孙策很惊讶。秦牧出身不差,居然对骑兵有如此细致的观察,不容易啊。
  “将军,关中已经不是前朝的关中,现在都快成边鄙之地了。”秦牧看出了孙策的惊讶,苦笑道:“虽说朝廷没有放弃凉州,但羌胡时常入侵关中,甚至攻到长安城下,我们为了保护家园,不得不奋起反击。关西出将不是我们愿意,而是逼出来的。如果不是我们关西人这几十年的浴血奋战,大汉早就亡了。”
  “是啊,书生误国,就会吹牛逼,打嘴炮。”
  秦牧笑了一声,刚准备说话,然后举起马鞭一指,声音兴奋。“将军,你看,有人来挑战了。”
  孙策举头望去,果然,大量的步卒在三四百步外立阵,数名骑士向前驰来,看样子像是要阵前挑战。孙策不免有些担心,黄忠武艺没话说,箭术就算遇到吕布也有一战之力,可是他之前都是步战,突然要和对手骑战,能行吗?
  “将军,你不要担心。”秦牧宽慰道:“黄汉升不是不会骑马,而是买不起马。现在有了马,他的骑术进步极快,不会影响他发挥的。”他想了想,又得意的扬扬眉。“我送了他一匹好马,真正的青海骢。”
  孙策想起黄忠的那匹新坐骑,瞅了他一眼。“你这么抠,怎么舍得的?”
  秦牧脸一僵,嘿嘿笑了两声,却没说话。过了片刻,他又舔舔嘴唇。“将军,能托你一件事不?”
  “托我可以啊,先送我一匹青海骢再说。”
  “我哪里还有青海骢,那是我姊姊的坐骑。”秦牧脱口而出,随即又意识到说漏了嘴,连忙用手捂住,央求道:“将军,保密,保密。”
  孙策眼珠一转,明白了。“你姊看中了黄汉升?”他想起身材高挑,眉宇眼颇有几分英气的秦罗,不由得笑了。这女人好眼光,也有胆气,看中了黄忠就主动出手,不愧是关中的女子。
  “将军,你看……能行吗?”
  “这事你别问我啊,问黄汉升自己去。”
  “唉,我是想问来着,可是我姊姊说黄汉升对将军忠心耿耿,我与黄汉升是同僚,这……不太方便。如果将军不同意,他是不会答应的。”
  孙策眨眨眼睛。“你姊姊真是这么说的?”
  “千真万确。”
  “冲她这句话,我答应了。”
  秦牧兴奋的一甩马鞭,眉开眼笑。“将军,这事若成了,我谢你一匹最好的凉州大马。”


第229章 单挑
  张辽赶到段煨面前,翻身下马,躬身施礼。
  “将军,两军交战,胜负不在于一两人的较量,而在于能否摧破敌军……”
  段煨眯着眼睛打量着张辽,一声不吭。他身边的义从也眼神讥讽,仿佛看着一个白痴。张辽讪讪地闭上了嘴,转身准备离开。等他走出十几步,段煨才扬声道:“多谢文远指教,铭记在心。”
  张辽回身,抱拳施礼。“将军言重了,张辽岂敢。张辽这就回阵备战,唯将军所命是从。”
  段煨轻哼了一声,不置可否。张辽见了,也有些暗恼,不再说话,轻踢马腹,急驰而去。回到自己的战阵,他下马重新披挂,解下腰间长刀,佩上弓和箭箙,又翻身上马,手一伸。
  “戟来!”
  亲卫递上长戟。张辽接戟在手,手腕一振,虚刺了两下,长戟振颤,嗡嗡作响,良久方绝。张辽叹了一口气。“想不到今日又为斗将,唯有斩杀孙策,方能雪耻。”
  张辽的兄长张泛恨声骂道:“他有什么好得意的,不就因为是凉州人嘛。董卓倒行逆施,早有一天会遭天谴,到时候杀尽凉州人,看他还能得意否。”
  张辽沉下脸,厉声喝道:“兄长!你要害死我们所有人吗?”
  张泛闭上了嘴巴,眼神却依然凶狠。张辽转身看看身边的亲卫。“你们都给我把嘴闭紧了。我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上为报国家,下为求富贵,不要学那些儒生因言取祸,毁身灭家,于国于已无益。”
  “喏。”亲卫们七嘴八舌的答应着,并不整齐。张辽本想喝斥他们,可是看看他们眼中的不甘,又不忍再说。这一路走来,他们受的委屈已经太多了。
  这时,中军有号角声响起。张辽一紧手中长戟,正准备策马上阵,却发现一骑从中军阵中奔出,直往对面去了。张辽的脸顿时涨得通红,段煨临阵换人,刚才却不肯知会一声,实在可恶。
  见对面中军有人出战,黄忠心中暗笑。当初孙策说段煨有可能会派其他人迎战时,他还不太相信,现在情况如孙策所说一般无二,不由得他不佩服孙策料敌如神。他从亲卫手中接过千军破长刀,轻踢坐骑,迎上前去。
  双方相隔十余步停住,黄忠勒住坐骑,大声喝问:“南阳黄忠在此,来者何人?”
  对方也勒住坐骑,单手绰矛,大声说道:“陇西杨承,来会孙策,你不是我的对手,让孙策来。”
  黄忠冷笑一声:“原来是凉州人,不过是仗着董卓之势狐假虎威罢了,如何是我家将军的对手。我家将军少年英雄,武艺超群,堪作他敌手的人只有并州英雄吕布、张辽,余者皆不足观。回去吧,让张辽来,其他人都不行。”
  杨承大怒。“并州人如何能与我凉州人相提并论,你们这些山东鼠辈目光短浅,有眼无珠,吕布便也罢了,区区张辽如此敢称英雄。来来来,且让我杀了你,再向孙策挑战。”
  杨承拍马舞矛,直取黄忠。黄忠也不示弱,提刀迎战。刀矛相交,“当”的一声脆响,火星四溅。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一个回合,黄忠就掂出了杨承的武艺,知道这人虽然有些勇力,却不是自己对手。但他练习骑战不久,正缺一个对手,不敢放过这样的机会,便收起五分力气,虚晃一刀。
  杨承闪身避过,两人错马而过。
  说话间,两人站在一起,刀矛并举,杀得难分难解。
  孙策看了两个回合,就知道黄忠的用意,立刻下令鼓吹演奏。乐手们卖力吹奏起来,气势雄壮。黄忠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