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跃马大唐-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京城中这几日谈论最多的除了朝廷中最近的韦坚和皇甫惟明的大案之外,恐怕便是今年的梨花诗会了。
  人人皆知梨花诗会是李适之和李林甫左右二相国的斗法之所,自第一年举办之后,之后的两年时间,真正的诗文大家和长安名士已经不屑于参加,因为他们不想沦为两位相国相互争权的工具;所以往年的梨花诗会名气大于内容,虽挑头召集的是当朝左右相国,但参加者大多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物。或者是一些想从中觅得良机投机上位的落魄文人。
  但今年却大大不同,朝廷上,李林甫和太子一党的争斗已经不在遮遮掩掩;朝中的势力已有泾渭分明之态,人人将李适之看做太子一党,而朝中重臣均已各自站好队伍,双方势力也已经在韦坚和皇甫惟明一案上交上了火,便再也没什么好顾忌的了。
  事实上,本来以为韦坚和皇甫惟明一案会弄得不可收拾的李适之等人,在朝廷上奋力相博,没想到居然有了个不错的结果。韦坚和皇甫惟明虽然被贬出长安,但和预想的糟糕的结果已经大大不同。
  要知道李林甫杨慎矜等人弹劾的可是“欲谋废立”的重罪。这样的罪名和谋逆也没什么两样,砍头抄家都还是轻的,株连九族才是这罪名成立后的下场。然而现在的结果仅仅是贬出长安,这无疑给了李适之等人巨大的信心。似乎这预示着李林甫在皇上心里也并不是那么的重要。
  于是乎,今年的梨花诗会,不少朝中重臣也不再避讳接受邀约前来;反正立场也明了,何不乘胜追击在诗会上再给李林甫重重一击呢。
  更何况今年的诗会不仅是有这个看点在,这几日京城中流传着一名出身坊丁的名叫王源的人写的两首诗。在长安名士们之间赢得一致的好评,而这个王源也要参加诗会,这无疑是另外一大看点。
  很多既无心参与太子左右相之间复杂争斗,只醉心于诗文山水之间的名士们也被吸引而来,这更是绝无仅有的。这些人对诗文的爱好胜过争名夺利,在长安诗坛连续失去孟浩然和贺知章两位泰斗的情形下;在李太白挂冠而去不知所踪的情形下,他们对这位新冒出来,写出两首极好诗文的王源充满了好奇心。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梨花诗会终于到来。
  二月初三日,梨花诗会的举办地,平康坊的第一大青馆梨花馆大门前张灯结彩,红毯从门口一直铺到了内宅,布置的像是过节一般。
  众所周知,平康坊是长安烟花聚集之地,大唐朝并不禁止官员逛青楼,故而平康坊几乎是长安城中最热闹的一个坊区,白天人流如织,夜晚张灯结彩通宵达旦。
  需求越大,来的人档次越高,对各大青馆的要求便越高,催生了一大批极为高级的青楼会所,而且各馆为吸引恩客也各出奇招。长得漂亮的妓女并不出奇,要的是不仅有容貌还得有才艺,甚至在某一方面出类拔萃,便可满足各找不同的嗜好。
  有无聊人士将平康坊中最红的头牌们做了个归纳,甚有代表性。
  梨花馆的花绛真善谈谑,能歌令,其姿虽寻常,但温婉可人,时贤大雅们最爱之。
  厢竹馆长妓杨妙儿,貌不甚扬……但利口巧言,诙谐臻妙,巧笑倩兮,为大商富户最喜。
  秋声馆长妓郑举举言语文雅,机智过人,是诸朝中官员最爱的一道菜。
  万福馆隔的长妓福娘,谈论风雅,眼如春水,且身材丰润,风姿绰约,次妓王苏苏及女昆仲数人,也都言语诙谐,善于机变奉迎,受很多人追捧。
  秋月馆的张住住和兰心惠敏慧可爱,能解音律,巧舌如鼓,更是长安市上广大公子哥儿们的心头肉。
  ……
  凡此种种,上百位平康坊中的红妓们都有各自的拥护者,都有她们独到的拿人技巧。而十几家较大的青馆也各自竞争,除了在妓女的品质上下功夫,更是在硬件上互不相让。有的将青馆修建成园林模样,有的修建成富贵人家的宅第,有的修建成书院,让馆中红妓融入其中,给恩客们以代入感,满足他们奇怪的心理。
  而像诗会这样的活动,在这些地方举办那是最合适不过的,美妓在侧,丝竹悦耳,清音娇嫩,清酒飘香,加之景色优美,几乎所有的因素都能满足,在此情景下挥毫泼墨,尽情挥洒才情,那可是士子人们人生中最向往最享受的一件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梨花诗会得名并非是因为长安二月梨花开放的缘故,事实上长安的二月梨花根本就还只是花骨朵儿,因为长安地处西北,完全没到季节。即便是在温暖的南方,梨花开花也是在二月末,更别提依旧寒冷的长安城了。而梨花诗会之所以叫梨花诗会,完全是因为诗会的举办地在平康坊的梨花馆中,可见这梨花馆名头之响亮,靠山之硬朗。
  坊间传言,梨花馆是李林甫的产业,这或许能说明李林甫为何将诗会安排在此处的原因,但这一点并未得到证实。不过是与不是都没有什么大问题,因为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梨花馆绝对是一处举办诗会的绝佳地点,无论他的靠山是谁。
  倘若以后世星级来评的话,梨花馆可以被评为五星级青馆。
  一个诗会以一家青楼馆阁为名,非但不显得掉份,反而更显出风流的意味来。
  上午巳时,王源等人随同左相李适之抵达平康坊,平康坊的坊正里正等人站在坊门前热情相迎;数十名坊丁维持着街道上的秩序。当李适之等人抵达的时候,围观的场面有了些微微的失控。
  幸而负责保护李适之的十几名随从加入其中,这些彪形大汉迅速镇住了场面,才得以保持秩序的井然。


第40章 场面
  划出的安全范围之外的人群中不少人指指点点的对着李适之一行议论纷纷,不过很多人的话题居然不是一袭崭新素色丝袍的当朝左相李适之,而是另外一个人。
  “哎哎,劳驾问一下,那位叫王源的坊丁是哪一位?昨日在秋月馆听了他的诗谱成的曲儿,甚是赞叹不已,可惜对面不识。”
  “不好意思,我也不认识,我也是听了传唱之后今日来瞧本人的。不过依我看,多半是走在李左相身旁的那个少年人。你看他挺胸叠肚气宇轩昂,腰间还挂着一柄……哎呀不对,王源是个书生,挂着长剑作甚?”
  “哎,你这位兄弟可真是好笑,那一位明显是左相的贴身护卫,你什么眼神啊?叫我看应该是走在后边的那位蓝衫少年。你看他虽然走在旁边,身边却陪着左相府的管事柳熏直。别人不认识,柳管事我可是认识的,话说他也经常来平康坊逛,有一回我和他在同一家青馆听曲儿呢。”
  “有道理啊,没想到这王源居然是个翩翩美少年,这上哪说理去?人长的这么俊,诗也写的这么好,真是教人嫉妒的很。”
  “莫嫉妒,没听外边传言么?这王源苦到在永安坊当坊丁,若不是李左相在西市上看到他写的镜子诗大为赞叹,所以将他恭恭敬敬的请到左相府中去。这王源怕还是在永安坊巡街呢。”
  “李左相真是了不起,慧眼如炬啊。不过这王源也真是能凑合,满腹锦绣居然甘心当坊丁,话说这永安坊的坊正也是瞎了眼,坊中这么个人物被他当坊丁使唤,这坊正怕是瞎了眼了。”
  “就是,说不定是故意糟践人家,欺负人家读书人。对了,这王源要是能在今日梨花诗会上写出佳作来,那可是真正的扬名了,听说今日有很多大人物到来呢。”
  “可不是么,可惜你我无缘进去,哎……”
  “……”
  议论声中,李适之一行已经抵达十字街口梨花馆门前,梨花馆中安排好的女知客远远迎接上来,笑颜如花的将一行人引入梨花馆正门中。
  穿过数间精致院落,众人被引至一道园门前,园门上刻着四个大字:梨园盛景;王源有些疑惑,后世的梨园是戏曲班子的代指,难道在大唐便有梨园这一说么?倒也长了见识。
  后园之中,地势开阔,数十棵高大树木之间的一片毫无遮掩的草地上,一道朱红色的回廊围成一道屏障,四角各有一座小亭台。中间更是有一座数十步见方的大亭台。
  四角的小亭中摆放着桌椅,桌子上早已摆好了数十碟糕点果脯茶壶茶盅等物。中间的大亭台中七八只长几摆在当中,长几上面十几套笔墨纸砚排列整齐。十余名身着粉红流纱的婢女站在亭台四角,目不斜视,静静握手肃立。
  王源看的出架势,这布局像是特为斗诗而准备,东西南北两处亭台显然是分属不同的对手不同的阵营,中间的大亭台则必是斗诗的主战场了。
  引路的女子是梨花馆的阿姨,后世所称的老鸨子的便是,年纪三十许,依旧艳光照人风韵不减。在她殷勤的招呼之下,李适之和王源等人被引入西南首的亭阁之中。
  给王适之行礼之后,那阿姨语声清脆的道:“左相和诸位贵客暂坐此处吃点心喝酒,十九娘要去安排迎接下一批贵客,这里失礼告退了。若有需求,吩咐廊下姑娘们去办便是。”
  李适之显然跟她很熟,微笑拱手道:“十九娘自去忙,我这里不用你招呼了。”
  女子行礼退下,李适之笑道:“我们来早了,都坐下吧,爱喝酒的喝酒,爱吃东西的吃东西,咱们是第一批,那些人架子大,总是要拖个半个一个时辰的。”
  “咱们这是求战心切,叫有些人瞧瞧,今年的诗会咱们可是不怵的。”柳熏直笑道。
  “说的好,都坐,站着腿疼。”李适之哈哈大笑着径自坐在中间的红木大椅上,众人这才依次在两侧的椅子上坐下,包括王源在内的七八名文士都是第一次出席这样的场合,虽然脸上带着笑,但笑容却很尴尬紧张。王源也很紧张,不过他的紧张是因为很快就要看到李林甫以及柳熏直秘不愿宣的所谓长安城的大批文士,倒不是因为这种场合。作为一名大学讲师,他曾经在数百人的阶梯教室谈笑风声,可不会因为人多而发怯。
  王源很快找到了缓解压力的办法,那就是吃。从李适之吩咐大家随意用点心开始,王源便将桌上的六瓣梅花饺子馕到桂花糯米糕等十几种点心尝了个遍。糕点是真好吃,只可惜茶水有些败兴,加了葱姜蒜醋桂皮薄荷等物熬煮的大唐最流行最高端的茶水,让王源却反胃不已,不得已只能喝白开水了。
  漫长的等待让众人都有些急躁,在众人伸颈张望之时,李适之留意坐在两座之隔的王源,见他曼斯条理的吃着糕点,脸上没有半分的紧张和惶恐,不由得暗暗称奇。李适之心中对今日的诗会是一点底也没有,七拼八凑的这些人能否有意外之喜,李适之不报任何期望,但对王源,李适之却抱着很大的期望,或许今天只有这个人能带来些惊喜了。
  巳时过半,太阳已经高高的挂在东边的天空上,站在廊下空地上的一群女子们忽然骚动起来,本来有些懒散的站姿也瞬间规整,脸上也露出招牌式的笑容来。
  便听后院垂拱门处人声噪杂,阵阵说笑之声传来,其中一人嗓音洪亮,显得旁若无人。
  李适之缓缓起身,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柳熏直梁思归等也跟着站起,王源忙放下吃了半块的糕点,将嘴角衣服上的糕点粉末清理干净随着众人站起身来。
  “李林甫到了。”有人低声道。
  假山之侧的竹影里,转瞬之间便出现了乌泱泱一大群人,全部穿着丝袍便装,有黑有白有青有蓝,一个个红光满脸笑容可掬,像是听到了什么好笑的笑话一般,众人都哈哈笑个不停。
  被众人簇拥在最前面的是个身着暗紫团花锦缎长袍的清瘦老者,头上无冠,一头花白的头花用掐金黑丝带扎住,发髻上插着一只墨玉大簪,显得随意自如。再看他脸上,虽然皱纹纵横,老斑点点,嘴巴上下胡须花白,但相貌清俊干净,胡须修剪的整整齐齐,一丝不苟。更引人注意的是他一对寿眉之下的双目,此刻虽含着笑意,但张合之间寒光毕露,让人不敢直视。
  一名梨花馆的仆役挺胸叠肚站在廊前扯着嗓子一声声高声叫道:“相国李林甫到!刑部尚书杨慎矜到!御史中丞王鉷到!度支郎兼侍御史杨钊到!”
  李适之悚然动容,冷哼一声道:“该来的都来了。”
  话虽如此,李适之依旧面带笑容缓步走到亭台北侧台阶之前,朝着行来的李林甫拱手作揖,呵呵笑道:“李相国,你可算来了。”
  李林甫寿眉一挑,眼睛一亮,像是刚刚看到李适之一样呵呵笑着拱手还礼道:“适之这么早就来了么?等急了吧。实在是抱歉,老夫昨夜喝了些酒,今日起的晚了。连累的杨尚书王御史杨度支他们人也在我府上等了许久。没法子,人老了就是精力不济,若是十年前,便是通宵达旦饮酒,第二日也照样生龙活虎。”
  李适之呵呵笑道:“相国何曾老了,相国老当益壮,还有百年好岁呢。”
  李林甫大笑,指着李适之的鼻子道:“适之,你现在也会耍滑头了,我记得你初到长安的时候根本就不会恭维人的,没想到你也学会这一套了。老而不死是为贼,我若再活百年,岂不是教人天天指着脊梁骂老贼么?”
  李适之一愣,李林甫哈哈大笑,举步沿着回廊往东首亭台之处行去。跟随身后的新任刑部尚书杨慎矜抱拳朝李适之一礼,神色却是高傲的很,不发一言追随李林甫脚步而去。
  御史中丞王鉷是个矮胖子,一身的绸缎衣服裹着圆滚滚的身子,油光锃亮的大脸上满是笑意,笑眯眯的朝李适之行礼道:“左相好,今日气色不错。”
  李适之微笑还礼道:“托王御史的福,还过的去。”
  王鉷笑道:“听说左相得了个人才,哪一位是最近传的沸沸扬扬的青年才俊王源王公子啊,可否引见一番。”
  李适之笑道:“当然可以,王源,给你引见一下,这一位是王御史,我大唐出类拔萃的能吏,你们都姓王,搞不好还是本家呢。”
  王源上前躬身施礼,王鉷笑眯眯上下看着王源道:“果然是一表人才,不错不错,今日诗会上就看你的了。现在长安城中到处都在说你是长安诗坛新秀,可不要叫你家左相失望啊。”
  王源微笑道:“王御史放心,在下自当尽力。”
  王鉷呵呵而笑,双目炯炯盯了王源几眼,这才转身走开。王源被他的这几眼看的心里发毛;不知为何,觉得王鉷看自己的眼神就好像狮虎恶狼看着自己的猎物那般,让人心中升起不祥之感。
  正恍惚间,便听耳边有人高声道:“左相好。杨钊有礼了。”


第41章 旧识
  王源忙抬眼看去,只见阶下一人面庞黝黑,身材高大,身形很是威武,大眼大嘴,相貌堂堂,很有些精气神。正拱手朝李适之行礼,眼睛却不经意的瞄了自己几眼。
  李适之微笑拱手道:“度支郎,怎么你今日也想来梨花诗会作诗么?”
  “哪里哪里,我杨钊肚子里有几点墨水,敢在这里班门弄斧?不过是来瞧瞧热闹罢了。”杨钊呵呵而笑,拱手又道:“在下过去那边,告罪告罪。”
  李适之微微一笑,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那叫杨钊的官员恭谨躬身一礼,快步朝前面的人群追去。
  “杨慎矜、王鉷、杨钊都来了,今日这阵仗不小啊。”柳熏直轻轻的嘀咕了一声。
  李适之冷声道:“是啊,今日这梨花诗会可有的排场了;这杨钊到底还是站在了李林甫一方,李林甫现在在宫内下的功夫可不小啊。”
  王源脑中一闪,本来有些迷糊的脑子忽然清明了起来,猛然意识到刚才除了李林甫之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