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跃马大唐-第3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数百吐蕃骑兵连人带马倒地翻滚,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这数百人几乎都摔个半死,有的直接摔断了脖子成为第一批为国捐躯者。但带来的间接后果比直接后果更为可怕,他们直接影响到了后面猛冲而至的其他骑兵。不少人来不及躲闪,直接撞在了他们身上,于是同样变成了滚地葫芦。为了尽量的避让这种践踏和冲撞,本来全速奔跑的骑兵不得不紧急勒马减速,以免自己加入这场滚地大战之中。
  就像是激流中飞速游动的鱼儿,忽然游进了粘稠的油脂里,杀气腾腾的骑兵冲锋的队伍在唐军阵前两百步忽然不得不放慢了速度。后方的骑兵快速冲至,前面的却要避让拒马和翻滚的骑兵的撞击,方圆两三里密密麻麻的骑兵阵型开始迅速的压缩,形成一条南北两里宽,东西只有数百步的一条铺在地上的黑绸带。这条黑绸带便是由密密麻麻的拥堵在一起速度缓慢的吐蕃骑兵们组成的。
  看到这种情形,旺姆大叫不妙。这阵型岂非是要送命的阵型,在这样的距离,密集的阵型岂非是唐军弓箭手的最爱。
  “快冲,快冲,不准减速,不准减速。”旺姆怒吼着发出命令,但已经迟了。阵型汇聚之时,黑沉沉的唐军大营中发出整齐划一的嗡然声响。像是无数只蜜蜂振动羽翼的声音,低沉的穿透进耳鼓里,几乎让整个耳鼓都跟着颤动起来。久经战阵的士兵们知道那是什么声音,那正是弓弦发射之后的颤动声。
  无数个黑点在夜空中密密麻麻的落下,就像天空中的神人往下挥洒着豆子一般。只是这洒下的豆子并不成为士兵,而是化身为一只只的利箭,从空中兜头浇下,浇透了吐蕃前锋军的阵型。
  近三万只弓箭齐射的场面堪称壮观,整齐划一的弓弦拉动,射出的羽箭汇聚成一朵乌云然后落在对方的头上,这样的杀伤不是点杀伤,而是片杀伤。一轮箭雨后,近千名吐蕃骑兵中箭,惨叫之声响彻夜空,人马纷纷落地。
  第二轮!第三轮!嗡嗡!嗡嗡!
  恐怖的弓弦声依旧在响起,一轮轮的箭雨浇在吐蕃兵马的人群中,一堆堆的骑兵们被射中落马,躲无可躲,藏无可藏。几轮过后,冲入射程的数千吐蕃士兵几乎没有一个能活着坐在马上。坐在马上的也都是匍匐在马背上,身上插着几根箭。
  旺姆大骂连声,倒不是因为损失了这几千兵马,而是整个冲锋队形竟然在阵前戛然而止。后面大部分的吐蕃士兵勒住了马匹团团转,不敢进入唐军的弓箭施射范围。前方除了死了的吐蕃士兵之外,大部分吐蕃士兵都回撤到了安全的位置,整支兵马挤作一团。这才是让旺姆愤怒的。
  一只老练的骑兵队伍,一旦发起了冲锋,哪怕前方是悬崖峭壁刀山火海,也没什么让他们停止冲锋的步伐。可这六万骑兵倒好,遭遇拒马和弓箭的狙击之后居然硬生生的刹车了。躲在射程之外团团转,当真匪夷所思。这便是军中新兵太多的缘故,新兵们未经历练,一上战场遭遇如此惨烈的情形,都不知何去何从了。
  “冲,冲上去。一群蠢货,谁要是后退一步,我便砍了他的脑袋。”旺姆厉声吼叫。身边的百余名亲卫军策马上前,手中弯刀闪闪,在战时,他们便是督军队,谁要是后退便会被他们立刻格杀。
  数万兵马重新调整片刻,十几名将领也下达了死命令,于是吐蕃骑兵开始从数百步外再次发动冲锋。只是在这么短的距离,以及遍布面前的拒马面前根本无法将冲锋的速度加快。本来应该快如闪电雷霆万钧的冲锋,在吐蕃骑兵面前硬生生变成了一场马术秀。小跑着的战马甚至为了避让半人高的拒马而纵跃起来。
  这样的速度,给了唐军弓箭手充裕的射杀时间。唐军的弓箭无情的一轮轮的射出,无情的一波波收割着吐蕃士兵的生命,无数的生命就在这短短的数百步的泥潭之中得到了永远的安宁。


第639章 鏖战
  剑南军营工事前沿,王源全副武装荷剑而立注视着战场。
  吐蕃军选择夜晚攻击,王源求之不得。拒马和巨矛阵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当吐蕃人大张旗鼓的出城摆出进攻的架势的时候,剑南军便以极快的速度将拒马布置在营前两百步的距离内,强弓和一般的弓弩的射程就在此范围之内。
  和预想的一样,当吐蕃骑兵被拒马所困队形压缩之时,弓箭手的几轮齐射杀伤力巨大,让吐蕃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和预想的又不一样的是,王源根本没想到吐蕃的骑兵居然会紧急刹车逡巡不前,这在战场是很罕见的。这充分说明了,眼前的吐蕃大军其实只是貌似强大,新兵在战场上不知进退,胆小怕死的毛病暴露无遗。
  吐蕃人短暂的慌乱之后再一次踏足拒马泥潭之中,剑南军连续发射七八轮箭雨之后,吐蕃骑兵才终于冲到了三十步的距离之外。从二百步到三十步,这短短的一百多步的距离,平时骑兵冲锋时数息时间便可抵达。但在此刻的战场上,这一百多步却是步步地狱,步步深渊。短短的一百多步距离,旺姆的吐蕃骑兵付出了巨大的伤亡,死伤不计其数。
  但终于用血肉之躯趟过了这片地狱,当看到缩在木围栏之后放箭的唐军的身影是,就连吐蕃骑兵中的新兵们也咬牙切齿,加速冲向敌营,欲将他们踏为齑粉。
  三十步的距离眨眼便至,虽然伤亡不少,但数万骑兵排山倒海冲来的气势依旧摄人。剑南军中也有胆小的士兵,见到从夜幕中现身的如浪潮般扑来的吐蕃骑兵,也自面如白纸两股站站。三十步!二十五步!二十步!已经近到能看清楚吐蕃骑兵狰狞的面容,闻得到他们身上散发出的腥膻的气味了,宋建功挥动令旗,木栏后的唐军齐齐动手,将丈许高的木栏立刻推倒在地,斜斜的搭在壕沟的东侧边缘上。一排尖尖的原木在一瞬间便成了一道巨矛长城。
  距离实在是太近,速度实在是太快,吐蕃骑兵甚至来不及反应,便如潮水冲上礁石一般撞了上来。一片遭受巨大力量撞击后不由自主发出的闷哼之声响起,这种闷哼声比凄厉的惨叫之声更让人毛骨损然。整排的吐蕃骑兵仰天翻倒,闷哼之后便是战马黯哑的嘶鸣和士兵们惊骇的惨叫。无数的吐蕃骑兵撞上了巨大的矛尖,走运的是战马以胸骨凹陷城碗口大笑的疤痕的代价暂时抱住了骑士的性命。不走运的便直接被巨矛从马背上戳的飞起来,像是一只挑在枪尖上的小鸡,挥舞几下后轰然落在地面上。
  巨大的尖矛虽然无法洞穿他们的身体,因为巨矛实在太粗了,它们只能将吐蕃人连人带马掀翻在地,在他们的身体上留下一个巨大的凹形创伤。但这种伤势甚至比洞穿伤还要致命也更有效。巨矛之间的缝隙狭小,小到没有一名骑士可以从中间的缝隙冲过去而不受巨矛的冲击。所以几乎是一整排的吐蕃骑兵被巨矛所档,翻滚的落在壕沟之中。
  唐军士兵迅速伸出长枪,对着壕沟中一片乱刺,连人带马将他们结果掉。然后,下一波吐蕃骑兵也汹涌而至。他们的命运和之前的吐蕃骑兵一样,在撞上了巨矛之后翻落壕沟之中,被唐军乱抢捅死。
  这种打仗杀敌的办法简直有些太过轻松,给人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特别是哥舒翰和李光弼,觉得这一切出乎了他们的想象。自己领军时同吐蕃兵马作战却不是这种感觉,而到了王源面前,这一切变得如此容易而且顺理成章。
  吐蕃人没有变弱,他们的冲锋凶狠而激烈,但是在拒马的拦阻下他们不得不接受唐军箭雨的十几轮的洗礼,所以还没摸到唐军的大营便死了上万,这一点也不稀奇。面对巨矛阵,吐蕃人只能接受被掀翻下马被屠杀的命运,这也不奇怪。看似不真实,但这些事的发生却又都是顺理成章的。那么这一切只能归结于事前的谋划和准备了。
  而聪明如李光弼也从一个小小的细节看出了王源对这场战斗的考虑之细。巨矛之墙外围的那道壕沟,挖掘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并无必要。在这样的坚硬干燥的地面上挖掘壕沟,想作为防御工事的一部分,那是不可能的。不仅没法子挖深挖宽,甚至连水都引不过来。想在营寨外围形成一个类似护城河一样的防线简直是痴心妄想。
  李光弼和哥舒翰也私底下讨论过,都觉的此举毫无必要,纯粹浪费人力。但他们不好说出这些话来,只是心中腹诽嘴上只字未提。事实上壕沟挖好之后,因为坚硬的地面只挖了不到丈许宽,深不及四五尺,这是个战马一跃便可越过,人掉下去很快就能爬上来的小浅沟。当时哥舒翰和李光弼便相对而笑,笑而不语。
  然而,到了现在,李光弼终于发现这道壕沟的妙用了,也真正对王源的精心谋划精细到每一个细节佩服的五体投地。这壕沟名义上是一道工事,但其实却是巨矛之前的一道让吐蕃兵马的尸体落入其中的埋尸深坑。一场惨烈的大战,双方的伤亡人数要是很多的话,便不得不考虑到战场上这些尸体的影响。死亡士兵和战马的尸体堆积,其实是战场上影响攻守双方的一个因素。特别是在眼下的这种战斗中,巨矛之前如果没有一道壕沟,那么战马和敌兵的尸体便会堆积,数轮之后,这便成了一道人肉的高墙,可供吐蕃兵马飞跃过巨矛阵进入大营,让巨矛阵这道最得力的防线的防御能力化为乌有。
  而有了这道壕沟之后,起码在数轮之内,这些尸体会落入壕沟之中,绝不会成为影响巨矛阵的因素。这便是小细节,这便是战场上决定胜败因素的一环。正是这些一环一环的累积,整个战斗才会在别人眼中看来颇不真实,因为做到了极致的缘故。
  自诩智谋过人的李光弼深深的叹息着,自愧和王源相差甚远。他将自己明白过来的这件事告知了哥舒翰,哥舒翰听完也是默然不语。他狠狠的将一柄长枪刺入一名落入身前壕沟中的吐蕃骑兵的身体,脸上满是惊讶和钦佩,另外还夹杂着一丝丝的羞愧。
  巨矛阵坚不可破,三天来累死累活伐下数万棵原木托运回来,耗费了五万多唐军的大量气力和时间打造的巨矛之墙终于起到了他应有的效果。当然这得益于吐蕃人自以为可以一举冲破唐军大营的鲁莽。他们大可无需这么猛冲猛打,但他们偏偏选择了这种战法,所以被克制的死死的。
  旺姆也终于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眼前的剑南军比他见识过的其他唐军似乎要厉害百倍。自己的兵马还没冲进唐军大营,便已经大量的伤亡。旺姆甚至不敢去想兵马的阵亡数字,他不想听这个数字,那一定是个让人胆战心惊的数字。眼下,猛冲之下,唐军有巨矛阵阻挡,唯一能克制巨矛阵的便是慢慢的往上冲,速度慢便可免于被巨矛所伤。但是将骑兵当步兵用也不是不可以,但问题是,缓慢的往上冲,唐军的弓箭手岂非可以毫无顾忌的射杀士兵。快又快不得,慢又慢不得,好像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了。
  旺姆正喃喃咒骂却又毫无办法的时候,一骑飞驰到他的身边,他认识这是大将军额那儿古手下的亲卫偏将。一想到额那儿古旺姆眼中便冒火,他的兵马到此刻还在里许之外,但却丝毫没有进攻的迹象。
  “大将军为何不进攻?你们安的什么心?没见我的兵马损失惨重么?”旺姆看到那副将,火从心中起,大声怒吼道。
  “进攻?陪你们一起送死么?大将军有令,命你立刻撤军,大将军要亲自指挥进攻。”那副将轻蔑的看了旺姆一样,拨马飞驰离去。
  旺姆咬牙切齿的咒骂,回首看着自己被唐军大肆屠戮的兵马,终于大声下令:“撤兵,立刻撤兵。”


第640章 出马
  撤退命令一下,顿时兵败如山倒。数万吐蕃骑兵拨转马头拼命的往回跑,他们早已经对战斗失去了信心,目睹前方有去无回的己方士兵的惨状,他们已经肝胆剧裂魂不守舍。若非有督战队在后方虎视眈眈,他们早就往回跑了。
  吐蕃骑兵掉头跑路,剑南军又岂会让他们那么容易的逃走。但剑南军是绝不会出营去追赶他们的,只是再拾弓箭对着他们仓皇逃窜的背影进行射杀,一直到他们逃出射程之外。
  王源的视野里,两名吐蕃领军将领正领军冲到了营地外缘,他们手下的数千吐蕃骑射手躲在冲锋骑兵的后方对着唐军营中射箭,射杀了不少剑南军士兵。当时吐蕃骑兵冲锋的正猛烈,无暇对他们进行射杀,此时吐蕃骑兵掉头逃跑,这两名吐蕃将军也立刻调转马头跑路。
  王源下令射杀这两名吐蕃将领,众弓箭手对着他们一顿猛射,但他们手下的骑射手被射杀了不少,这两名吐蕃将领倒是安然无恙。眼看便要被他们逃出射程之外,猛然间剑南军营地边缘,一人越过壕沟站在爬上了一座小小的土包,站在土包上弯弓搭箭连续射出两箭。便只见两只箭一前一后急若流星一般追上了那两名将领的后背,一人后背中了一箭,轰然翻身落马。
  王源大声喝彩道:“干的漂亮,那是谁射的箭。”
  赵青迅速命亲卫去询问,片刻后得到了回答,射箭的那人便是战前王源在军营中见过的那名叫秦川的士兵。王源哈哈大笑道:“果然有些本事,看来此战之后我需要好好的提拔他了。”
  离营地两百步处,两名落马的吐蕃将领背后各种一箭翻落下马,在满是尸体和血污的地面上爬行。一名将领嘶哑着叫喊着求救,从身边飞驰而过仓皇撤离的吐蕃骑兵谁会在意躺在地面上的两个受伤的人,都逃命要紧,谁还管这些。
  “你们……这群……混蛋,回到营中之后……要把你们碎……尸万段。你们胆敢……不救我。”那将军愤怒嘶哑的叫喊着。
  “丹巴……将军,省省力气吧……你我都要死了……咳咳……救不活了。”一个声音从旁边传来。
  丹巴将军极力扭头看去,但见旁边爬在地面上,背上同样插着一根箭的正是自己最厌恶的朗嘎将军。此刻他也和自己一样,被射中一箭落马,爬在地上等死。
  “朗嘎……咳咳,快想办法救我。快叫人救我。”丹巴道。
  朗嘎咧嘴凄然一笑道:“丹巴将军,人人自顾不暇,谁能救我们?别多想了。咳咳……没想到那天咱们从山谷中逃得一劫后,我本以为咱们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没想到……咳咳……还是逃不了这一关。”
  丹巴嘴角往外流血,被射穿的肺已经让他的呼吸变得异常的艰难,但他还是憋了气力怒骂道:“你这个混账,那天不是听了你的胡言乱语,我们怎会中埋伏?回去后……我便该禀报……旺姆将军,将你斩决的。可是我终究没有下得了狠心。”
  朗嘎剧烈的咳嗽起来,嘴巴里喷出血来,但脸上却带着笑意道:“多谢你不杀之恩,我这个人这一辈子就是嘴巴贱,我知道很多人都讨厌我,但只有你丹巴将军虽然讨厌我,但却不疏远我。我为我之前的那些事道歉。咱们其实便不该来这里跟唐军打仗,旺姆这个蠢货害死我们了。他想立功,却拿我们的命去给他当垫脚石。我草他祖宗十八代……”
  “你瞧瞧,你嘴巴贱的毛病又犯了,怎么又开始指责旺姆将军的不是了。你这个就是改不了这些毛病,谁都要顶撞,什么话都乱说,你能活到今天,也算是奇迹了。罢了,骂就骂吧,你说的其实也没错,旺姆确实是个蠢货,咱们确实是被他害死了。你再骂几句来听听,反正我们也要死了。”丹巴盯着面前的地面上被马蹄践踏之后却还已然屹立的一根小草喃喃自语道。
  朗嘎那边没有丝毫的应答,这让丹巴有些慌张,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