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跃马大唐-第5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严惩。安庆绪自然是为了洛阳的安危着想,但这道圣旨却让长安叛军大为不满,特别是在直到安庆绪是杀了安禄山才登临燕国皇帝宝座的情形下,此举更是让长安的叛军上下一片咒骂之声。史思明虽然没有公开表态,但显然他心里也是不会开心的。
  史思明眉头紧锁,他讨厌听到这样的话:“田承嗣,大战未起,你倒是不思胜,先虑败,这岂非是在战前动摇军心?我长安城防固若金汤,十余万将士龙精虎猛,你难道认为这十六万唐军便可攻破我长安么?你身为军中重要将领,这番话说的可不恰当。”
  田承嗣拱手道:“元帅,卑职不是动摇军心,只是此战太多重大,所以才要全面考虑。元帅莫忘了,李瑁的兵马虽然只有十六万,这十六万兵马虽然未必能攻破我长安城,但大帅可别忘了,长安周边还有一头恶狼虎视眈眈呢。王源和高仙芝的十一万神策军就在邠州和金州一带,一旦开战,他们岂肯袖手旁观?元帅不是没和王源交手过,当知他的十一万神策军可是比这十六万李瑁大军更为棘手的。元帅有把握对付十六万李瑁的大军,那么加上王源的十一万神策军呢?元帅还有把握么?”
  史思明脸色铁青,田承嗣此言无异于揭自己的伤疤了。当初自己十八万大军攻蜀。在通州小城被王源用六七万兵马便打的大败,这是他毕生的耻辱。那一战之后,鲜少有人敢在他面前再提及那次战事。这段伤疤是他心中永远的痛,所以没人敢揭开这道伤疤。而现在,田承嗣居然敢当面说出这种话来,史思明气的气孔冒烟,当即便要发飙。
  “田承嗣,你好大的胆子,你这是当面给我父帅难堪是么?”没等史思明开口,史朝义便高声喝骂道:“也就是我父帅胸襟广阔,不计较这些言语。否则,你吃不了兜着走。”
  史朝义的话看似呵斥,其实却是维护田承嗣,用胸襟开阔开堵住史思明的嘴,同时为田承嗣找个台阶下。田承嗣立刻明白自己说错了话,忙躬身朝史思明致歉道:“元帅莫怪,卑职绝非此意,卑职只是点明王源的神策军也在侧,这次攻长安之敌绝非李瑁一军。言语冒犯之处,还请元帅海涵。”
  史思明冷哼一声,也不好再揪着不放。沉声问道:“还有谁和田承嗣有同样的担心?”
  一名黑袍老者上前拱手道:“元帅,老朽觉得田将军所言有理。那王源的兵马也在左近,岂肯袖手旁观?元帅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不可忽视此事。”
  史思明冷哼一声没有说话。这位老者名叫周挚,本是一名隐士。史思明深知自己谋略不够,于是便效仿安禄山在身边配备了一名军师。来长安后命人去终南山探访,请了这个名叫周挚的隐士来当军师。这周挚倒也有些本事,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史思明很是敬重他。他的话史思明倒是听三分。
  “还有谁有话说?曹集、骆悦,你们鬼鬼祟祟的样子作甚?有话便说,有屁便放。”史思明喝道。
  曹集和骆悦都是史思明帐下的将领,这骆悦一直都负责长安城的城防建设,长安城的城墙箭塔护城河的重新加固都是他带着兵士驱赶百姓们完成的。曹集则是协助史朝义负责军中后勤供应的粮草官,都是史思明帐下的重要人物。
  骆悦拱手道:“元帅,卑职确同田将军有一样的担忧。咱们不是在和十六万敌军作战,而是在同二十七万敌军作战。王源的兵马怕是很快便要抵达长安城下,若同时发动攻城,情势恐大为危急。”
  曹集也躬身道:“元帅,卑职还想提出另一个隐忧,便是城中的粮草之事。大帅,城中的粮草经过七八月的消耗,满城数十万军民人吃马嚼,囤积的大量粮草已经所剩不多了。若战事激烈,拖延时间太长,而粮道再被切断的话,就连潼关十日一次的一点点粮草的供给再断绝的话,那可真的麻烦了。”
  “粮草之事?这件事为何没有早早禀报?现在却来说?”史思明怒喝道。
  曹集偷偷看了史朝义一眼,史朝义负责粮草物资的供应,这事儿只有他出面才能解释。
  史朝义知道躲不过,忙上前拱手道:“父帅,儿子是怕您操心太多,这才让曹集他们没有禀报的。本来已经让朝廷调集粮草支援,但敌军迫近,有骑兵封锁粮道,粮草现在滞留于潼关,暂时无法送达。”
  史思明气的脸色发白,喝问道:“现在城中粮草还可支撑多久?”
  “这个……尚有大概八万石,可用八九日。”史朝义低声道。
  “蠢材,蠢材!一事无成,坏我大事者便是你这个蠢材了!本帅早就告诉过你,粮草起码储备一月只需,以防粮道被断。神策军撤离灞河大营之后,更是绝佳的屯粮时机,你这蠢材都干了什么?”史思明厉声怒骂。
  “这个……这个……那段时间……雪下得很大,道路不畅。潼关守军推三阻四的不肯运粮。儿子……儿子……”
  “住口。他们不运,你不会带兵去接粮?道路不畅你不会带人去疏通?成天就知道喝酒听曲玩女人,莫以为我不知道你成天在做些什么。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蠢材。罢了,若粮草不够,你爬也要爬去潼关把粮食给我运来,否则我必杀你这蠢材。你这样的蠢子,我要你何用?”史思明指着史朝义的鼻子骂道。
  “父帅!可是道路被敌军骑兵已经封锁了啊。我如何去运粮?”史朝义叫道。
  史思明踏步上前,抬手便是一个响亮的耳光,打的史朝义耳晕目眩,脸上起了五道血痕。“你还敢顶嘴,若非战前杀人不祥,我立刻便一剑砍了你。这一切都是你的错,粮道被敌军封锁,那你便去杀出一条路来,不然你就死在他们的手里。反正粮草无法供应上来,你便是死路一条。”
  史朝义捂着脸低头不敢说话,身子瑟瑟发抖。
  史思明余怒未消,转身对曹集道:“曹集,即日起,全力保证兵马粮食供应,城中百姓的粮食不再供给。八万石粮食,够大军吃个二十多天的了。能撑住二十天,长安城便保住了。”
  曹集惊愕道:“可是元帅,百姓们一旦断粮,岂非都要饿死。”
  “那也管不了了。我们已经养了他们七八个月,已经仁至义尽了。他们便去自己想法子吧。兵马必须保证有饭吃,不然如何打仗?你们都给我听好了,刚才你们说的那些话我只当没有听到,再让我听到一句畏难之言,动摇军心之言,便军法严惩绝不姑息。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便是拼死守城。唯有击退攻城之敌,我们才有活路。谁敢再多一句嘴,我便亲手宰了他。”史思明厉声怒喝道。
  所有将领均噤若寒蝉,无人再敢多说一句话。史思明说的倒也是实话,困难摆的再多又有何用?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上,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谁还有异议?”史思明喝道。
  众将谁还会再自讨没趣,全场静默无语。史思明冷声喝道:“都无异议的话,便各自回营准备迎战,我估计他们很快就要攻城了。天气如此寒冷,他们在野地里扎营定然无法坚持太久,他们想速战速决,我们便拖住他们。本帅相信,此战我们必胜。”


第933章 夺城(三)
  唐军大营中,李瑁李光弼以及回纥大军的统领乞扎纳力正在商议进攻事宜。李光弼的想法是,先给叛军守军一些颜色看看,重压之下再展开心理攻势,对史思明招降。但前提是,第一次攻击一定要猛烈而凶狠,要让史思明承受巨大的压力,觉得城池很快便会被攻破,这样便为招降增加了巨大的砝码。鉴于此,关于第一次进攻的安排,李光弼需要和乞扎纳力做出说明和沟通。
  “乞扎纳力将军,此次攻城,你的回纥大军是为主力。我拟以手下兵马为辅,替你们填埋陷坑,搭建渡过护城河的桥梁,以利于你的部下骑兵快速抵近城墙攻击。不知乞扎纳力将军可有疑义?”
  “李大帅,这我可不同意。我回纥大军确实勇猛善战,也是此战主力。但你不觉得一开始便动用主力攻城,会让大军遭受重大的损失么?敌军第一波的反击是极为凶猛的,你难道要留着你的那些无用之兵在后,却叫我回纥勇士前去送死么?这可不妥。”乞扎纳力摆着手晃着满头的小辫道。
  李光弼皱眉道:“乞扎纳力将军,你似乎没有明白陛下和我定下的谋略,我们想第一波猛攻对手,造成压力,这才利于招降对手。而你的回纥骑兵能做到快速攻到城下给予对手巨大压力,所以才会这么决定。”
  乞扎纳力摇头道:“我实在不明白你们是怎么想的,在我们那里,只有你死我活,哪有什么招降的办法。敌人若能招降,便可能会背叛,那这样的人招降何用?迟早会反受其害。你们的计谋恕我不太赞成。”
  李光弼沉下脸来道:“乞扎纳力将军,你可莫要搞错了自己的身份。咱们两家是签了约定的,你们只是借兵于我平叛,仅此而已。你若以为于战事大略上也有指手画脚的余地,那你便错了。这件事上可不是你所能决定的。”
  乞扎纳力叫道:“我没兴趣管你们的事,但我要对我的回纥勇士们的性命负责,我不能让他们被你们用来去送死。”
  李光弼冷声喝道:“乞扎纳力将军,你这话可没道理。借兵平叛,本就会死伤士兵,难道你还指望着十万回纥兵马完好无缺的回去不成?我大唐和你们回纥人有协议,伤亡兵马皆有赔偿,你现在说这样的话是何道理?”
  “赔偿?你们那点钱财便可让我回纥人去替你们送命么?我回纥勇士可都是无价之宝。”
  “放肆!”李光弼怒喝道:“乞扎纳力,你这么说,我们还要借你们的兵马何用?我们难道借的不是兵,倒是请了一帮祖宗老爷回来供着不成?简直荒唐!”
  乞扎纳力也赫然站起,针锋相对的道:“这事你跟我叫嚷也是无用,我回纥大汗交代了我要珍惜回纥勇士的性命,我便按照大汗的意思去做。你要我们去送死,我绝不会同意。”
  李光弼怒道:“那便请你的大汗来咱们再确认一下双方的协议,不然这借你们的兵马何用?”
  乞扎纳力毫不客气的回敬道:“轻便,要不要我即刻带着大军离开此处?”
  李光弼气的身子发抖,正欲反唇相驳,一旁的李瑁忙开口道:“二位,二位,怎么就吵起来了?这不是商量事情么?”
  李光弼指着乞扎纳力道:“陛下您也听到了,他这说的是什么话?这是公然撕毁协议么?他的兵马不听调度,咱们借来这些老爷兵有何用?”
  李瑁点头道:“稍安勿躁,这是话赶话呛上了而已。乞扎纳力将军,你可不能上头。朕和你们的大汗是定了协议的,协议签订,双方便要遵守。你说你率兵离去,朕相信你这是气话。若当真这么做了,便是撕毁了双方的协定,朕从此对你们回纥人便没有任何信任了。你们莫看我大唐如今生乱便对我大唐不敬,若是真的翻了脸,朕可也不怕你们。朕坐拥大唐天下,平息叛乱之后数年内便可恢复元气,到时候你们回纥人想和我大唐再拉上关系,朕是决然不准的。我天朝之人最重信用,无信则不立,无信则失德。你明白朕的话么?”
  乞扎纳力当然明白,他也根本不敢真的撕毁协议。
  “尊敬的大唐陛下,我不是真的要那么做,但你们这个计划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你们的人更熟悉攻城战,我们回纥人更适合马战。叫我们第一批攻城实在不妥。这样吧,我出三万兵马,加上你们的五万兵马,八万人进行第一梯队的攻击。我再给你们三万匹战马,这样便可解决冲锋速度的问题。贵朝大军和我回纥大军携手同攻,取长补短,相信定可见奇效。”
  李瑁扭头看着李光弼,李光弼点头道:“这还差不多。”
  李瑁这才笑道:“瞧瞧,这不就解决了么?什么事都可商议,为了大局大伙儿都要做些让步才是。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乞扎纳力将军,你就留在朕的大帐中吃饭,一会儿和李元帅喝杯酒,这事儿便过去了。这叫做杯酒泯恩仇。哈哈哈。”
  ……
  十二月初三清晨时分,雾霭散尽之后的长安北城芳林门外,大唐官军和回纥联军密密麻麻结阵而立。
  长安北城城门七座,东侧是皇城和大明宫的四座城门,但因为是宫城城门,城高墙厚且受地势所限,另外李瑁也不想因为攻城而毁了两座宫城。故而此次攻城的重点集中在西侧的芳林、景耀、光化三座城门。光化门在最西边的靠近长安西城墙,地势逼仄。景耀门在芳林门和光化中间,地势开阔,倒是一处合适的进攻地点。但是因为有永安渠穿城而出,导致地形割裂,也不是个好的攻城之处,故而芳林门便成了唯一的地势开阔适合突破的城门。
  清晨的朝阳洒在营前的几面龙旗上,龙旗在寒冷的北风之中泼喇喇飞舞招展。龙旗下方,李瑁骑着一匹白马策马而立,他的左右骑着黄骠马全副武装面貌清俊的是李光弼,另一匹矮脚粗壮的马匹上坐着的是须发卷曲满头小辫穿着宽大皮袍的回纥军领军将领乞扎纳力。
  “陛下,辰时已到,臣请命下令攻城。”李光弼马上拱手,对着李瑁沉声道。
  李瑁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来,摆着纤细的手掌道:“准!”
  李光弼沉声道:“遵旨!”转过头去,挺直了马背上的身子,沉声下令道:“擂鼓,下令进攻。”
  片刻后,十八面一丈多高的大鼓在两侧被咚咚敲响,随着这震慑魂魄的隆隆鼓声的响起,大唐自安禄山叛乱以来的第一次收复京城长安的战役正式拉开序幕。
  鼓声之中,上万名唐军步兵背负着泥包沙袋扛着木板长杆等物开始从前阵之中冲出。在奔行道距离城池数百步之外时,他们纷纷用背负之物对距离城下数百步范围内叛军挖掘的马坑和陷阱进行填充搭建。随着这些陷阱陷马坑被一一的填平,上千架投石车在唐军士兵的推动下缓缓前移,一步步的接近射程之内。
  长安北城城楼上,史思明站在城垛旁紧紧盯着下方的唐军的动静,他的眉头紧锁着,但拳头却紧握着。
  “传令各军,不要慌乱。待他们进入射程之后再行攻击,不要浪费箭支和气力。这一次要给他们个教训,连王源都不敢这么贸然攻城,李瑁却想来夺回长安,简直白日做梦。告诉所有领军将领,谁要是敢怯战畏敌,让敌军攻上城墙的话,我便唯他是问。”史思明沉声喝道。
  “遵命!”身旁的史朝义田承嗣等众将领沉声应诺,传令兵将史思明的命令迅速传遍城头守军。
  城下,随着时间的流逝,攻城大军一步步的接近城下。在进入两百步距离之内时,长安城头高高的箭塔和城墙上的弩箭如瓢泼大雨一般的倾泻而至。这还不是城头的弓箭手们射出的箭支,城头弓箭手的射程只在城下一百五十步范围内,这还是在居高零下的情形下的最远射程。发动第一轮打击的是箭塔上的强弓手和城墙上的三百余架床弩。强弓和床弩的射程在两百步到三百余步之间,史思明硬是在放唐军攻城兵马进入两百步范围内后才下达了射击的命令。
  长安的城墙上的箭塔在这数月之间被史思明从三十五座扩建到了八十五座。长安北城墙东西全长十八里,也就是说,每一里的城墙便建有箭塔八座箭塔,相隔不到数十步便有一座高达八九丈的箭塔。加上加高加固后的城墙高达四丈,箭塔的总高度达到了十五六丈。远望还没觉得什么,近看几乎直插天际一般。
  每座箭塔上都配备五十名强弓手,光是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