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清照已经离开,甚至没来再见高方平一面,只差人送来书信一封,内容是一句高方平当时写的词,现在李清照如数还回来:相见不如怀念。

然后下面还有些字,李清照写道:“这句乃是当初高兄送清照的,清照这人别的不会,就爱卖弄文辞,觉得高兄这句过于单调,现在在前添加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高兄觉得还入得眼吗?”

在下方,清照生怕高方平看不懂,还写道:“有些人可以长久的留存在记忆中。而又有些人近在身边却形同陌路。清早每每回想初见高兄时的情景总是会心一笑。这便是高兄当时的心境‘相见不如怀念’。为了应景,清早添加一句高兄勿怪,其实清照觉得蛮贴切,此间少年此间事,留待将来的人去评说。”

高方平看信后昏倒,李清照真的是个大才,根据两人间的际遇,竟是把后世才该有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说了出来。她是个烂漫的文青,喜欢把一切东西想得很完美,然而事实上一切都不完美,有太多的缺点。她担心和高方平间的际遇如同他和赵明诚一般,慢慢出现不完美。这种心境下,在她这种文青大才女的心思里,“人生若只如初见”自然也就提前出世了。

这个时期,李清照的处境地位都相对尴尬。她来京也是因为赵明诚病了,做个传话之人,请宗泽主持公道。至于赵挺之相爷的身后事,不关李清照的事,自有赵挺之的两个儿子,迎接赵挺之的灵堂带回密州老家去处理。

作为明媒正娶的赵家媳妇,此事上李清照再一次遭遇了不公正待遇。她没开口,但高方平知道,赵存诚,赵思诚,这两个赵家的大郎二郎,在此事中极度不信任李清照,把李清照排除在外了。

介于李清照的父亲乃是赵挺之的政敌,这事就算过去多年他们也是耿耿于怀的,又加之李清照和高方平那不清不楚的传言,的被编为戏本了,他们就更加的不看好李清照了,连拜见牌位都不让李清照去。

这些事高方平都是知道的,但都不方便介入。只能感叹赵家人都他娘的是棒槌,他们高兴就好吧。也是遇到李清照脾气好了,若是李清照以赵家明媒正娶的夫人身份,进开封府以此为由告状,赵家的大郎二郎一定会被老张收拾得要死要活的。

看罢,心有所思的放下书信,高方平喃喃自语道:“清照,一路走好。”

……(未完待续。)

第220章去参加大朝见

所有的一切都在慢慢的改变着。

街市上目下最喜欢出现奇景,是4一种奇怪的马车。看起来外形和其余马车没有什么不同,不过车轴部位携带一种叫做轴承的新鲜事物,车轮转的比一般的润滑得多,跑起来的话,一匹马拉车,就能赶上平时两匹马的速度。

除此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舒适性,听说这种特种马车的车轮上部位置,加入了钢板弹片作为减震系统,此外钢制的车轮外部包裹了一层鱼胶,和其余马车相比,这种马车的舒适性提高了太多档次,速度不快的情况下,几乎杜绝了颠簸和震动的传递。

与此同时,这样的马车还标有皇家制造标签,造价非常的不便宜,以奢侈品的名目,售卖给汴京城的权贵作为一种体面,也作为精神上的享受。

特种马车的售价不是一般的坑爹,简直是坑祖宗。

当时高方平建议张商英定价为一万贯的时候,张商英险些吐血昏死,觉得要是卖得掉就怪了。

然而事实证明高方平又一次对了,张商英又一次错了。是否坑爹一点不重要,权贵要的只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面。正如后世不到十万的车也能很好用,但各种价值几百万的保时捷法拉利阿斯顿照样大行其道一样。目下的汴京,在猪肉平和张商英狼狈为奸的带节奏下,权贵们也以“皇家制造的马车”为体面,这是一种新的流行。

也有御史言官说这是劳民伤财的奇技淫巧,但对付那群言官张商英能够游刃有余,老张会引经据典、出口成章的和御史对喷。老张在朝上有名言:富贵人家的钱财过剩,那是不争的事实,这些钱财不涌向马车,就要涌向其他领域。

这些钱财是洪水猛兽,进入什么地方,就有相应的东西变为天价,所以必须善加引导。比方说汴京城里有名的蟋蟀价值五百贯一只。比方说汴京成里,权贵手里的一些名马接近万贯的价格。这些现象就是闲置资金涌入、炒作的后遗症。

价值五百贯一只的蟋蟀还没人去收税,这才是真正的劳民伤财。价值近万的名马,为此大幅推高了国朝的马匹价格,把马政从错误的方向引导,更是坑国害民的恶举。于是,既然这些钱财总要有渠道来流动,又不能放任他们去炒作粮食和吞并良田。于是,高方平和张商英联名发表的“蓄水池”理论,便在朝廷的核心圈子里流行了起来。

由此一来皇帝或许还不太懂,赵佶只知道张商英和高方平能给他赚不少钱,就很高兴。

但是另外不少有心人懂得了这个道理,理解了猪肉平和张商英狼狈为奸的的敛财行为,把蓄水池理论评价为了深谋远虑的国策。

事实上自从高方平的奸计“皇家制造”在汴京崛起以来,来自张叔夜户部的资料,京畿附近的良田价格,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停止了升值,虽然还没有下降,却已经止住了丧心病狂的疯涨势头……

“蔡卿快看,那俩马车是朕家里制造了惠及臣工的。”

由张怀素一案带来的阴晦气息,过去一阵子了。赵佶最近喜欢带着蔡京登上宣德楼,观看他心目中的“清明上河图”,每每见到有别具一格、标有皇家制造的马车穿行,引得周围的人们惊叹和羡慕,赵佶就特别高兴。

“快看,哪里也有一辆马车。”今趟又在宣德楼观看的赵佶,居高临下的指着一架马车。

蔡京如今作为大宋的宰相,没有宰相是不喜欢看到太平和富贵的。自蓄水池理论大行其道后,细思极有理,蔡京也不得再次佩服高方平的才华和思维,对他充满了好奇。但也同时感到心惊肉跳,那个纨绔子弟简直就是深谋远虑,仅仅十七岁的年纪,却似乎每走一步看起来是纨绔敛财,却似乎总是后招无穷,都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且有与之配合的理论出炉。

这是一种政治铺垫。沉浮官场几十年,蔡京从未见过这种局面。这比王安石当初还牛,这小子比王安石也还难对付。

道士的声势被他轻易打击了。名望官声被他轻易捞了个盆满钵满。各种奇思妙想出炉,轻而易举的把东南应俸局的存在感,挤压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

这一切,都是从高家落下流星开始的,一切是那么的神奇,似乎真的应验了官家说的“小高是上天赐给朕的小福星”这句。

这么在心里细数一番,蔡京忽然发现,高方平的一切都是解释不了的。难道……真的要在他的身上,应验各种神仙鬼怪之说?

“蔡卿缘何不高兴,皱着眉头?”赵佶笑道,“如今外部战事消停,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你应该高兴才是?”

蔡京叹息一声,不想对官家辩驳。心里担心的正是如今天下将乱,以高方平张叔夜张商英为首的各路奸臣,总给老夫扯台,总让老夫有后顾之忧,腾不出手来去治理天下。

赵佶也不管老蔡的忧虑,笑道:“后日大朝见,记得让小高一起上殿。”

……

所谓的大朝见相当于一次对去年的展望,由宰相对皇帝做出政府工作报告,依照规矩,但凡在京官员都要去参加。但说这么说,依照往年惯例,绿色官袍的人是不上殿的,但这小皇帝点名让让小高去参加。

今次的大朝见晚了些时候,皆因上元灯日放大假所延误,后又遇到宰相赵挺之病亡,所以耽搁到了现在。

今个早晨,朝堂上人头涌动,人满为患,相互拱手做礼,一派和气。这些猥琐的家伙,全然不像城外截击虎头营时的霸气,就仿佛那个事件没有发生过一样,可真有他们的。

高方平来的时候想不低调那是不行的,掀开了阵阵的鄙视之声,以及笑声。

就是因他官太小,乃是一群大佬中不多见的绿色官袍,实在太显眼了。

“咦,你小子也溜进来了。”张商英过来搂着高方平的肩膀,不怀好意的道:“这次打算坑谁,朝堂上的这些猪头,谁是你的目标?”

高方平大为尴尬,口称误会误会,还说朝堂上的这些人不是低贱的猪,分明是高贵的羊群。

“过来,老夫给你引荐时彦相公,他老人家德高望重,又是老夫的顶头上司,听说你手下的人,把他侄孙子绑了去险些祸害,过去让他教你怎么做人。”张商英打算整他,拉着高方平就朝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头而去,老头正是时彦,身体似乎很不好了,等候的这会总在不停的咳嗽。

高方平如何敢去,依照历史来算,这个老头就快死了,身体如此不好,若是过去一句话说不好把他气死在朝上,这个黑锅可就背大了。回到郓1城去还不得被时文彬整死啊。

“不去不去,我要去打酱油。”高方平整个的赖在地上坐着,却是地面光洁,被张商英强行拖着走。

算好张叔夜来了,过去反向拉着高方平道:“你小子跑这里来干嘛,过来让老夫教训你。”

于是换张商英有些尴尬,不方便反对张叔夜,任由小高被叔夜相公带走了。

“还是叔夜叔叔对小侄照顾有加,您日出东方,文成武德,真不是盖的……”

高方平说不完,被张叔夜后脑勺一巴掌打乖了,之后张叔夜低声道:“少给老夫废话,我不想问你怎么惹时彦了,也不想管你滞留京城有什么猫腻,总之安分些,大朝见之后给老夫滚回郓1城去待着。还有你再敢说朝堂诸公是杨、而你自诩为狼,老夫就把你整死你信不信?”

“哦。”高方平捂着脑壳点点头。

“还有,不许和大臣打架。”张叔夜又指着他的鼻子道,“这里是朝堂,你要敢坏了规矩,老夫马上让你后悔做人。”

高方平瀑布汗,妈的哥只是年少轻狂的时候和陈志荣斗殴一次而已,想不到这个污点,现在都被他们记着。

赵佶临朝的时候,百官分为文武系列,各自归位站好,蔡京列在第一,陶节夫第二,中书侍郎张叔夜排第三,尚书左丞何执中第四,御史中丞张克公第五。

高方平穿着绿色的官袍混迹在末尾,特别的显眼,并且他的帽子又戴歪了。

大太监梁师成最近被教做人教的多了,所以胆子小了些,也懂了他声音不好听的道理,于是宣唱的时候刻意的低调,温和的道:“诸位臣工朝见陛下。”

于是大家伙跪拜赵佶,口称陛下英明神武什么的。

在朝廷这种正式场合有些麻烦,除了蔡京,那都是要跪拜皇帝的,不过蔡京很机灵,不搞特殊,也一起跪下参拜皇帝,于是赵佶便很高兴,口称诸位卿家别客气。

同样是绿袍小官的赵鼎,身为开封府的六曹参军之一,不过级别比高方平稍大,也混上殿来了,就在高方平的前面。

前些日子这个酷吏把永乐军的指挥使杨志等人请去喝茶,此举很是让高方平掉面子,目下地方又点挤,距离太近,跪拜的时候高方平的脑壳险些凑在赵鼎的屁股上,于是高方平低声道:“赵鼎你要是敢放屁,下朝我就教你做人!”(未完待续。)

第221章既焚书,何能不坑儒

满腹经纶知书达理、将后来的中兴名臣赵鼎,听到高方平胡言乱语后险些昏厥,无法形容后面那个纨绔子弟了,他小子居然在大朝见时候来了这么一句,导致了赵鼎一个没忍住,把早上吃的馒头都喷在了地上。

喷饭的声音有些像是放屁,弄得群臣大为尴尬。

哎吆不好!

听闻有动静,高俅老爹第一时间担心的朝宝贝儿子的方位看去,果然是他们那边有动静,顿时被吓得汗流浃背。

“赶紧的,宣布平身。”赵佶带着的鸟对梁师成呵斥道。

于是老梁果断的宣布平身,此事就算过去了。

不论古代还是后世,做政府工作报告的都是宰相。

哪怕去年做事的不是蔡京,也是蔡京走了出来,从大方向上,汇报一下去年的大抵情况。

在蔡京的口里,去年一年,政府的成就是巨大的,官员是积极的,官家是英明神武的,朝廷是鞠躬尽瘁的。至于去年最大的事件之一大十钱恶政基本平息,因大钱就是蔡京发的,所以蔡京对此略过不提。

蔡相爷还说了,固然有一些小插曲,诸如高方平心黑手狠的杀人过多,败坏皇家仁慈名誉之外,官场和国朝,总体是积极的,向好的。

高俅听后不禁大怒,蔡京当皇帝和百官的面点名高方平杀人过多,败坏皇家名誉,这太无耻了,但无奈现在是国朝大典,宰相做报告,高俅在得宠也是不敢岔口。

依照惯例,宰相掌管的细节有限,加上蔡京年岁大了精力不是太好。所以大方向的汇报结束后,由中书侍郎张叔夜出来说“臣补充两句”。

中书侍郎张叔夜口里的大宋,和蔡京口里是两回事。

蔡京报喜不报忧,张叔夜相反,他不但是中书侍郎代表政府发言,还是枢密副使,也在代表军府发言。一桩一桩的说了去年发生了多少叛乱,根由在哪,陕1西形势危急刻不容缓,祈求减免税役,以便让大战之后的西北休养生息。江南钱粮颗粒无收,户部财政吃紧,建议皇帝调整抽取进入内藏库的财富比例,以缓解朝廷揭不开锅的局面。

紧跟着,张叔夜就引申到了道士的身上,当庭怒斥杭1州苏1州吏治崩坏,官员抬举道教,大肆兴建神霄万寿宫。

高方平的策论也首次在朝廷被重量级大佬引用,张叔夜对人口问题展开滔滔不绝的论述,,骇人听闻,一桩桩一件件,把皇帝唬得一愣一愣的,最终赵佶听闻治下的新生孩子几乎九死一生,能够度过危机长大成为子民的竟是十个只有两个,眼睛都听得红了起来,感同身受。因为皇帝也有孩子出生后患病没有救活的。

于是,原本漫不经心的赵佶第一次打断道:“张卿可有良法?如何才能保我大宋人丁兴旺,人口稳步增加?”

成功带起了皇帝的担心,张叔夜的阴谋得逞,捻着胡须笑而不语。

赵佶着急的道:“张卿休要卖关子,快说给朕知晓,朕知道卿的神态说明胸有成竹?”

“陛下,这问题张商英有策论面世,他更有发言权。”张叔夜的特点是不争宠,他知道要落实一个政策就必须让其他大佬参与说话,以便加重在官家心目中的分量。

于是判匠作监事、兼吏部侍郎商英相公出列,首先大肆夸奖官家英明神武,其次就说新生儿的形势严峻,但在官家英明神武的领导下已然可以看见曙光。

于是赵佶便很高兴,他最喜欢看到别人有把握解决问题,同时夸奖官家英明神武了。

关于那篇策论,张商英是最先看,吃的最透的人,加上这个大儒学富五车,由他来渲染,不但抓住了高方平的各项核心,更是儒雅名士的风范,说的引人入胜,竟是蔡京都被吸引了。

最后总结的时候,张商英道:“总体上,臣认为此仁政值得推广,以彰显陛下的慈悲和爱心。最先提出这个观点的人乃是小高,然而,他虽是始作俑者,却为人年少轻狂,许多想法也不成熟,经过了老臣的把关和指导,这个观点才开始慢慢成熟了起来。”

赵佶笑道:“朕这还奇怪呢,这等闻所未闻的观点怎么忽然出世了,原是小高卿家额手笔……小高卿家呢来了吗?”

因人太多,高方平都快被排挤到大殿门口,此时正靠在一颗柱子上打瞌睡,话说高方平真的没有早起的习惯,今天四更就被老爹揪着耳朵叫起来,好困啊。

见无人回应,赵佶也看不到后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