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来后如果依照历史轨迹,刘正夫会混的很好,一生都算是圣眷浓厚,其后不意外的话他会出任礼部侍郎,而后是工部尚书。

妈的这小子做过苏州知州,其后执掌礼部?礼部同时也是大宋管宗教的部门,佛教道教包括摩尼教在内,就是礼部下面的“宗1教1司”负责管理。

高方平皱着眉头,联想到很多历史无记载的东西,摩尼教应该就是自江南第一重镇桥头堡苏1州发展崛起,然而刘正夫现在是苏1州知州?将后来他会进京,又成为分管宗教的“礼部副部长”,再后来就是……方腊造反了。

一边思考着这些其中的暧昧关系,大阴谋论者高方平眯起了眼睛,妈的还真是又巧合,又有迹可循呢。

然后,历史上串通郑居中攻击张商英和刘奎的,也是刘正夫这货。

刘奎本身到不算个好东西,是能力不足的人,乃是赵挺之系。不过刘正夫是刘奎的门生,就是赵挺之和刘奎抬举起来的人。但是历史上他又倒向蔡京帮助复相。

蔡京是真正的聪明人,是不会喜欢刘正夫和郑居中这两个反骨仔的,所以后来始终和他们都不对付。

现在来说,郑居中和刘正夫这两货算是蔡党的人没差,不过同床异梦也是肯定的,因为老蔡那么精明的人,肯定也不会完全信任这两货。

朱勔倒肯定是蔡京的人,这个不用去疑问。

“关系越来越错综复杂了,这群貌合神离同床异梦的家伙,到底唱的哪出、谋划什么呢?”高方平喃喃道。

零零发抱拳道:“具体的无法弄清楚,卑职倒是不懂官场的弯弯绕绕。不过卑职再蠢也知道,苏州知州刘正夫,应俸局提举朱勔,以及湖口县郑居中的人,他们在地域、职务上,都是毫不相干的,于是卑职怀疑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东西,就擅自做主,于湖口县那人离开后,安排兄弟上路暗下跟随,于那人住店打尖之际,悄悄探查了他那沉重的包裹。”

“发现了什么?有没有打草惊蛇?”高方平眼睛一亮。

零零发摇头道:“未有打草惊蛇,发现的是一些石头,色泽偏于红黑。其后我那兄弟就悄悄的撤回来了。”

“铜矿石!”高方平猛的起身。

零零发想了想道:“应该是吧。”

高方平冷冷道:“你确认那个身怀铜矿石的人神神秘秘鬼鬼祟祟,且是来自湖1口县郑居中的人,而不是饶州‘永平监’的人?”

此点上高方平犹如闻到了血腥的鲨鱼一样,非常敏感。

如果是来自饶州永平监的,那就勉强可以解释,因为永平监也叫“钱务局”,相当于铸币厂,铸造铜钱的地方。造钱的地方当然要靠近铜矿。而这个年景,大宋最大的铜矿产区就是江南地区。后世那个矿业巨头、有名的上市公司“铜陵有色”,也就在今天这个区域内。

“结合朝廷的铜矿极其紧张,江州通判黄文炳遇害,这些事件的背后有个大阴谋!一个大宋历史上最大的黑幕!”

高方平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

韩世忠想了想,适时的抱拳道:“相公,所谓未雨绸缪,该是找理由召永乐军南下江州了?”

高方平叹息一声,摇头道:“要是能带来,我早带来了,蔡京怎会让我带永乐军来江南。”

韩世忠道:“那再次去信京师,请张叔夜相公周旋,责令老种相公之侍卫马军司,再派精锐南下?”

“也不行了。当时在京周旋,能把我推上江州通判司,能让毕世静所部跟我出阵江南,已经是张叔夜尽了最大的努力。总归我以往口碑教坏,杀虐过重,所以交军队在我手里,自来是一个铭感事件。蔡京为相的现在,这个问题就算官家信任我,官家他也得尊重蔡京的意见。”

韩世忠只得闭口了。

江南西路上还有太平军,广德军,南康军,都算是驻外的禁军系,而不是本地的厢军系。但是想来,他们驻防江南时间太久,高方平恐怕也很难信任他们。话说这是军队换防的重要性,军队在一个地方驻扎太久的话,和地方以及地方要员接触太久,真不是什么好事。

太平军,广德军,南康军,用后世的话说是中央野战军,而不是国民警卫队。但是在大宋,有事时候也归属境内知州调遣,不过知州不能过问内务。因为他们是正规野战军,组织关系在中央,他们三只军队属于不同部门,太平军关系在高俅麾下的殿前司,广德军在侍卫马军司,南康军在侍卫步军司。

三衙,就是大宋所有野战军的三个司令部,和后世美国的6军部,空军部,海军部一个道理,管军政。枢密院管军令和决策,大将军总司令是赵佶而不是别人。

理论上高俅地位不高,但是他只有一个顶头上司是赵佶,也不是别的任何人。

杨马帅和张步帅都倒台了,这两个地方在以前都是黑幕重灾区,高俅老儿的殿前司好些,但是也未必好到什么地方。在加之以前张康国的治下,那就是一个坏蛋蠢货,所谓的换防,就是太平军广德军南康军在江南东路内调换一下就了事。

所以就事论事,高方平不了解江南的这三只军伍,就会导致有点不信任他们。

“你知道现在谁知无为军吗?”高方平忽然问道。

倒是问对人了,零零发毕竟是军旅的人,种师道的嫡系。于是道:“无为军前一任知军乃是黄文炳,但是因为黄文炳调任江州事,目下无为军暂无知军,不过无为军本身的主将乃是殿前司委任,叫黄启冠,正是黄文炳的弟弟。”

在大宋来说,知军和后世的“政委”差不多,不过有最终决定权。当时升郓城为永乐军,高方平知军,大概意思就是高方平出任郓城县1委1书1记、兼任永乐军旅团第一政委,史文恭那厮就是个纯粹的旅团长。

第413章方力失踪

“这就好了……”

高方平也只能死马当做活马,暂时的把无为军当做一只可以相信的军队。这里有个理由是,黄文炳那种人是个专门挑刺的大马蜂,喜欢上纲上线,他带出来的军队不会是有战力的军队,但应该是一只小心谨慎不敢乱来的军队。

不过更加有点为难的在于,无为军不属于江南东路,而属于淮南西路。这种跨路的临时调遣,就算高方平是江南东路经略使也不行,除非是已经确认了紧急状况,经过南1京留守司批准才能行动。就像当时高唐事件时候,北1京留守司批准之后,永乐军就可以跨区跨路行动。

然而那种事后遗症很大,南1京留守司也不是高方平说请就请的,那肯定是蔡京的人。高方平根本不认识。

甩了甩头,目下也还没有真正到需要周旋这些的地步。

问下去,零零发暂时没有太多的消息可提供了。于是,韩世忠送他秘密离开。

这注定是一个高方平的不眠之夜,思考的问题在于黄文炳到底是发现了什么问题,导致在湖口被杀?为何湖1口县郑居中的人,会携带铜矿石前去苏州见刘正夫?

话说江州也有一个广宁监,也是造钱的,但因为江州的铜矿早就耗尽,已经停止运行。

然而就算广宁监没停止,那么广宁铸币局也根本和湖口知县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广宁铸币局只是在知州和通判的监督下运作,关系上直属于朝廷户部,也就是张叔夜的麾下。

这些事件纠结在一起,异常的扑朔迷离……

又一个清早来临了,进入夏季的晴朗,日头特别好。

梁红英一边伺候他,给他扶正了官帽,顺口说了句:“两日没见到小方力了。”

高方平哪有空管这些事,应了句:“兴许这次他去的远些。”

“等育出霸鸡四号来的时候,先给方力饲养可以吗?那孩子顽强上进,他家困难。”梁红英试着道。

“可以,你安排就行,不用事事问我。”

高方平坐下来吃早饭后,匆匆忙忙的赶去大堂坐堂。

期间审核了一些县治文报。

许洪刚所部出兵,已经过去几日。

这个期间高方平最关心的就是这一摊子事,一但有监押司的剿匪文报,高方平肯定第一时间观看。

文报上显示,他许洪刚所部虽然桀骜不驯,倒是也有两下子,上奏了一次捷报,捕获了一股小抢劫犯,击杀获胜,初步形成了威慑。

另外吓跑了许多散户流寇,监押司说目下势头好了些。

高方平又结合各县的县报,和许洪刚的文报相互印证,的确,各县都在上报关于抢劫破坏商道的事得到了一定压制,局面正在扭转。

德1化县的张绵成此番未有文报。

高方平捏了捏眼睛,心里始终有些不爽。感觉上,他们的呼声都似乎太整齐了,许洪刚所部也太过顺利了?

不过,暂时又找不到什么问题,且许洪刚所部也相对算是训练有素,那么顺利一些也无可厚非,总不能指望他不顺利吧?

甩甩头回神,让人去责问德1化县,为何张绵成没有关于治安匪患方面的奏报。

结果张绵成那个老滑头不知道安的什么心思,人不来回应,只是让人传话说“他很忙,剿匪不是他的事,最近忙着减轻国企亏损,无心关注其他,这些都是拜你高通判所赐”。

高方平也懒得追上门去扯犊子,说来他有些怨气也正常。因为高方平现在真在鸡蛋市场收拾他,谁叫这个老滑头过河扯桥见利忘义,妈的小高现在在江州城放冲货,乃是当中孟州牢城营平乱的模式:无差别攻击,连国企一起收拾。

国企亏损了就代表老张理财不当,此外他德1化县还欠高方平许多钱呢,那对德化县并不是一笔小数。所以……由他生几天闷气吧。

高方平在政治和立场上原谅老张,但是经济上本着瑕疵必报的奸商本质,绝不让他好过,必须让他知道厉害。要把他的国企也搞破产了,新炒热一个企业再卖给他,让他欠老子更多的钱。这就是高方平目下对待张绵成的心思……

又一个清早。

江州方面的孵化团队的第一批霸鸡四号,已经正式脱温,该找人来饲养了。

梁红英最关注小方力,最近都没见他,想找他来养鸡却是找不到。于是又不能等,只有先批发给别的养殖户去养。

养殖户圈子很崇拜高方平,早就听小喇叭方力爆料说有一种神鸡,能一年四季不间断下蛋。所以第一批脱温小鸡相当的抢手。

他们很穷,很多人没有足够的钱购买鸡苗饲养。

于是高方平把鸡苗先给他们用,让他们按手印接收。这算是合约置换,实质是一种:小农低息贷款。

这个业务是在高方平的大方向指导下,钱庄的精算师掌柜们开发出来的新业务。鉴于这种小额贷款面对群体不同,很难有什么有效的抵押,经营风险相对较大。

于是高方平限定了底线:额度要小,且暂时不对商业开放,必须是农业项目,有当地良好的务农和纳税记录者,才能无抵押贷款。

这个业务也正在孟州以及济州推广试行。效果有好有坏,的确是存在一定的坏账率。真发生了也没有办法,没有高方平的政策指导,富安也真不敢去把欠钱的人抄家,只能让他们出卖劳动力慢慢的还债。

然后还存在少量骗贷的情况,骗了就消失,妈的人都找不到。这些都是试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几乎每次新展开一个业务就会有各种问题。不过问题就是用来解决的,在解决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慢慢的完善管理体系,在往后杜绝。

所以北京和东京两个地方经济规模太大,也就暂时没有运行。要等管理体系慢慢完善才能行动。

赶走了这些乱七八糟的思路,妈的高方平还以为小方力跑了做逃户了,结果去安济坊看了一下,他母亲已经病危,神志不太清晰。

那是一个孝顺顾家的孩子,他会跑去哪呢,他娘都这样了。

“她怎么样了?”高方平询问安济坊的公派郎中。

那个郎中叹息一声微微摇头。意思是总体是不成了,目下就依靠一些药吊着命,但肯定不是常法。

“方力近几天来过吗?”高方平再问。

“已经有三四天没见到那小子了。”郎中道。

高方平大皱眉头,又问道:“三四天前他母亲是否病重了,他是否知道情况?”

“回明府,那时他娘已经病重了。方力知道他娘面临的情况。”郎中道。

高方平没有再问,出了安济坊后觉得不寻常,便吩咐林冲带几个人出江州城,寻找方力去……

乐观的估计,江州,或者说江南地区很快就会出现食物的革新——鸡蛋。

大宋这方面的需求和市场就是一块干裂的海绵,短时期之内,再多的小鸡都不够养的。

在高方平的革新前,这一个产业实在太落后,比养猪业更加落后,其原因在于鸡太少,想多也想不起来。

传统的养鸡真得看运气,要刷脸。孵化小鸡要依靠老母鸡去一个蛋一个蛋的精心照顾,母鸡精力是有限的,人的精力更是有限的,不可能集中性投入太多的人力,去帮助母鸡的这个过程。

于是古代的人们对这个过程就只有采取“无为而至”,有多少算多少。一切看运气,更具家里鸡群的数量,更具鸡群中公鸡的质量,又根据孕育种蛋时母鸡的营养,每家每年获得的小鸡在三五只至三五十只之间。

是的差距就有这么大,就有这么稀少珍贵。

对于小鸡的出壳率后世是有过科学论证的,实际上在保证种蛋、也就是公鸡质量,以及营养结构满足的情况下,母鸡自己孵化的出壳率比人工孵化的出壳率高。这是自然给母鸡的天性,很少有失败。

但是古代是封闭的社会,比如小方力家,公鸡质量不够好的情况下,他们是不会知道问题所在的,不会去其他养殖户借公鸡配种的。那么这种情况会导致他们认为家门风水不好,年复一年的,让小鸡持续的少下去。

另外一种情况是营养,就和女性怀孕时期所需要的营养结构发生变化一样,种蛋的生产,和食用蛋的生产,母鸡所需要的营养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差了某些元素,会导致就算孵化出了小鸡,也是有缺陷的,难以养活。

那么如果是鸡的数量不多,且是在郊外饲养,院子里有足够的虫子,可以在营养上保证种蛋的质量,虫子的营养还真不低于高方平的复合饲料,甚至还略好一些。

不过在郊外的话,小鸡母鸡又要对抗很大的自然风险,黄鼠狼会杀鸡真不是吹的,古代郊外的黄鼠狼也真不少,防都防不住。这又是一个运气过程,要看鸡群中的公鸡,有没有能力保护鸡群。

汗,公鸡其实是很勇猛的一个物种,真有些战力的,在郓城,少年学堂的那几只公鸡经常脖子的毛一竖立,就和鲁达战个天昏地暗。大师脑袋上那些斑斑点点的疤痕,就是被公鸡打的,因为鲁大师经常去偷鸡蛋吃。

第414章小黑屋里的宋江

城里的养殖户能够避开自然风险,但虫子是明显不够的,如果仅仅用菜叶和一些传统的粮食喂养,所获得的小鸡数量就会少到令人发指。

这些种种,造成了古代鸡的数量起不来,鸡蛋就有限、并且很贵的原因。这是生产力落后造成的获取营养困难。后世的一个鸡蛋,只是五十克米左右的价值。但是在大宋,五六文钱一个的鸡蛋什么概念呢?是五百克、一斤米的价格。

在郓城时期,经过高方平饲料配方的不断改良,以及孵化箱子的不断改良,目下的出壳率已经很不错了,能够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也就是说一百个种蛋送进孵化箱,就有七十三个小鸡出来。

市面上的小鸡是很金贵,因为农家每年能够获得的小鸡数量有限,所以造成了鸡蛋和小鸡的价格比值非常大。仅仅提供小鸡,目下就能给高方平带来丧心病狂的利润。

科技是唯一生产力,孵化所带来的超额利润,就成为了高方平进一步改良技术、提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