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3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住,不能能把大后方暴露在西夏铁骑之下。

这是陶节夫对种师道的妥协,以及强硬回应。

有传言,老种帅在为西军落泪,说将来乱天下者必是陶节夫老贼。老种坚持认为,这样在不对称的实力拉锯下,战损达到一定程度永兴军系铁定完蛋,一但永兴军系完蛋,后方内陆的部队也铁定跑光。

种师道太清楚时局了,大宋境内装逼的军队很多,只打得过老百姓的军队也多。但真正能打蛮族的只有秦凤军系和永兴军系,若用我种师道战略,两个能战军系两条腿走路,一边退而一边进,把西夏战线无限制拉长,刘延庆在后方牵制,而我种师道开始找机会阻击西夏漫长低效的补给线,这虽会对境内损伤,然则最终可以扭转局面。

若为了所谓的气势和政治正确,现在就把铁军之一的永兴军系打光?那秦凤军系将成为孤军,不但后方再无拦阻,我种家军完蛋也只是时间问题。

按理说,陶节夫是老奸巨猾的帅臣出生,永兴军系就是他带出来的,他理应不会那么糊涂。于是种师道怀疑问题不在陶节夫,而在素来强硬的张叔夜以及被吓破胆的皇帝。妈的问题仍旧出在前三排。

但陶节夫的批示,理论上和明面上并无毛病,誓死不让蛮族骑兵南下糟蹋山河,这在任何时候说来都是悲壮的、正确的。

于是呜呼哀哉,种师道一边获得临时指挥权,密令刘延庆撤下永兴军系,强压河东军系上前线做炮灰。

是的种师道就这么狠,他打算死光河东军系,以整个建制消失的鲜血,来唤醒前三排。从而获得放弃长城的政治许可,那就可以勉强保存永兴军系,做好和西夏持久拉锯的准备。

种师道是真给刘延庆这么下令的,当然,这样牺牲河东军的命令绝不能是纸面文书。于是种师道派遣弟弟小种前往传达“口谕”。

种师中无奈的去了,但种师中觉得哥哥太狠,此种牺牲整个河东军系的事他竟然敢谋划。这虽然正确,但是作为军人,种师中更宁愿全体战死在东部长城还爽快些,至少以后能睡得着。

所以小种帅去执行老哥命令了,但是内心之中的不满落了根,兄弟间的战法分歧是越来越大……

第669章这锅我高方平不背

五月初战势更严酷,种师道暂时安稳紧守不出。

刘延庆听了种师道的命令后,永兴军系得到了喘息,但河东军系全然哭瞎了。河东军战损已经过一半,溃散只是时间问题,却被刘延庆在后方帅永兴军系督战,不许退。

受朝廷委派、赶去维稳的河东名将呼延赞嫡子孙呼延赞,也维不住稳了,在已经不能打、河东系将领纷纷暴走的情况下,刘延庆仍旧逼迫他们上前线,不但继续损伤,呼延灼带去的八百骑兵直接被刘延庆替换为步兵,还让呼延灼上长城,违令者斩!

于是,呼延灼一怒之下孤身做逃兵跑了,跑去哪里没人知道,他扬言青天已死,官场黑暗,呼延系已经被坑了,于是有传言他去参加梁山军了。为此不会意外,高俅老儿肯定要被戳脊梁骨,因为呼延灼是高俅的人,这次来西北就是高俅参与保举的。

出了这么一个幺蛾子事件,刘延庆再也不信种师道老贼了,为了不造成重大过失,不造成群体性哗变,于是,刘延庆终于把战损已近五层的河东军系撤下来,换永兴军系上前硬顶着牺牲。

虽然临时指挥是种师道,但种师道只能有限指挥,无法做出放弃长城的决定。

与此同时,刘延庆一天一封文书发往大名府催促高方平出战,跪求高方平解决目下的难题……

五月七日,高方平不但接到了枢密院的最终出兵许可,还接到无数刘延庆部发来的泣血求援文书。

同一时间,福无双至,史文恭部的文书到达,史文恭在信中说:水泊起兵一万一,开始出征大名府了。

各种消息汇集在这里,那真是有些乌云盖顶、亡国之兆的。

目下升帐了。

帅帐之内人人震惊,犹如热锅蚂蚁。就算是早先那些最闹腾的文青和贪官,也都不敢这个时候给高方平添乱了。

有的说立即调集永乐军,拦截梁山军,无论如何不能让他们进入重镇大名府,大名府的安定、以及建设环境几乎决定了目下国朝能否撑下去。

有的又说梁山装备不足,组织纪律不佳,不具备强大威慑力,无需管他们,就让他们啃大名府,真正的威胁是西北长城,高方平应尽快支援永兴军路。

整个场合畅所欲言,说什么的有,并且这些家伙说的看似都对。

高方平始终没有说话,正在看着大家伙。这是高方平出道以来,唯一的一次没把帽子戴歪的时候,看着还是周周正正、也颇有威严。

少顷之后,近日以来始终配合韩世忠虎头玉在研究的高方平起身,不在是商量的语气:“八百里加急传本府令,史文恭部立即出阵,走非传统路线,避开梁山军,依托全骑兵机动,绕路甄城,经开德府,清丰,南乐一线,最终到达马陵道。到此是关键,勿要最终进入大名府,因大名府肯定有卢俊义吴用的探子,正确路线变为,经由马陵道口渡河,火速陈兵冠1县,等待作战信号。”

“韩世忠带一百人潜伏在故城镇,做好传令准备。梁山贼军急于取下大名府,为了不惊动他们惧怕的永乐军骑兵,必然从郓州登录,走荒山,过阳谷,然后到达我莘1县,本府判断,他们需要火速进兵,船运有限,于是他们粮草有限。所以很大可能,到达莘1县后他们会骚扰莘1县,以获得粮草补充。“

到此高方平看向裴炎成道:“裴炎成受本府委派驻守在莘1县,不是让你抵抗,而是做出官府惧怕土匪的传统,紧闭城池的同时部分投降,把粮食扔出去给他们。有这个动作后他们戾气不会重,加之急于取下大名府,他们应该不会继续为难莘1县。于是,他们会经故城镇口渡河。”

顿了顿继续道:“韩世忠于故城镇,监控到梁山军渡河后,除了释放信号外,还有两件事要做。一,炸毁故城镇口渡河的桥梁。二,同时炸毁马陵道口桥梁。记住这是唯一的机会,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其后,永乐军从冠1县出兵突袭,依托两路河道形成的天然口袋阵、作战目的是:彻底把梁山军主力全歼于马陵道口!”

言罢,大家纷纷看向了帅帐的区域图。

许多人其实都不曾发现,马陵道和故城镇都处于河道,这个地方诡异的形成了V形态,一但真的炸毁两处桥梁,断了后路,那么V形口子,的的确确是对着冠1县的,大魔王竟是要以四千兵力,依托天然口袋,彻底吃掉梁山主力。

这样巧妙的地形以往还真的没人关注到,大多数就算走过那个区域,也只知道有河道,很难会联想到河道的交叉最终形成V形势死路,那个时候桥一炸,就真哭瞎了,那梁山军真就形成历史典故——背水一战。

别说梁山,这样细致的军事区域图就是朝廷官方都没有。这都是小虎头带着女娃宪兵,在虎头卫的保护下整天到处观察、测量,最终绘制出来的。

梁红玉就这德行,不要看她整天骑着黄狗乱跑,其实三年多以前才跟高方平的时候,她就喜欢画图,还喜欢标注比较特殊的事物。

都已经看明白了大魔王的战术和意图。而且这不是什么商量,是军令。

很明显,高方平要在损伤最小,不牵涉到大名府经济圈的情况下,歼灭梁山主力,形成绝对震慑。于此情况下才能真正放心出兵西北的。否则后院一但起火,就没人能安稳睡觉了。

想到这里,有几个了解高方平的家伙甚至怀疑,此番梁山的出兵,都是大魔王主动布局的。看起来故意把索超判死刑、罪名是勾引梁山和卢俊义,然后最近带着贾晓红招摇过市,这些都是有原因了。

林冲出列抱拳道:“相公的部署,全然用永乐军作战,至我北1京驻泊司于何地。此番梁山狗急跳墙,来势汹汹,到时候是背水一战的活命时刻,咱们人数处于劣势,四千军马太艰苦。”

高方平摇头道:“不会太艰苦,四千重骑精锐、打一万出头装备草根的贼兵也叫艰苦的话,那咱们就不要想去西北作战了。必须如此安排,才能让吴用放心进兵。我说了,大名府重镇肯定有他们的探子。虽然他们狗急跳墙急于拿下大名府,但不代表他们是傻子,确保他们全部渡河进攻大名府的前提是,北1京驻泊司依据朝廷命令出兵西北。那时形成大名府空虚,才是把他们引入口袋的战机。”

顿了顿高方平道:“北1京驻泊司必须真出兵而不能假出兵,否则这么大的军伍行动瞒不过他们探子,于是,名誉上是本官亲帅两万大军经河东路,前往战区。而实际上呢,刘法徐宁举着本府仪仗,带大军行军至肥乡一代停留,一是修整,二是以防万一,若我永乐军突击策略失败,为不使大名府重镇出事,则两万大军必须于这个时候回援,围堵水泊贼寇。”

徐宁楞了楞道:“只带着明府的仪仗,那您呢?”

高方平道:“我本人在冠1县,亲带永乐军进行马陵道口阻击战。”

众将一起抱拳道:“那样风险太大,还是明府和大军一起,我等去永乐军督战。”

高方平摇头道:“不了,你们不知道我对于永乐军的意义,里面好多人,是在高家伺候我从穿开裆裤时候长大的,那也是我一针一线组建的部队。这一晃眼两年多不见,有些生疏了,必须要我在,才能激发最大士气和斗志。打仗当然有风险,没什么必胜的说法。但还是那句话,这些风险必须承担,若这点风险都怕,那还进兵西北就是一个笑话。”

于是众人面面相视,不说话了。

高方平道:“对梁山军之作战部署就这样决定。但有不明白的,现在提问?”

没人提问。

高方平道:“好,现在起进入严格的战时保密计划,出一丝问题把本府至于危险境地的,定为叛乱、杀全家。”

“是。”众人齐声吼道。

最关心西北的刘法以及王德旺,同声道:“关于永兴军路刘帅的求援可咋办,明府您有您的道理,需要先扑灭后院之火,但是西部长城已危在旦夕。防不胜防了。”

高方平道:“防不胜防,那就不防!传本使令,从北1京驻泊司出兵起,本使正式依圣旨接管对夏作战权,战区各军系,不在接受任何地方和个人的瞎指挥。给刘延庆部命令:立即弃守东部长城。残破的河东军系撤退回汾州一带休养生息。永兴军系后撤至延安府、晋州一带迂回!“

“啊!”

几乎所有人跳起来,惊呼道:“那可不得行,朝廷命令要誓死守住长城,不能任由西夏蛮子进入我内陆!”

“守个屁!”

高方平拍案怒斥道,“一群瞎指挥的棒槌。短短两月,参战之十三万河东军基本被打废、战损过五层。我大宋禁军以及内陆厢军什么尿性,你们更比我还清楚。这种情况下,若永兴军系被打废,种师道所部亦形成孤军,那不是损失、那要变天!这个时候谁他娘的让守长城的,让他自己去打,这锅我高方平不背!”

于是全部闭嘴了。

第670章国家安全条例

高方平道:“我当然知道蛮子入境代表什么,妈的谁不知道啊。然而要实事求是:现在最凶猛的两黑军司在察哥率领下,摆明了要利用这个心态,彻底吃掉人傻钱多的永兴军。永兴军系不能废,否则那才叫长期直入,我后方再无抵抗之力量。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后方的厢军会全部跑光。更别想禁军离开汴京,以咱们皇帝的心性,那时相反会回收缩力量、回防京城。”

高方平敲着桌子道:“于是两相比较取轻的。是打仗就一定会有牺牲,今天死去的百姓,失去的土地、被抢走的东西,老子们以后一定拿回来。结论是:严令刘延庆部,在延安府和晋州一带迂回、牵制,只能骚扰,没有本帅命令不许和西夏军硬战。只有一种情况下允许他拉锯战的进行交战,那就是在局部、形成五比一之优势兵力,那就果断出击,吃掉他们一根指头。能吃掉一根指头就是功劳,若他刘延庆只是伤了西夏人二十个指头,也敢来找本府报功,那警告他,我会把他的全部家人在京城吊路灯!”

顿了顿,高方平再道:“传本使二计划,若最终延安和晋州守不住,则刘延庆所部可考虑继续退守河中府、以及隆德府一带,作战目的是持久性、牵制性,拉长西夏军补给战线。最终让西夏形成娇兵,锐气减弱,等候我北方军系西进和察哥部决战。”

“与此同时,本使之帅令到达时,让刘延庆所部以三日为限,尽最大努力撤离战区百姓以及物资,若实在带不走的官府物资烧毁,不能分给百姓,坚决不能。”高方平道。

“是。”书记官很快写完,交给高方平签押,然后送了出去。

高方平再道:“令种师道部,其主力紧守不出。另派部分兵力,于庆州、渭州一带,牵制骚扰西夏军补给线,作战目的是:减轻刘延庆部在延安府一代的迂回压力。警告他种师道,我不是朝廷那群傻逼官僚,出任何一丝幺蛾子,我就去把但凡姓种的人的脑袋砍下来、送进京去让那个皇帝当球踢。”

于是,第二部署命令签发了出去。

也在账内的大将童贯身为京畿路经略使,原本也想一起出阵,一是防止高方平出岔子,二是跟着去捞取一些功劳。但一听他小子的作战命令离经叛道,甚至允许刘延庆退守至河中府一代,妈的这根本有违朝廷命令,几乎等于放弃四分之一的国土。

对于童贯,若一起出征则担负了恐怖的政治风险,将来很可能背黑锅被清算,于是童贯改变了主意道:“明府,关于出兵策略中并未提及末将,末将于这个换季节时期旧疾复发,不便跟随出征了,就留在大名府为明府镇守后方?”

这太监的确可去可不去。去了有个好处是,方便帮高方平节制怨气盖天的河东军,因为这家伙现在真有些军中的威望。若不去也可以,让他带部分军队留守大名府,防止宋江那犊子又出什么幺蛾子。毕竟此番肯定是要把永乐军带上前线的,没有永乐军,面对西夏精骑的时候会吃大亏。

“行,就有劳童节帅了,你留在这边,切记不可干涉政务和我的路线,带三千军于济州郓州附近,留意水泊动向。”高方平道。

“末将遵命。”童贯只能答应。

他以前即便弱势也自称本帅。而现在这个时节,高方平已经是北方的相爷,对他只能自称末将了。否则就是第一个被宰了祭旗的人。童贯太知道这些人有多猥琐了,三千军虽然少,但只要他小高能于马陵道口歼灭最跳的梁山军主力,形成绝对威慑,那么短期内、三千军监控水泊就一点没有问题。

童贯毕竟是大将,此点把握还是有的……

屋漏又遇连夜雨。广西还是出事了。

此危机时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兼桂州知州宗泽上书,弹劾上一任桂州知州、现任刑部尚书王祖道存在重大过失!

皆因王祖道知桂州时,为了政绩,强势盘剥当地汉人,把弄来的钱,用去贿赂三江一代少民首领杨成冕、欺骗他们主动上书朝廷谎称纳土归宋,于是得地一千多里。

而南丹的少民首领莫公佞看穿了王祖道是个棒槌,打算揭露王祖道的阴谋,便修书杨成冕说:勿要上当,现在自治形势就很好。王祖道好大喜功、并不是真的善待少民,只是为了政绩把你部骗入麾下,最终他会如同剥削他治下子民一样剥削你,然后害死你。

但莫公佞的书信并未真的到达,被维稳的王祖道获知,于是王祖道诬陷莫公佞阻止大宋国策,立即起兵进驻南丹,把南丹少民首领莫公佞给捉了吊路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