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3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烂的文明,而不是比好。

大鲨鱼关七他信任大宋的原因是,大宋没他家乡烂……

现在好了,从河中府接受装备开始起来,高方平部虽然人数极其可怜,却是大部分人都武装到牙齿了。

基本上这些时日以来,所累积的包括神臂弩在内的新式装备,已经一万二千套了。只要再有五千套,高方平部的步兵就能全员换装了。

现在开始起,北1京军系一边修整,一边加紧适应新的装备和神臂弩。

神臂弩有个最大好处是利用了机械力,且对士兵“箭术”的要求不高。

这个时代对抗骑兵没有“弓箭集群”不行。然而和游牧战士相比,在骑射方面汉娃有天然短板。训练合格弓箭手需要的时间太长、代价太大了。若是能把人全部训练成史文恭那还说个蛋啊,可惜就是不能。

于是弩箭正式登上舞台。

弩箭其实和后来的火枪是一个性质,就因为对军士的使用要求不算高,能以较低代价,较短时限,训练出堪用的“远程打击群”。而创始于西夏的神臂弩就是这个时代的BUG,并且这项神器传入大宋后,被大宋艺术家们改良到了巅峰。他比初级火器的威力真的大太多。

神臂弩唯一的短板在于没有产能,形成不了集群,只能作为奢侈品,被罪高贵的一些军系用来装逼。

但是这个规则,正在被猪肉平的流水线、以及每贯钱的作战效率理念所颠覆……

高方平站在城头上,看着各部军士正在低强度做回复训练,与此同时,军士们在测试和适应新的军备。

目下除了已经基本形成神臂弩集群外,还有“核武器”。

正是江州那群丧心病狂的制造狂人,新开发出来的迷你投石机。

说起来呢这也是高方平根据后世迫击炮的思路、然后陶志明他们那些家伙开脑洞改良出的“投石机”。

特点是轻便,结构简单,一个人就可以背着到处溜达,放下来组装一下,就是迷你投石机,这东西能把弹药以抛物线方式扔出很远。

轰隆轰隆轰隆轰隆——

只见城外测试装备的“炮兵”们,正把一些个铁坨坨投射出去,然后帖坨坨在空中爆炸。

这就是测试和训练,但凡爆炸点不对的,他们当即调整投石机,调整引线长度。

大宋当然没有迫击炮弹,不过江州制造已经开发出了如同地雷似的“坨坨”,皮薄馅大,内中是火药钢钉混合,原理和爆竹一样,需要点燃引线后再投射。那么只要测量足够,把引线的生产标准和长短度统一,就可以做到在落地前的适合位置,进行低空爆破,形成散弹雨。

大宋火药威力仍旧不够,那点杀伤力当然不能和神臂弩相提并论,不过已经很猥琐了。

不多的新材料制造的步人甲,也在测试之中,以往的步人甲看似厉害,可以顶住骑兵冲击,但其实顶不住对方的破甲锥和西夏正统神臂弓,而步人甲又极其笨重,一但部署后几乎无法有效机动,就会成为西夏破甲锥和神臂弓的活靶。

至于现在,想破新材料已经没那么容易,他们得有更强工艺的“矛”才行……

小虎头最乖了,整天和小宋翔一起骑着大狗到处溜达,观看大头兵们训练,看到迷你投石机扔出炸弹在远方爆出光彩时,她会拍手叫好。

“给你。”虎头玉每次都会给表现最好的炮兵一个奶糖,然后又骑着黄狗跑去别处玩。

出了大头兵,小虎头连高方平的事也管,她有时候会粘着高方平的怀里道:“现在大娘的肚子应该很大了吧,‘小方平’再有几月就出生了,我听说孩子出生之际老爹不在身边不好。要不您写信回去,下令小方平晚一年出来好吧?”

高方平给他一个暴栗道,“那叫小小高,不叫小方平,哪里听过儿子和爹的名字一样的。”

“哦。”梁红玉弱弱的点头。

然后高方平也笑不动了,哥管天管地的,还能管小小高什么时候出来啊?真是的……

张威意直到六一儿童节之际,才把首期合格的压缩军粮交付高方平。

粮草官进行清点的时候高方平也在旁边,每记录一笔,高方平也在心理念叨一次,就因为他,我大军在河中府多耽搁了两天。

反正没有军粮无法进兵,既然都等了,高方平真的给大家过了一个儿童节。因为除了有虎头玉外,许多随军征战的“战地红十字队”还是孩子。高方平给他们过了一个战地节日。

六月二日,驻泊司出河中府,走水路,节省部队脚力,沿韩城一线直达龙门,其后经畅水换陆路,再次进入了急行军状态。

“报——”满身是血的传信兵到了近前,递上了最新军报。

“解县知县岳文老爷,拒绝撤离百姓,拒绝投降。他带家丁、差人、百姓,紧闭城门守卫,西夏军城破之际,岳文老爷下令百姓放弃抵抗,但岳知县却亲手杀了自己的妻儿,而后自尽,至此……解州沦陷。”

梁红英把这封军报念出来的时候,眼睛有点红,心里很难过。

高方平铁青着脸。解州沦陷乃是必然的,这就是高方平下的令,但是一部分地区的人员和物资撤离后,高方平还真没有民政权,所以也不知道固执的岳知县是不是以此死谏对高方平的不满?

这人不能轻易的进行褒贬,他是个临死都有骨气人物,一个固执的保守派。他在用他的忠诚对天下、对朝廷、间接弹劾高方平的不抵抗战略!

“尸体应该找不回来了!”高方平淡淡的道,“岳公一路走好,本府会以泥巴重塑你的身躯,以国士礼节送你入京享受荣耀,假设我没被你个老顽固的尸体整倒,他日我必定收复解州,以告慰你的灵魂……妈的这个老糊涂蛋棒槌,瞎几把添乱……”

凝重的哀悼词最终持续不到最后,高方平又忍不住破口大骂了起来。

众将一阵头疼,然后继续上路……

第680章五十一个军的战术

“报……报……报……”

路途之上,一封又一封的军报源源不断的传来,华洲,同州,耀州,相继沦陷。

最后是刘延庆的泣血书信,说是他在延安府和晋州一代仍旧被压制的严重,西夏人进兵仍旧生猛,晋防御战异常艰苦,又是九千军民战死。半残的永兴军系若在不得到修整和支援,或将彻底崩溃。

高方平发出了新的命令:暂时没有支援。你刘延庆部不要再做无畏的抗争,现有条件下,你永兴军系不具备反击能力,坚决不许与西夏军正面决战。原则上,允许晋州失守,但不允许永兴军系退出延安府战区。

命令二:正式打散永兴军系固有编制,不在以集团军方式作战,不在做出大型部署。以“军”为单位、打散为五十个独立战斗编制散于战区,野外包围城池,做持久性、游击性的长期骚扰和牵制。

命令三:种师道部,加强在庆州、渭州,凤翔府一线,阻击西夏军后勤线,由早期的骚扰战术,正式转换集群歼灭战,不惜代价,减轻延安府战区刘延庆部压力……

这样的部署,一定又要遭遇他们想不通。

在老种的角度骚扰没问题,现在却要拉长战线开始正式对西夏后勤线发起歼灭性攻击,这根本不是种师道擅长的战术,骑兵不足的现在,兴许会带来严重的损伤。所以他老种肯定会有抵触心理。

然而抵触有个蛋用,再打永兴军系就废了。他秦凤军系目下损伤不大,该做出一些牺牲了。

至于刘延庆方面,军系打散独立作战,那当然基本没他刘帅什么事了,估计他想死的心都会有。

然而这是必须的,刘延庆他也是官僚,这种时候他为了自保难免会放一些错误,譬如保他喜欢的部队,就会去牺牲那些他不喜欢的部队。这是永远不可避免的。

放弃长城以来,在撤退的大方向命令下,事实上在细节上,刘延庆存在不少“瞎指挥”行为。这些根本瞒不过高方平。

于是现在高方平连老刘也不信任了,直接打散建制,让他麾下的那些统制官独立作战。他们才是真的中流砥柱,是最有经验的兵痞老油条,他们熟悉基层、熟悉地形,只要不被瞎指挥,他们的小部队方便机动,生存能力很强。在高方平以“保命、骚扰、游击”的思想指导之下,应该可以暂时避免因瞎指挥而造成的大量伤亡。

相信很快,察哥就会知道厉害,他将被看起来怂的永兴军系,正式的拖入“游击性巷战泥潭”……

“高方平是不是脑袋被驴踢了!”

永兴军路行营帅帐,接到高方平的命令后,延安府知府以及刘延庆一起破口大骂起来!

他高方平竟然要让真正能战的永兴军系打散,陷入无人指挥的情况下的游击战策略。

“妈的传言没错,他果然是过街老鼠,就连打仗都像老鼠一样。”

延安知府也怒不可泄了。他高方平竟敢来一句“允许晋州失守”的指示,妈的晋州可以放弃,那代表事不可为的情况下,延安府也可以放弃了?这是让刘延庆带着军队跑路,留下老子们满城文人和百姓用脑袋迎接西夏人啊?

于是知府大人不怀好意的看着刘延庆狞笑:“刘经略,你该不会真的做逃兵逃亡吧?高方平那个不良少年,是迟早被吊路灯的人,你就算要站队也得想清楚了?”

刘延庆原则上不受延安府指挥,但也不敢太放肆,脸色尴尬,无法答话。

与此同时,刘延庆太知道高方平的心狠手辣,若出一丝问题,他的战术得不到执行,他来到之后肯定是要杀人的。

最终,刘延庆仍旧下令打散编制,成立了五十一个以军为单位的独立战斗编制,责令他们不再接受指挥,不再有固定防区,以存活骚扰牵制为目的。

其后,许多各防区的将领来信问:“军粮如何补充?”

“老子如何知道,吭树皮,吃蜘蛛。或者抢西夏人粮食,饥餐胡虏肉,渴饮蛮子血。”这就是老刘无奈之下对属下们的回答。

与此同时被知府大人压制,刘延庆真的不敢走,带四个军的战斗编制,扬言效仿岳文知县,誓与延安府共存亡。

妈的他当然不想死守延安府,但高方平说了,允许晋州沦陷,却不允许永兴军系撤离延安府战区……

“糟糕了,大灰狼高方平终于开始对咱们秦凤路开刀。”

种师道拿着作战命令,在帅帐走来走去的喃喃道:“刘延庆那个反骨仔基本被打个半残,却是为了救这些废物,我部要分兵渭州庆州凤翔府一代,正式用步兵对西夏后勤线阻击。哎……损伤不可避免了。”

骂虽骂,老种当然知道打战就得有损伤,这个不以谁的意志转移,代价再大也得顶着了。否则刘延庆部真会死光,与此同时种家的流氓恐怕也会被高方平杀绝了。他小高比司马光陶节夫那些人可猥琐太多了……

西北战略形势正在悄然转变着。

目下察哥已经放缓了进兵的速度,并未真的硬啃重镇延安府,而是回撤北上,开始打汾州和最东部的战线银州。

是的,就是陶节夫相公当年亲手打下来的银州也危险了,大家默认为不能丢、要守住“陶相爷政治果实”的那个地方。

这个时候上至朝廷诸公,下至基层战斗单位,所有人已经胆寒。特别已经被打残,退守汾州银州一代的河东军系,强烈要求刘延庆部支援。

然而没有支援。

这个时候只有高方平看穿了一切:察哥的后勤线已经面临大压力,开始困难了。察哥现在去打毫不重要的汾州和银州,证明他真急了,急于吸引已经退下去的永兴军系再次北上决战、这就是察哥的战略意图。

敌人所希望的当然要反着做,算好刘延庆部已经被打散,成为一盘散沙的独立战斗单位。不然在信息不通畅的时候,他老刘放错瞎指挥,永兴军系集中起来中计被察哥歼灭,此番就真的跪在西夏的手里了。

最早时候只有高方平看穿了察哥的险恶用心,他就是想要最快速度全歼永兴军系。于是高方平不让他阴谋得逞,当时做出了弃守长城的决定。随后又做出了打散“百军作战”的方案。

这些部署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让察哥有机会一口气歼灭大宋能打的精锐。分散后,他们不是集群战的主力,将全面开始牵制骚扰。

目下,高方平急令河东军系:不许退,打散编制,机动游击,原则上,允许银州和汾州沦陷,烧毁粮草、撤离能够撤离的百姓,至于城池,他擦察哥要多少就给他多少。

与此同时,高方平再次全民动员。

这次不是全民战争,而是劝说百姓不要效仿解州岳公,不要做无畏抵抗。孩子妇女尽最大能力和速度撤离后方,年轻力壮戾气重的,可以加入军队打游击。至于其他无法撤离的人,则安安分分做老百姓,静待王师收服失地的一天。

高方平有底气敢放弃的原因在于,此番不是浑人领军,而是察哥。他是个重礼仪、又强推汉化的人,这样的人,是不会胡乱屠杀沦陷区百姓的。杀的越多他就越是全民公敌,他的部队越发面临瘟疫的危险,以及巷战的抵抗。这个道理察哥当然懂。

再此情况下只要听了高方平建议,不做过分反抗,察哥真的不至于把沦陷区的百姓们怎么样,察哥也需要人留在城里,那才叫占领区,否则那就没用的无人区。

被占领区的人,当然会被一定程度的侮辱,会有一定程度的伤亡,但是没有办法,战争就是这样的……

自从国战开启后,中书门下也没人去打麻将了,哪怕没用大家也要留在这里,装作在为国操心。

一般来说,大宋在战时体制下,门下侍郎会同时兼任枢密使,也就是权益下进行政府和军府整合集权,以便配合战争。最大程度防止作战军系以及地方官府的撕逼。

然而无奈的在于,早前太多幺蛾子,蔡京虽然在位,赵佶却都已经不太信任他,于是没有进行集权整合。只是命枢密使陶节夫入住中书门下,一起参与讨论决策。所以现在的中书门下,应该叫“战时军机处”。

蔡京已经懒得看关于西北的文书,因为现在所有人对高方平的意见实在太大。越来越多的国土沦陷的现在,蔡京真的不想抓权来宣读军报了,妈的这个时候宣读消息的人,怎么看怎么都像丧权辱国的相爷。

于是蔡京以军务为由,把这些所有文报,都交给张叔夜和陶节夫处理。

现在居中协调的是张叔夜,他是中书侍郎(副相)、还兼任枢密副使,的确是个暧昧角色。至于决策,则是陶节夫进行,不过张叔夜拥有否决权。

目下大抵的权利构架就是这样的。

拿着西北文报看了许久,张叔夜合起文书,递给陶节夫道:“这个高方平,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理论上他一向强硬又骁勇善战,为何此番有能力神速行军,短短时日进河中府,却是后面进度很慢,只让国土沦陷,但他北方军系迟迟不投入战线?目下众口一词都在反对他怠战、丧权辱国,他怎么就一点不急?”

第681章前三排的那些事

陶节夫咬牙切齿的道:“高方平此小贼可恶,老夫当年誓死打下的银州,兴许要被他弄丢。从军事上,我相信他不是个庸才,他会有他的用意。他应该是在等候决战时机,寻找一种战前的‘悲壮感’。的确战场瞬息万变,选择什么时机,进行一场提升士气的歼灭战,这个需要身为战场帅臣的他判断。可是如今的时局,把所有人都吓怕了,他的过人之处,到底什么时候才发挥出来?”

蔡京笑道:“他一向都厉害的,一向被两位抬举的,所以他应该很快会让两位放心的。”

张叔夜和陶节夫想死的心都了,这个时候蔡京这样说,怎么看都不是表扬高方平,而是“出了问题都是你们两个的锅”的意思。

梁中书非常尴尬,作为人质留在京中的梁希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