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5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方平有自己的难题,种师道也有他的难题,翻越秦岭对于他那真是打仗,要死多少人没人知道,然而种师道别的不会,他就会搞这种事。且这个时期干这种事,没人会在政治上纠察他。

所以现在的基调,大宋的第一期铁路工程,就是最难的川陕铁路。

陕西赤地千里,西夏粮食缺口还是很大,同时那边的矿很难进成都。这叫任督二脉不通。

若能用三至五年时间完成这个战役。大宋活了,西夏也就活了。然后西夏就能作为缓冲,将来顶住蒙古铁骑南下。

蒙古铁骑是这个时代的BUG,顶住他们靠的就是这条铁路。

否则他们也是被传销洗脑了的屠夫。铁木真说了“人生最大的快慰在于战胜,在克服敌人,追逐他们,夺取他们的财产,使他们所爱者哭泣,骑他们的马,抱他们的妻女”。

是的不要以为他只是个杀手,其实铁木真同时也是一个大思想家。于是在这个传销理念下,凭借狠辣和梦幻级的技战术,蒙古铁骑做到了真正的当世无敌。

他们传销似的凶残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所以除非有蘑菇和战略轰炸机,至少也要坦克海,否则高方平尽量不想在汉娃土地上和他们正面交锋。

南京大屠杀其实不是最血腥的,历史上的成都大屠杀才是。就是蒙古人干的。

因为宋朝在抵抗蒙古的时期,川中最顽强。那真是前赴后继,一批又一批的军民战死。各种情况相加,战后一千三百万川民,只剩下不到百万。

后面持续到号称人口最鼎盛的清朝时期,川中人口都没有恢复,只有宋朝时候一半,七八百万的样子。

这方面诸葛亮以及宋朝的文儒政治是有作为,话说诸葛丞相在政治上虽然龌蹉,但是他的存在和作为,加上大宋的文儒政治洗脑,让这个时代的川人认为他们才是汉娃正统。

以至于蒙古人要搞个成都大屠杀,比南京大屠杀的规模大了四倍。那是因为被抵抗怕了。

扯远了。

蒙古人虽然牛逼,但有了猪肉平变法后,他们没能力打到成都来,只说是大魔王被迫害妄想,要有足够的准备做出应对。要把战火缓冲在大宋之外。那么将来辽国西部沦陷后,蒙古铁骑将直面西夏。

大宋志愿军会分为两股,进西夏和东辽作战,那唯其只有一点就是,后勤必须很给力……1

第963章人们公仆

高方平觉得成都老表们弱爆了。

他们觉得粮食够吃了就小富即安,高方平却觉得,现在的粮食连三层功力都没发挥出来,仍旧不够猥琐。

种植了出来虽然难以卖掉,然而多建些粮场,堆着养虫子和老鼠也很不错,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呢?

于是根据进入成都平原遇到的那个妇女思维,高方平下达了动员,只要都江堰在,成都平原无需养地,无需轮作,不许土地闲置,全部满负荷种植。

种植出来后除了按照政策比例缴纳官府,剩余的你们如果觉得多,可以依照当年市场均价,略加少许,卖给官府。

不想卖的可以用于去养马养牛,养这两东西官府会给予补贴。算是农业补助的一种。

然后作为工农业的辅助,现在多个大型水库也正在挖掘当中。

成都平原并不缺水,但不表示水库无用,就如同在金属板子上挖坑后,就加大了散热面积一样。平原上也一样,水库挖的越多,平原吞咽储水的能力就越大。

配合现在更强劲的第三代水泵楼,这些水库能做的事就多了。这就是高方平的加强版都江堰工程。

古代的江河泛滥很严重,而岷江作为长江源头之一,在雨季如果岷江水量控制不住,汇入长江后,兴许就能是压垮长江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岷江分为外江内江,外江流出去,内江流入成都平原,这就是都江堰工程的作用,于是成都平原的储水吞咽能力加强后,就能在特殊时候控制,加速引水进入内江,以减轻长江中下游的压力。

这个时代的江河形势和后世当然不一样,所以这个加强版都江堰工程、对汛期长江水量控制的比重有多大,暂时很难算出来,但高方平保守的估计,百分之五的加权是有的,所以要说他重要也很重要。

那么除了控制长江水量这个用途外,有水库就会有更多沟渠,那当然代表成都的可耕种面积会大幅增加。

现在真的暴走了,成都变为了一个大工地。进入十一月后天气冷了,却到处热火朝天,抓住这个土木工程的最佳建设时机,到处开工。

百姓进攻,武装防御。

少年军干部们动员了超过三百七十万的人力,自带饭盒的上前线干活,热火朝天的景象。

军队干什么呢?

做保姆。照顾这些劳力的家小,确保治安和规矩,出事时候紧急救援。有空就去工地上装亲民,送饭送水什么的。

人家通行做法是军队干活装逼,老百姓彰显鱼水情、送茶送水说句“战士辛苦了”好吧。

然而大魔王就喜欢反着干,军队那点力量在高方平看来弱爆了,根本是杯水车薪。

所以大魔王说了,现在这形势才叫“人们当家作主”,现在的公务员和军人才叫“人们公仆”。很显然这个问题上从古到今许多人在说,却没几个人弄明白含义,或者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或者是揣着糊涂装明白。

林摅、张绵成,种师中等人对此也是醉了。他们真没见过大魔王如此龌蹉的人,竟然有能力骗了近四百万的劳力自带饭盒上前线干活,妈的那劲头比给钱时候积极多了。

是的老百姓就这么萌,古代尤其如此。什么时候公务员老爷只要把他们当回事,愿意管他们的事,他们也愿意付出的。

这就是不脱离基层的好处。哪怕装逼,大魔王也要求他们自我批评,我都带头批我自己了,你们这些家伙想多高呢?你们有多高贵?

目下林摅都识时务者为俊杰了,然而张绵成又被批“脑子有问题”,因为这家伙他说他是完美无措的,扯任何事他都来个“这不关我的事”,于是他和郑居中是唯一不自我批评的人。

事情他还是做了些的,民政方面是有他的一套的,然而他连表面工作都不做,装清流,就倒了大霉。

大魔王批示他脑子有问题后,林舅舅天天给他小鞋穿,整的他跳脚。

韩世忠来告状说,种师中也是有问题的家伙。他整天骑在马背上,拿着随时可以杀人的神臂弩到处溜达,说是抓贼,然而现在根本没有几个贼,论抓贼少年军比他强,所以他已经吓到了不少大头百姓,主要他的不少手下也带着神臂弩。

对此大魔王批示:说他有问题就过头了。

不过最后也没收了小种帅的神臂弩。与此同时教育他:“你思想仍旧没有转变,老想着会从什么角落,猛猛的冲出一伙土匪来抢夺官军兵器,这也算脱离基层的一种,没了解到新形势下的新需求。”

大家惊为天人。

因为大魔王又说对了,小种帅他真在担心这个问题。这种事在大宋往前的确有不少,这就是双流那伙棒槌、进山调查个牛案也要十几人一起去的原因。

种家的流氓很固执的,被没收了兵器后他就闹情绪,撂挑子称病不出来上班。

话说宋夏之战后,小种帅也算是名将了,距离建节还差一级,不过名气真不小。于是高方平拿他没办法,只得把他派进大理去勘察地形,体察民情民风去。

是的就是带几十人进云南。几十军人行动也不算军事调动。另外种师中手持高方平关防,加上高方平给大理皇帝段和誉的亲笔信,就可以明目张胆的带大宋军人访问了。

因为大理是属国,现在的皇帝段和誉,乃是大宋册封的“云南节度使”。

天龙八部里段和誉是个优柔寡断的软脚虾。历史上的这个段和誉呢,也是优柔寡断的老好人。他性格随和勤政爱民,亦曾要励精图治。然而他绕不开的一座大山就是高氏的专权。

此点上金庸没写错,段和誉真的是个没心没肺、随遇而安的慈祥人。在这个时代,以云南那种高原气候,段王爷他能活九十多岁高寿,还把皇位让出去出家为僧,所以他真的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一个人。对一些事他想管,但没能力也就不会过多纠结了。

这家伙在小说中前脚和乔峰结拜,后脚看着他结拜兄长被一伙诸如谭公谭婆的鸟人围追堵截,弄的有冤不能伸,有屈展不开,身败名裂。然而这个说“有难同担”的结拜兄弟在干涉呢?他没心没肺的看着王语嫣YY。

这就是段和誉,老金的这个小场景对段和誉的定位还是蛮精到的。

于是现在面临高泰明的专权,不是说段家真的没班底、没一战之力。而是段和誉不想掀开内战让治下子民流血,于是他就没心没肺的混着,犹如他目睹乔大爷被围攻而不出手一样。

高泰明就是高智升的孙子,现在大理的实际掌权人——高丞相。

高氏在大理是大族,控制了相当多的资源和地盘。政治地位不如段家,但经济地位就比段家强很多了。

没有惊喜,整个天下都是人情社会,到处是攀亲戚的人。

自高方平白池草原大捷后,成都高家大院牛逼了,于是大理一手遮天的高家也和成都的高家来往了。所以浣花溪那些孙子有很多生意在云南,他们是不是真的沾亲带故天晓得,然而这些鲨鱼哪怕伪造族谱,只要想说,总能追溯到地球上第一个姓高的人身上,这就叫裙带。

于是这两二流子高氏相互攀着亲戚,就有了很多的生意合作。五尺道上的马班,有一半是浣花溪高家大院的,保护他们的正是大理的高泰明相爷。

尤其高方平进川的现在,那个喜欢随波逐流的段和誉正在郁闷。他在苦恼高方平进川后,大理会有什么幺蛾子。

于是段和誉这孙子就写信给大宋朝廷,找张叔夜哭鼻子,让老张可怜可怜云南子民。

所以呢,七天前高方平接到了老张的亲笔信,信里莫名其妙把高方平臭骂了一顿。说是大理的稳定和繁荣、对大宋后方非常重要,要一碗水端平,不许过度干涉段家,也不能抬举高家,你小子不要以为但凡姓高的都是亲戚。

高方平才是被喷的冤枉,妈的什么都没干就中枪了,于是恨死段和誉那小子了。

其实高方平一来就把高长生宰了,也是一种政治信号,代表对段和誉表态,不会支持高泰明。

在一定程度上,云南是大宋属国,段和誉是大宋册封的云南节度使。在古代的政治正确来说,云南已经算治下,那就不能闹的主弱臣强,否则连大宋皇家和朝廷都会掉面子。

于是理论上,高方平应该帮老段夺回云南治权,这才叫政治正确。然而老张也不允许。

因为一但大理政治统一了,那又不是真正的治下,没有大宋的驻军,于是有一定概率会改变大理的政治走向和立场。虽然段和誉戾气不重是老好人,不喜欢动武,却恐怕也就没以前对大宋贴心了。

这就是老张说的问题所在,要保护好段家,不能让高泰明膨胀了把老段谋害,但同时不能让段和誉完全不受牵制,必须做到政治上的平衡,逐步的改变大理民生,让他们离不开大宋。

老张简直在说废话,我小高难道不知道啊?然而做起来有太多的细节。

这就是此行派种师中入云南的目的,他背负了观察栈道,熟悉民风等等重任。最重要的是带去高方平的亲笔信给段和誉,高方平在信中点单直白的说了“一定挺你老段,一定保云南民生,然而除非高泰明造反,真正危急到段家统治,否则大宋原则上不介入段氏和高氏的关系。”

这暗示了段和誉胆子可以略大一些,我猪肉平虽然不管你们的斗争,然而如果高泰明敢造反,就是颠覆大宋的云南节度,破坏大宋后方稳定,原则上就可以出兵勤王了……1

第964章来年的展望

把整种师中派出去做丘八后,现在每到中午,高方平喜欢躺在河边工地的躺椅上,看着工程师建设江州设计的第三代水泵楼。

这东西现在老牛逼了。

想当年高方平带着那些草根,又没几个人懂,依靠模仿盗版大宋的水运仪,首次研发出这个东西,然后借助江水的少量推力,借助老牛们日夜不同的原地打转,把这个东西运转了起来。

其后高方平就不管了,让他们自己去折腾。

一个产业的萌芽是从赚钱获利开始的。江州水利工程司这个国企,除了在江州治下修建了很多,增加了耕地外,所获得的第一笔订单就是大名府。

老裴是头鲨鱼,他顺便偷窃了江州的技术。当时的大名县除了第一批八座水泵楼是江州建造外,所谓教会了徒弟就饿死师傅,老裴把江州一脚踢开,自己建设了大名府的水利司,甚至从江州挖走了几个匠人技术员。其后大名府就开始自己搞水泵楼。

一开始大名府造的不好,被江州人嘲笑为山寨版。然而架不住老裴在北方订单也不少,造着造着,就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他们所采用的方案和江州有所不同,却是各有特点,一时之亮瑜。

然后就在全国各地和江州抢订单,这是竞争带来的技术更新和进步。

时至今日,江州水泵楼已经进化到第三代,毛病更少,运行寿命更长,抽水效率更高,毕竟是江州,技术上还是略微领先大名府的。

不过裴炎成猥琐的在于,他最先在水泵楼上引入了机械动力,工作效率不如江州,但工作量比江州的牛,同时把牛力和人力释放了出去。

老裴是个敢吃螃蟹的人,当时虽然听闻第二代轮机毛病多,不过见大魔王都开始下单订货,老裴也就下单豪赌了。

这方面江州为什么落后了呢?

因为他们思维被他们自己禁锢了。毕竟江州水利司的人,和江州船舶工程院的匠人走的近,于是受工程院的人影响便有了完美强迫症,工程院的技术宅们自己都不想用那些瑕疵很多的轮机,江州水利司也就有了这种思维,迟迟没有采用。

所以这方面大名府弯道超车。现在老裴麾下的水泵楼造的不如江州,不过在把水泵和轮机匹配这个技术环节上,做的比江州超越半个身位。

这些真要功底的,要问道理谁也无法说清楚,原理就那样,但老裴派出去的工程团队,他们调校匹配的传动总成,就是比江州的效率高,比江州的毛病少。

以至于大名府就此有了衍生业务,即火车第二代变速箱的研发,采用了大名府的技术和思路。好在时静杰戾气不重,否则江州的相关技术人员会被虐死的。

现在这个示范性水泵楼就是江州援建的,然后采购了2。1代轮机,传动总成则是老裴他们的人来制造。

江州财大气粗是援建,然而老裴抠门,他派团队来干活是要收钱的,由成都府财政付账。

轰隆轰隆——

刚刚建造完毕,开始试车的大家伙一运行,成都府的土著们惊诧了。

他们半张着嘴巴,目睹着这神奇景象,只见原本上不来这个丘陵的江水,被强势抽入了挖出来的沟渠后,等土地吸饱了水,那些活水就开始顺着沟渠流动。

这些沟渠工程被成为“成都渠”,经过了合理设计,在这片局部的丘陵高地循环一圈后,最终水往低处流,没用完的水,又回到了主河道中。

“这……这……”

有个老头想了想大着胆子的道:“这么一来,不用花费太多人力,这些地也成为了耕地?”

高方平起身看着远处道:“是啊,这就叫耕地,没有秘诀,其实地都是可以种植的,无非效果差异,贫瘠和富裕的差别。只要解决了土壤的养分和水源,就是耕地。我告诉你们啊,直接用河灌溉,就连养地都不需要,亦不需要额外的农肥。农肥是给过度耕种的贫地用的。”

“请教老爷,为什么?”有农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