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风满青壁-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永昌侯陈绍冷笑道:“谈何反击?闻家管理不善,粗心大意以至军营爆发马瘟,闻若蓝作为赤雁关主帅竟然不听号令私自带兵离开,致使赤雁关失陷,如今元隆关形势危急,霞岭关风雨飘摇,失陷不过早晚的事,与其苟延残喘,负隅顽抗,不如暂时与阿都沁讲和,保存实力,以图后计!”
  他说罢,摇了摇头,痛心疾首道:“二十万燕云军啊!大璟最具战力、装备最精良的军队,就这样被闻家弄得一塌糊涂,臣真是不忍心看着燕云军的将士们如此一批批的倒下去!”
  梁阁老手持笏板,痛哭流涕道:“大璟自开国以来就未曾有过割地求和之事,如今不能在我朝开这个先例啊!陛下三思!”
  “陛下!”说话的是康宁伯赵毅,“燕云军一溃千里,不论是否求和,臣建议,即刻派人前往西北接管燕云军,闻家主帅押解回京逐一追责。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如此方能树国威,正军纪!”
  他旁边的承恩伯蔡绚立即反驳:“胜败乃兵家常事,闻家驻守边关多年,未曾让外敌入侵一步,为何连一点将功赎罪的机会都不给?闻若蓝暂且不论,如此着急削去闻存山闻若丹父子的统帅之权,是否太操之过急?”
  “常事?这是常事吗?难道要燕云军全军覆灭,西边一线全线失守你才满意?”
  “康宁伯!你不要血口喷人!”
  两人大声吵了起来,璟晟帝“啪”地一声摔了茶盏,两人才住了口。
  皇帝胸口起伏,阴沉的目光从下头神色各异的人脸上扫过,缓缓盯上默不作声的覃王。
  覃王躬身,直起身子才缓缓道:“父皇,儿臣认为康宁伯言之有理,求和之事可以押后再议,但燕云军的统帅之权,闻家的确是该交出了。”
  站在御案下首的太子嘴唇紧抿,目光似箭一般射过来。
  覃王眼光移到他脸上,两人对视片刻,覃王道:“不是说不给闻家父子将功赎罪的机会,而是危机当前,不能不有所决断,何况近年来闻家管理不善本就是事实,这点相信户部沈大人也深有体会。”
  他说罢,转头瞧了沈宜宣一眼。
  人堆里的沈宜宣撩动眼皮,朝覃王瞥了一眼,皮笑肉不笑地“嗤”了一声。
  太子沉声道:“皇兄认为何人可以去接管燕云军?”
  覃王还未搭话,永昌侯陈绍已出列往御前一跪,“臣斗胆,愿前往西北,接管燕云军!”
  承恩伯冷笑道:“永昌侯,大敌当前,你认为你能担此大任?别是过去了就请阿都沁喝酒吧?”
  “你!”
  覃王朝康宁伯使了个眼色,康宁伯忙也出列,跪下道:“臣不才,也愿去西北,请圣上定夺!”
  皇帝不说话,看向新上任的兵书尚书钱愈和一直不声不响的平宁侯曾广权。
  那两人头一低,一副不想开口的模样。
  璟晟帝觉得胸口发闷,眼睛发花,勉力支撑着看向一边昂首肃立的怀阳王高炽。
  高炽见皇帝终于把目光转过来,朗声道:“臣弟认为接管燕云军刻不容缓,至于派谁去,臣弟倒有一个人选——”
  璟晟帝死死盯着他,蓦的喷出一口鲜血。
  朝堂上下顿时一片哗然。
  “快传太医!”内侍潘润高声叫道,跑上前扶起瘫倒在御案上的皇帝,哭道,“皇上!”
  璟晟帝双眼上翻,口中喃喃道:“狼子野心……狼子野心……”
  群臣惶恐不安,眼见内侍将皇帝从御座上架起,太子一个箭步过来将皇帝背在背上,方才回过神来,齐齐跪下呼道:“陛下保重龙体!”
  这时天已大亮,阴云蓊蓊,天际飘起了鹅毛大雪。
  闻若青在养心殿外等着,没有内侍来召他进去,片刻后却见一个眉目端正的青年从殿内出来。
  那青年见了他,远远便拱手行礼:“闻六公子。”
  闻若青回礼,“穆大人。”
  这人便是刚调任督察院佥都御史一职不久的穆停云,他神色疲倦,显是一夜未眠。
  闻若青等他走近了,便问他:“穆大人昨日晚间一直在养心殿?”
  穆停云笑道,“正是。”
  “这么说来……”
  “我手中有关通政司使蒋明和怀阳王的东西都已全数呈与皇上,这是太子的意思,”穆停云低声道,“原本想再等一等,昨日晚西北战报送来时我正好在太子宫中,太子这便命我来此秘见圣上。”
  闻若青默然一阵,“圣上他……”
  “尽管证据确凿,圣上仍是将信将疑,”穆停云叹了一声,“我能做的也就是这样了,能不能对保住你们闻家的兵权有所帮助,穆某就不知道了。”
  “多谢穆大人!”
  穆停云顿了一顿,对闻若青道:“闻七公子的事,还请节哀,穆某告辞!”
  他走后,闻若青又等了一会儿,才有内侍过来请他去皇帝寝宫。
  他到了皇帝寝殿外,见拿着药箱的两名太医神色慌张地离去,又等了一刻钟,内侍方出来引他进去。


第094章 出发   是烽火。
  皇帝阖目躺在龙塌上; 旁边几上一只博山炉内燃着淡淡的安神香。
  闻若青撩袍跪下,“草民闻若青参见陛下!陛下保重龙体!”
  皇帝嘴角扯了扯,眼睛半睁; 看了他一会儿; 方断断续续道:“你……拿火。药做借口……不想做这兵马司指挥使,朕由你……”
  他停了停; “你想去西北; 朕也由你,你去吧……”
  闻若青再次行礼,“谢陛下!”
  这时有内侍过来禀告; “皇上; 蒋昭仪求见; 说是担心圣上身子; 一定要亲自瞧过才安心。”
  璟晟帝猛然咳嗽一阵; 怒道; “轰出去!”
  内侍正要走,皇帝又道:“慢!”
  他平静半晌; 缓了一缓; 才掀动嘴唇; “罢了,让她等一会儿。”
  他把目光转回闻若青脸上; 片刻后道,“潘润,宣旨。”
  潘润咳了一声; 从袖中摸出一个卷轴展开。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擢闻若青为正三品怀化大将军,率领两千兵马; 即刻前往元隆关,钦此!”
  “朕只能给你这么多人马了,”璟晟帝闭上眼睛道,“如今……如今……”
  闻若青埋着头道:“臣明白。”
  皇帝睁开眼睛,“你去,把赤雁关给朕拿回来,你们闻家,不论谁把阿都沁的人头砍下来,朕都答应你们,闻若蓝的事,朕绝不追究,燕云军的统帅之权,朕永不收回。”
  “谢陛下!”闻若青叩首。
  “你接旨吧。”璟晟帝喘息片刻,又吩咐潘润,“严德霖来了没有?把他给朕叫进来。”
  闻若青出去时,正碰上严德霖面容肃穆地进来,到他跟前低声问道:“圣上召你怎么说?”
  “圣上命我即刻去西北。”
  严德霖松了口气,没说什么,迈步进去了。
  闻若青出了殿门,大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而来,他伸出左手,接住几片雪花,凝视片刻,将手握紧,大步疾行出宫,未再停留。
  他回了国公府,径直去了清心堂。
  江氏房中所有人都在,他舅娘项氏也在,大家拥簇着甘氏,甘氏双眼通红,但神情还算镇定。
  闻思源旁边坐着个双目红肿的姑娘,他一眼扫过,没认出来是谁。
  那姑娘脂粉未施,见了他扑过来哭道,“表哥!你……你要去把他带回来!”
  她母亲项氏喝道:“意姐儿!说什么胡话!”
  源姐儿忙将意姐儿拉回去。
  闻若青对大家行了一礼,道:“我已领旨,这便出发前往边关,三婶,意姐儿,我会尽我的力,但结果如何,不能预料。”
  意姐儿哀哀哭泣。
  甘氏用手帕按了按眼睛,半晌道:“你自己多加小心!”
  江氏看了儿子一会儿,道:“你去吧,我们就不送你了,沉壁,你去送送。”
  尹沉壁应了,安慰意姐儿两句,抽身出来。
  两人默默往大门走去。
  尹沉壁良久才道:“你的行装我已放在门房处。”
  她顿了一顿,又道,“第一次替你收拾行装,也不知——”
  闻若青笑道,“哪里这么讲究,有的吃有的穿就行了,就是你给我做的那两件衣服带了没有?”
  “带了。”
  “好,”他抬头看看天色,“圣上给了我两千人马,我让人在西边城外候着,如今离约定出发还有两个多时辰,我想去拂云庵看看老太君,你怕不怕冷,不怕冷就跟我去一趟吧。”
  两人一路说着,出了东侧门,就见门口有个身形瘦长,胡子拉碴的人牵了匹马迎上前来:“六爷!”。
  闻若青迟疑道:“你——”
  那人拂开脸上的雪花,“六爷,我跟您去西北!”
  闻若青笑了笑,“你想好了?”
  “早就想好了,只是四爷一直不允,”那人道,“如今徒弟都带出来了,冯先生也帮我说了几次,四爷才松了口。”
  闻若青在他肩上拍了拍,犹豫片刻,说了实话,“楼怀玉,四爷不允你去西北,是怕你去了军营——”
  楼怀玉挺了挺胸,大声道:“我明白!六爷如今看我,难道没有爷们气吗?”
  闻若青端详他片刻,长声笑道:“好!是个爷们!既如此,你去西门外的十里亭附近那候着,找一个叫邱川的校尉。”
  楼怀玉应了,又道:“六爷,如今我既从了军,就用回章远这个名字。”
  “好,章远,你去吧。”
  夫妻两人各上了一匹马,一路快马加鞭,往南城外的青云山奔去。
  闻竣和几名护院骑马在后面跟着。
  进了山,雪更大了,雪飘如絮,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到了拂云庵外,两人下马,他拽紧她的手进了庵门。
  闻老太君盘腿坐在大彻堂角落的一个蒲团上,正在闭目打坐念经,边上燃着一个炭盆。
  她身边的静空师傅拿来两个蒲团,老太君停了念经,睁眼看着坐到她面前的两个年轻人。
  “要走就走吧,还来看我干什么?”老太君数着手里的佛珠,开口道:“婆婆妈妈拖泥带水的,吃两次败仗而已,什么大不了的事?”
  静明师傅端来两杯热茶,尹沉壁捧着热烫烫的茶杯,听老太太数落自己的孙子,不由微微一笑,莫名就觉得心里安定下来。
  闻若青笑道,“是。”
  老太君这才转过头对孙媳呵呵一笑,“不过来了也好,陪我说说话,今儿晚上就在这里歇了吧。”
  尹沉壁应了,老太君瞧着孙子,半晌才道,“你们几兄弟,你和蓝哥儿年龄最相近,打小也最要好,那会儿还没分家,你和蓝哥儿天天混在一起,你躲我藏的,总喜欢玩那什么猫捉耗子的游戏,家里的东西不知给你两个弄坏了多少。”
  “是。”闻若青忆起往事,心中也是百感交集。
  “若是有可能,你把蓝哥儿带回来吧,”老太君平平静静地说,目光落在大彻堂中央的神像前,看着那一排长明灯,嘴角轻轻抖了抖,“不论生死。”
  出了庵门,闻若青叮嘱门口的几个护院:“明儿送少夫人回去的时候一路仔细着。”
  说完,他纵身上了马,握住缰绳,转头看向站在拂云庵门口的妻子。
  飞絮绵绵,雪帘飘忽,帘后的人玉立如画,似冰天雪地里开出的一朵雪莲,衬着后头的灰檐青瓦,清淡隽永。
  他觉得有很多话想说,但是又一句都不必再说。
  他回头,扬落马鞭,双腿一夹马腹,迎着风雪往山下疾驰而去。
  闻竣立刻在后面跟上。
  尹沉壁站在门前,裹紧身上的斗篷,目送那道身影快速消失在茫茫大雪中。
  一整天风雪呜咽,傍晚时雪才住了,京都城中银装素裹,永昌侯陈绍在京郊的一座茶坊门外下了马,匆匆进了庭院深处的一间小雅室。
  他进了门,对门内端坐的人行了一礼,默不作声地坐到一边。
  上首坐的人也半天不说话。
  陈绍忍了片刻,出声问道:“王爷,今儿在朝上,您为什么不帮着我说话,还说另有人选……”
  怀阳王高炽瞄他一眼,半晌说:“你自己想想,覃王为何在你出列后又要康宁伯出来,和你争这个统帅之权?”
  “这……”
  “明摆着覃王如今也不太信任你,本王若在朝上替你说话,那不更加深了他的怀疑?”
  陈绍释然片刻,又狐疑道:“覃王怎么会……”
  “定是你不小心露了马脚,总之不管你怎么做,你去好好打消他的疑心,”高炽道,“如今闻家已不足为虑,交出燕云军的统帅之权是早晚的事,本王马上就要离京了,呆了这么久,王妃也娶了,再不走不像话了。你不把覃王笼络好,本王一走,鞭长莫及,还有谁在朝上为你说话?”
  陈绍不安道,“是。”
  这时有王府侍卫敲门进来,禀道:“刚闻若青率两千兵马,往西边去了。”
  陈绍意外,“圣上……”
  高炽冷笑两声,“我看圣上真是病糊涂了,这闻家老六又不是神仙,他一个人去就能挽救燕云军的败势?”
  陈绍也跟着笑,“闻家倒台是早晚的事了,还是王爷运筹帷幄,指挥有方。”
  “得了,本王也不过借覃王的势再往上面添上一把火罢了。话说回来,”高炽脸色一沉,“你这虎山大营,可得管好了,别到时候出了岔子。”
  陈绍笑道:“王爷放心,除了虎啸营的闻若檀和伏虎营的叶昭,其他九个营的都尉,都在我掌握之中,就算我去了西北,也只会老老实实地听我号令。”
  “这就好。”高炽颔首,“行了,城门也快关了,你回营里去吧。”
  陈绍走后,又有侍卫进来,悄声道:“宫里的消息递出来了。”
  高炽听了一阵,脸色阴了下来,“厌弃蒋昭仪?穆停云天亮时从养心殿出来?”
  他自言自语两句,阴笑两声,“这么说来,大事不妙啊……也罢,本王这会儿不走,更待何时?”
  陈绍出了南边城门,一路思忖着回了虎山大营。
  营地四处积了不少雪,卫兵们正在铲雪,陈绍一路溜着马,慢慢在边上巡视着。
  没一会儿听见身后一队人马呼啸而来,他回头一看,眉头皱紧了。
  那队人马到了他跟前停下来,打头之人一身戎装,撩开披风跳下马来。
  “末将参见侯爷!”
  “闻四,你来做什么?”陈绍骑在马背上,沉着脸问道。
  闻若翡笑道,“今儿正是换防之日,侯爷莫非忘了?”
  “本侯当然知道,但你不是两个月前刚换防过一回吗?”陈绍盯着他,“怎么这次又是你来?”
  闻若翡无奈道,“平宁侯安排末将来的,侯爷要不问问平宁侯去?”
  “罢了,来就来吧,老规矩,呆你营帐里,不许四处走动。”
  “末将知晓。”
  陈绍想了想,“和你换防的是哪个营?”
  “这次轮到虎啸营。”
  陈绍在马上翻了个白眼。好吧,去了一个闻若檀,来了一个闻若翡,这闻家的人,就跟钉子似的杵在他这虎山大营里,真是碍眼得很。
  他哼了一声,纵马离开。
  闻若翡进了三哥的营帐。
  闻若檀笑道:“怎么说服平宁侯的?”
  “原本要换防过来的是神策营,我跟神策营的都尉李浮说好了,平宁侯一般不管这事。”
  闻若翡面色严肃,“三哥,我时间不多,详情就不跟你细说了,萧山大营没什么事了,过去后你再找玄策营的都尉聊聊便好,他手头没什么把柄,不过算是个心思正的。”
  闻若檀点头,“行,那我过去了。”
  他走后,闻若翡自袖中摸出一张虎山大营的布防图及武官名册摊开,在账内点了灯,又取出一叠秘报,细细对照着看了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