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魏州出发,李从璟以五百人开始了他独自征战的生涯,在淇门建军,伊始他空有三千人的兵额,却只有两千人,他对李存勖说:将士百战方为雄,所以我要建一支百战军。之后泽潞怀孟数次大战,百战军没有输过,与其说胜利是因为李从璟的谋划,不如说是依赖将士力战。从两千人到两万人,百战军不仅完成了量的飞跃,也完整了质的转变,李从璟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他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
  这些人,他们与他生死相托,同进同退,一次次从尸堆中站起来,是真正的死生挈阔。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儿女情更为深重。这些人,他早已将他们看作自己的兄弟,同生共死的兄弟。
  李从璟不禁停下战马的脚步,默默望着眼前的一张张面孔,在这个大胜的余波中,他张口却不知该说些什么。
  十一年前,他不过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在繁华热闹的都市为了一碗饭吃而奔波劳碌,有时候不得不低下头颅做人,纵有豪情壮志,最终也免不了泯然众人的结局。何曾想到,十一年后,他会带着一支两万人的军队,战胜这个时代一个个耀眼的良将名将?
  他并非一个有着妇人之仁的人,否则他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但他也并非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在某些时候,他甚至有些多愁善感,尤其是穿越到这一个陌生的世道,一个人独自前行时。
  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现在他站在这里。
  眼前数万张面孔,或熟悉或陌生,迎接上他们的目光,李从璟心潮澎拜。
  不知是谁先大声喊了一句,接着所有人都不约而同以拳击胸,在沉闷而响亮的甲胄声中,发出了他们震天动地的呐喊。两万人的呐喊如此齐整,如此震撼人心,连头顶的暮云都被轰散,比之前战斗时任何一次冲杀的嘶吼都更具威势。
  他们在喊:“军帅威武!”
  “军帅威武!”
  “军帅威武!”
  “军帅威武!”
  “……”
  这是两万人的心声。
  李从璟下马,面对全军将士,狠狠捶胸一拳,行军礼。
  什么都不必说,这已经够了。
  两万将士,轰然一声,以军礼回应。
  ——“百战军,威武!”
  ……
  望楼上的郭崇韬,瞧见眼前一幕,恍然失神。
  与他同时失神的,还有相隔数里,在梁军阵中望楼上的王彦章。
  百战军的呼喝声响彻河岸,传出去数里,自然也传到了王彦章的耳朵里。略微失神之后,王彦章扶着栏杆发出一声叹息,对身边的一位将领道:“军心齐整,士气沸腾,主帅与士卒若成一体,如此之军,当世少见了。怪不得你前番会败在他们手里,倒真是一点儿都不冤枉。老夫本以为我已经很重视李从璟了,却不曾想,还是小瞧了他。今日之败,毫无怨言。”
  王彦章身边的将领正是戴思远,比起王彦章的坦然,他眉眼间总有些许忧愁,这时道:“百战军确实不容小觑,但要说李从璟真有通天本领,却也不至于。老将军今日失利,不过是吃了个小亏而已,来日再战,凭我军军力,未尝不能一举而下,将百战军从这里赶出去。”
  王彦章摸着下巴上的胡须,微微摇头道:“百战军先败段凝,今日又败老夫,气势一时攀升到了顶点,明日要一战而胜,谈何容易。”
  说起段凝,戴思远气不打一处来,“领军西行迎战百战军时,段凝信誓旦旦立下军令状,若是战败宁愿提头来见。可后来如何?抛下数万大军,几乎是孤身回营,如此大败,竟然还腆着脸说百战军有援军,被他们抄了后路,这才不得已战败。这也就罢了,这厮竟然还敢责问老将军,百战军的援军为何会出现在他身后,老将军为何放任李存勖的大军从眼皮子底下经过,而不过问!将败军之责都推倒了老将军身上。强词夺理、颠倒黑白到了这种地步,真是闻所未闻!”
  说罢,犹不解气,愤然道:“当日段凝败军而归时,老将军就该不问缘由,先将其正法,省得如今他还神神气气的,真是叫人气愤!”
  王彦章脸色也不好看,末了,满腔悲愤却只能化为一叹,遥遥望着对面的百战军道:“伪唐境内,如今良将无数,良臣遍地,国势日渐强盛,倒是我大梁朝,小人窃据高位,奸臣当道,蒙蔽圣听,值此两军大战之际,平白让许多热血报国的将士送了性命,毁我大梁朝根基,可悲,可叹!”狠狠一击木栏,道:“待此番大胜归朝,定要将段凝这个败军之将和朝中奸佞尽数诛杀,以报先帝知遇之恩!”
  眼见王彦章如此模样,戴思远心中也是凄凉,为王彦章感到不平,但有些话注定是不能说出口的:老将军虽然名义上身为北面招讨使,但实际上军中颇多掣肘,便说那段凝,靠着谄媚陛下身边的近臣,骗取陛下信任,在军中时时与王彦章作对。今番便是段凝吃了败仗,立了军令状,王彦章都杀不了他,只能寄希望于大胜之后,携军功归朝,才有可能扳倒那些小人。
  戴思远望天而叹,心中悲戚莫名。如此朝廷,可还有药可救,如此国家,可还能抵挡唐军一次次进攻?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戴思远压下去。他望着须发花白的王彦章,那挺立的身姿,心中涌起一股热流。无论如何,只要老将军还在,大梁朝就未必没有希望!
  ……
  莫离并没有真杀了郭崇韬的山羊胡幕僚,来给李从璟祭旗,他虽然性情不羁,行事有魏晋之风,但并非不识大局之人,杀了那幕僚,郭崇韬面子上必定过不去,不利于李从璟和他的关系,当时所言,不过是恐吓一番罢了。
  这会儿,莫离和郭崇韬等人下望楼来迎接李从璟,兀一照面,郭崇韬便拉着李从璟的手,连说了三声佩服,那山羊胡幕僚也是连道李将军大才。
  李从璟禁不住夸,笑道:“王彦章今日失利,对梁军而言不过是吃了个小亏,折损也只在数千人,我料定明日王彦章必定会再战,到那时,还是一场大战。”
  事情果不出李从璟所想,接下来的几日,王彦章日日遣大军出战,四面进攻,百战军在李从璟的指挥下,四面迎敌,每日都与梁军一顿好杀。随着战事的进行,伤亡增加不少,但是梁军始终不能攻占兵城,初时只是纸老虎一般的兵城,渐渐有了真老虎的威势。如此一来,王彦章的战斗进行的更为艰难。但这也架不住王彦章人多,且有王彦章的调度,梁军士气并未低迷下去,眼见兵城岌岌可危,百战军各部在李从璟等将的带领下,殊死作战。
  一支大军从杨刘出发,直奔博州东岸,兵城所在的位置。这支大军由李存勖亲自率领,是应李从璟和郭崇韬的求援,前去支援兵城的。但因为河道被梁军阻隔,因而他们只能在陆地上徒步而行,速度无疑慢上了许多,这让李存勖一直忧心忡忡。
  “前日接到的信报称,王彦章率领的军队有五六万之多,而百战军满打满算不过两万人,李从璟要和枢密使挡下王彦章的攻势,艰难得很。”李绍荣在李存勖身边说道,“这两日,兵城已经没有消息送回来了,怕是王彦章已经四面围了兵城,只是不知兵城有没有被攻下。”
  李存勖骑在马上沉默不语,他心中同样焦急,毕竟王彦章的手段如何,他与对方斗了十几年,是最清楚不过的,连他面对王彦章都要小心翼翼,遑论李从璟这个还未及冠的孩子?
  越想李存勖心中就越如火烧。
  “不用多言,命大军在后跟进,传令从马直与朕先行!”最终,李存勖下达了这条命令。
  “陛下,这万万不可啊,王彦章大军在前,万一他在半道设下埋伏?”李绍荣连忙劝谏。
  李存勖一挥马鞭,疾驰而去,“顾不了这么多了,要是兵城被攻破,百战军被聚歼,王彦章就能直达郓州,到时候大事休矣!”
  李绍荣无奈,只得策马跟上,心中焦急的想:李从璟啊李从璟,老哥可是在魏州看着你阵斩张朗的,此番你可得千万给我顶住了……
  日暮时分,从马直终于抵达河岸。
  奔出林道,李存勖勒住战马,望着前方,掩饰不住脸上的震惊。
  李绍荣一阵纳闷,连忙上前,待看见眼前事物,不由得也愣在那里。
  一座雄城如一支巨虎,低伏在平地上。
  城前,是潮水般退却的梁军大军。
  城头,百战军的旗帜在血火中飒飒轻扬。


第173章 天下岂非无卫霍,怎奈人主不识君
  “朕早就跟你说过,李从璟是朕的福将。朕有福气,他也有福气!”李存勖在马上哈哈大笑,以马鞭指着兵城对李绍荣道。
  李绍荣大大松了口气,附和道:“陛下洪福齐天,李将军作战骁勇,此战必胜!”
  李存勖没在意李绍荣的马屁,思索了一下,道:“既然兵城无恙,你我也不用进城了,便在此扎营。待大军前来,我等与兵城互为犄角,王彦章就没办法了。”
  扎营之时,李存勖派了一队骑兵,到兵城下奔驰大喊:陛下亲率援军赶到,与百战军同进同退!一时,兵城上苦战已久的百战军齐声高呼,士气又一次见涨。
  翌日,梁营中,王彦章看到西面李存勖的大军营寨,击节叹息:“李亚子已到,兵城破无可破,我等无法取胜了。”遂解围而去,带梁军离开河岸,又火速去奔袭杨刘。
  李存勖见王彦章从河岸退却,知晓他必然要回攻杨刘,于是召来李绍荣,对他密语交代了一番,随即拨给他几千马军,让他带着火速西行。
  兵城中的李从璟和郭崇韬等人,得知王彦章在杨村兵败的消息,已经是三日后了。百战军经过连日激战,正在兵城中休养生息,同时也为大军扼守此处通道。
  “当日王彦章从兵城退兵后,意欲赶回杨刘,趁机夺下杨刘城。但陛下棋高一着,算到了王彦章会如此行事,便令李绍荣将军领两千马军火速西行,在王彦章回杨刘大营前,先突进了梁营中,不仅斩杀多名斥候,更是纵火焚烧了梁军战舰,王彦章苦心经营的杨刘大营,就此毁于一旦。”
  被李存勖派来通报军情的军使在兵城城头见到李从璟和郭崇韬,如此说道。
  “根据斥候所报,当时留守梁营的梁军,仍有段凝率领的万余水师,怎会如此轻易让李绍荣将军得手?”郭崇韬有些疑惑的问。
  那军使嗤笑一声,道:“段凝一见我王师从天而降,吓得张皇而退,根本就没作什么抵抗。李绍荣将军烧了梁军战舰之后,还在河岸边大骂段凝,段凝只敢在河中楼船上回骂,根本就不敢上岸一战。梁营被毁之后,段凝首先退兵,一日远遁六十里。待王彦章回到杨刘时,绕他是当世名将却也无可奈何,只得仓皇退往杨村,被我王师奋力追击,斩杀梁军万余人,梁军由是大溃。而今,王师已经到了德胜城,收复德胜城也只在旦夕之间!”
  李从璟等人面面相觑,都有些无言。前两日梁军围攻兵城时,气势是何等之盛,要不是百战军力战,李从璟和郭崇韬谋划得当,身先士卒,兵城早已不保。想不到,梁军此战自开始就呈现出的吞天之气,竟然在一瞬间化为乌有,而王彦章出战以来辛辛苦苦取得的战果,也在一夜之间付之东流。局势变化之快,叫人眼花缭乱,胜负易手之突然,叫人思虑不及。
  “世事无常,何况兵事乎?”山羊胡幕僚感叹。
  “若不是段凝那般不经事,在关键时候掉链子,梁军未必就会败。”莫离发表了自己的评论,说完,对李从璟一挑眉,“李哥儿,看来当初不杀段凝,放他回去是极为聪明的做法。”
  李从璟微微一笑,又惋惜道:“可惜了王彦章一世英名,不是摊上个昏主,就是摊上个猪一般的队友,败得憋屈。不消说,这回兵败的责任,段凝肯定又会推到王彦章头上。”
  郭崇韬哼了哼,“伪梁大势已去,还能奈何?”
  过来送信的军使向北一抱拳,道:“此番大胜,先赖百战军力战,后赖陛下英明决断,我大唐有李将军枢密使这样的良将,陛下又是千古明君,焉有不胜之理?”
  李从璟被他的马屁恶心到,转过身去不说话了。
  不日传来军报,德胜城收复。
  梁朝指挥使康延孝,领百骑自大梁投奔李存勖,向李存勖献上灭梁之策。李存勖在杨刘召见了他,赐给他锦袍玉带,和颜悦色询问梁朝之事,康延孝回答:“当今天下,唯梁朝辖地最为广阔,拥兵最众,然梁主善恶不分,是非不明,使其空有天下之资,却无法物尽其用。梁朝之上,赵岩、张汉杰揽权专政,在内结党营私,在外贪污受贿,惹得梁朝上下怨声载道。段凝无能之辈,却因会逢迎权贵,而显贵于朝,王彦章、霍彦威等老将反而受其排挤。”
  “梁主不善用人,且猜忌大臣,每逢征战之时,皆令近臣为监军,将领在前方浴血拼杀,但有无功劳,却全凭监军一言,将士早有积怨。梁主不善兵事,却好大喜功,王彦章北上侥幸胜了几场之后,梁主兴奋难当,当即派出众将四面出击,意欲攻入唐朝境内,而徒使梁都空虚。当此之时,陛下若是领精骑自郓州直至大梁,不出半月,天下必然大定!”
  李存勖听完康延孝的话,龙颜大悦,当即令康延孝为招讨指挥使。
  王彦章领梁军再次退守黄河南岸之时,李从璟听说了康延孝献给李存勖的计策,暗自以为甚为可行,上表请领百战军出战,但李存勖好似一时半会儿还没拿定主意,召了郭崇韬回去商议,只是让李从璟先守好兵城,原地待命。就此,李从璟难得闲下来。他本以为会好生无聊几日,但军情处的一份线报,却让他立即动了身。
  ……
  因为河水冲刷成冲积平原的缘故,黄河两岸的地势大多是平地百里,一望无垠,地平线的尽头就是天空的根脚,视野在这里一下子变得极为开阔,若是能登高而望,人的心胸都要宽广起来。登高望远,始去积郁之结,而心怀天下。
  这是一个格外深沉的夜,因为夜已深,便是连因为夏日到来而刚苏醒,迫不及待开嗓使劲儿叫唤的蝉,在此时也早已收了架鼓,回到窝里去睡觉了。四野本是寂静的很,却因为大雨骤降,而宁静破碎。破碎的夜里,必有破碎的梦。若是有人披衣坐起,临窗观雨,或许会发现雨中正在奔跑的人影。
  黑夜低沉,遑论雨夜,前面奔行的人不打火把而能疾行如马,眼力和感知力好得叫一般人嫉妒。
  泥水随着他矫健的身影,在他脚后跟被一点点抛起,留下一地深重的脚印,绵延开去竟然是一条笔直的线。但是他的脚印,不用多时,便会被更多的脚印覆盖、碾碎,真正零落成泥。
  前方奔行的一人,着黑衣。
  他有刀。
  全身上下共有六把。
  他身后约莫有十几人,个个也着黑衣,握长刀。
  黑暗中你追我赶的过程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黑衣人身后,出现了一支举着火把的骑队,哒哒的马蹄声如催命的鬼声,一波波钻进了黑衣人的耳朵里。
  人的脚力纵然快到一定程度,却也无法与战马相提并论。不时,落单的黑衣人被马队赶上,包围。围成一圈的火把中,黑衣人默然片刻,决然抽出了腰间的两把长刀,直视着马队中的一名男子。
  虽然已深陷重围,即便是面对九死一生之境,明知拔刀即为丧命,但那黑衣刀客,神情却坚毅却坦然。他看着对方,平静的眼眸里,仿佛没有这场喧嚣的大雨,也没有周围手持利刃虎视眈眈的杀手。
  被黑衣刀客直视的那位马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