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草原军队大多不善攻坚,这是常识,但这也并非能一概而论的,对能给中原王朝造成大危害,甚至是攻入中原腹地的草原民族而言,其攻城亦不乏威力。耶律阿保机以骑兵立国,自是毫无疑问,因其前期对手乃是草原其他民族,甚至是契丹族内八部酋长;但自打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建立契丹国之后,他的一部分目光便转向了中原。于耶律阿保机而言,建立一个北至极地,南至黄河的大帝国,一直都是他的梦想。
  为此,这些年来,契丹军中步军日益增多,对步军作战的研究也是日渐深入,已有不小气候。
  这回与耶律敌刺交战,因兵力处于劣势,李从璟在攻占营州之后,采取的是守势。他用卢龙军守城,而百战军守河,以此来应对耶律敌刺。
  契丹三日前已在河对岸扎营,李从璟立于城楼上,观其营地布置,但见营、路回环方正,齐如刀切,莫不章法严明,李从璟由是知晓,耶律敌刺绝非浪得虚名。昔年随李存勖支援幽州,与耶律阿保机交战时,李从璟曾跟李存勖探过营,李存勖当时见到契丹军队的营地,就曾说过:“军纪严明至此,中原不能及,必为后患!”只可惜,李存勖之后似乎忘记了当初此言,灭梁之后并未有北上压制契丹的打算。
  今日一早,李从璟带着数位将军及百名亲卫,出城亲至白狼水南岸。此行不为其他,只因契丹已经开始展开渡河战。
  出城之前,李从璟曾于城楼远望河岸战事,郭威当时就言道:“契丹几乎尽数出营,列阵河岸,如此架势,是打算强行渡河么?”不免惊奇。
  契丹虽有三万,步骑参半,但刚至此地,开始便不作他念,即刻强行渡河,这让李从璟很愤怒,他寒声道:“耶律敌刺太过目中无人!明知我军准备良久,河岸工事密集,防线坚固,大军严阵以待,仍是一来便强行渡河,如此做派,嚣张至极,当我唐军不能阻其马蹄么!”
  郭威也觉得被小看,他自从跟随李从璟以来,带领君子都征战无数,未尝有败,哪里能咽下这口气。向前一步道:“军帅,请让末将出战,若不能让契丹铩羽而归,甘愿提头来见!若有大船,便是杀至对岸,亦非不可能!”
  李从璟没答应,稍事冷静,道:“且不管他,我等按照既定安排应战即可。不可因为敌军不顾章法,便自己行事也没了章法,那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自乱阵脚么。”
  到得河岸,李从璟登上一座箭楼,在楼顶平台上手扶女墙眺望。
  河面上,契丹军士乘坐百余临时赶制的木船,向南岸疾驰而来。前半部分的船头,张开有拉直的大网,以此来抵挡唐军的弓箭,除此之外,船侧木盾亦不少,将整条船上的契丹军士遮掩得十分严密,更叫李从璟啼笑皆非的是,后面的船只上,甚至有契丹军士手持大树枝,利用茂盛枝叶来阻滞利箭的。
  “契丹人打造木船的速度倒是不慢。”郭威抱着双臂,不冷不热的说。
  李从璟没有嘲讽契丹军,纵然是敌军犯错、作战不利,他也不会轻视,何况是对手表现得强劲?他道:“首先,看来耶律敌刺为此战准备很充分,寻常契丹军士断然不会打造木船,照此来看,耶律敌刺这回出征带了不少能工巧匠。其次,契丹木船防备很严密,可见耶律敌刺在军事上的确造诣颇深。”工匠能造船,自然也能造攻城器械,“由此观之,耶律敌刺不容小觑,章法严明已是难得,如再有奇计,那就难缠了。你我当谨慎与其交战。”专业体现在细节处,行军打仗也是如此。
  郭威收起情绪,严肃的点了点头,拿出平常心来,“军帅英明,正该如此。”
  李从璟笑了笑,“不过耶律敌刺若是凭此就想有所建树,也未免太小瞧我等了。”
  他话刚说完,南岸唐军的攻击不复之前那般不温不火,随着主持战事的李绍城一声令下,唐军防线中飞起大片巨石,落入契丹木船阵中,在水面上砸出丈高的水花、水注。巨石一旦砸中木船,必定船毁人亡。在此时的战争中,投石机掷出的巨石,就是当之无愧的大杀伤力重武器。
  木船并非战舰,用来运人可行,但要抵挡百斤巨石的砸击就显得力不从心,一旦被击中,轻则船木受损,河水涌进,重则船断翻沉。而无论如何,契丹军士都不可避免落入水中,草原人懂水性的百中无一,契丹军中更少有水手,人一旦落入水中,就只有被淹死的份。
  木船前的大网,船上的木盾、大树枝能抵挡寻常箭矢,但却无法防御强劲的弩矢。每有弩箭射中大网、大树枝,无不透体而过,毫不费力钉入契丹军士身躯中。
  巨石、弩矢在给契丹军造成杀伤的同时,也让契丹军士陷入困境,木船上的契丹军士,无论受伤或者尚未受伤的,都慌乱起来。那被砸中、射中的军士,惨嚎连连,但有落水者,面对河水对生命的侵袭,更是无助哭喊。这时候,起先攻击力有限的唐军弓箭,这时候就有了不错的杀伤力。
  清澈的白狼水,这一片渐渐被染红。
  见契丹的攻势被遏制,李从璟回头对丁黑道:“去告诉李绍城,巨石、弩箭省着些用。”
  丁黑领命而去,郭威起先是愕然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会意的竖起大拇指,笑道:“军帅,此举甚善,末将佩服。”
  李从璟微笑道:“耶律敌刺既然有这么好的兴致,想要强行渡河,我作为东道主,自然不能坏了他的雅兴,应该陪他好生热闹一番。”
  郭威哈哈大笑,“耶律敌刺若是知晓军帅想法,定会气得咬牙切齿。”先前因为被耶律敌刺强行渡河之举激起的怒气,这时已经消失无踪。
  河面上,契丹渡河大军因为唐军的骤然发力,而遭受了莫大损失,说是被打蒙了也不为过,毕竟缺少渡江战役的经验,不能不吃亏。见己方伤亡颇大,耶律敌刺本欲下令大军后撤,毕竟是佯攻,无需真去玩命,骗骗李从璟就可以了。
  然而,不能耶律敌刺下令,唐军的攻势突然又小了下来,空中下饺子一般落下的巨石变得稀疏,弩矢也不见了踪影,本已寸步难行的契丹渡河军,又能勉力前行了。渡河军已经到了河中段,若再努力拼命,说不得有冲杀到对岸的可能性。
  耶律敌刺犹豫了,站在望楼上摸着下巴上的胡须举棋不定。
  他倒不是贪功,想要搏一搏那渺小的抵达对岸的希望,他令大军渡河本就是佯攻,是为了掩护耶律鲁多奔袭。但是既然要做戏,戏份当然要做足,如若不然,被李从璟看出蹊跷,引得李从璟生疑,反倒对耶律鲁多的行动不利。眼下渡河有望,耶律敌刺如何能令大军撤回?
  不仅不能撤回,还应该加大进攻力度。
  耶律敌刺打定了主意。
  他挥手叫来传令兵,下令让待命在河岸的五十艘船,再度出击,加入到渡河战役中去。
  如是,契丹渡河部队声势大涨,凭空生出一股吞天的豪气来。进攻受挫的契丹军士,得了生力军的补充,士气回升,领头万夫长高声大呼,数千将士再次卯足了劲,边以弓箭反击,边奋力往前冲。
  眼见距离南岸越来越近,登陆有望,契丹军士莫不欢欣鼓舞。然而,就在这时,唐军防线中的攻势又大了起来,巨石、弩矢齐发,更要命的是,攻击密度和力度都更胜之前。几波发力,几轮攻击过后,江水上已漂满了木块、碎屑,血水在河水中横流,浮尸随江流东去,一片狼藉。
  耶律敌刺嘴角抽了抽,这副情景虽然在他预料之中,但事实真正发生的时候,他仍是不免肉疼。契丹军伤亡愈发的大了,耶律敌刺难免恼怒,见登陆无望,下令收兵。
  可在他收兵令下达之前,唐军的攻势又弱了下来。这让他眼皮跳了跳。
  契丹渡河军虽然伤亡不小,但主力健在,并未损及根本,尚有一战之力。就这么放弃渡河,耶律敌刺觉得这个佯攻还是有些明显。
  踌躇半晌,耶律敌刺一咬牙,本着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的想法,不鸣金,而是吹响了号角,令渡河军奋力冲杀!
  渡河的契丹军士苦不堪言,但军令如此,由不得他们不向前。再者,战斗已经进行许久,他们虽然有进有退,但离对岸无疑越来越近,一些立功心切的契丹勇士,也不甘认怂。由是,攻势再起。
  片刻之后,唐军攻势再次增大。
  ……
  如是三次之后,耶律敌刺终于知道,他被李从璟耍了。
  他气得摔了马鞭子,再不犹豫,下令渡河军回撤!
  然而,此时渡河军先头部分已经很靠近南岸,他们在回撤的途中,依旧在唐军投石车、劲弩的攻击范围内。
  当契丹军将后背露在己方面前时,李从璟没有吝啬石块、弩矢,下令让李绍城猛攻!
  当契丹渡河军终于回到北岸的时候,耶律敌刺发现大军伤亡接近了三分之一!这其中大部分,还是在后撤时,唐军骤然发力所致。也是在唐军发动最后一轮攻势时,耶律敌刺才发现,原来唐军精心布置的防线,杀伤力竟然如此之强!别说他是佯攻,便是真的进攻,也难以越过雷池!
  但这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耶律敌刺突然醒悟,这回佯攻,本就是要撤兵的,但经历了其间“一波三折”后,撤回来的军士,凭空少了好几百人!而这一切,虽有唐军攻势骤强骤弱的诱因,而最根本的,是耶律敌刺自身不肯轻易撤兵的缘故!说到底,根据之前计划,这本不需要牺牲的几百人,是耶律敌刺将他们送进地狱的!
  意识到这一点,耶律敌刺气得大骂:“李从璟,你这竖子小儿!待耶律鲁多成功渡河,三日后我必定将你碎尸万段!且让你嚣张一时,看谁能笑到最后!”
  李从璟见契丹收了兵,他也不再站在楼顶吹风,下楼找来李绍城,交代了一些事项之后,策马回城。郭威心情舒畅,在路上笑道:“今日一战,几乎不损一兵一卒,引诱近千契丹蛮贼折戟沉沙,不能不说,军帅之计实在是妙极!”说罢若有所感,“军帅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亦曾言细节处最见真本事,今日之战,正贴合此言!”
  接下来两日,契丹每日都要进行渡河战。难得的是,契丹大军一次比一次攻势浩大,其木船被唐军击沉不少,但每日出现的数量却是越来越多,让李从璟不得不感叹。
  耶律敌刺这幅模样,让几乎所有将领都相信,契丹大军是打定主意,真要强行渡过白狼水了。
  硬战虽伤亡大,然而大多数战役,无不是经过硬战来完成的。
  对于唐军而言,巨石的采集本就不易,弩矢更是无法就地补充,经过这两日消耗,已经所剩不多。契丹军队再连续进攻几日,最后发全力,很难说鹿死谁手。
  李从璟开始思索应对之策。


第238章 北境边城战事烈,庙堂云谲天下变(二)
  “河对岸的契丹蛮贼,如同发了疯一般,没日没夜渡河,数万大军轮番上阵,不知疲倦,威势一次强过一次,而我军箭矢、弩矢、巨石消耗甚巨,尤其是巨石,已经十不余三,照此下去,河岸防线必有被破的一日,着实可忧!”
  这日夜,李从璟召集了军中诸将,在军府商议军情。争对目下战事,众人研讨半宿,越是讨论越是觉得形势不容乐观。李彦超在说出以上这番话时,眉头皱成一个川字,颔首片刻,旋即又道:“军帅,我军人不满万,兵力本就处在劣势,现又分守营州城、土城、河岸三地,在契丹蛮贼奋力开战渡河战时,兵力劣势被大大放大了。依末将之见,不如抽调营州城、土城驻军协防河岸工事,再加上河水天险,又有工事为屏障,契丹蛮贼就是插上翅膀,料他也飞不过来!”
  李彦超的意见很是中肯,贴切眼前现实,李从璟听后也觉得有几分道理,认真思考此中细节。
  在诸将思索间,李绍城进一步为众人解说眼前战事,他道:“几日来,契丹蛮贼渡河战未尝停止,此事诸位都知晓,但其间细节却也有诸位不尽详知的。契丹蛮贼初次渡河时,毫无阵型可言,防御手段只大网、木遁、大树枝而已,首战可谓损失惨重;而其第二次渡河时,阵型已不复之前紧密,且前窄后宽,呈锋矢之状,速度大增,不仅如此,契丹蛮贼还在船前堆叠了横木,让弩矢无法穿透;到得契丹蛮贼第三次渡河,虽木船之间阵型并未有太大变化,然其进退之间,已经颇为有度,尤其是单船防御,可谓坚如龟壳,弩箭已无法对其造成太大伤害,唯有巨石能予其杀伤。但因其阵型疏松,巨石威力亦是大减。”
  说完,李绍城对李从璟肃然道:“军帅,耶律敌刺非常人也,其用兵高明至此,三战三变,使契丹蛮贼三战三进,实是劲敌!”
  李彦超见李绍城如此长他人志气,怫然不悦,道:“照李副帅此言,耶律敌刺这般善战,那契丹蛮贼应该已经渡过白狼水,在南岸登陆了才对,为何此时仍旧龟缩在北岸?”
  李绍城对李彦超老是膈应他已经习惯,淡淡道:“我军以火箭攒射,方使契丹铩羽而归。”说完,又对李从璟道:“然而以耶律敌刺之善战,对此战准备之充分,想必其不久便能寻得破解火箭之法,届时我等再要退敌,就要难得多。敌九变而我九变,然九变亦有终结之时,胜负总是要分出来的。除此之外,末将有感觉,耶律敌刺似乎是在以战练兵!”
  “以战练兵?”
  “不错。草原人本不善水战,历朝历代但凡草原军队侵入边境、中原,莫不是选在秋高马肥,或者寒冬河水冻结之际。耶律敌刺,一代名将,今亲至营州,见我军沿河工事坚固,明知强行渡河会给契丹蛮贼带来莫大伤亡,不思出奇计,而是一意孤行,以最粗暴、愚蠢的战法开战,其因在何?依末将看来,唯有以战练兵四字可以勉强解释。另,契丹三战三变,由此也可见耶律敌刺卓越的军事才能,以战练兵于常人而言或许荒唐,但于他而言,似乎正在成为一种可能!”
  李绍城是白狼水南岸唐军防线主将,这几日阻挡契丹的渡河战役,都是他亲在前线指挥,最能知晓战事情况。他这番话说出来之后,诸将反应不一,有人怒喝耶律敌刺狂妄,有人深为耶律敌刺的胆量、才能所震惊,亦有人为目下情景感到深深担忧。
  有将领道:“今我克营州,非为占营州,乃是以进为退,复求得以退为进,最终保住平州。既然耶律敌刺如此难缠,我等何必与之鏖战,大可按照预定计划,向南撤军。”
  李从璟摇头否定了此人的意见,“时机未到,如今南撤为时尚早。”
  “军帅之意,我等该当如何?”
  李从璟思索半晌,脑海中忽的灵光一闪,转头看向李绍城,“你方才说,耶律敌刺不思出奇计,而是选择了最愚蠢的战法?”
  李绍城不知李从璟缘何如此发问,点头道:“是。契丹有三万大军,营州地势广阔,对于拥有万余骑兵的契丹蛮贼而言,战法选择余地大得很,耶律敌刺却舍弃自身优势不用,执意硬战渡河。故此末将有此言,不过……”
  李绍城话未说完,李从璟已经站起身,朝门外的丁黑道:“传我帅令,召孙二牛、第五来见!”
  ……
  李从璟的传令兵到孙二牛所部驻扎的营地后,并未见到孙二牛,留守将士告诉来人,孙二牛早已外出,亲自打探敌情去了。
  此时的孙二牛,在一个李从璟和耶律敌刺都意想不到的地方。
  碧石山,弯弓月,树影婆娑。孙二牛拨开一丛荒草,从茂密的草丛中露出头来,精光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