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槊在半空掠过一道笔直的线,在人缝中穿行而过,最终狠狠撞在耶律雉胸前,将其穿胸而过!
  利箭还未放出的耶律雉,再也没有机会发出他生平最后一箭,他的身子被长槊带飞马背,重重摔在地上。
  鲜血从他嘴中泉涌出来,他的弓箭也不知掉落在何处。
  “人多,又有什么用?”李从璟落回马背,拔出腰间横刀,向前一引,“灭贼!”


第309章 百尺竿头进一步,横渡黄河向胜州(上)
  以千人对战三千人,并非就是纯粹的以一敌三。因战场上的事,不可能碰面就如泥沙入海,完全融合。战阵之法,以阵相接,但凡不被多面围攻,交战线便只那么几条,人数差异,意义在于将士先后替换,和补充阵亡士卒留下的空白,更多的是关系持续作战能力。
  耶律雉倚仗契丹军人多,意欲以多欺少,是以上来便是冲阵。李从璟无甚畏惧,率领大同军迎战而已。两军接战,李从璟率先杀破契丹军阵,当即便给耶律雉迎头一棒,耶律雉畏其悍勇,惧其彻底杀乱己阵,虽明知己方人多,却不敢再与李从璟阵战下去,遂召集其它兄弟,欲暴起突袭,将李从璟斩于阵中。
  平心而论,杀一人较之杀千人,要容易得多,况且耶律雉自忖,他与老三老四、老五等人,皆耶律敌烈麾下,一时骁勇无双之辈,平日里鲜逢敌手,此时合四人之力,又是于军阵中突起杀人,要斩李从璟实在是易事耳。
  再者,李从璟是何人?那是大唐卢龙节度使,坐镇幽州,节制九州六万边军,乃大唐抗击契丹军之最前沿最核心人物,且不论其克复平州,屡败契丹数位名将,给契丹带来多大麻烦,造就多少危机,仅凭此一点,就足够无数契丹英才大将,不惜代价也要将其斩杀。
  一因有此认识,二因对李从璟之恨,三因知晓斩杀李从璟对眼下、日后的非凡意义,耶律雉方行方才之举。他有野心,能布置,更善心计,无论是他兄弟四人突起猛攻,还是他陡然归阵施放冷箭,都是极为危险毒辣之举,换作寻常将领,早死不知几回了!
  可惜,那个让他命归西天的家伙,这一生身上有过很多标签,也在他的朋友和对手心中留下过许多印象,但唯独没有“寻常”这个字眼。
  天黑了。
  李从璟重新在马背上伏坐,手握横刀,在轰隆隆的马蹄声中,踏着飞溅的沙石,再度杀进契丹军阵中。
  在他面前,三五个契丹军士习惯性挥刀向他斩来,李从璟从他们身旁呼啸而过,手中横刀斩过几道几不可见的断线轨迹,在他的身影与这些契丹军士擦肩而过时,喷飞的血雾异常耀眼。一名契丹军士握着马刀的手和断臂一同飞上天空,断臂处的森森白骨清晰可见,另有两名契丹军士胸前裂开一道狰狞可怖的巨大伤口,内里的脏腑和碎肉一起被挤出胸腔,最后一名契丹军士则被横刀划开了脖子,但刀锋并未完全斩断其颈骨,这就使得他的脑袋如同气球挂在肩膀上,在血涌时左摇右摆。
  将这些蛮子杀散,后面的蛮子,似乎才从李从璟连杀耶律雉四兄弟的惊骇中回过神来,面对阵型严整、杀气凛然,甲胄森森、刀兵泛寒杀过来的唐军,他们再也提不起与之搏斗的勇气,纷纷拼命勒住马缰绳,想要止住前奔的马脚。
  一时间,马嘶声连成一片,到处都是竭力想要止住前奔战马的身影,场面乱成一团。前面的契丹骑士,丧失斗志,不敢再战,骤然降下速度,后面的蛮子不知前面发生了什么事,完全没有准备,仍旧在奋力冲阵,这一下立即和前面的人马撞在一起,刹那间人仰马翻,惨叫、呼喝、碰撞声揉杂一处,响成一片,尘土飞扬、人马俱伤,战阵混乱不堪,霎时间成了炼狱。
  李从璟冷静的操控战马,带领大同军马军,在混乱的契丹军阵前拐了一个线条流畅的大弯,避过这场人马自相践踏的胜景,同时手中长槊平端在身前,一头扎进旁边的军阵中。
  这一场力量悬殊的阻击战,唐军从一开始就没有显现出任何劣势,李从璟带领他们第一次杀透敌阵时,就已在气势上占据了上风。在此之后,李从璟率领的先锋阵,如同一支永不知疲倦的钻头,将契丹军阵一次次凿穿,凿得血肉模糊,横冲直撞、纵横捭阖下,最终让其面目全非,再不成模样,唯剩血肉翻卷,尸横遍野。一次次来回冲杀,李从璟以千骑兵力,成功让三千骑丧失战斗力。
  战场胜负,从不以人多人少来决定。
  来时动若雷霆、气势汹汹的三千契丹骑,至此全线溃败,漫山遍野丢盔弃甲,慌不择路的回头亡命。
  策马奔腾,李从璟没作停留,领阵对契丹败军展开追杀。
  一个多时辰前,还是这帮契丹蛮子在嗷嗷叫着追杀李从璟,须臾之间,攻守异形。
  一路追杀,让唐军占尽便宜,契丹军留下一路尸首,损失惨重,更重要的是,在唐军凶狠的追杀面前,他们的心已经沉到谷底,意志已近崩溃。契丹军士们不明白,分明是他们在追击对手,分明是他们人多势众,如何就会败得这么简单?
  穷寇莫追,逢林莫入,夜惊不动,这些可算是兵家常识,更是谨慎用兵的准绳,李从璟用兵虽屡有冒险之举,但那是战术需要,本质上他用兵很持重。然而今次追击溃败的契丹残军,李从璟却无见好就收的意思,一直在不停向前。火把下随战马起伏奔驰的身影,仿佛要将契丹蛮子追杀殆尽,才会罢休。
  在过往的日子里,他从未言及过他对契丹蛮子的恨,但所有人都知道,他要护边击贼,他对侵略者毫不留情,即便是对投靠契丹、与契丹勾结的汉奸,他也从不手软,在幽云这片土地上,他的身影,就是抗击契丹的旗帜。
  张大千赶上李从璟,满脸血水的他顾不上擦一把脸,急道:“李将军,我军已获胜,蛮子已退,是否可以回军,与步军汇合了?”
  李从璟摇头,“不急。”
  李从璟淡然,张大千却做不到,他流露出担忧之色,“李将军,我等已追出甚远,若是继续往前,在这黑夜之中,恐有不利。况且契丹还有大批援军在后,若是碰上他们,我等断难战胜呐!”
  大军追出甚远,虽然斩获甚多,然而张大千却知道,此战首要,不在斩获,便是尽数歼灭眼前的契丹精骑,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战局,最重要的事,是大军要能顺利渡过黄河,抵达彼岸。因为,唯有如此才能摆脱契丹追兵。而眼下大同军步军已经在奔往黄河的途中,依照他们的脚程,此时应该已经距离黄河之滨不远,当此之际,马军应该回去与他们汇合才是,以求在河岸构筑防御工事、打造船只,抵挡极有可能会在大同军渡河时,赶到的契丹追击主力大军。
  张大千本已有深深的忧虑,然而李从璟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他陷入惊慌之中,李从璟道:“无妨,此行追击契丹精骑,就是要与其后的契丹追兵主力碰上。”
  这句话让张大千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他咽了口唾沫,正想说什么,忽的转念一想,脑海中有一道灵光闪过,竟然好似明白了李从璟的想法,这个突然升起的念头,让他浑身一震,连眼神都明亮了几分,他试探着道:“李将军的意思是,驱赶溃兵,使其冲击契丹追兵主力大军?”
  “正是如此。”李从璟答道,这就是他心头的算盘。张大千能猜测到他的用意,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张大千是属于勇武有余,而智谋不足的将领,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通这层,很是出乎李从璟对他的估计。张大千到底是大同军现下的最高将领,李从璟有必要让他知道自己的全盘打算。
  李从璟继续道:“此地距离黄河,尚有六七十里左右的路程,步军赶过去需要些时间,况且赶到黄河岸边之后,步卒还需要耗费时间搜集、赶造渡河船只,渡河亦需要时间。而眼下的契丹大军主力,之前便距离我们只有三十里的脚程,若是我们此时退回到黄河岸边,是断难安然渡河的。因此,我等必须在此之前,为大军渡河赢得足够多的时间。”
  张大千渐渐明悟过来,对李从璟在激战方才落幕之时,便能考虑到如此深远的问题,他深为敬佩。只不过,自打见到李从璟开始,对方的智谋就一直在让他震惊、佩服,而就在方才,李从璟独自一人在阵中,将耶律雉等几位耶律敌烈义子在须臾之间斩杀,更是让张大千认识到了李从璟的武力。可以说,当下的张大千,已经对李从璟佩服的五体投地,是以此时听到李从璟这番言语,他虽然惊讶,却已经不至于太过震骇了。
  李从璟指着眼前溃败的契丹骑兵,对张大千说道:“张将军且看,在我等以千人之军,杀败契丹三千精骑后,契丹蛮子的士气已经跌落谷底,看他们逃跑的景象,已经全无半点章法,丢盔弃甲乱作一团,大呼小叫慌不择路,此时的契丹蛮子,已经彻底崩溃。当此之际,只要我们在后面紧追不舍,即便是遇到他们的主力大军,契丹蛮子也难以立即稳住步伐来,只要你我稍稍加把火,未尝不能使这些溃军,冲乱他们原本有序的援兵阵型。要知道,军败的恐慌,远远要比胜利的鼓舞,要更容易传播的多。何况此时已入夜,在契丹蛮子视野不佳的情况下,他们就更难稳住阵脚,与我等相战了!”
  张大千点头称是,他顺着李从璟的思路想下去,脑海中的明悟也逐渐加深,最后他道:“况且李将军已将耶律雉等大将悉数斩首,契丹大军听闻此消息,必定惊慌不已,这就使得他们势必更难鼓起勇气,来与我等一战了!”
  这番话,让李从璟顿时对张大千刮目相看,他露出一个笑容,道:“张将军所言甚是。俗话说军败如山倒,又说一鼓作气势如虎,我等于危境之中取得胜果,转瞬间从逃亡之军,变为追杀者,将士们士气正高;反观契丹军,分明处在大好形势下,却败得‘不明不白’,这就好比从高峰低落谷底,便是意志再坚强的人,也难免一时困厄,情绪低落,何况是一支人数在数千的大军?此时,契丹军如何敢、如何能立即收拾战心,与我等一战?只要让契丹溃军冲乱契丹援军主力军阵,其必仓皇退却,如此,我等方有时间安然渡过黄河!”
  言谈至此,便是张大千已对李从璟信服万分,此时也不得不由衷道:“的确如此。李将军深谋远虑,智勇无双,我等望尘莫及也!”
  李从璟微微一笑,不复多言,拍马继续向前。


第310章 百尺竿头进一步,横渡黄河向胜州(中)
  契丹大军主力距离契丹先锋精骑距离本就不远,三四十里的距离罢了,寻常情况下也就是半日路程,此番若不是李从璟率领大同军,以近乎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耶律雉击败,一旦其后续大军支援上来,则大同军必败无疑。大同军马军若是阻击契丹军失利,反被其击溃,成为败军,那么大同军数千将士,必定难免被契丹军赶到黄河河岸彻底歼灭的命运。
  好在这样的恶劣情况并没有发生,如今正处在主动地位的,不是契丹军,而是李从璟率领的大同军。
  追击的过程说来长,实则持续的时间很短,李从璟等驱赶着契丹溃军,很快碰到了意欲前来支援的契丹后续追兵主力。
  当视野中出现大片大片的火把时,李从璟便知,今夜最重要的时候到了。他举起横刀,在这个需要他进一步提升士气,威震敌胆的时候,他骤然发出一声大吼,“杀!”
  他的声音传出去,在空气中荡气回旋,首先便落入紧随在他身后的数十近卫耳中,这些近卫都是随李从璟许久的将士,他们不仅身手犀利,对李从璟的习惯更是十分了解,在李从璟骤然发出这声大吼之后,他们亮起嗓子,同时呼喝,“杀!”
  杀声至此处,已是颇有阵势。
  大同军将士们幸得李从璟之力,昨日得以保全性命,对李从璟单骑退大军的场面,更是神往非常,今日一战,他们面对三倍之敌,却在李从璟的带领下,以一种蛮不讲理的硬冲硬拼的打法,将契丹蛮子击溃,从溃兵摇身一变而成胜利之师,每位将士心头无不热血沸腾,斗志高昂,此时听闻前头传来李从璟和他近卫的大喊,无不群起响应,影从呼喝。一时间,黑夜中响起排山倒海般的喊杀声。
  败退的契丹骑兵,情绪本就已经崩溃,在看到己方大军的时候,难免稍稍振作,但骤然听到身后近在咫尺的喊杀声,这才如梦初醒,他们还并未逃离地狱,而是正处在地狱深处,被恶鬼追杀,在他们身后,无数的同袍正在丧命,成为大同军刀下的亡魂。
  这个觉悟,让他们心中刚升起的一丝安全感轰然崩塌,面前的同袍,再不能给他们半分力量。相反,因见友军在前,他们知道只要越过他们,便能立即变得安全一些,因是,此时这些蛮子们,全都撒开了脚丫子,如同一只只发狂的疯牛,埋头没命也似往前冲。
  一片火把组成的海洋中,是正在进行,预备与先锋精骑合力,将大同军灭在此地的契丹步军,和少量精骑。但让他们不解的是,当黑夜中响起阵阵轰鸣,显示有大军接近的时候,一团团、一群群分辨不清的黑影,毫不讲理的像洪水一样,对着他们奔涌而来,那样的速度和气势,让他们胆寒。
  这样的情景,让他们在不解的同时,也感到一阵恐慌。因为按照他们心目中的剧本,他们应该会逐步靠近正在激战的战场,然后看到正处在上风的先锋精骑,随后他们在精骑后列阵,投入战场,和精骑一起冲杀那些不堪一击的唐军。
  但眼前正在奔向他们的黑压压的人群,是怎么一回事?
  就在这个刹那间,震天动地的喊杀声陡然响起,在黑夜中气冲斗牛,好像要将天空都震破一般。
  那是谁的声音?
  他们终于看到,那些向他们没头没脑奔来的黑影,是他们的友军,是前去追杀大同军,本该正将大同军杀得溃不成军的先锋精骑!
  这些溃败的友军,每一个人脸上都刻满了深深的恐惧,那扭曲到无法辨认的面孔,仿佛被厉鬼一把硬生生揉乱了五官,在视线模糊的黑幕中显得尤为狰狞可怖。
  突如其来的变故,和意想不到的友军面容,让这些契丹步军感到了一阵发自脚底的寒意。他们想要停下脚步,他们想要列阵自保,甚是有胆量不足者,想要转身逃离。
  然而,无论他们内心的想法是什么,此时,他们都没有办法让它变成现实了。
  因为,只是在短短一瞬间,让他们更为惊恐的事情发生了!
  他们那些本该无往不胜的友军,疯牛一般向他们迎面撞来,有神智尚算清醒的,还知道绕过一道弧线,避开他们的正面,但更多的是直接从他们身侧,从他们队列的缝隙中,意图以最省力、最短的路线冲过去的惊慌失魂的溃兵!
  队列顿时大乱!
  在奔腾的战马前,他们被撞得东倒西歪,侥幸没有被战马踩踏到的军士是幸运的,但更多的是被阵脚大乱,慌不择路的友军迎面撞上,或者侧面撞倒的军士,他们的身体或许足够强壮,但是再强壮的人体,也不可能撞得过全力奔驰的战马,所以他们如同一只只断线的风筝,被抛向半空!
  奔驰的战马踏进阵中,狼奔豕突,撞到成片的步卒,而后自己又被带倒,人马俱翻,甲兵俱裂,旗帜横飞,鲜血喷洒。前面倒下的、脚步大乱的军士,成了后面骑兵不可逾越的阻碍,于是更多的人马相撞在一起,一片惊呼、惨嚎、马嘶声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