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耶律敌烈从悲愤中回过神来,狠狠一扬马鞭,忽的策马冲出。在耶律敌烈身后,护卫他周全的千骑近卫,连忙赶上,紧紧跟着他奔去。韩仲锡还准备再劝耶律敌烈两句,却不曾想耶律敌烈不发一言,忽的一下就跑了出去,这一下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忙不迭的调转马头,拼命想要赶上耶律敌烈。
  然而慌乱之下,他双手颤抖得厉害,眼见唐军杀至,他只觉浑身僵硬,手脚都不听使唤,座下那匹平日温顺异常的战马,这时却焦躁的胡乱踩踏马蹄,来回转动。
  韩仲锡大急,马鞭一下狠狠落在马屁股上,“走,走,你这破马,快给我走!”
  战马吃痛,忽的一声长嘶,前蹄扬起,骤然一下发力奔出。韩仲锡一下没坐稳,在战马直立而起的时候,竟然被摔落马下!而让他痛苦万分的是,他的脚卡在马镫里,被战马拖在地上急速奔驰。后背与凹凸不平的地面剧烈摩擦,一阵阵钻心的疼痛,让他不停的大声惨叫。


第323章 铁甲阵前横杀敌,天将雄师出关急(九)
  一夜激战,契丹军大溃,慌不择路在荒野上四处逃生,百战军和大同军兵合一处,放开手脚在四处对其展开追击、屠杀。对大同军将士而言,这些日子以来,他们先是为契丹军所败,接着又被契丹军追着跑了几百里,心中早就蓄积了滔天的不平之气,这下有机会发泄出来,全都卯足了劲,策马砍杀马上马下的契丹蛮子,一刀刀下去,飞溅的鲜血喷在脸上,让他们大呼畅快。
  天亮之后,战场的全景才能看得清楚,这时大同军将士们才发现,在这广阔的原野上,十数里的范围里,到处都是契丹蛮子和战马的尸体,兵器甲胄旌旗混杂各处,立着如杆,横着如草。
  契丹大营中还有残火在燃烧,营内外到处都是焦黑的灰烬、残骸,散发着浓烈的腥味和烟气,血与火中间,没有一块地上是光滑的,每一处都有三五成群或者成片的契丹蛮子的尸体。
  这才是真正的人间地狱。
  只不过,那是契丹蛮子的地狱。
  尸横遍野,大同军将士们这下反应过来,这血流漂橹的景象,这千万具契丹蛮子的横尸,全都是出自他们之手。意识到这一点,所有的大同军将士,无不振奋、激动莫名,有那感情丰富、脆弱一些的,竟然抱在一起痛哭。不经历千钧一发的生死一线,不在死亡线上徘徊折磨,不能体会劫后余生的狂喜,这份重生的重量,加之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军功,让他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有那些情绪稳定些的,从惊喜、后怕、庆幸中回过神来,开始在战场上搜寻那个在这几日带领他们转战数百里,将他们从必死之境拯救出来,又给了他们一份厚重军功的身影。然而,广阔的战场上,除却狼藉的残骸,就是在同样在四处张望的将士,唯独不见那个年轻而伟岸,让他们甘愿仰视的身影。
  良久之后,沉默的战场又有了动静,秦仕得拖着重伤和疲倦的身体,到战场上指挥大同军将士打扫战场。他们要在死人堆里将受伤还没死去的同袍刨出来,送回关中的军营中医治,同样,他们也需要将死人堆里还没死去的契丹蛮子,一个个找出来,送他们一程。
  最后,他们会掩埋同袍的尸体,记下他们的名字与功绩,同样,他们会将敌军将士的尸体堆在一处,一把火烧掉,让其灰飞烟灭。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大同军将士们情绪都有些低落,不仅因为看到了一具具同袍尸体,也因为那个让他们惦念、牵挂的身影,一直没有出现在战场上。
  秦林和秦仕得站在战场中央,两人望着西方,都有些沉默。
  “昨夜,击溃契丹大军后,李将军传下令来,让我大同军将士在此聚歼契丹顽敌,护卫桑亁关,他自带百战军,前去追击耶律敌烈。”秦林轻声说道,他看了一眼天色,“算算时间,这个时候李将军应该已经追出去三五十里了,若是顺利,或可斩下耶律敌烈的人头,若是不能,也该班师了。”
  秦仕得默然良久,忽然笑道:“不用担心,耶律敌烈黔驴技穷,万余大军都葬送在此,还能再对李从璟造成什么威胁?再者,百战军是真正的精锐之师,即便是面对耶律敌烈留下断后设伏的军队,他们也能从容应之。”
  说完,看着秦林,“你也有这个信心,不是么?”
  秦林展露出一个会心的笑容,“的确如此。”
  却说昨夜军乱,李从璟虽有心擒杀耶律敌烈,却也知晓,在乱军中,尤其是在深夜里,这样的事可遇而不可求,所以也没太在意,他率军奔战的重心,还是放在彻底击溃契丹大军上,毕竟这才是决定战役胜败的关键。至于耶律敌烈,便是跑了又如何,一个败军之将,李从璟还会怕他来日翻了天不成?
  他日沙场遇上,再败他一回就是。
  这就是李从璟的底气,也是他这些年来逐渐养成的一种气势,一种俯瞰群雄的气势。
  这回之所以追着契丹残兵不放,不为别的,却是防止他们在溃败途中,被耶律敌烈收拢,在聚集一定的力量后,去攻打胜州。
  昨夜百战军和大同军合力,在桑亁关外合力留下了万余契丹蛮子,但逃走的仍旧有三五千人,这些人逃离桑亁关的时候自然是四处奔走,但在逃离战场,暂时安全后,却仍极有可能会渐渐汇集。
  毕竟,西边的丰州、应天是其大本营,他们自然是要往那边去的,若是耶律敌烈在路上有意收拢残兵,以他身边的亲卫力量为基础,得个两三千人不是问题。
  两三千契丹军士,对而今的胜州,已足以形成致命威胁。
  一路追在契丹溃军身后,向西奔行,路上免不了留下一地契丹蛮子尸首,虽然不如桑亁关外密集,但在尸体露在野外,也颇为骇人。
  奔行半夜一日的百战军,于黄昏时至黄河岸边,遥遥已可望见胜州城。游骑回报,城外并无契丹溃军。说来这也实属正常,毕竟百战军人马齐整,马不停蹄奔来,溃败的契丹蛮子怎么都不会比他们更快。
  到此,李从璟也就放下心来,下令大军放下马速,沿河而行,同时令游骑去知会胜州城内的王朴、陈力。
  这场因为耶律敌烈滔天野心、不俗谋划而起的边关攻防战,至此也算落下帷幕。耶律敌烈损兵折将,近两万大军,能活着回应天的能有三四千人就算不错,而比这更让耶律敌烈肉疼的是,被他寄予厚望的几位义子,全部战死,他麾下的骨干将领,也都死伤殆尽。这个重创,对耶律敌烈打击不可谓不大,甚至他北院夷离堇的位置,都极有可能因此而动摇。
  对唐军而言,桑亁关自然是保住了,秦仕得虽然出师未捷身先伤,但好在没死,大同军虽有些损失,但怎么都算不上伤经动骨,最多算皮外伤。而经由此役,不难想象,往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契丹必不敢再遣兵马、游骑,到云州境内袭扰。
  而让李从璟颇为喜悦的,却是大同军“无意中”奔袭拿下的胜州城。拿下胜州城的意义已无需多言,如今耶律敌烈兵败身退,将囊中的胜州城变为胜州全境,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黄河水面宽阔,虽无波澜壮阔之景,却也不乏水天相接之景,望着叫人心绪畅远。
  李从璟想起那首著名的诗词,不由得露出一个笑容。记得在后世时,他曾观过一个视频,是某科学家自弹自唱的画面,那份苍茫激昂之色,曾让彼时心理尚且年轻的李从璟心驰神往。而今,来到这个时代,这些年的经历,早已如同这黄河,让他的生命变得更加苍劲豪迈。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从璟心道,一切激昂、壮阔的东西,大概都是只需要前方,不需要回头路的。无论是事物,还是生命。
  这是黄河,这里是天下。有朝一日,黄河会是我的,因为天下,也会是我的!
  ……
  桑亁关外,经过两日时间,秦仕得和大同军将士,已经将战场收拾的差不多,遍地狼烟已成过往,留下的痕迹在被人为清除后,就只有将士们脑海中的画面能成为永恒。而战争留下的记忆,却会留在他们心中,积淀成与生命同寿的底色。
  那个身影一直没有再出现。
  到最后,秦仕得都觉得李从璟绝对是该回来了,为了表达对李从璟给予的厚恩的谢意,秦仕得没有回到关内,而是就等在战场上,方便迎接李从璟入关。秦仕得已经令人准备好酒宴,虽然他重伤在身,但是再与李从璟相见时,他一定会拉上对方,好生饮上几碗。
  秦仕得不会忘记,几日前他从战场上撤下来,看到李从璟时,他说出的那句“李将军,救我大同军”,而短短几日时间,李从璟不仅做到了,还送给了他一份天大的军功。由败而胜,由死而生,秦仕得是个恩怨分明的人,他对李从璟这位后生的敬佩,发自内心,所以他久候相迎,也是真心。
  打扫完战场的大同军将士们,聚集在秦仕得身后,自发列阵,与他们的军帅一道,静静站在那座安然无恙的边关外,迎接那位只用了几日时间,却足以让他们感念一辈子的另一位军帅。
  终于,视野中出现了一群骑兵,秦仕得和大同军将士都是神色一振。
  然而,骑兵到了近前,秦仕得才发现,来的并不是李从璟,而是他派出去联络李从璟的游骑。
  游骑在身前落马,秦仕得立即问:“可曾见到李将军了?”
  “见到了。”游骑应道,“李将军让卑职带话回来。”
  “李从璟说什么?他何时归来?”秦仕得追问。
  “李将军,不会来桑亁关了。”游骑的话让秦仕得和张大千等人一愣,他们面面相觑,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不解,“这……”
  游骑顿了一下,微微低头,继续道:“李将军已至胜州城,他让卑职转告军帅,此番能与军帅、大同军全军将士并肩作战,力挫强敌,是他的荣幸。只不过他因另有要务在身,不能久留,却是不便再来与军帅相见。李将军还说,下次相见,必定与军帅不醉不归!”
  秦仕德怔了好半晌,忽然转身就走,“牵马,本帅要去胜州城!李从璟帮了我们这么大忙,焉能不当面相谢?”
  张大千应是,游骑却跟上来,急道:“军帅,只怕你此时去胜州,也见不到李将军!据卑职所知,今日李将军已经离开了胜州城。”
  “什么?”秦仕得愕然不已,“他离开了胜州?百战军要回幽州?”
  “这倒不是。”游骑摇头,“卑职听闻,李将军是要去北方草原。”
  这回不仅是秦仕得,秦林和张大千等人,俱都愕然愣在那里。
  良久,秦林面北而叹:“北方草原,李从璟此行所图,恐怕大得超乎我们想象……”
  秦仕得遥向西方抱拳,默然片刻,对那游骑道:“你速速去告知李将军……如果追不上李将军,就告诉李绍城,一定要亲面转告,就说——我秦仕得、大同军全军将士,能与李将军、百战军并肩作战,是生平不胜荣幸之事!”
  说完,又补充道:“我在云州温酒相候,待君来,浮一大白!”


第324章 鞑靼公主勇披甲,戈壁风情异江南(上)
  居延海。
  居延海不是海,而是内陆一座大湖泊,张掖河发源于祁连山脉,流经甘州和南部沙漠,最终汇入居延海。居延海位在鞑靼西部,此地草原和沙漠交界,百里过渡地带上多是棘草,戈壁是唯一主地貌。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一支数目超过万人的跋涉人群,出现在地面平线上。
  这是一支由军队、平民、牲畜和辎重组成的庞大远行队伍,他们衣衫褴褛,步履蹒跚并且面容憔悴,骑兵们驱赶着牛羊与马群,平民百姓抱着包裹,背着行囊,推着简易木车,行走的很是艰难。
  草原部族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一个正在迁徙的部落。只不过他们的迁徙显得并不那么顺利,人群中不时响起小孩的哭声,甚至有人在跋涉中倒下,而行在两侧的带刀骑兵,则有不少人衣袍上都夹杂血迹。
  斜阳外,棘草万点,浅水绕木骸。
  在这样一支神色仓皇,不是回头张望的人群中间,有一对父女正走在一起,策马而行,中年男子眉目英慈,身材壮硕,少女则闭月羞花,双目灵动而妩媚。这便是九姓鞑靼如今的首领图巴克,被尊称为图巴克汗,那位少女是他唯一的女儿,阿狸。
  视野中出现居延海,让鞑靼部族人精神稍稍振作,在图巴克的号令下,他们加快了行进速度,终于赶在天黑前抵达湖畔扎营。
  数月前,因不满臣服契丹后,被契丹强加的各项压迫统治,图巴克怒而率领全族反抗,驱逐境内的契丹军队。但随之而来的是契丹国的残酷报复,契丹国北院夷离堇耶律敌烈,亲率数万大军西征。
  图巴克知道战不可免,遂率领九姓鞑靼十数万勇士与之交战,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却一再失利,终于在最后一次大决战时,被耶律敌烈彻底击溃,十数万勇士死伤过半。由此,图巴克不得不带领剩下的子民,离开他们世代居住的河流和草场,举族向西迁徙。
  然而退却和逃避并没有让鞑靼走出困境,反而给他们带来了更深重的灾难,契丹的骑兵以他们恐惧的速度,在其后紧追不舍,一次次向他们发起袭击,给鞑靼部带来一次次噩梦。
  从开始反抗契丹到现在,鞑靼部经历大小战事数十,在举族十余万成年勇士剩下不到三万的时候,图巴克那几位英雄的子嗣,也一一阵亡,最后只剩下他的幼子,年龄尚且不到十六岁的巴拉西,以及刚新婚不久的女儿阿狸。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不仅让图巴克失去了数名儿子,也让阿狸成了鞑靼部最年轻的寡妇。
  临时搭建的休憩营地中,帐篷纵横排列,一堆堆篝火被点燃,成为黑夜里除却头顶星辰外唯一的光明,图巴克和阿狸、巴拉西围坐在篝火前,俱都望着篝火出神,沉默不语,任由火光在他们脸上闪烁不停。
  契丹追兵仍然不知何时会到来,战争或许就在不可预知的时刻降临,在这个充满未知,连终点在何处都无法确定的路途中,任何危险都足以给正在苟延残喘的部落带来深重打击,让他们跌落深渊再也无法重见光明。
  他们是突厥后裔,他们中曾有人受晋王李克用之邀,踏足中原争霸天下,而现在,他们只是一群无家可归、朝不保夕的流浪者。
  这样的处境足够令人绝望,但总有一些人,即便是天在塌下来,但只要还没把他砸死,他就不会知道什么叫担心。这样的人,在鞑靼部也有,阿狸就是其中一个。
  年轻的阿狸面容娇美,眼波中似乎随时随地都在溢出能让男人疯狂的妩媚,而她的确不负她鞑靼第一美人的赞誉,不仅有着沉鱼落雁一般的容貌,更有着热情似火的身材,无论是胸前呼之欲出的双峰,还是盈盈不堪一握的细腰,亦或是挺翘圆润的双臀,都是她作为一个女人最大的资本之一。
  火光将阿狸长发下精致的脸庞映衬得更加富有神秘感,连日的奔波让她有些倦怠,她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绷直的双腿,细条细长而完美,站起身,阿狸拍着樱红的嘴唇,对她当下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道:“父汗,巴拉西,我去睡觉啦!”
  巴拉西的目光,从阿狸打哈欠的时候就一直停留在她身上,对方伸懒腰时展现出的诱人曲线,也都落在他眼中,年少的巴拉西双目有些发直,里面有他现在还无法完全理解和驾驭的火焰,在隐隐燃烧。阿狸说话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