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渤海国西部,扶余府扶州。
  城外,契丹大营连绵数十里,巍峨壮观。
  城墙内外,激战正酣。契丹大军猛攻眼前这座雄城,而扶州上的渤海军将士,则在奋力抵御。杀声震天,尸横遍地。
  契丹大军营地中,耶律阿保机和耶律德光坐在大帐中,正在举子对弈。
  营外震天动地的大战,而帐中却是一片安静平和。耶律阿保机落下一子,立即让耶律德光陷入苦思中。看着耶律德光思索的模样,耶律阿保机并不着急,他向来是个很有耐心的人,趁着这个空档,他问耶律德光:“攻打扶州已经多日,依你看,这城池还有多久能够拿下来?”
  耶律德光终于落子,闻言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扶州城高沟深,防备又很充足,加之城中守军,半数为大明安从辽东老兵中调来的精锐,这一战,扶州城战力很强,我军要攻下扶州城,非是短时间可以达成的事。”
  他这话有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嫌疑,然而耶律阿保机听了之后,没有半分不快,反而露出赞赏之意,“扶州渤海军战力之强,的确让朕刮目相看,事前还真没想到,这一仗会打得如此胶着,看来大明安也并非饭桶,他在渤海国折腾了两年,的确是有些建树。”
  耶律阿保机又落下一子,耶律德光又陷入深思中,他道:“大明安在西楼时,空有大志,却无雄才,顶多算个心高手低之人。这两年来,大明安比之前先前,强了太多,有脱胎换骨的意思。时间和经历,的确是个很奇妙的东西,能够改变很多事,也能改变很多人。”
  “不错,你这话说得对极。”耶律阿保机笑道,随即话锋一转,“不过大明安纵然有些进步,毕竟起点太低了些,要成长到能威胁我大契丹的地步,那还早得很。他能有今日的成绩,说到底不过是走了捷径。”
  耶律德光落子,点头道:“李从璟的确是一条捷径,这不可否认,若是没有李从璟,大明安、渤海国,都不会是如今这面貌。”
  “如此说来,之前朕倒是显得太不重视李从璟了些。”耶律阿保机笑容不减,“倒是也不曾想到,这个年轻人会有这样的本事,凭空出现在幽州,虽只两年,细数下来,给我大契丹造成的麻烦已经不少。”
  “之前不重视无妨,当下,父皇却是很重视他了。”说起李从璟,耶律德光脸色全无半点变化,似乎当日李从璟给他造成的巨大创伤,已经完全不复存在。
  耶律阿保机落子如飞,有几分倚老卖老地说道:“朕在雁南、营州,共布置下不下于五万大军,对阵李从璟百战、卢龙两军四万人,还多出来一万,这已经是各位优待。这回让耶律欲隐主动在蓟州动作,吸引李从璟注意力,更是将他高看了太多。”
  耶律德光落子渐快,笑容深邃,“李从璟要支援渤海,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事,而他之所以现在还按兵不动,明摆着就是在等待时机。时机是什么?等我大契丹与渤海国撕斗日久,兵成疲惫之师,他就能坐收渔翁之利。这样的盘算,虽然不失为精明,但却太明显了些。”
  耶律阿保机哈哈大笑,“既然明知李从璟是在待机而动,朕又怎会让他得逞?虽说即便李从璟领兵北上,支援渤海国,朕也不会担忧,但用兵之道,谨慎为先,灭渤海国事关重大,朕给他几分颜面,陪他玩玩又如何?这回耶律欲隐在蓟州边境挑起战事,朕倒要看看李从璟如何应对。”
  耶律德光笑意浓郁,“而无论他如何应对,都逃不出父皇的布局。”
  “两线作战,固朕所不欲也,然则为保灭渤海国之大局,若真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便是在南境燃起烽火又如何?耶律欲隐就算不能胜下李从璟,难道连拖也拖不住?营州城有军数万,不求他们出城击敌,只求在李从璟北上攻城的时候,据守不失,忽赤也速儿善守之将,坚持数月便也不能?我大契丹国的英才,若是真连这点本事都没有,朕就不会有今日功业了。”耶律阿保机笑呵呵说道。
  “父皇英明。”耶律德光笑着奉承一句,忽然落下最后一子,这才不无得意的看向耶律阿保机,“父皇,这局棋,你输了。”
  ……
  李从璟的定计,严格来说也算不上什么定计,他的意见看起来是综合两派意见的观点,“增援渤海虽是大计,不容有失,但若是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考虑着这件事,那我等便什么也做不成了。况且,在增援渤海的路上,还有数万契丹大军,屯驻在雁南、营州这两个地方,不将他们解决掉,我等是断无可能北援渤海国的。我意,眼下契丹军既然动手了,我们便暂且放下对渤海国的挂念,先专心来应对蓟州之事。契丹游骑大举出动,拔我军堡,这样的动静,若是放在往常,我卢龙该如何应对?”
  “那要看军帅的目标在哪里了。”卫道这时候出声道。
  李从璟示意他继续说。
  卫道接着道:“目标无外乎两个,一为护边,也就是自保,另一个,就是要吃掉契丹来犯境的军队。”
  李从璟微微笑了笑,“这两者有何不同,又各自该如何制定谋划?”
  “这也简单。若是只为护边自保,面对契丹游骑拔军堡,军帅就无需多做什么,只需要让蓟州军自行应变便可,若是其后再有契丹大军动静,军帅再针对应对之。”卫道气定神闲,“而若是军帅意欲吃掉这支契丹大军……”


第369章 庙算正紧揣敌意,攻蜀有成扶州急(上)
  “这也简单。若是只为护边自保,面对契丹游骑拔军堡,军帅就无需多做什么,只需要让蓟州军自行应变便可,若是其后再有契丹大军动静,军帅再针对应对之。”卫道气定神闲,“而若是军帅意欲吃掉这支契丹大军,却也简单,四个字足以概括之,谓之曰‘将计就计’。”
  卫道说到“将计就计”四个字的时候,李从璟眼前一亮,心中尚存的一团迷雾,犹如被灯光点亮。他看着卫道,渐渐露出笑意。
  卫道说完,李从璟道:“临战对敌,所谓庙算,无非是揣摩对手的心思。揣摩的准了,就有机会通过对方的行动,得知对手的意图,从而能针对性破之。‘将计就计’,此言甚合我意,然要‘将计就计’,首先得对对手的打算了然于胸。我等意欲增援渤海,这个不难被耶律阿保机预料到,今番耶律阿保机遣数万大军在雁南、营州,原因也在于此,这是众所周知之事。然则,这却还不够,至为关键的一点,我等要弄清楚的是,耶律阿保机以雁南、营州之军,如何防备我们?眼下看来,这个防备,无非两种方法。”
  “哪两种方法?”有人问。
  “主动出击,或者被动防御。”李从璟对这人说道,忽而笑了笑,“至于耶律阿保机如何选择,由参谋处对耶律阿保机过往征战、事迹的分析,得出的耶律阿保机这个人的性格、行事习惯,不难得知。有句话不知各位可曾听说,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此言放在耶律阿保机身上,正合适不过。”
  “耶律阿保机意欲两线作战?”有人惊讶起来。
  李从璟道:“有何不可?常理不能两线作战,那是兵少将寡,实力容易被牵制。但以契丹目下情况来看,数十万大军,足以同时应对卢龙、渤海。”
  众人闻言都默然下来,的确,契丹发展到如今,确实累积出了这样的实力。
  “进一步言之,便是雁南、营州契丹军,不能胜我卢龙,但只要拖住我们够久,让我们无法及时增援渤海国,以耶律阿保机的雄才大略和他麾下精锐的战力,就有充足力气将渤海国拿下。”李从璟继续说道。
  孟平寻思着问:“既然如此,公子预备如何‘将计就计’?”
  李从璟微微一笑,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众人闻之,皆以为大妙。
  当下,布置行动,姑且不提。
  又说蓟州,马怀远在将蓟州北境的变故详细报知给李从璟,并且询问应对之策后,不久,幽州的指令就下达到了他手中。而这个时候,在刺史府养伤的周小全,恢复得颇为顺利,已能下地走路。
  对于文人雅士而言,秋日是个好时节,在这个丰收和萧瑟并存的季节,无论文人骚客们心中有什么感慨,都能很轻易找到诉之笔端的景致,找到可以咏唱的对象,借景抒情,借物言志,天地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大门。
  但是周小全既不是文人,也不是君子,他写不出来让世人见之惊艳的词句,哪怕他心中有翻滚汹涌的巨浪,有厚重的能压得人喘不过气的过往。他站在院子中,对着一棵飘散着落叶的大树出神。
  良久之后,周小全攀上屋顶,站在砖瓦顶端,负手望着北方。北风卷动他的衣袍,他并不如何雄壮的身姿,在这一刻潇洒而又落寞。他静静站在屋顶,不言不语。
  也不知过了多久,周小全轻声呢喃道:“老爹,大哥,二哥,你们且在那边安息吧,你们虽然走了,但这里还有我,我会继续做你们没有做完的事。老爹,你用性命救下了我,我会倍加珍惜这条性命,我会照顾好老娘,会给咱们老周家传宗接代,会让你知道,你没有白生白养我这个儿子。”
  负于背后的双手握起,周小全最终还是狠狠地说道:“你们没杀完的蛮子,我代你们去杀,你们留下的仇恨,我还替你们去报!你们的,加上我的,我定会让蛮子付出他们该付出的代价!”
  马小刀从府中走向周小全所在的院落,因为有些心事,一路来都在低头看着地上,他没有注意到屋顶的周小全。周小全看着马小刀从远处走过来,在小道上七拐八拐,最终在他的注视下走进院落。
  马小刀察觉到异样,抬起头,看到伫立在屋顶的周小全,有些讶异对方怎么跑到了那么高的地方。他向周小全招手,“小全,下来,我有话跟你说。”
  周小全没有从屋顶径直跃下,他从屋顶下到院墙,又从院墙下到院中,走到马小刀面前,抱拳,“马兄,何事?”
  马小刀看着眼前这个还不满十六岁的家伙,露出一口好牙,“军帅有令,让蓟州军赶赴边境,刺史已经在集结军队,我过来跟你说一声。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就不在府上了,也不知何时能够回来。刺史大人让我告诉你,你且在府上好生休养,不用担心其他,府上自有人照顾你的衣食。”
  说完,马小刀掏出一个钱囊,丢给周小全,“这里面的钱,足够你在蓟州玩好一阵子了,若是在府中闷得慌,大可出去走走,但最好不要出城,现在城外可不太平。”
  “城外不太平?”周小全敏锐的捕捉到这个信息。
  马小刀点了点头,“自打契丹游骑袭击边境军堡之后,蓟州境内凭空多了许多行踪可疑之人,最近城中的军情处已经散出去不少人手,逮着了许多,正在严加拷问。初步可以断定,这些人都是契丹蛮子的眼线,他们混入蓟州,自然没安什么好心思。”他的语气仍旧是不经意的,仿佛这样的事情并不值得他担心。
  “军情处?那是谁?”周小全疑惑的问,他发现他对很多事情的了解,实在是有限得很,之前在倒水沟,整日的生活便是习武、巡边,除此之外便只剩下吃饭睡觉,远离蓟州城的地方,实则是也是封闭的地方。
  正儿八经提及军情处,马小刀脸色有些不太自然,他眼中闪过一抹别扭之色,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不好的东西,扰扰头,哈哈笑着掩饰,“军情处么,你只需要知道,那是军帅麾下一群很厉害的人就行了。”
  “哦。”周小全应了一声,马小刀不愿多说,他也不好怎么问。他的身份实在是太低了,一个普通的边军而已,而马小刀和马小刀背后的马怀远,对周小全而言,都是高高在上的人物。大人物身边,总有很多东西是小人物无法触及到的。
  马小刀迟疑了一下,转而神色严肃的对周小全道:“不过有件事你却得牢牢谨记,千万不要去招惹军情处的人,若是碰到,远远绕道是最明智的选择。”说这话的时候,马小刀脸上明显闪过揪心的神色。
  周小全没有按捺住心中的好奇,问:“为什么?”在他看来,既然是军帅麾下的人手,那就是自己人,对自己人,为何要如此逃避?
  马小刀嘴角抽动,“因为,他们都他娘的太可怕了!你要是不想莫名其妙被教训,最好是记住我的话。”
  周小全依言将这事认真记在心底,不过对马小刀对他说的话,有些地方他有异议,他道:“大军北上,我请求随军同行。”他没有提及钱的事情,也没有提及在府中享受的待遇,更没有说一个谢字,可见他对这些事,并没有疑问。
  他只是在心中默默记住了这些,然后默默下定决心,来日加倍偿还。至于当下这个时候,却是不需要提及,包括谢字,都显得苍白无力,而且虚无。
  马小刀讶异道:“你伤势还未稳定,随军风险太大,我劝你不要这样做。”
  周小全看着马小刀,认真而坚定地说道:“马兄,请让我上战场,让我杀蛮子,这是我唯一的请求。”
  触及到周小全的眼神,马小刀规劝的话到了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他心中像是被什么击中了一下,这样的眼神纯澈、固执、饱含期盼,让他不能拒绝。谁能拒绝一个满怀期望的赤子之心呢?
  马小刀严肃地说道:“以你现在模样,随大军上了战场,你很有可能会死。”
  周小全笑了笑,带有纯真之色的笑容没有任何畏惧,“我没上过私塾,却听说过一句话。”
  “什么话?”
  “民不惧死,奈何以死惧之?”
  ……
  和参谋处商议完应对蓟州北境动乱的计策后,李从璟回到书房,继续处理卢龙各项军政事务。在北上卢龙之前,李从璟从未有过处理政事的经验,包括在前世时,他都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但任何事情都有第一次,再漫长的征途,再显赫的功绩,都有它的第一步。从第一次处理政事开始,李从璟面对这些东西,就没有丝毫恐惧。
  如今两年过去,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他在处理政事上的能力已经得到很大提升,应对各项疑难杂症,都能应对的手到擒来。他不是典型的武将,不会除了治军打仗外其他的一窍不通。相比较而言,很多时候,文事比武事更需要才能,甚至更不能容许错误,也更加考验人。
  好比烧菜,武事可比之于爆炒,而文事大抵类似于炖汤,需要在文火慢炖中掌握火候。很多适应沙场轰轰烈烈的人,并不能适应书桌的宁静枯燥,能动不能静,这样的人,或许在某一方面能有成就,但绝对不会成为掌控全局的人,更不会成为真正的上位者。
  能动也能静,才是人杰。
  处理政事是件需要耐心的事,李从璟深入其中,却已得乐趣。身在他这个位置,一笔一划,既能兴一方也能败一方,能叫高位者一夜变为平民,也能叫贫穷者一夜暴富,什么叫权势,这便是权势。
  桃夭夭飘进屋子里来,将自己丢进座椅的时候,腾空将一本册子扔到李从璟桌前,她人落座的时候,册子也稳稳停在李从璟笔下。这个身手,不能不让人叫一声好,但用在这样的地方,难免让人哭笑不得。
  李从璟抬起看了桃夭夭一眼,没等他开口,桃夭夭用手梳了一把长发,出声道:“最近契丹的探子活动日益猖獗,我们在蓟州抓了很多人,但颇有割草之感,割了一波又长一波,竟然割不完。这是从那些探子口中挖出来的情报,让我感到头痛的是,他们的供词竟然大相径庭,怎么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