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可是个难题,如何知道耶律欲隐有没有相信?”白袍随风轻扬,莫离问。
  李从璟看向营外的契丹军阵,一片人山人海中,耶律欲隐的大纛清晰可见,他沉吟道:“耶律欲隐是只老狐狸,我骗他,他骗我,我们要骗过对方,对彼此来说都不容易。要确信他有没有入局,只能从他的排兵布阵中去寻找一丝端倪。”
  莫离眉头轻挑,“比如说?”
  李从璟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比如说他有没有调援军过来,试图一口吃下我们。”
  莫离寻思着,忽的露出一个饶有兴致的微笑,“抛开这些不言,你觉得耶律欲隐会不会被你骗过去?”
  “会!”李从璟回答的很干脆。
  “哦?为何?”莫离追问。
  李从璟手臂撑在栏杆上,上身微微前倾,“因为我了解他,我的参谋处也了解他。”
  他后面没说出口的半句话是:因为了解对方,他和参谋处制定的策略,都是“对症下药”的举措,耶律欲隐有很大可能入局。
  莫离点点头,和李从璟一起看向营外,“这些时日以来,我们不仅分出部曲打出卢龙军的旗号,在营盘构建、排兵布阵上,也做足了三万人该有的场面。能让耶律欲隐相信现在他面对的,是百战军和卢龙军全部人马,我们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大。”
  “再等等,既然已经忍耐了这么久,不妨再忍忍。等火候合适了,菜才能起锅。”李从璟呢喃。
  这日夜,有军情处远探入营。


第385章 不熄烽火八百里,水穷处自有云起(七)
  旭日东升于山顶,缕缕红光跃下山线,越过树梢,行成一道道光幕,林间群鸟扑腾翅膀飞起,声声轻鸣落进小河中优哉游哉的鱼群。
  河水倒映出正在赶路的人群,队列顺着河流延伸出去,长达数里。河岸上,一支旌旗飘扬、衣甲鲜亮的军队,正在以严整的队列行军,厚重整齐的脚步声,如同踩在这片天地的心脏上,节奏鲜明的隆隆作响。
  这是一群年轻的面孔,在这个年轻的早晨。
  李彦超抬头看了一眼晨阳升起的地方,双眼微微眯起,秋冬晨光有种别样的韵味,像伊人轻抚的手,痒痒的。
  他的目光复又落向行军的队列,卢龙军将士组成的长龙,庄严而肃杀。
  这周围的地形复杂多变,脚下的道路却颇为宽敞,道上泥土虽然夯实,不少地方却没有褪去新鲜的颜色,很明显这是一条新建不久、使用未多的大道。
  李彦饶策马上前两步,和李彦超并肩而行,战马行驰速度不快,这让两人看起来颇有几分悠闲意味。
  李彦饶道:“这两年以来,幽州从无大的战事,可谓悠闲安稳,连边境都跟着平静许多,虽不时仍有契丹军马南侵劫掠,但较之往前,早已是不成规模。军帅用两年的时间布局,下得这盘大棋,让人侧目啊!”
  “军帅布得什么棋局我看不真切,不过我却知道,要建造这样一条大道,并非一件简单的事。不说其他,早年初至幽州时,面对来去如风的契丹蛮子,苦于幽州道路不畅通,卢龙军无从追击阻截,你我何曾没有想过,要修建几条这样的驰道?父亲更是早有此念。”李彦超神色略显复杂,“但直到军帅出镇幽州,才让幽州有人力财力,来兴建这样的大道。”
  李彦超默然片刻,再往前看,道路前方已出现驿站的影子,他接着道:“始皇帝吞并六国,大肆兴建驰道连接南北西东,其南征百越时,为方便调遣大军、保障后勤供应,更是开凿灵渠,连通湘水和漓水。于战争而言,道路通畅,其重重于泰山。”
  李彦超自嘲一笑,“没见军帅,没见演武院之前,我一直以为,战争就是行军打仗。百里趋行,与敌鏖战,固守坚城,与敌鏖战,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战争。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战争,涉及的方方面面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多到一时我都看不透彻,要打赢一场战争,尤其是大战、国战,要统筹的局面也比我想象的大得多,大到我根本不敢意图去掌控。”
  “遍观史书,早慧早熟的大才之士多不胜数,但早慧早熟如军帅这样的人,我却从未听闻过。”李彦饶摇摇头,“精兵强军,加强军备,修建驰道,囤积粮草,谋而后动……立军情处,建演武院,设参谋处……军帅对战争的理解,超出我们太多。”
  李彦超沉吟良久,抬起头来,晨光在他脸上流淌,他看着李彦饶,眼神明亮的问:“或许,这便是军帅屡战不败的根由?”
  李彦饶怔了怔。
  两人正说话间,两骑从队列前方回奔过来,在李彦超面前停下,马上的骑士一人斥候装束,一人着青袍负劲弩,腰挎横刀,马鞍边还配有两柄短刃。
  “赵统领!”李彦超向赵象爻抱拳。
  “李将军。”面满风霜却眼神清明的赵象爻回礼,“军帅令我等来接应你们。”
  “军帅如何?雁南战事如何?”李彦超不失急切的问。
  赵象爻道:“军帅无恙,战事胶着,正待李将军前去破局。”
  “好!有了你们在前领路,我这就让大军加速行军,火速驰援雁南!”李彦超肃然道。
  赵象爻却摇了摇头,看着李彦超道:“军帅有令,卢龙军不必急于加入战场,需得继续隐匿行踪,待时机成熟,自有军令给卢龙军。”
  李彦超一愣,李彦饶上前道:“再往北,就出了蓟州地界,距离雁南已不远,到时契丹游骑必定遍布各处,想要继续隐匿行踪,似乎……”
  他的话没说完,意思却已表达清楚,赵象爻看了李彦饶一眼,淡淡道:“李将军一路北行,可曾见过半个契丹游骑?”
  “这……倒的确不曾有。”
  “既然如此,两位将军还有其他疑问否?若没有,我需得先行回去,将卢龙军所在的位置,回报给军帅了。”
  几日前,李从璟得到军情处远探回报,营州方向,有契丹大军过万,再度往雁南而来。
  雁南、营州的契丹军虽然分据两地,但其都属耶律欲隐统辖,其分驻两地的目的,本就是方便与唐军作战。如今百战军被耶律欲隐缠在雁南,他调遣营州契丹军前来支援,谋求彻底击败自己,并不让李从璟感到意外。
  从某些角度而言,李从璟甚是希望耶律欲隐调遣营州援军前来。
  在忽赤也速儿加入战场之后,契丹军始围百战军营地,同时,其对百战军营地的攻打力度,达到空前强度。
  至此,李从璟再不作半分保留,类似于前日有意露出破绽,让耶律欲隐攻破辕门的事情,自然也不会再发生。在这座营盘内外,两军的较量,开始呈现出应有的激烈。
  又是一日日暮,营地外围接战的地方,硝烟滚滚,燃烧的火箭、栅栏残骸痛苦呻吟,往来奔驰的将士,在各自队正、都头的喝令下,或者换防,或者抢救伤员、抢修防御工事,场面上的温度都提高了许多。
  李从璟一度不避矢石,亲临前线指挥,鼓舞士气。战事稍歇时,他视察一圈交战战场,安慰伤者,勉励战士。
  从战场上下来时,契丹军又一次展开猛攻。
  李从璟回过头,望见黑夜里有火石腾空,密集火箭如林似幕。
  夜空下,灯火通明的战场上,无数将士操纵弩箭、投石车,不停倾泻战火。呼喝声、交战声中,李从璟的身影挺拔而修长,他忽而轻轻笑了笑,“谋已定,势已成,接下来,该分胜负了。”


第386章 不熄烽火八百里,水穷处自有云起(八)
  战事在忽赤也速儿到来之后,并没有如耶律欲隐所料,在短时间内分出胜负。自己麾下的勇士战力如何,耶律欲隐再清楚不过,在他看来,以己方四万余人,对战不到三万唐军,取胜或许有些难度,但那不过是要经过一番激战的层面罢了,攻下唐营,再困难也不过三两日的事情。
  正因有如此自信,耶律欲隐才敢将营州守军调遣过来万余,一击必胜的战局,自然要全力以赴。然而战事持续了七八日,契丹军也没能攻克唐军营盘,不仅如此,时常能看见李从璟身影的唐军营地,稳如泰山。
  七八日以来,契丹军昼夜猛攻不息,而唐军让耶律欲隐再次清楚的认识到,汉人在堡垒攻防战上,能有怎样的造诣。扎根在眼前的百战军,虽然固守的不是幽州城那样的雄城,但进攻方也不是耶律阿保机率领的十数万大军。
  耶律欲隐怎么也不曾料到,眼前这场大战,会打成一场持久战。
  素来自视甚高的耶律欲隐,若是连以优势兵力,战胜劣势兵力敌军的信心都没有,那才是怪事。但眼前的战局给他泼了一瓢冷水,连日大战下来,作为进攻方的契丹军越战越疲,而作为防守方的唐军,丝毫没有崩溃之相。
  耶律欲隐死也不愿承认,百战军的战力,会强过他麾下几乎战无不胜的精锐大军,但事实容不得强词夺理,战争的结果从来都不会骗人,耶律欲隐苦思良久,最终将原因归结在李从璟的阴险狡猾上。
  “唐军营垒屡攻不破,其因为何,究其根本,在李从璟。数日来我遍观战场局势,但见唐军营垒防御器械配置极为不寻常,强弓劲弩不说,更有仿佛用之不尽的铁蒺藜、拒马,便连床弩这种向来固定于城墙上的军械,投石车这种攻城拔寨才会用到的利器,也在唐军营地中出现,而且数量还不少!”
  军议上,耶律欲隐沉着脸总结这些时日以来的战局,越说脸色越不好看,“不仅如此,这些时日以来,我军屡屡攻进唐军营地,却总发现一墙之后还有一墙,一沟之后还有一沟,克之不尽。唐军营地,竟然有如迷宫一般,让人无从下手!由此可见,唐军分明是一边与我等鏖战,一边在修筑内部防御工事,其行如此,李从璟分明早就打定了与我在此长久作战的主意!”
  “唐军,客军也!长途奔袭,且不说本不应携带如此多辎重,便是粮草,也断无可能太多,但自打与唐军交战,到忽赤也速儿来援,前后加在一起,几乎半月过去,唐军却无半分缺粮之态,诸位,这正常吗?!”最后,耶律欲隐厉声问出了他也不解的疑惑,陷入深深的愤怒中——恼羞成怒。
  耶律欲隐心高气傲,久战至今,早不能忍,为破唐军营地,他屡出奇计。然而无论是整夜擂鼓佯攻,欲求疲敌,还是挖掘地道,欲求奇袭,亦或是驱赶牛马冲击辕门,欲求破门,皆被唐军一一破解。
  鏖战至今,战局胶着,唐军营盘依旧坚固如山,破敌无期,耶律欲隐怎能不心急如焚,不恼羞成怒?
  “久战至今,战士们已露疲态,唐军营地坚固非凡,每日攻打,战士们伤亡惨重,营地中伤员惨呼声昼夜不息,不忍猝闻,全军将士士气不复当初高昂,末将担心,战事再这样拖延下去,恐怕取胜之望渺茫。”忽赤也速儿犹豫半晌,还是说出了心中所想,他本谨慎之人,这些话他不能不提醒耶律欲隐一二。
  耶律欲隐佛然不悦,冷盯着忽赤也速儿,“你是在质疑本帅调度不当,不能让大军取得胜利吗?”
  “……”忽赤也速儿顿觉大窘,低下头道:“大帅英明果敢,自然是能带领战士们取得胜利的,末将方才之言,也只是为向大帅询问应对之策。”
  耶律欲隐冷哼一声,环视帐中诸人,神态威严道:“我等与唐军鏖战至今,战士们固然疲惫,然则唐军何尝不是如此?况且唐军本就远道而来,而我雁南大军以逸待劳,首先就占据了优势。半月激战下来,到如今,唐军困守营垒,内无城池可供依托,外无援军可以救援,已在绝境之中。之前唐军颇为能战,那是存有击退我军的幻想,而今半月过去,他们焉能不知此望难以达成?当此之际,疲惫、无力的是唐军,绝望的也该是唐军,而不是我等!”
  他这番话说得入情入理,顿时叫诸人信服,诸将由是士气大增。
  耶律欲隐见状脸色稍缓,心中却不得不鄙夷眼前这些人,暗骂了一声一群蠢货,这才以不容置疑的语气道:“这些时日来,我观唐军作战,已不如起初勇猛,这说明他们已开始乏力,说不得,军力已经不稳!依本帅之见,唐军已是强弩之末,困兽之斗犹有尽时,眼下正是如此,败之正当其时。传我军令,明日辰时,全军攻营,与唐军决战!”
  诸将接令,士气高昂。
  忽赤也速儿迟疑着道:“大帅,唐军虽可败,然其若临死反扑,战力亦不可小觑……”
  耶律欲隐闻言不仅没有担忧之色,反而哈哈大笑,笑罢,睥睨忽赤也速儿一眼,“要瓦解唐军斗志,何其易也!且看本帅略施手段,定叫唐军自乱阵脚!”
  翌日天色方明,李从璟得报,契丹军尽数出动,三面围营之军皆大肆列阵,如同黑云压城,似欲决战。李从璟和莫离等人登上前营角楼,查看营前形势。
  排山倒海一般的契丹军阵,一望无际,排列在大地上,如同滔滔洪水。其间马蹄滚滚,烟尘不绝,呼喝声一波波传来,清晰可闻,让人心颤。
  莫离摇着折扇,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微笑道:“耶律欲隐这是准备集合军力,与我等一决雌雄了?”
  “战争总要有个结果,战斗最终也要分出胜负。于耶律欲隐而言,他手握五万大军,自然是无法容忍这场战争经久不决的。况且,他身后,耶律阿保机尽起契丹大军,攻打渤海,他可是没有援军的,而我们则不同,背靠幽州,必要时候,边军皆可调动,他也不能一直等。”王朴接话道,手枕在脑后,举止随意,没一点儿严肃模样,“这些时日,耶律欲隐机关算计,也无法攻破我营,这回要与我等正面决战,也不知是否还有其他阴谋。”
  说话间,契丹军阵中奔出一股股骑兵,到了百战军营前,往营中射了几波箭。箭头上带有信件,散入营中,立即被百战军将士捡到许多,各自好奇拆开看的时候,也有人将其送至李从璟等人面前。
  “战前射信,可不是什么好事!”李绍城皱眉,心中顿起警觉。
  李绍城直觉没错,这些信,都是耶律欲隐用汉字写的劝降信。内容无非唐军已陷入绝境,再战无益,只有一死,而契丹军胜券在握,今日即将决战,奉劝唐军将士认清形势,投降契丹。若能取得李从璟人头,自然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不提。
  在李从璟看来,这种事很平常,他在后世见过不少,但平常并不代表没用,相反,用的人越多,说明它有存在的道理。这样的信要起作用,关键在用在什么场合,毕竟军中普通将士是不知道形势和大局的,也不知道将帅谋划,只知道眼前战事。
  总而言之,若是处理不好,这些信件少说也是很影响士气的。
  看了这些信,在场不乏有人色变,众人齐齐看向李从璟。
  李从璟随手将信扔掉,也不担心其他将士捡了去看,望着营外契丹大军,不无嘲讽地笑道:“连劝降这种把戏都用了出来,可见耶律欲隐已是黔驴技穷,契丹军离兵败不远了!”
  他这话,随即传入军中,被全军将士得知。
  是日,契丹军总攻百战军营地。
  激烈交战,一日不休。
  至日暮前,契丹军屡次突入营中,却都被百战军赶了出去。
  及至日暮,终于有契丹军大举攻入营中,站稳脚跟,两军随即在营中展开混战。
  入夜,战事未歇,契丹军入营者,已多不可数。
  耶律欲隐亲临前线,严令契丹军今夜务必破营!
  子时,百战军几乎丢了半个营地。
  子时刚过,漆黑如墨的夜色中,忽然燃起一片星星火海,向营外的契丹军席卷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