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3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齐丘冷哼一声,“李从璟此人,状似爽快豪放,实则心思深沉,一举一动皆不可不防。他先前在席上一番言论,看似慷慨激昂,是在抒发胸臆,实则是为涨自家气势,灭他人威风,有攻心之效。如此算计,让人不寒而栗!”
  “子嵩向来心坚如山,莫非也被撼动了?”徐知诰打趣道。
  宋齐丘唉声叹息,“正伦何必取笑于我?”随即正色道:“你我素知李从璟不可小觑,只是不曾想,此人竟如此难以对付。今日堂上,他稳如泰山,锋芒内敛,举止有度,此番连你我也被俘,而其面无骄色;更为难得的是,我与那录事参军论战时,无论如何出言试探,而不见其神色稍变!城府深厚到了这番地步,岂不可怕?”
  “秦王是否可怕,可另当别论,子嵩你若再这般心神不宁,便真落了下乘了。”徐知诰语调平淡,“武昌节度使将至江陵,此间之事不日便会有定论。你我身在重围,什么也做不得,多想无益,还是好生睡一觉来得实在。”
  说罢,果真倒头就睡。
  宋齐丘为之语塞,见徐知诰心宽到了这种地步,也无可奈何,只能在心里猜想,李从璟此时是否也在安睡。
  李从璟自然没有安睡,他在跟莫离、桑维翰议事。
  这倒不是李从璟心焦,形势虽然扑所迷离,却还不至于让他坐立不安,乱了分寸。之所以不休息,除却确有要事,也是因为他多年征战,身强体健,三两日不眠不休早就习以为常,真算不得什么事。
  “按理说,若是昨夜攻势顺利,长林已被攻克,此时林英的捷报该到了。”桑维翰神情肃穆,众人讨论的,正是各路大军的进展。
  先前与宋齐丘论战时,桑维翰曾言威胜节度使、山南东道节度使、安远节度使皆以发兵,实则不过夸大威吓之言,受命出兵的节度使,只有山南东道节度使刘训。
  李从璟的布置,由东而西,首先是马怀远袭夺石首,阻截吴国水师;再是刘训自襄州发兵,以林英为开路先锋,直入荆州,奔江陵,为主力;三是郭威自房州发兵,进攻夔州,再顺流而下,占归、峡,入荆州,走原本西方邺走的路。
  这三路大军,马怀远关门,郭威打狗,真正定大局的,还是以林英为先锋的刘训所部。在原本计划中,若林英昨日攻下长林,刘训自襄州出军,一路基本畅通无阻,十日之内,便能兵临江陵城下。
  以如今形势而言,吴国水师但凡不是太多,马怀远以三千兵将若攻下石首,要死守十日,问题该不是很大——时日再多,或是吴国水师势大,就不可预知了。
  刘训虽无显著才能,但如今并不需要他主持战局,只需听从李从璟调遣即可,加之路途已为李从璟摸清,进军难度不大。
  一言以蔽之,李从璟要在军事上破江陵,林英、刘训的行动是关键,其部行动迅捷,则形势大好,若不如此,则荆南局势不妙。
  “捷报未至,只能说明林英所部进展不利。”莫离开口说道。
  “突袭而至,又有军情处在城内接应,林英竟不能克城?”桑维翰对军事知之不深,故而惊异。他方才与宋齐丘论战,打了个平手,未能将对方战胜,很是耿耿于怀,此时脸色有些不好看。
  “林英毕竟只有五百之众,情况稍不如愿,便会有无数可能。”莫离说道,向李从璟建议:“得令军情处去查看情况。”
  君子都一方面要与江陵军对峙,一方面远近江陵军监视、防备甚密,脱不得身,只有军情处能穿越江陵军的封锁线。
  李从璟点点头,表示同意。
  “司马代殿下领秦王府官吏,在各地巡查春耕之事,刚接到信报,眼下正好到了襄州,是否召其前来相助?”桃夭夭进来领命时,如是对李从璟说道。她口中的司马,即是王朴。
  李从璟摇头道:“不可,春耕亦是大事。”
  几人议事半日,正待散去时,高季兴求见。
  高季兴是来谈条件的,他道:“倘使荆南军撤出夔、归两州,小王也不再望其归入荆南,殿下能否自江陵撤军?”


第526章 千军万马竞南下,三尺之舌窃尔城(四)
  李从璟打量高季兴,眼神玩味。高季兴如此做派,不知是该赞其悟性,还是该骂其心贪。如今他身为俘虏,乃是戴罪之身,生死尚未可知,得对昔日权位惦念到何处地步,才会被宋齐丘言语挑拨一番,就真来与李从璟谈条件?
  高季兴开口便是夔、归两州,没有先以一州作为试探,倒可见其有几分心诚。李从璟有心打趣他两句,便一本正经道:“要孤从江陵撤军并不难,只不过南平王暗通杨吴,私自发兵忠、万,乃是谋反之罪,却得随孤一道回洛阳。”
  高季兴张了张嘴,欲言又止,面露痛苦之色,似是经历一番挣扎,这才道:“小王谋取峡、归、夔等州,确乎不应该,小王愿意上表朝廷,日后必不再对荆州之外的州县有非分之想,还望秦王明察!”
  这却是以为李从璟嫌他给的条件不够,因而主动让步了。
  让荆南回到郭崇韬伐蜀前的格局,这是高季兴心中预设的底线。
  面对神色严肃认真的高季兴,李从璟啼笑皆非,调笑道:“南平王,依孤之意,你该削去爵位,去除品阶官职,自负双手,徒步洛阳,白衣请罪,如此或可保有一条性命。若有他念,皆是妄想。”
  “秦王,你休要欺人太甚!”被如此羞辱,高季兴坐不住了,至今未曾歇息的双目,在此时变得通红,如同发狂的野兽,盯着李从璟,“王爵高某可以不要,品阶官职可以下降,但荆州高某寸土不让,秦王不要太过逼迫,否则你我皆无好处!”
  高季兴的愤怒,让李从璟哑然失笑,他在高季兴面前蹲下来,摇了摇头,无奈且同情的道:“高季兴啊高季兴,你还真是不知所谓,难道你至今仍未醒悟,你在荆南的所作所为,任何一条,都足够诛灭九族了?孤此来,难道是与你谈条件的?孤可以很直白的告诉你,自你胆敢不遵诏令那一刻起,荆州也好,你的项上人头也罢,都已不属于你了,而今,孤不过是替朝廷来取走罢了!”
  说罢,轻描淡写挥了挥手,“带下去。”又吩咐来提走高季兴的甲士:“自此刻起,此人不再是南平王,也再无官身,只是一介囚犯,不必再替他传话了。”
  甲士应诺,高季则兴目瞪口呆,被带走时仍旧满脸不可置信,他还无法接受,他已从万人之上的堂堂藩王,变成了一介白身,不,是连普通百姓都不如的囚犯。而这,对那个下令的人来说,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殿下雷霆手段,仆敬佩不已。”桑维翰赞叹道。
  摆了摆手,李从璟淡淡道:“叛国者,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桑维翰神色一凛,肃然点头。
  莫离等人退下后,李从璟摊开荆南舆图,开始琢磨战局。
  若是有百战军在手,形势哪有这般难以处理,无论是荆南军还是吴国水师,反手间都能灭之,区区夔、归、峡、荆四州,百战军便是一座座城攻打过去,也用不了多少时日。
  然而如今的李从璟,却已不再单纯是百战军主帅,他更是大唐秦王,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唐整座江山都在他手里,总不能离了百战军,他便不会征战,不能决胜沙场了吧?
  ……
  江陵城,南平王府。
  高从诲与梁震相对而立,前者神色忧急,后者手臂上缠着绷带,挂在脖子后面,模样颇为狼狈——却是昨日围驿馆时,让君子都留下的创伤。
  高从诲对梁震道:“如今父王身陷敌手,虽无噩耗传出,却也危在旦夕,从诲连遣数波使者求见秦王,却都被挡在营外,连营门都不得入。如何救父王,还请司空教我!”
  高从诲,虽有世子之名,却并非嫡出,而是因其是长子。其母张氏为妾,身份并不显赫,高从诲能成为世子,有几分幸运。
  说起高从诲的幸运,倒颇有典故。高季兴年轻时,也是沙场宿将,多有征战,而其每逢外出征战,都喜欢带张氏随军。
  某次高从诲军败,带张氏逃窜,待到夜里,误入深涧。当时张氏已怀了高从诲,挺着大肚子,难免行动不便。逃跑途中,因张氏拖累了脚程,高季兴便想把张氏杀了,好快些赶路。但又有些不忍心,左思右想,终生一计。
  张氏熟睡之处,是个土檐,高季兴便把土檐挖了,想让崩土把张氏压死。高季兴挖了土檐,抬脚就走,背后传来惊呼声、土塌声时,高季兴也没回头看。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没奔出多远,张氏竟然完好无损的追了上来。
  高季兴固然惊讶于张氏的安然无恙,但让他更惊讶的,还是张氏接下来的话,张氏道:“妾适梦大山崩而压妾身,有神人披金甲执戈以手托之,遂免。”高季兴惊异之余,陷入沉思,他看了看张氏的肚子,觉得张氏必生贵子,故而就没再抛弃张氏。
  高从诲此人,“为性宽厚,虽士大夫不如也”,算是勉强对得起高季兴当初预估,也算没有枉费张氏当时辛苦求存的艰难,加之他不可避免遗传了张氏的机智,所以现在世子之位坐得很稳当。
  此时梁震正在忍受皮肉之苦,但眼下江陵的形势让他无暇多顾及自身这点伤势,听了高从诲的急切询问,他严肃道:“郎君此时该问的,非是殿下之处境,而是荆南之处境!”
  高从诲愕然,不解道:“司空何出此言?为人子者,焉有不顾父母之安危,而贪恋权势的道理?”
  梁震叹了口气,道:“老夫非是教郎君不顾人伦之道,而实是荆南无恙,殿下方能无恙啊!”
  “请司空详说。”
  “郎君请想,殿下多番不遵朝廷之令,私占夔、归、峡等州,任用高氏族人为官,拒绝朝廷委任之刺史入境,今又勾连杨吴,而秦王擒殿下却不杀,其因何在?”
  高从诲颇有懊恼之色,“当初父王截蜀中之财,害朝廷之官,从诲便多有劝谏,奈何父王不听,夺取夔、归、峡等州,也是无论从诲如何劝说,父王仍一意孤行……”见梁震脸色难看,便知自个儿说了不该说的话——那些事背后可都有梁震拾掇,连忙话锋一转,“秦王仁慈,究其根由,乃因父王对秦王仍旧有用。”
  “然也。”梁震咳嗽一声,继续道:“若是江陵被秦王攻下,殿下便再无用武之地,那才真正危矣。眼下郎君要救殿下,唯有积蓄荆南之力,而使秦王陷入困境,如此,郎君再以解秦王之困为条件,请秦王释放殿下,事方能成。”
  “司空妙计!”高从诲抚掌而叹,“然则,如何使秦王陷入困境?”
  “秦王之短处,在兵少将寡,倘若郎君能调集重兵,将秦王围于城外,则秦王必无可奈何!”
  “司空高见!”高从诲先是振奋,继而又面露为难之色,“司空,兵围秦王,可是谋逆之大罪,先前哪怕江陵军与君子都有过厮杀,毕竟不曾主动向秦王发难。加之刀枪无眼,但凡秦王有所损伤,只怕荆南会得罪朝廷太甚,届时两者之间将再无转圜余地……”
  “郎君!”梁震一脸恨铁不成钢,“那李从璟,昨夜里接连杀了数位王府高官能吏,更是策反了录事参军曹庆余,如此做派,难道不是死敌?到了此时,难不成郎君还妄想与朝廷化干戈为玉帛?”
  高从诲默然不语,良久,方叹息道:“从诲不才,行事不愿不留余地,待大军集结,必得吩咐清楚,不得动秦王一根毫毛!”
  “郎君有此念头,亦无不妥。”梁震不愿在这种细节上与高从诲争辩,“除此之外,为防秦王万一对殿下不利,郎君还得如此……”
  ……
  石首,午后。
  城池在昨夜就已易手。复州军来得突然,石首县城又疏于防备,被复州军偷袭得手,马怀远身先士卒,没费多大力气就攻占了城池,城中的荆南军力量,在天亮之前就被马小刀、周小全联手肃清。
  到了午后,除却留下一部分人马驻守县城外,马怀远带领复州军主力到了江边,构筑防御工事,以求隔断长江交通,使得下游船只无法行往上游。
  石首既为长江要塞,自然不可能建在河道宽阔、水流平缓处,这里的有利地形,也为复州军在准备防御方面提供了很大便利。
  忙碌到日暮,马怀远这才下令收工,将士们大多驻扎于水寨中,方便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战斗。午夜时分,马怀远刚睡下,便有斥候来报,下游发现大批船舰,不过因为黑夜的关系,看不清对方到底有多少兵马,只看到灯火如龙。
  舰船在夜里基本是不航行的,马怀远估算了一下路程,得出舰队明日抵达的时间,也就没再多言,更未去惊动已歇息的大军,今夜睡个好觉,养足精神,明日才好厮杀。
  翌日一早,马怀远擂鼓聚将,将情况告之于诸人,并且安排作战任务。午时前夕,当杨吴舰队出现在视野中时,饶是马怀远有所准备,也不禁为对方的规模心惊,他知道,此番石首坚守战,已不可避免是一场恶仗。


第527章 千军万马竞南下,三尺之舌窃尔城(五)
  天成二年二月二十二,春分。是日,有细雨落于荆州。
  清晨,因闻雨打帐篷之声,李从璟从安睡中醒来。雨声淋淋漓漓,很清脆,李从璟睁着双眼,在榻上静听了片刻。天光微醒,帐中光线不甚明亮,一些角落还有残留着墨青色,明光铠撑在衣架上,轮廓威严。帐外有巡逻甲士经过,军靴踩在湿地里,沉稳的脚步声多了几分凌厉,李从璟从榻上起身。
  青衣罗裙的董小宛正蹲在角落,不知在捯饬何物,听见动静,忙踩着小碎步过来,拿起衣裳伺候李从璟穿衣,同时头也不回吩咐内帐外的丫鬟准备洗漱之物。
  “殿下今日着甲么?”董小宛一边为李从璟整理发髻,一边问道。
  昨夜睡得很好,李从璟精神头不错,却也没有多说,只是嗯了一声。黑发在董小宛手中倾泻如瀑,董小宛梳理得很认真,她固执的认为,头发打理得顺与不顺,会影响头盔的佩戴,继而影响李从璟在战场上拼杀,所以这件事她从不让其她人来做。
  虽说比之前朝重甲,明光铠轻便不少,却也有数十斤,寻常丫鬟别说给李从璟船上,拿稳都不容易,好在董小宛有些功夫底子,倒不担忧这些。
  二月的天气仍不免有些冷,凉水沾在脸上,很清爽,这个时代的护肤品无法与后世相比,保湿都是个不小的问题,李从璟却从没这些习惯,倒也用不着去在意。
  董小宛惦着脚尖为李从璟擦脸时,娇躯里有股淡淡的幽香扑入鼻中,闻之让人倍觉舒坦,李从璟低下头,正好看到她胸前的饱满,脚掌放平的时候,那两团柔软还颤了一颤。这让李从璟想起,此番离开洛阳前夕,任婉如提起过的那件事:要把董小宛纳为妃妾。
  早膳是一碗胡麻粥、一碟咸菜、一份笼饼,董小宛知晓李从璟的习惯,特意让厨子在胡麻粥里加了鹅肉,味极鲜美。往先在淇门时,董小宛都会被李从璟允许一起吃饭,自打李从璟成了秦王,这丫头却说什么也不肯跟李从璟同食了。
  用过早膳,李从璟出了帐,带着孟松柏开始巡营。虽说眼下君子都只五个指挥,营盘并不大,但巡营已是李从璟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无论形势是好是坏,让将士们知晓,他们的主帅一直跟在他们在一起,并且关心着他们,是很有必要的。
  天空灰蒙蒙的,落雨不大不小,好像没有立即止住的迹象。一趟营地走完,李从璟浑身也湿了个遍,明光铠防御力很好,说能御寒也不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