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3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小全冷着脸从周漏风面前走过,头也没偏一下,对方略显讨好的笑容,只换来他一声不屑的冷哼。
  转眼间烽火连城,契丹精骑突袭入境,倒水沟军堡被团团包围,疯狂的蛮子潮水般向军堡冲上来,十来个军戍卒仓皇应战。面对来势汹汹的蛮子,昔日里朝夕相处的同伴接连战死,他看到人高马大的黑牛被蛮子的刀砍进了脖子,那个平日里寡言少语,显得有些痴傻的汉子,抱着两个蛮子滚落山坡。
  大哥战死,二哥战死,最后连父亲也战死。周小全之所以没有死,是因那个他最为瞧不起、甚至憎恶的父亲,在大火中为他撑起了一方天地。一座军堡,埋葬了一家三口,这就是周小全的命运,也是老周家的命运。
  周漏风说,我无法回答你们,你们为何而战,但我能告诉你们,你们为何而死。
  从蓟州到复州,千万里迁徙,地方变了,同伴变了,敌人也变了,唯一没变的,是永无休止的战争,是从不停歇的厮杀。周小全不知他为何而战,但他可以心安理得战死在这里。
  他挥刀,前进,再挥刀,再前进,吴军在他面前倒下,他身体里流出的血液也愈发多了。但他眼神坚定,身躯挺拔,脚步稳健,片刻也不会停下,一步也不会后退。
  周漏风说,大唐边军,是契丹蛮子永恒的敌人。
  是那个人,让他们这些命运悲戚的边军得以复仇,让卢龙数万边军没有没有白白战斗,也让周漏风能够瞑目。为了那个人,他周小全可以战死在这里。
  ……
  从水寨上望去,浮桥上的战斗尽纳眼底,不仅如此,便是吴国舰船的调动,马怀远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战斗已经持续了两个时辰,因为吴军想要毁掉浮桥、斩断锁链的关系,刀斧手众多,猛火油亦不少,在这样的战斗下,残缺不全尸首的比例大为上升,被烧黑的木板、船体更是密布各处,浮桥上已成了人间炼狱,吴军攻势还是没有放缓的迹象。
  马小刀疾步跑上来,“周小全快不行了,是不是把他换下来?”
  马怀远一言不发,就像没听到马小刀的话一样,然而不表明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态度,马怀远的意思已经很明显。
  马小刀急了,他大声吼道:“马怀远,你眼瞎不成?难道你看不见,再不让周小全歇口气,他和他的部曲,全都得战死在桥上!”
  “闭嘴!”马怀远坚挺伟岸的身躯如同山峦。
  “马怀远!”
  “马小刀!”
  马怀远转过头,面色冷峻,盯着马小刀,“你当清楚,但凡上了战场,任何人都会死!不仅是他周小全,也包括你马小刀,和我马怀远!当年北境一战,我蓟州军五千将士,死伤过半,多少人已经看到蓟州城,却进不了城门,你难道忘了?!”
  马小刀怔了怔,说不出话来。
  “可他是倒水沟硕果仅存之人,他老周家一门四甲士,已经战死了三个……”说这话的时候,马小刀眼眸泛红,声音也有些颤抖。
  马怀远眼放战场,冷峻得不似有血肉之躯,“马小刀,你给我记住,战争,只有大局胜负,没有个人生死。”他深呼了一口气,手指向吴国水师,“告诉我,吴军有多少兵力?”
  “超过万人!”
  “我军几何?”
  “三千。”
  “那么你现在告诉我,三千人,如何战胜万人?”马怀远转过身,看向马小刀,直到对方低下头去,这才重新看向战场,“这条浮桥,周小全所守的位置,是吴军攻势最强的区域之一,倘若将周小全换下来,何人能替他守住这道防线?一鼓作气势如虎,他必须要守住!”
  马小刀再无言语。
  就在他落寞走开时,马怀远那浑似没有感情的声音却再度响起,“再过一个时辰,如若吴军攻势仍旧不缓,你带陷阵队,填补周小全的位置!”
  马小刀愕然抬头,眼中尽是惊恐。
  ……
  吴国楼船上,凝望浮桥上的惨烈战斗,柴再用脸色并不好看。
  周宗在一旁道啧啧而叹:“听闻复州军近年来鲜有战事,士卒多为未经战火之辈,起初在下还以为,以我吴军之精锐,必能一击而溃,不曾想这复州军竟如此悍勇,面对我数倍吴军,鏖战半日,竟然毫无颓态。”
  这话有指桑骂魁之嫌,明面上赞扬复州军悍勇,实际上指责柴再用作战不力,柴再用戎马一生,鲜有败绩,走到哪里都备受尊崇,何时受过这等鸟气,面色顿时就垮下来,寒声道:“都押衙不必担忧,若是本将以数倍精锐之师,狮子搏兔尚且不能胜敌,还有何面目立于当世?这座浮桥,本将今日必定夺之!”
  周宗笑容满面,朝柴再用弯身行礼,“有将军此言,大胜可期,晚辈甚为之喜!”
  柴再用冷哼一声,不愿再跟周宗多言,转身进屋,亲自去研究布置战术。
  ……
  杀倒眼前一批吴军,周小全弓着身子不停喘息,他感到全身仿佛都在冒火,无一处不是疼痛难当,尤其是双臂,跟架在炉上烧烤无异,动一下就痛得抽经,咽喉处更是每当他呼吸一次,就仿佛要撕裂一般,横刀也变得格外沉重,他当然知晓,这是身子不堪重负的结果。
  然则一想到传令兵的那番话,他就不能忍受自己停下来,老周家丢不起这个人!
  “杀!”周小全哑着嗓子嘶吼一声,带头迎上刚登上浮桥的一群吴军。
  在将这群吴军杀散之后,周小全感到一阵天旋地转,已经站立不稳,他身旁的同袍,死了一批又一批,现在还跟着他的,已经只有五六个了。就在他猫着身子四处搜寻敌军时,忽然听到一阵欢呼,“吴军退了!”
  吴军退了?
  终于守住了么?
  周小全再也无力立着身子,仰面倒在地上,桀桀笑出声来,格外开心,“狗日的马怀远,不给老子换人,老子还是守住了,干你娘的直娘贼!”
  短暂的欢呼过后,在指挥使、都头、队正的招呼下,浮桥上的复州军开始包扎伤口,处理伤员,修补战场。周小全和身旁五六个人相互搀扶,彼此修复伤口,几人都有劫后余生的喜悦。
  看着这五六张血火满脸的面孔,周小全感到一阵由衷的亲切与默契,他们有的是他的部曲,有的则不是,他本想问那两个他不认识者的姓名,但脑中忽然闪过冯三临死的面孔,心头略微抽搐,罢了这个念头。
  片刻之后,马怀远传来命令,让周小全去相见。
  马怀远看到终于缓过一口气、脸色稍微轻松一些的周小全,“周都头,恶战方罢,可是打算休息?”
  “若有同袍轮换,自可休息,若无,卑职亦可再战!”周小全抱拳道。
  “很好!”马怀远点点头,“原本你的确会被换下休息一阵,不过,你的指挥使已经战死,本将现暂且委任你代你部指挥使一职,也就是说,你得继续参战!”
  周小全凛然,没有二话,唯领命而已。
  马怀远示意周小全眺望吴军水师,然后道:“吴军暂退,并非力有不逮,以本将看,乃是为蓄力再战,故此,接下来的一阵,必定比方才更加激烈。”
  “经过一阵激战,将士识得血火,已非新卒,可堪鏖战!”周小全道。
  “的确如此。”马怀远手指周小全的防区,“你部位置,正处浮桥中央,必为压力最大之处,吴军蓄力再战,必猛攻你部。”说罢,神色肃穆,“回答本将,周指挥使,能否成功扼守浮桥命门?”
  周小全望着浮桥中央出身,半晌,竟然笑了笑,“成功并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


第531章 千军万马竞南下,三尺之舌窃尔城(九)
  天成二年二月二十四日,京都洛阳,有东风、暖日。
  李嗣源让敬新磨打开窗户,放屋外的阳光洒进殿来,院外的桂树新芽已颇见茂意,间或有衣着简单的年轻宫女,自树前低眉碎步走过。
  春风抚首,已是没了寒意,反倒让人觉得清爽,闷在殿中半日的昏沉因之一扫而空。李嗣源放下手中的折子,揉了揉眉心,任圜、冯道、李琪、安重诲等几位宰相坐在殿中,略有疲态,却也聚精会神,这里如此阵仗,自然是在商议要事。
  “春耕涉及新政之本,亦是新政能长久推行之基础,如今已至二月末,因朝廷督促有方,各地春耕进展颇为顺利,逾月来未闻有差池,当此之际,陛下该当高兴才是,缘何忧心忡忡?”任圜与李嗣源毕竟是“亲家”,自李嗣源君临天下后,君臣共事一直很是和谐,这君臣之谊自然也就愈发深厚了。
  “春耕能顺利推行,朕自然欣喜,不瞒任卿,为此事朕没少多吃几碗饭。”李嗣源虽说登了帝位,言语还是那般可亲,并不端架子。
  “既非为春耕,想必是因为荆南了。”安重诲接过话,宽慰李嗣源道:“秦王殿下行事素来周全,荆南有秦王殿下在,陛下不必过分牵挂。再者朝廷已派遣西方邺领军南下,以为秦王殿下臂助,荆南之事,不就便会安定。”
  儿行千里母担忧,父亲亦然,李嗣源并非生在帝王家,没那帝王家刻薄寡情的传统,他听了安重诲的话,虽然受用,未减多少忧色,“从璟出行后,朕方得知杨吴举动可疑,有出兵荆南之象,此事虽也告知从璟,然则荆南附近,他能调遣之兵力,并无多少精锐,加之高季兴经营荆州日久,防备严密,从璟又孤身犯险,朕着实不能不忧。”
  “秦王深知以大唐目下境遇,无法大举用兵,这才希望以上兵伐交之策,兵不血刃拿下江陵。其深入虎穴之举,乃是为国不惜身,其火中取栗之行,乃非古之圣贤不能为,秦王殿下此番举动,令我等臣民敬佩万分,满朝上下谁不交口称赞?忠勇之士,舍秦王者谁!”安重诲称赞李从璟道,此时此刻,他早已忘了曾与李从璟的嫌隙与争斗。
  见安重诲如此态度,与天成初的飞扬跋扈判若两人,李嗣源甚为欣慰。欣慰之余,转念又思及这其中李从璟功不可没,而如今李从璟再度为李家江山奋不顾身,身陷险境,不由得叹息起来。
  若非为积蓄实力,希望在两三年之内,将有可能起兵的孟知祥一举扑灭,进一步图谋江南以安天下,堂堂帝国,岂会让唯一的亲王、最有作为的皇长子深入险境?
  每每念及于此,李嗣源悲愤莫名。
  这个臭小子,自小可从没让他烦过心,一直以来都是他以引为傲的资本。从晋阳十年寒窗,到淇门建军开疆扩土,再到濮州之夜畅谈大志,再及远赴幽州苦寒之地,以一己之力以一地战一国,消除大唐边患,又及在他李嗣源最危急彷徨之事,率百战军助他底定大局……生子当如李亚子?李亚子算得了什么!
  而身为人父,李嗣源自忖他为这臭小子做的实在太少。
  就在李嗣源纠结、哀叹、激愤之际,一阵微风袭进殿门,送进一份十万火急之军报。
  “武昌节度使柴再用,率武昌军并杨吴精锐共计万余将士,离开鄂州直扑江陵!”
  李嗣源闻报先是怔了怔,随即眉目阴沉下来。宰相当中冯道最为惊讶,道:“杨吴当真敢兴兵助贼?乱我大唐军政?!”
  荆南乃是大唐藩镇,冯道故有此言。
  任圜同样吃惊,“杨吴何其乖戾,竟然不顾邦交之道,对我藩镇突然发难!”
  李琪面显愤然之色,咬牙道:“杨吴搅局,荆南危矣!”
  安重诲则是心中咯噔一声,意识到不好,他早先为李嗣源中门使多年,论知李嗣源之深,非是如今才跟李嗣源关系亲密的任圜可比,他转身刚想开口,李嗣源却已拍案而起。
  李嗣源直立高堂,气愤高声:“高季兴不知死,意欲谋反,徐温难道也不知死吗?举兵入我国境,兴师与我大唐开战,他当真以为朕会怕了他们不成?李卿,即修战书,发之金陵,他徐温既然有兴致,我李嗣源不介意陪他一战!”
  安重诲急声苦劝:“陛下,大唐新政方始,断无国战之理,秦王殿下不避艰险,深入虎穴,一片苦心,望陛下莫要辜负啊!”
  “从璟舍身为国,甘愿与虎谋皮,朕难道就不能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李嗣源冷哼一声,眼中杀气溢出,沙场杀伐果断之色尽显,“昔日从璟为国北击蛮贼,历经险难,大唐赖此而绝边患,今日朕贵为天子,难道就不能聚举国之力,庇佑我大唐功臣?!”
  ……
  天成二年二月二十五日,酉时,江陵,天阴。
  谢玉幹、朱厹曾言,若使他们前往长林,一日、半日便能叫长林城破,此等豪言壮志,李从璟自然不会当真,一笑而过,并未将此二人派往长林助战。这并非是看不起谢玉幹、朱厹的才能,而是长林之役,他已另有打算。
  长林乃是襄州军南入荆州的门户,而襄州军兵围江陵,对李从璟平定荆州起着一锤定音之效,故此,李从璟对长林不仅知之甚深,对付长林的办法也准备了不止一种。
  而今,李从璟驻军江陵城外,每日里并无要事,然而既然身在此地,却无日日睡大觉的道理,江陵城就在眼前,这城池总得谋一谋才是。这也是大军攻伐之外,底定荆南的另一种努力。
  “用间之道,纷繁复杂,以伐交之策夺下江陵,在殿下看来,不过是众多手段中的一种,可以一试而已,不会孤掷一注,然对我等奉命行此之策的谋士而言,这便是唯一之法,是必须要做成之事,只有成功一途,绝无失败之理。”
  “前些时日我等驻于驿馆时,奉殿下之令,我等以军情处多日布局、牵线为基础,拜访城中将领、官吏、大户,诚意与之相交,颇有成效,其中不乏有人,已明确表示,愿为朝廷效力,配合我等行动。”桑维翰主持的这些事,此时他向李从璟汇报进展。
  “江陵城中有一大户胡姓,世居江陵已有五代,祖上曾任朝中吏部、户部侍郎等职,故而显赫,在江陵甚有影响,族人多饱读诗书之辈,素有见识,如今虽无人于朝为官,而颇有心向朝廷之念。其家主与梁震素来友好,乃是莫逆之交。”桑维翰继续说道,“先前高季兴围攻驿馆前,仆与胡家家主已然有过商议,若是形势需要,其当劝降梁震此人,不求让梁震对江陵反戈一击,但求让他自此退隐,不再主持江陵诸事。如今我等陈兵城外,而荆南各地皆有王师攻伐,形势甚好,胡家家主若果真有劝过梁震,并行之有效,当不久便会有音讯传出。而一旦梁震退隐,以高从诲为人,要兵不血刃定江陵,为之易耳!”
  此事李从璟是知晓的,让梁震撂挑子,本就是以伐交之策定江陵的题中之意。
  正在李从璟与桑维翰商议此事时,孟松柏来报,有位僧人求见。
  这位僧人,正是齐己。他当日医治了第五姑娘后,转身就走,留下话说待时机成熟,自会来见李从璟,如今却是来了。
  昨日第五姑娘已经醒来,身体虽说仍是虚弱,已无大碍,故此李从璟对齐己颇有善意,当即让孟松柏领齐己进帐。
  老和尚这回倒是没有风尘仆仆之色,反倒是好整以暇的模样,他进了帐来,合十行礼,开口便语出惊人,“贫僧愿往城中劝降。”
  李从璟对这位青史留名的大师实在缺乏了解与敬畏,闻言只是挑挑眉,“劝降何人?”
  “南平王世子高从诲,南平王府司空梁震。”齐己眉目平和,缓缓道来。
  李从璟感到啼笑皆非,“如何劝降?”
  “先劝梁震,再劝高从诲。”齐己言道。
  李从璟微微皱眉,收起了轻视之心,沉吟片刻,这才悠悠问道:“大师乃城中胡家族人?”齐己俗名胡得生,李从璟故有此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