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3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理说,大统率之职,要么给能力最为出众的第五姑娘,要么给资历最老的李荣,但前者毕竟年纪尚轻,而为何不选后者,桃夭夭也不知原由。
  桃夭夭望着窗外,忽而自嘲一笑。
  在演武院呆了两年,才知道平淡无波的日子的确乏味得紧。
  然则,她有这个念头,是因为她后悔了么?
  未必。当初她为何离开军情处,只怕真实的原因并非如她先前说的那般。
  只是最该理解这个缘由的人,好似还是没有理解。
  若是他理解了,这两年桃夭夭呆在演武院,他便不应该什么都没做。
  一想到王不器寄来的书信,桃夭夭就觉得分外气恼。
  所以如今桃夭夭就像有些耐不住深闺寂寞,又蠢蠢欲动了?
  只怕也未必。
  “大当家今日要约见林安心吗?”见桃夭夭一直望着一品楼,负责人试探着道。
  “我倒是愿意见她一见,只怕她见了我,要她不舞刀弄枪未免有些强人所难,还是罢了。”桃夭夭道。
  负责人没话可说,正准备退下,忽然桃夭夭叫住了他,吩咐道:“如今两川战事正紧,此乃天下风云突变之时,军情处在康福坊不是也有一座青楼么?虽然不如一品楼那般引人注目,但刺探些吴国朝堂秘闻该不是什么难事吧?”
  李从璟得到徐知诰、徐知询饮宴风波的消息时,梓州之战开始了才三四日,这件事在旁人看来固然意味甚多,但在李从璟眼中,也不过是必然的事罢了。他知道徐知诰毕竟是称帝建立南唐的人,自然不会在与徐知询的争权中落败,唯一没料到的,不过是徐知诰的速度比想象中要快上不少。
  不过在李从璟看来,只要吴国无力在他攻打两川的时候,有什么搅局的异动,就已经不辜负他当初放任徐知诰南归的“苦心”了。
  比起这件在李从璟看来铁定的事,与之不分先后传到他手中的另一份消息,让他更加重视。
  接到这份消息的时候,李从璟正在帅帐中与莫离等人推演战局,他看罢信报,就将其交给了莫离。
  莫离看罢之后,并没什么表情,他将信报又递给杜千书,杜千书看过之后,面露惊奇之色,随即摇头苦笑道:“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是耶律德光这根野草,韧性未免太强了些。”
  “依我看,倒不是耶律德光这根野草韧性太强,而是耶律倍这把野火烧得太过无力。”王朴看过信报之后,直截了当指出了其中关键。
  桑维翰对此倒是不以为奇,他道:“耶律倍在继位为契丹皇帝后,野心膨胀,整日所念,都是恢复耶律阿保机的霸业,自然无心太顾及耶律德光。只怕他也没想到,被他扔在苦寒之地,在他看来必定受尽折磨,只能苟延残喘,而且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给寒风冻死的耶律德光,竟然凭借与女真的战争,再度起势。等到耶律倍再注意到耶律德光,彼时的软柿子如今已容不得他任意拿捏了!”
  杜千书对契丹之事了解的比较多,他仍是疑惑的摇头,“契丹与女真交界之地的情况如何,某颇有些了解,那是真正的苦寒之地,地广人稀,物资贫乏,寻常人等要果腹都很难,依照常理,耶律德光根本不可能在彼处东山再起。别的姑且不言,他哪里来的军备粮食?照线报上言,耶律德光威服女真,如今再度拥兵数万,且装备颇为精良,这简直不可思议!”
  杜千书这话一说,众人也都陷入深思之中,待想透其中难处,不出意外纷纷觉得不可思议,便是王朴、桑维翰,也都大为惊奇,满脸不解。
  若非他们都是李从璟心腹,估计要以为耶律德光有神相助了。
  李从璟微微笑了笑,显得不以为意,“军备粮食自然不可能凭空而来,既然不可能凭空而来,那又是从何而来?想通这点,尔等就不会觉得惊奇了。”
  桑维翰有急智,他最先反应过来,顿时满面惊诧,竟是比听闻耶律德光东山再起还要觉得匪夷所思,他失声道:“莫非是殿下暗中遣人相助?”
  李从璟笑而不语。
  作为知道这件事内情的第二人,莫离解开了谜团,他摇动折扇道:“殿下自然不会相助,大唐的每一分一毫军备粮食,都是百姓血泪,岂能资敌?然则殿下不相助,却可授意他人来做这件事。”
  众人更觉惊奇,杜千书身躯微颤,睁大的双眼看向李从璟,“莫非是渤海国?”
  “在北方,最不愿看到契丹国再现昔日强大之象,而又有实力暗中搅弄风云的,自然只有渤海国。”李从璟道破天机。
  杜千书虽然思维不如桑维翰那般敏捷,毕竟对北方之事知之甚深,当即反应过来,恍然大悟道:“是了,能让契丹再起内斗,使耶律倍与耶律德光兄弟相争,进一步消耗契丹国力,自然是大明安最愿看到的局面,这件事他做起来想必一定分外愉快。”
  “不仅大明安觉得愉快,殿下也是觉得十分愉快。”莫离笑意浓郁。
  “契丹虽经先前挫折,国势大损,毕竟底子尚在,若非殿下此计,怎能使得契丹进一步遭到削弱?那耶律倍近年来,四处用兵,野心勃勃,俨然又一个耶律阿保机,若非殿下此计,说不得他还真会重演耶律阿保机旧事,有朝一日再度南越长城!”杜千书感叹不已。
  李从璟笑意温和,看起来人畜无害。的确,耶律倍的掌权,几乎可以说是他一手促成的,曾今他与耶律倍堪称同盟。但对契丹这个国家,李从璟从来就没真正信任过,他不信任这个国度里的每一个人,自然也不会真正信任耶律倍。
  对待敌人,期待他们良心发现,还不如期待母猪生出一头公羊来。
  李从璟可从来没有对敌人抱有幻想的坏习惯。对付敌人,他从来都不会留情的。
  “殿下此举,固然可引起契丹再度内耗,持续削弱契丹国力,不过千书可还能想到殿下更深层次的用意?”莫离看着杜千书揶揄道。
  “更深层次的用意?”杜千书下意识重复一句,陷入深思。
  “那是更久远的事情。”莫离道。
  杜千书醒悟过来,他意识到的问题,让他脸上的表情如同见鬼一般,“如今耶律德光虽然东山再起,却一时还不具备争夺帝位的实力,等他有了这份实力,与耶律倍兵戎相见的时候,至少也得再过几年。彼时……”他看向李从璟,眼中又露出了当年在幽州时会有的崇敬之色,“彼时,便该是殿下伐吴的时候了!”
  “不错!”莫离畅怀笑出声,“彼时,我大唐攻伐吴国,也不用担心契丹在背后捅刀子,可谓后顾无忧,就如现今我等攻伐两川,不用担心吴国妄起事端一样。”
  杜千书大为钦佩,深深拜服,弯身向李从璟行礼,“殿下兵发西楼,还是四年前的事,不曾想殿下在彼时,就已经预见了今后十年之事,并且做了周全谋划,如此准确远见与缜密心思,叫千书思之神情激荡,不能自抑!”
  李从璟笑着示意杜千书免礼,“不必如此,在其位谋其政罢了。”
  桑维翰、王朴等人,并不知晓这件事,此时听闻,也如闻惊雷,想到其中的绝妙之处,也不禁心绪激荡无法平静,在杜千书行礼过后,纷纷行礼。
  这是将来事,不必多言,李从璟示意众人免礼之后,便将话题拉回当下来。
  当下,李从璟牵挂的是百战军、君子都在玄武县的战事。
  百战军、君子都在玄武县的战事,比想象中要激烈得多。


第585章 月垂龙门山,英雄逞强时(一)
  黎民前夕,天光微醒,东天还未露出那一线鱼肚白。
  玄武县外,百战军正在如火如荼攻打城池,数不清的火把与燃烧的火光照亮了城池,也照亮了蚂蚁般涌向城池的百战军将士,以及在城头殊死搏斗不愿退却的东川兵将。
  人声鼎沸,杀生震天,夜幕下仿佛有一头暴躁的巨兽,在此地不停拳打脚踢,要将那亘古未变的山川都踏碎移走。
  一架架云梯车附上城墙,一架架巢车撞得城墙不停震颤,甲士们或攀梯而上,而越桥而过,前赴后继杀向城头,他们不顾身边同袍的坠亡与战死,也不顾面前刺猬般挥来兵刃,试图用血肉之躯在铁甲墙壁与丛林中割开一道缝隙,突破对方的大小阵型,撕裂对方天衣无缝一般的防线。
  鲜血打在城墙上,牡丹一般绽放,绚丽夺目又残忍的令人无法直视。将士们狰狞的面孔,无畏而坚定的眼神,在此时此刻被战火衬托得分外疯狂,他们像是荒原上奔腾的野牛,已只记得用尽所有力气,埋头向前冲击。
  即便是迎向死亡,也决不稍缓向前的脚步,也唯有拥抱死亡、战胜死亡,他们才可能在死亡的深渊中寻得一条通向生存的狭路。
  城外百战军营地前,孟平高居望楼,面色沉静如同一汪深潭,望不见里面半分波澜,平日里他那双阳光般灿烂的眸子里,此刻跳动着无边无际的战火,无数将士的身影在其中往来奔驰,还有那座仿佛盘龙般屹立,仿佛永远都不会倒下的城池。
  他持刀静坐,如临深渊,又如沐春风。
  为将者,凡临阵指战,饶是肩担责任重如泰山,也要如秋叶御风般安之若素,此之谓举重若轻。
  百战军攻打玄武县,已经一日一夜,城池还未攻下。
  而且照眼下形势来看,要攻克城头恐怕还要些时候。
  战事如此激烈、胶着,已经出乎孟平出征时的预料。
  要知道,在攻下玄武县后,要据城防备西川援军,还需要紧急修复城防,这也需要不短的时间。
  在百战军、君子都赶到玄武县时,梓州战事已经进行了一两日。
  梓州战事激烈之程度,孟平虽未亲眼看见,但完全不难想象。因为自他们从梓州出发,到抵达玄武县,一路上梓州战事的声音,压根就不曾停止,更没有消失过!
  数万人大战,交战之声传出近百里,战事是何等惨烈,根本不用多想。
  百战军攻打玄武县,便是在梓州大战的声音中开始的。
  “孟将军。”林雄走上望楼,与孟平见礼。
  “林将军。”孟平站起身。
  “玄武县比想象中要更难打一些。”两人并肩看向玄武城,孟平出声道,“想必林将军也看出来了。”
  “西川援军是李绍斌据守梓州能否成功的命脉,而玄武县又是连接西川援军的命脉,如此关键重镇,难打些也是情理之中,怪不得孟将军。”林雄宽慰孟平,他俩相识得早,一个是李从璟在军中最信任的将领,一个是李从璟最亲近的近卫军将领,关系向来不错。
  “但我等的时间不多了。”这话的内容颇为沉重,但孟平的语气却跟沉重没有任何关系,“对李绍斌而言,玄武县是命脉所在,对大帅而言,玄武县也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不容有失。”
  “孟将军有何打算?”林雄问。
  “要解决时间不多的难题,只有两个方法。”孟平道。
  “愿闻其详。”林雄道。
  “或者加快战事进程,抢在时限到期前完成攻城任务;或者争取更多的时间,延长时限。”孟平道。
  “百战军虽已拼尽全力,要在一日内攻下玄武县,还是有些强人所难。”林雄道。
  “所以只能选择第二种办法。”孟平道。
  “执行第二种办法的具体措施,便是延缓西川军抵达玄武县的步伐。”林雄道。
  “可西川军不会平白无故慢下脚步来。”孟平道。
  “故而需要有兵马去半路骚扰、拦截。”林雄道。
  “骚扰、拦截的兵马不仅要精锐,战力非凡,按照大帅的说法,还得机动性高,如此才能有效打击西川军。”孟平道。
  “所以这支兵马最好全是马军。君子都正是不二之选。”林雄道。
  “虽则如此,然而西川军毕竟有两三万之众,要阻其兵锋,迟其步伐,仍是危机重重。”孟平道。
  “不知孟将军需要君子都为大军争取多少时间?”林雄问。
  “十二个时辰。”孟平道。
  “末将必定尽力而为。”林雄道。
  “不,将军错了。”孟平道。
  “错了?”林雄不解。
  “不是尽力而为,是必须要做到!”孟平眸中陡然迸射出一股杀气,转身直视林雄,以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道:“哪怕君子都全军覆没,不剩一兵一卒,也要阻挡西川援军十二个时辰,半刻都不能少!”
  军令,从来都没有模棱两可,也从来都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沙场是铁血之地,军令便是造就这种铁血的法则,所以它必然比铁血更加铁血,铁血的冷酷无情。
  林雄脸上肌肉微动,然而他没有迟疑,抱拳坚决道:“末将,领命!”
  林雄领命离去后,杨重霸走到负手再度望向战场的孟平身旁,语气有些怪异道:“将军,林将军毕竟是殿下亲军统领,将军对他下达如此绝情的军令,就不怕林将军心生怨恨,来日在殿下面前对将军有不利之言?”
  孟平瞥了杨重霸一眼,淡淡道:“林将军不是这样的人。况且君子都执行过的危险任务,比眼下严峻得多的也不胜枚举。”
  “然而君子都毕竟是殿下亲军,殿下下达这样的军令无可厚非,但将军你毕竟只有临时节制之权,你就真不担心殿下会心生芥蒂?”杨重霸不解。
  孟平淡淡一笑,比方才更加适然,说出来的话也更加有把握有信心,“殿下更不是这样的人。殿下的心胸、眼界,不说亘古未有,至少也是凤毛麟角。”
  “将军如此肯定?”杨重霸诧异。
  “当然。再怎么说,本将也是自小跟随殿下的,这点把握还是有。”孟平说这话的时候,脸上露出一种荣耀的神情,他像是回忆起了什么,接着道:“这些姑且不言,殿下一旦上了战场,便只知道战争胜负,至于其它,殿下根本就不会在乎,慈不掌兵,殿下比谁都更加理解这个道理。”
  说到这,孟平面容肃然下来,“所以,玄武县之役,绝对不容有失。即便是百战军全军覆没,不剩一兵一卒,也要完成殿下交代的军令。你可明白了?”
  杨重霸神色凛然,“末将明白了!”
  天色已明,红日自东天喷薄而出,霞光照在孟平身上,将他的铠甲照得鲜亮耀眼。
  孟平握刀而立,眸子里的战场如大火在燃烧。
  他心中默默念道:孟平,孟平,当初公子给你取下这个名字,你可明白公子的用意?
  孟平,孟平,就让我为公子,荡尽天下不平!
  他忽而转身,走下望楼,步履坚定,身形沉稳,亲赴战场最前线。
  今日,必要攻下玄武县!
  林雄在领过孟平的军令后,立即去召集君子都三千精骑。
  在闻听孟平下达的军令内容,尤其是那句“战至一兵一卒,也要阻拦西川援军十二个时辰”后,君子都全军将士莫不心头凛然,但要说没有人对这份严酷的军令有所怨言,却也不太可能。
  林雄则早就洞悉了这点,他明告三千将士,有怨言无妨,但都得给我埋在心里,谁要是因此而影响完成任务,全部军法从事绝不姑息。
  君子都自成立之日起到今日,有三名骁勇之将,君子都每每战无不胜攻无不取,与此三人每每冲锋在前,勇不可当有很大关系。这三人,便是前任君子都都指挥使郭威、林英,以及现任君子都都指挥使林雄。
  郭威已经外放领藩镇军,姑且不言,且说林英、林雄兄弟。二人自当年长和县城之役,跟随李从璟,可以说他们的发迹史,便是李从璟发迹史。如今林雄领君子都,领军虽然不多,但饶是高行周、皇甫麟这些人,也丝毫不敢小觑。
  君子都上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