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4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是娇女子,怎好跟我一个大老爷们儿比?”李从璟打趣道,“都说女子的美貌与肤色都是睡眠养出来的,你可要当心了,别小小年纪就成了黄脸婆。”
  “不怕!”第五姑娘也不是被吓大的,“桃姐姐现在都还年轻得很呢!”
  李从璟哑然失笑,正欲说些什么,忽而有军情处锐士前来向第五姑娘禀报了什么事,第五姑娘听罢之后,黑曜石般的眸子里微露不屑,对李从璟道:“石敬瑭又去找李从珂了。”
  “这不奇怪。”李从璟不以为意。
  “要查查他们谈了什么吗?”第五问。
  “不用。”李从璟显得淡定从容,见第五姑娘眼露不解,便笑着解释道:“有些时候,不知道跟知道的效果是一样的。就像现在,我只需要知晓他们时常私下来往就可以了,至于他们谈了什么,那并不重要。”
  第五姑娘果然心思玲珑,她眼珠子转了转,便明白了过来,“若是来日里李从珂不主动给殿下交代此间的事,他便是自己把自己划进黑名单里去了。”
  “聪明。”


第612章 莫离巧思献三策,三城战事起异变(一)
  得到李从璟的夸赞,第五姑娘笑得很开怀。
  看到对方简单纯净的笑脸,李从璟突然发现,这么多年以来,第五姑娘在军情处立下无数功劳,被李从璟称赞过的次数已经多不可数,但好像每次对方都是这副模样,无论是当年她还只是豆蔻少女,还是如今已经成为军情处的女王,这一切竟然都不曾改变过。
  这个发现让李从璟有些感慨,时间是把杀猪刀,紫了葡萄软了芭蕉,它是一切事物会改变的由头,也是无法抗拒的伟大力量,正因如此,那些在时间的洪流中一直不变的东西,才显得弥足珍贵。
  “歇息吧。”李从璟站起身,摸着第五姑娘的头温声劝她,军情处的工作繁重且极费脑筋,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才不会未老先衰,在这一点上李从璟知晓得比谁都清楚。
  他负手走出门,却没有离开这座院子,就在旁边的厢房里休息了,也算是给第五姑娘树立一个榜样。
  无论李从珂和石敬瑭有怎样的密谋或者协议,李从璟都不担心,至少在目前不用。伐蜀是大业,成败关系到与此有关的每个人的命运,这不是李从璟一个人的事,李从珂和石敬瑭身在局中,只要战争还未结束,他们就得拼命奋战,从另一角度上来说,他们仍需拼尽全力为李从璟卖命,不管他们有着怎样的心思,这都是不可能有所改变的。
  坐江山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容易,这世上的东西,往往是得到多少就要付出多少,成为一代帝王可以掌握他人生死,自然也免不得需要时时提防被他们操控了生死。
  如今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李从璟自身也颇觉满意,但他不会乐观到以为一切都会一直波澜不惊,世间最凶险的地方,往往是权力最集中的地方,而皇权偏偏又是世间最大的权力。
  在李从璟安然睡下的时候,孟延意却睁大了一双眼睛,盯着黑漆漆的房梁怎么也无法入睡。
  面对眼下的处境,要她能安稳睡个好觉,未免有些强人所难,虽说今夜李从璟没有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孟延意就会放下担忧。
  更何况,李从璟和孟知祥的交战,现在正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孟延意不能不时时为孟知祥担心。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至少在孟延意看来是这样的,哪怕最开始时双方实力差距并不大,但局势发展到了今天,孰强孰弱已经一目了然。
  然则孟延意却十分清楚,无论如何孟知祥都不会束手就擒,这不仅因为孟知祥没有退路,也是由孟知祥的性子所决定的,以孟延意对孟知祥的了解,她很肯定这一点。
  战局发展下去会怎么样?孟延意忍不住在脑海中推测益州战事往后的模样,她几乎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就像她无法控制当下她慌乱的心跳一样。
  她该怎么办?她能为益州做些什么?
  当孟延意最终悲哀的发现,其实她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她感到不甘而且羞愤,她向来自诩聪慧,也从不愿把自己看作无用的笼中鸟,但现实常常让人无可奈何。
  孟延意发现窗外已经有了黎民的光亮的时候,精神的疲惫几乎已经抽空了她全身的力气,直到这时候她才发现,不知不觉间她的脸上已经布满泪痕。
  她清晰感知到了自己的柔弱,也感知到了自己的无助。
  哪怕她曾是西川的明珠,但在战争面前,在乱世当中,她跟寻常人的差别并不大。
  孟延意不由得想起,四年前庄宗罹难后,那些皇室的公主与皇子,是否也是这般凄凉无助?
  孟延意当然知道,他们不仅凄凉无助,而且连性命都丢了。
  “战争”、“乱世”,孟延意突然发现,她没有一个时候比现在更加痛恨这两个词眼。
  李从璟起床依旧很早,当莫离胡乱喝着稀粥看到李从璟的时候,他脸上写满了惊讶,眼前的李从璟显得太过精神抖擞了些,实在不像是一夜“劳作”过后的模样。
  “今日要调度前军物资,以供前往新繁、新都、东阳三地的大军所用,明日各军就要开拔,粮草、军械、医药等物可都准备妥当了?”李从璟在军情处和第五姑娘已经吃过早饭,进门之后就在主位上坐了下来,看莫离的模样,他昨夜应该就在这里当值,未曾离开过。
  “昨夜大帅离去之后,离便与谢玉幹、朱厹等人合计过此事了,不会出什么岔子。”莫离口中机械的吐着文字,眼神却很怪异的在李从璟脸上扫来扫去。
  “你这么看我作甚?”李从璟翻看着被文吏整理好放在案头、需要他今日处理的文案,莫名其妙的对莫离道。
  “今日大帅的精神真是抖擞得紧呐,可喜可贺,可喜可贺。”莫离满嘴胡言。
  李从璟哪里会不知道莫离想说什么,从文案中抬头瞥了对方一眼,淡淡道:“眼下战事正紧,我就算精力再旺盛,也不会花在寻花问柳上。再者……”说到这里,李从璟顿了顿,摇头道:“虽说欺男霸女听起来很潇洒,但要我真去对付一个流落异乡的弱女子,这种事我还做不出来。”
  莫离神色郑重的点头,以表示对李从璟的话深信不疑。
  对莫离肚子里的蛔虫,李从璟清楚得很,他索性放下了文案,看着莫离道:“之所以将孟延意绑了来,是因为她给苏愿出的主意颇有分量,可见其心思灵活,若是放任其回去,难保她不会给孟知祥进言献策,哪怕只是一件小事,但也有可能让大军多死几名将士,这点军师难道不明白?”
  正经论事的时候,莫离向来是很认真的,吃完早膳的他打开折扇,不急不缓道:“离倒觉得,这孟延意若是用的好了,不失为一招奇谋。”
  “哦?军师不妨细说。”李从璟立即被勾起了兴致。
  “离有上中下三策。”莫离轻摇折扇,意态潇洒,不过兴许是早饭吃得有些多的原因,喉咙一动就打了个嗝,潇洒之气顿时消散无形,然则莫离浑不在意,此时他已沉浸在自己的奇思妙想中了。
  “在外人看来,孟延意身上最重要的东西便是她的身份,大帅既然得了她这个身份,不妨就此做一番文章。若是让益州兵将知晓,孟知祥之女因不耻其父反叛国家的不臣行径,主动脱离益州投向朝廷,那么益州兵将的斗志必定下降一大截。”莫离笑容很浅,但是很贼,此计中的操作细节他自然无需赘述,李从璟也不会不明白,“此为下策。”
  “不错,的确可以一试。”虽然是“下策”,但在李从璟看来已经颇有用处,“中策如何?”
  “方才所言,虽然可以一试,但孟延意毕竟并非真的厌恶孟知祥而投向朝廷,故而不能引她出面,所以无论我等做怎样的文章,孟延意不露面去劝说益州兵将,可信度便不高,这也是下策之所以为下策的原因。”莫离继续道,“与之相比,中策的好处在于,孟延意可以出面。”
  “益州战事非是旬日内会结束的,在这期间,大帅一方面可对孟延意晓以大义,让她知晓孟知祥之罪恶,以及这场战争带给军民的苦难,让她主动倾向朝廷,另一方面,则可让孟延意多见识见识我王师威风,让她知晓益州绝无胜算。如此,便有可能让孟延意出面,去劝说孟知祥早日放弃顽抗。”
  莫离话说完,李从璟无奈一笑,“想必军师也听说了孟延意与史彦超的冲突,以她彼时展露的心性来看,此策的确有实现的可能,不过大义虽然冠冕堂皇,一般却是敌不过骨肉亲情,要孟延意真心倾向朝廷,难度不小。”
  “正因如此,离才有最后一计,谓之‘上策’!”莫离忽然啪的一声合拢了折扇,目光炯炯看向李从璟。
  面对莫离逼人的目光,李从璟沉吟下来,默然片刻,他缓缓张口道:“军师之意,不会是说……”
  “正是此意!”李从璟话说得很慢,说到最后停了下来,莫离却已断然肯定。
  “这不可行!”李从璟果断否决。
  “要孟延意在短时间内倾向朝廷,这是最简单便捷的法子!”莫离沉声道,“既然不能舍弃家园是人伦之情,要想国家的重量压倒家园,那便只有化家为国,用此之亲情,压倒彼之亲情。这法子虽然对孟延意残忍了些,但战事每多持续一日,少说也会有过百将士伤亡,这些将士,也是个个有家、有亲人的!”
  说到这,莫离顿了顿,声调缓和下来,“况且,真论起来,孟延意是必死之人,大帅这不是在害她,而是在救她。”
  李从璟不说话了,他静下心来思索了一番,忽然戏谑的看向莫离,“你信不信等你回到洛阳,任婉如会拿刀子捅你?”
  莫离微微一怔,随即笑了笑,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若是第五姑娘能留小可一条性命回洛阳,小可还是有把握从王妃手中逃生的。”
  这当然是句玩笑话,李从璟摆了摆手,做出了决定:“此事容后再议,且看益州战况如何。”
  李从璟做出了最后表态,莫离自然也不会再强求,这篇也就算翻过去了。
  且说高行周、皇甫麟、郭威领军进击新繁、新都、东阳三城,战事兀一开始就进入了高潮,三城战况之激烈李从璟等早有预料,然则数日后呈现出的战果,还是让李从璟颇感意外。


第613章 莫离巧思献三策,三城战事起异变(二)
  王师在进军益州之前,在汉州做准备的时间比较长,这虽然是征战的客观需要,却也给了益州一些时间备战,面对王师兵分三路,同时进击新繁、新都、东阳的布置,孟知祥也相应做了应对。
  新繁、新都、东阳三地,不仅是成都联系南北的枢纽,也是拱卫成都的屏障,若是这三城被王师尽数攻占,成都就会成为一座孤城。为了避免这样的局势出现,孟知祥不得不向三地增兵。
  但是眼下成都兵力有限,满打满算也不到两万,这其中还有相当多的新卒,孟知祥能派出来的兵力就更少,要想往三城都增加兵力,难免会分散本就有限的力量,起不到什么作用。
  孟知祥的增兵重点,是成都东南方向的东阳,也就是郭威所部的进军地。
  东阳是连接简州及西川南部大部分州县的枢纽,位置重要,哪怕是新繁、新都都丢失了,只要保得东阳不失,一方面成都不至于独对王师,可以与东阳互为犄角,另一方面也方便西川南部州县的援军进入战场,从侧面牵制王师,甚至是给予王师威胁——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即便是真有“援军”,力量也不会太大,但至少保有一份希望。
  让李从璟颇感意外的前线军报,便是东阳战事的胶着。
  新繁、新都的战况颇为顺利,高行周、皇甫麟各有捷报传来,经过数日激战,城池都已被攻下,现两军正在恢复地方秩序,为大军主力到来做准备。
  郭威传回的军报,言说的就是另一番情况。
  “自我部抵达东阳,连日累战,数次攻上城头,然东阳贼军顽抗之状甚为坚决,我部始终不能夺下城池。贼军中不乏敢死之士,常有出城逆击、夜袭我营之举……昨日我部攻入城中,贼军与我殊死巷战,激战半日未能击溃地贼,日落后不得不撤出……今日攻城时,孟贼再遣援军赶至,我部损伤颇大……”
  看罢郭威的战报,李从璟没有急着发表意见,示意诸位幕僚先行讨论。幕僚们的讨论一如既往激烈,有言说孟知祥狡猾的,也有责怪郭威作战不力的。
  “从新繁、新都、东阳三地战况的不同,可以看出孟知祥对益州战事的部署,前两地被迅速攻克在意料之中,高行周、皇甫麟也未在战报中言及成都援兵之事,由此可见孟贼并未对两地战事保有太大期望,孟贼的防守着重点,毫无疑问是放在了东阳。”
  莫离对李从璟说道,“自郭威的战报中可知,孟贼不仅事先充实了东阳的守备力量,这些时日来更是再三遣军相援,摆明了是要死守东阳。孟贼倒也识趣,他知道若是想要三地都固守,最后的结果是一处也守不住,所以集中了力量在一处。”
  李从璟微微颔首,走到悬挂的地图前,用长杆指着西川地域对众人道:“西川东北面是我大军所在,我军谋取新繁、新都、东阳三地,便是希望将攻势扩大,在隔绝成都与西川其它地区联系的同时,对成都形成合围之势。”
  “而孟贼的应对之法,便是让出成都东北面的新繁、新都两地,死保东阳,舍弃局势已经糜烂的西川东、北部,而倚靠西川东南、西南部。西川州县,多半在成都的东南、西南,孟贼的这个策略倒是合理。”
  “综合郭威近来战报,可知孟贼把守东阳的防备力量,至少在将士数量上已与郭威所部不相上下。”莫离道,“形势如此,若想在短期内拿下东阳,恐非易事了。”
  东阳对成都有多重要,对王师也就有多重要,王师并非不能舍弃东阳,集中主力进攻成都,只不过如此一来,在攻打成都的过程中,未免事倍功半,只有拿下东阳,王师进击成都才能事半功倍。
  孟知祥览罢东阳的战报后,与李从璟的反应自然不同,他响亮的笑声在厅中回荡,对厅中诸人道:“都说贼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此戏言耳,东阳一座小城,贼军聚集精兵尚且不能攻克,我成都高枕无忧矣!”
  底下传来一片赞美之声,孟知祥一副很受用的样子,对众人道:“只要东阳不被贼军攻占,哪怕贼军倾尽主力来攻我成都,两地也可互为犄角、相互援引。眼下贼军虽然势大,不过徒有其表罢了,彼等千里入蜀,粮草物资补给困难,哪里比得上我西川本土作战来得有力,战事越是持久便对我越是有利,再过两月,到了寒冬,贼军必然不攻自溃!”
  “大帅所言极是!”苏愿拱手,声音高亢道,“我西川地域广袤,简州、蜀州、眉州、嘉州等地,物资充足,精兵十万,源源不断供给成都之下,饶是贼军有百万之师,也不足为惧!”
  “想我蜀中儿郎,莫不是骁勇敢战之辈,只要我辈齐心协力,守住成都、东阳两地,待得天时转冷,到了冬日,贼军必然退却。另外,日前吴国遣使入蜀,言说到了来年开春,必然发兵楚地,届时成都内有万众齐心,外有强援呼应,天下局势会怎样大变还说不定,眼前的些许艰难实在是不值一提!”
  苏愿的声音极具蛊惑力,让闻者莫不精神一振,厅中诸人细思之下,莫不觉得大为有理。
  只要成都能再坚守两月,撑到寒冬,那局势真会扭转也说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