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4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吧,实际上他是回来指挥战事的。
  芙蓉镇内外,已经聚集了大批兵马。
  “呆在芙蓉镇有一点比不上呆在西楼,那就是黑车子室韦的战况不能及时知晓。”军帐里,看着手中的战报,李从璟不无惋惜道。
  “黑车子室韦战况如何,不用战报也能知晓。”莫离一边在沙盘上推演战局,一边头也不抬地说道,这件事他已经做了很多遍了,却仍旧乐此不疲,大抵是前日西楼城墙上的悔悟与自省起到了作用,他现在很是勤勉。
  “不提前通知黑车子室韦契丹西征,会引起耶律倍的怀疑,提前通知了黑车子室韦,又怕他们准备做得太充分,让耶律倍不能如期取得战果,后期就无法深陷黑车子室韦的战局中。”杜千书摇摇头,“好在战事发展如军师所料,黑车子室韦果真不是契丹的敌手——至少目前是这样。”
  莫离仍旧没抬头,“契丹之所以强盛,是因为阿保机效仿我大唐,建城池、聚集民力物力、改善军政体制等等,而黑车子室韦仍旧是部落体制,再加上他们本就民少物贫,又哪里会是契丹的敌手?”
  “西线的战事只要大体不差,于大局就不会有太大影响,眼下的关键,是东线西楼之役。”李从璟走到沙盘前,边看莫离推演战局边道:“耶律倍之所以敢西征,是因为他有把握西楼、饶州防线足够吃下耶律德光,而长城外的防线足够吃下卢龙军。”说到这他笑了笑,“我等之所以敢谋契丹的国,也是因为有把握能打破西楼、饶州防线,更有把握能踏破耶律倍在长城外为卢龙军设下的陷阱!”
  “敌我双方的谋划在自身看来都没有问题,我等算准了耶律倍必然西征,耶律倍也算准了大唐禁军必然不会北上,故而在双方力量都被彼此清楚洞悉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己方的力量,战胜对方的力量,就成了这场较量的关键。”莫离接过话茬,“于此观之,战争仍旧是公平的。”
  “耶律倍是契丹皇帝,拥有一国之力,故而敢下大盘棋,多方布局,我等就要差些,只有卢龙一军,耶律德光也差不多,充其量只能算个搅局者。”李从璟的笑言不无调侃之意。
  “顺势者得天下,而天下又皆为逆势者所破,成败未到,立时不可知也!”莫离将手中的小旗帜重重插在西楼上,直起身,看着沙盘上的全局,“耶律倍早有异志,早就打算打破当年的西楼协议,他从一开始就走上了阿保机的老路,他知道要他西征,故而没忘记时时注意对付卢龙、大同。”
  “他以为他研究透了卢龙军,对卢龙军北上的进军路线、战法都了如指掌,故而敢大言不惭为卢龙军挖下了埋骨坑。但他又怎会知晓,从他继位为契丹皇帝的那天起,我等就没对他放心过,所谓西楼协议,我等也从未指望它成为铁律,甚至说在我等看来,那也不过是一张废纸而已。他此番为卢龙军设下的这个局,我等何尝不是早已烂熟于胸?”


第673章 天下未平,征战不休(一)
  少顷,李彦超等卢龙军将领到了,包括先前一步返回的李彦饶。众将披甲而来,无不精神抖擞,兀一进帐就叫帐内充满金戈之气。见礼之后分次落座,铁甲环佩之声如风过疏竹,诸将眼巴巴望着李从璟,目光中满是激动之色,如李彦超所言:“卢龙全军上下,厉兵数载而无一战,好比多年不知肉滋味,嘴里都淡出了鸟来!”
  李从璟坐在帅位,莫离等人各居左右,他没着那套量身定做的明光铠,只是一身青袍,虽则如此,戎马多年积淀下的杀伐之气,却是在他眉眼间展露无遗,长发青袍,此时更叫他倍显儒将气质。
  “国之所以有甲士,在为国所用也,若不能征战沙场,甲士便成了闲散之人,养之无益不说,久而久之也会成为空架子,为世人所轻视。今日孤王召集卢龙军于芙蓉镇,便是要尔等再度为国出战,讨逆贼,击不臣,沙场建功,彰显我大唐军威。”李从璟环顾诸将,话音虽不重,却掷地有声。
  “卢龙军数载未战不假,但请殿下相信,卢龙军两万将士,却没在这些年落下本事,成为空架子!”李彦超胸膛拍得砰砰作响,“只要殿下一声令下,卢龙军翻山渡河,越长城、入草原、杀蛮贼,绝不会比当年差了!”
  李从璟微微颔首,算是认可李彦超所言,“卢龙将士如何,没有人比孤王知晓得更清楚,论及冲锋陷阵、攻城拔寨,卢龙军当数当世精锐,如若不然,大唐也不会将镇守帝国北境的任务交予尔等。”
  话至此处,李从璟稍作停顿,而后意味深长省视众将,“然则,此番孤王召集尔等,将要发兵北上,进入草原作战,根本意图何在,尔等可清楚知晓?”
  李从璟此言一出,众人面色各异,不乏面面相觑者,却都一片默然。
  在座都是卢龙军高级将领,契丹形势如何,自幽州出发前李彦超便已向众人通报过,耶律倍西征、耶律德光举事的细节,能知晓的众人都知晓,然而深究此番出兵的根由,众将却知之不深。
  甚至不乏有思维活跃的,认为此战值得商榷。
  为何?
  凡战,必有战略目标,有发动战争要达到的目的。那么此战的目的在何处?
  耶律倍、耶律德光兄弟相争,是契丹内耗,原本两人实力相当,鏖战之下,自然能最大限度消耗契丹国力,大唐大可冷眼旁观。
  既是如此,卢龙军北上,帮谁都是不必要的,甚至是画蛇添足。
  况且,耶律倍为应对卢龙军北上,本有布置,此番唐军出长城作战,必然不会轻松。卢龙军只有不到两万之数,且多为步卒,如今的契丹虽称不上全民皆兵,却也差不了太多,主力乃是骑兵,在千万里草原上,卢龙军无论如何布置战术,天然的劣势是掩盖不了的。
  凡此种种,构成此战值得商榷之处。
  李从璟见众将不言不语,佛然不悦,“诸位都是卢龙柱石,昔年颇受孤王教导,乃帝国所依仗固北境、拓新疆之利刃也,今集大军于此,大战在即,却对战争意图都没有见解?”
  他这一皱眉,不怒而威,帐内都是久历血火之辈,沙场宿将,一见他这番模样,却无不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面色皆显尴尬。
  最终还是李彦饶接过话,起身抱拳道:“回禀殿下,此战意图,我等虽有推测,然恐有遗漏,还请……”
  李从璟挥手打断他,“既有推测,且先说来。”
  “是。”这般天气,李彦饶的额头已可见细汗,他理了理思路,“四年前,我等随殿下转战渤海、马踏西楼,最终逼死阿保机,大败契丹,扶耶律倍登位,使大唐国威再度彰显于草原,令草原诸部无不对大唐俯首称称臣,此乃国之盛举。今,耶律倍背信弃义,不顾当年协议,执意出兵黑车子室韦,僭越臣子本分,置大唐天威于不顾。若大唐弃之不理,必使帝国威严大为折损,此不利于帝国长远之计。”
  说到这,李彦饶抬起头,语调也中气十足起来,“卢龙军虽寡,此战虽难,然将士可死,甲兵可折,国家尊严断不可没!出兵草原,扬我国威,此正当其时,舍我其谁!”
  这一番话,不说石破天惊,却也字字千钧,李彦饶话音落下,顿时引起众人共鸣,不少人都呼吸急促。
  “好!说得好!”李从璟抚掌而赞,示意李彦饶坐下,又看向诸将,“这才是我大唐将领该有的风度、气概!孤王希望诸将记住,大唐的军队,以护君民、击不臣为使命,任何一场战争,皆是为国而战,众将士皆要以国家之立场,来坚定奋战之心!”
  “末将谨遵秦王之教!”诸将齐齐起身,皆奋然抱拳,大声应诺。
  众将归位之后,李从璟缓和了语气,看向诸人的目光颇显殷切,“方才李彦饶说的不错,但孤王发动此战的用意,还不止于此。自天成元年以来,大唐与契丹来往日盛,通商更是频繁,得益于此,现今契丹国中,有许多大唐子民。此番耶律倍、耶律德光刀兵相见,必使契丹国中大乱,兵马横行之下,勋贵尚且不能保全,遑论平民?”
  “又且,为掠多资源,支撑战事,大唐商人的财富定会引起双方觊觎,到得那时,各家性命更是危如累卵。今,孤王亲率卢龙军出关北上,就是要以帝国军威告诉契丹人,胆敢犯我大唐子民者,无论是谁,定叫他死无全尸!”
  “帝国军队,由帝国子民组成,理应护卫帝国子民周全,军队若不能保全国家百姓,若不能为国家百姓出战,便是再精锐善战,与粪土何异,要之又有何用!”
  众将闻言,先是震惊,继而无不握紧双拳,目光炽烈。
  同光之前,华夏内乱,国势衰微,契丹乘势而起,屡屡南侵,而边境不能制。那些年,凡契丹马蹄所到之处,家破人亡者不知凡几,被掠至草原为奴者不知凡几,蝗虫般的蛮贼过境,使得边地十室九空,乃为人间惨事。
  面对这般情况,边军有心杀贼,却苦于自身实力,无力回天,如倒水沟军堡周小全父子那样的普通边军所经历的惨事,卢龙九州不知道有多少,这其中的悲愤与惨痛,放到中原,不说能体会者有几人,便是知晓的也没几个。
  但今日,帝国却能为保护国境外的帝国子民,兴师出关,越境而战,这其中的改变,岂非是天差地别?
  卢龙军原就是本地军队,将士几乎都出自卢龙九州,他们今日是甲士,昔日却是寻常百姓,李从璟所言种种,他们的体会自然更加深刻,此时诸将听了李从璟一席话,岂能不感到扬眉吐气,又岂能不斗志昂扬!
  诸将通红的双目,绷紧的身躯,使得帐中的空气仿佛要燃烧起来。
  李从璟站起身,负手而立,身如劲松,目光利如鹰、深似海,他对眼前的大唐好儿郎大声道:“诸位,昨日,大唐的商人已踏足西楼,今日,我大唐的军队也将再度踏足西楼,待得明日,西楼将不再是契丹的西楼,而是我大唐的西楼!此番我大唐军队北上草原,将再度撤换契丹皇帝,孤王要尔等亲自去告诉草原,告诉天下,哪怕契丹曾盛极一时,哪怕草原有万万里,但这里的主人,是唐人!”
  诸将轰然抱拳道:“愿随殿下征战草原,扬我国威!”
  翌日,芙蓉镇外,万军集结,祭旗出征。
  阳光万里,春风正起,铁甲战阵一望无际。
  点将台上,旌旗飘扬,在众将军之前,李从璟披甲执刀,肃立如山峦。
  十一年前,李从璟初投军旅,彼时他是一名小卒,在严密的铁甲包裹中,在洪水般的军阵中抬头仰望,看见的是李存勖端立高台,鲜衣亮甲,挥斥方遒。彼时,李存勖在他眼中是那样不可一世,仿佛能主宰世间万物。
  八年前,淇门建军,自那之后,李从璟便成了点将台上的人。他面前的将士,也从三千人逐渐增多,成了一万人、两万人、三万人,乃至更多,多到他一眼看不过来。
  这些年,他带着他的军队,为国转战南北,似乎从未停歇。
  这一次,他要再度出征草原。
  李从璟告诉面前的将士:“人之所以强,在于屡败对手,国之所以强,在于屡破敌军。一个帝国的强大,一代盛世的建立,从来不曾和和气气,而必须在尸山血海中趟出一条道来。契丹国忘了自己的臣子本分,那就打到他承认,耶律倍忘了自己的臣子本分,那就将他从皇位上拉下来,契丹人忘了自己的臣子本分,尔等就去告诉他们,大唐的威严从来不容侵犯。”
  “披上战甲,拿起横刀,背起弓箭,告诉草原人,唐人才是他们的主人!一次出征不能让他们记住,那就两次,两次不行,那就三次!总有一日,他们会从心底认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出征!”
  “出征!”
  “出征!”
  万千将士拳击胸甲,齐声高呼,声震山河。
  李从璟抽出长刀,在阳光下举起,“出征!”
  山河依旧,昊天亲见,今日,甲士再出征,李从璟再出征。
  征伐的路,仿佛没有尽头,从昨日到今日,从今日到明日。
  天下未平,征战不休。
  余心之所向,虽九死尤未悔。
  他是大唐的秦王!


第674章 天下未平,征战不休(二)
  时值契丹风起云涌之际,各方势力相互博弈,在加紧布置各自行动的同时,亦无时无刻不在紧盯他人的行动,无论是敌是友。李从璟自契丹南归后,调集卢龙军于芙蓉镇,不日祭旗出征向北挺进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有资格参与此番博弈的各方大佬耳中。
  因了时值开春的关系,草原上绿点成片,发芽的青草与新生的婴儿一样,在昭示了某种已经到来的希望。然而对黑车子室韦而言,情况却并非如此,在他们南北千里的牧场上,刚露头的嫩芽还没来得及受到春雨的洗礼,即迎来了马蹄毁灭性的践踏。
  在云层一般巨大山包的背后,本有一个族人过万的大型部落,在不久之前,这里聚集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黑车子室韦战士,一时之间超过两万的控弦之士在部落内外纵马,可谓兵强马壮,声势非凡。
  黑车子室韦集结重兵在此,其可汗西瓦拉自然是希望这支兵马能够阻挡契丹的马蹄,为族人赢得更多的备战反击时间,然而在契丹军队杀到之后,短暂的人多势众带来的兵马强盛的假象,随即烟消云散。
  仅仅一日,契丹大军就击溃了在此蓄势以待的黑车子室韦战士,而后,为向黑车子室韦宣扬军威,打击其抵挡意志,契丹大军血洗部落。
  无数顶毡帐葬身火海,数不清的人影倒在血火中,成为契丹人刀下亡魂的绝不止青壮战士,大火烧尽了可以燃烧的一切事物,包括青黄相接的草地,一夜的大火之后,此地便只剩下一片焦土,以及久不能散的腥臭味。
  天亮后,在阳光洒满草地的时候,耶律倍在千军万马簇拥下,策马出现在部落之前。他身上的铠甲镶金戴玉,被阳光一照光芒耀眼,令人无法直视,听罢战将的汇报后,本就睥睨的眼神更加不可一世,“在我契丹大军无可匹敌的兵锋下,西瓦拉竟然不知汲取前几战的教训,乖乖向朕投降,反倒是依旧顽抗,实在是不知所谓。此战之后,黑车子室韦可战之士已不足一半,待朕直捣他的王帐,看他还拿什么跟朕硬气!”
  耶律倍是真的有些愤怒,他愤怒的是西瓦拉的不识时务。他在心中暗想:看来数年过去,这些人已然忘了当年被契丹甲士支配的恐惧,此战朕定要将黑车子室韦的筋骨打烂,也好叫草原其它部族认识到,契丹大军来了,他们就该乖乖束手就擒,速速俯首向朕称臣!
  在周围一片恭维声中,耶律倍那具近两百斤的身躯仿佛要飘到云端,他很享受此刻,此时他心中已有一个得意的小人在手舞足蹈,他知道众将士的恭维是发自内心,而他需要这样的恭维,那是他稳固皇位、成就大业必不可缺的东西。
  在耶律倍巡视战果的时候,几骑从远处飞奔而至,饶是发现了对方的踪迹,耶律倍也没去注意,依旧闲庭若步审视被俘的黑车子室韦族人,因为他知道他的臣子部曲自有人去招呼这些人。
  这些人带来了李从璟在芙蓉镇聚集卢龙军,而后向北出兵的消息。
  耶律倍听罢这个消息,从鼻孔里冷笑一声,满眼都是轻蔑之色,“且不必管他,纵然这不是李从璟的疑兵之计,朕也早就有了应对之策,若李从璟果真敢越过长城,不日之后朕就会接到卢龙全军覆没的消息。若他以为草原还是昔日的草原,契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