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5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将闻言不由得都面面相觑,心说秦王此时派遣信使来作甚,莫不是询问战果,要履行那三日破敌的承诺?
  等信使进帐之后,众将面色都已经不好看,大多数将领固然是心怀愧疚,但也不乏有人觉得李从璟“秋后算账”得未免太急了些。
  说是信使,实则是斥候打扮,风尘仆仆,不过他有李从璟的信物,李从珂不敢怠慢,忙问信使来意。
  “奉秦王令,来请李将军即攻李德诚!”信使这话一出,帐中立即有炸开锅的趋势,不过这信使也不是泛泛之辈,言辞倒是清楚,“日前,秦王亲率三千精骑,迂回关山西脚,背击清流关,我等奉命潜伏在清流关外,秦王曾有令,若是我等听到清流关交战声,则说明君子都已成功突袭清流关,当此之时,请李将军不要迟疑,立即发兵攻打李德诚!”
  潜伏在清流关外的斥候并不多,毕竟是在敌军后方,不可能控制敌军内部联系,清流关被袭击,守将肯定会立即通报李德诚,若是派遣的游骑稍微多了些,这些斥候就无法将其截杀,这个时候,为了不给李德诚闻讯从容从定远县撤退的机会,就要李从珂马上攻打李德诚部,对方后院失火,前后南顾,败之易矣!
  等信使说完这些话,不仅是李从珂,帐中诸将都已激动的脸色通红,到了这个时候他们如何还能不明白,所谓要求李从珂三日破敌的军令,不过是为了让侍卫亲军殊死作战,拖住李德诚的所有兵力,吸引他的全部注意力,为君子都奔袭清流关创造条件,如今君子都奔袭清流关成功,大胜在望,他们如何能不激动?
  李从珂除却激动之外,心中别有一番滋味,日前接到李从璟三日破敌的军令,虽然没有丝毫犹豫与怨言,但也难免不舒服于李从璟的强硬做派,毕竟他总是李从璟的三哥,如今回过神来,却是知晓一切都在李从璟的计划当中,君子都的脚程、奔袭清流关的时机,正好与三日之期重合,也就是说,只要李从璟成功打下清流关,李从珂总能在三日之内得到消息,去跟李德诚分出胜负。
  此时既然李从璟的信使到了,这也就意味着清流关守将派去跟李德诚汇报战况的游骑差不多也该到了,此时李德诚骤然得到清流关失火的消息,正是仓惶不定还没拿出应对之策的时候,李从珂就已能够调兵遣将去攻打,如何不胜?
  念及于此,李从珂不再迟疑,立即发出一连串军令,调度侍卫亲军正面攻打李德诚。
  众将此时全无怨言,有的只是冲天斗志,毕竟功劳就在眼前,此时要捡起来可是容易太多了。
  众将各自领命去准备后,帐中安静下来,李从珂思绪安定,心里不由得升起一股对李从璟的感激之意。他原本以为侍卫亲军就要完不成军令,他也要辜负李嗣源的期望,没曾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眼下战局明朗起来,他也没了被人戳脊梁骨的风险,如何能不感激那个亲率三千铁骑,迂回奔袭数百里深入敌后,去攻打清流关的弟弟?哪怕此时明知君子都就算不能得胜,江北吴军也断然拦不住骁勇至极的三千骑,李从璟无论如何后退无虞,李从珂也不禁对李从璟大为敬佩。因为泼天大功即将到手的关系——虽然大头仍是李从璟,但他能喝碗肥汤已经觉得足够受用,李从珂甚至觉得李从璟面目也倍加亲切起来,往日里那些对李从璟的小心思,顿时就显得太过龌龊,他很庆幸当日洛阳在整顿吏治时,他没有与李从璟为难也没有跑去跟李从荣套近乎。
  想到这里,李从珂忽然冷笑出声,“石敬瑭啊石敬瑭,你老是觉得我优柔寡断比不得你锐意进取,这辈子也成不了大事,但你何曾知晓人这一生,仅是知晓进取不足称道,知进还要能知退,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你就好生在夏州那偏僻之地跟党项人死磕,我可要跟着兄弟纵横天下了,哈哈哈……”


第781章 莫离献策定滁州,冯道驱至寿春城(五)
  虽然都是在定远县外扎营,唐军营地与吴军营地相隔仍有超过十里的距离,这是一段颇为安全的距离,既不至于远到对对方营中有大动静而半分不能知晓,同时又保证了己方在有隐秘兵马调动时不至于被对方探知,这是一个看起来很矛盾的说法,实则理论上就是如此,当然实际情况如何就要考校双方的硬软实力了。
  李德诚本已打算主动退守清流关,营中的准备刚做到一半,就接到了清流关守将派人传来的消息,这让李德诚的脸色霎时间难看到了极点,清流关的守将不是庸碌之辈,清流关的吴军将士也不是酒囊饭袋,但这也不过是相对而言,在李从璟亲自率领的君子都面前,李德诚再如何对自己的部曲有信心,也不敢有半分乐观心态。
  “清流关总归还有千余将士,滁州城亦有守卒近三千,若是李从璟果真只是率领君子都三千铁甲,清流关未必会马上就被攻陷。”有幕僚如是说道,对这样的宽慰之言,李德诚实在没有办法听进心里去,李从璟迂回数百里奔袭,岂会没有十足把握,他虽然没有见识过君子都作战,好歹听说过君子都在龙门山阻击三万西川军的战绩,对方的战力如何能用常理衡量,且还是在李从璟的亲自带领下?
  李德诚不敢耽搁半分,让三军将士加快速度,全军往清流关撤退,同时他叫来留下断后的将领,对他好生叮嘱一番,又格外多给了一千兵马,让对方无论如何也要拖住李从珂,至少得坚持到天明。同时派遣一队马军快马加鞭赶往清流关传令,若是清流关还没有落入李从璟之手,无论如何也要守住,若是清流关已经不保,则等他率领大军赶回清流关的时候,再与滁州前后夹击。
  左右分析,李德诚还是只能选择往清流关进军,他总不能往庐州亦或是楚州逃窜,那岂不是拱手将清流关并及滁州都让给唐军?
  诸事都竭尽所能安排妥当,看似都没有问题,然而理论上合理并不一定就行得通,在李德诚率军往清流关遁走后不久,侍卫亲军就杀到了吴军营地。整编后的侍卫亲军,并不缺乏演武院学生充当骨干,也不乏许多早先屡有战功的勇将充作将领,且不说主将李从珂与副将李彦超,为加强侍卫亲军战力,李嗣源没少废心思,殿前军的墙角被他挖了不少,包括之前百战军的勇将如丁茂、史丛达等人,都调进了侍卫亲军任职,有这些将领带头,侍卫亲军缺的只是实战磨合,后劲比李德诚麾下那些藩镇军强了不知多少,连日作战下来日胜一日让李德诚损兵折将,不是没有道理的。此时侍卫亲军明知清流关被君子都攻打,自然半分力气也不会留,都嗷嗷叫着要在天亮之前将李德诚击溃,在这样的攻势下,李德诚留下的区区三四千人,哪里抵挡得住侍卫亲军的猛攻?
  “唐贼这是发甚么疯,竟然全军出动来攻打我军?”留下来断后的吴军将领有些傻眼,更多的是气急败坏,先前奉命留下来阻截唐军,只不过是万全起见,吴军将领准备应对的也不过唐军夜袭的一部分精锐,何曾有准备要面对整个侍卫亲军?
  “将军,挡不住了!”接连有指挥使来向吴军将领哭诉,“这等阵仗,分明是唐贼倾巢而出,我等不到四千之众,如何抵挡得住?”
  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吴军将领心中的天人交战并没有持续多久,他还不想把自己折在这里,再者就算到了李德诚面前他也并非不能交代,谁告诉过他侍卫亲军会全军出动了?三万吴军都挡不住唐军,他三千余人顶个屁用,李德诚还真能将他正了军法不成?
  在侍卫亲军将吴军杀败的前一段时间,吴军将领“识趣”的知难而退,率领亲信部曲撤出战斗,去追赶李德诚。他这一走,本就被打得有些懵的吴军更是抵挡不住,没多少时间就被侍卫亲军杀溃,逃走的逃走投降的投降,乱成一片。
  当李从珂得知李德诚主力早已遁走,定远县外不过三四千吴军的时候,先是大喜连道“天助我也”,而后又反应过来必须要立即追赶李德诚,否则让李德诚率领主力走脱了,今夜之战万万不能算作真的击败了李德诚,毕竟如今君子都已经在攻打清流关,情况不一样了。李从珂半分犹豫都没有,迅速作出布置,纳降的攻占定远县的追击李德诚的部曲,很快就分工完成。
  今夜注定是多事之秋,只不过这个事对有的人而言是喜事,对有的人而言就是货真价实的灾难,且不去说留下来断后的吴军将领仓皇逃窜,定远县的官、军在今夜算是体会到了甚么叫做一日入地狱。原本李德诚率领吴国大军北上,在定远县城前扎下大营,阵势浩大气度非凡,让一群县官体会到了甚么叫做帝国威风,面对唐军前来攻打,定远县的官军并没有多少害怕,虽然连日来大战的激烈战况还是出人意料,在叫人心神激荡的同时不免遍体生寒,但定远县官军也从未想过那看起来不可一世的吴军会立即溃退,直到今夜李德诚退守清流关,定远县的官军悲哀的发现他们被抛弃了,关键在于李德诚退守的时候给定远县下了严令,不准他们后退,因为定远县一旦官军撤退必然引起民众逃亡,那还不乱了套,唐军就算再迟钝也会听到动静然后立即发兵,李德诚就没法安稳退往百里之外的清流关。在得知清流关被攻打后李德诚就更不会让定远县官军走了,唐军要攻占定远县总要分出一部分兵力总要耗费一些时间,这不就给吴军大队人马的撤离创造了条件?所以李德诚的给定远县守军的命令堪称严厉,并且没有半分心软的意思。
  此时,定远县城外火海十里,火把比之星光更加密集,定远县的官、军大员齐聚城头,望着城外唐军对吴军大举掩杀的非凡气势,听着厮杀声惨叫声金戈声,一个个心头都寒到了极点,对定远县的命运对他们自个儿的身家性命,如何还没能个了解,主簿声音颤抖的问脸色铁青的县令,“李帅退走,留下的兵马也已溃败,如今唐军就要来攻城,我等可如何是好?”
  县令浑身颤抖,一半是给唐军吓的一半是给李德诚气的,姑且不说他府上的水灵丫鬟是否享用够了,也不说府中库存的钱财是否都花费完了,他可不想自家的大好头颅成为唐军将士的军功,也不想自己的父母妻儿都成为唐军铁蹄下的亡魂,县令看向守将,“将军意欲如何?”
  守将低头沉声道:“一切但凭县尊做主!”
  “好!”县令根本就没有犹豫,态度果决得很,“城头竖降旗,主簿速速起草一份文辞,就说定远县愿意弃暗投明,效忠大唐朝廷!”说完这些,县令阴沉着脸加重语气道:“要快!唐军就要攻城了!”
  李从珂得到定远县愿意投降的消息,心中大喜,连忙传令要攻城的丁茂,让他留下一个指挥接收城池即可,其余兵力立即跟随主力去追击李德诚,至于其它兵马今夜不入定远县,李从珂更是对丁茂再三叮嘱,一定要严明军纪无论如何不得扰民,一旦有将士乱了军法必须军法处置,定远县既然自称是弃暗投明,李从珂就必须加以善待,为江北吴国州县树立一个榜样。
  李德诚率领的吴军大队走出还没三十里,他就接到留守部曲溃败的军报,这让李德诚恨得牙痒,但是不等他有发泄怒气的机会,斥候就报唐军追了上来,李德诚不敢耽搁,只能下令全军火速往清流关进军。没多久这些事就在军中传开,将士们开始有人惊慌乱走,完全不顾阵型,甚至开始有人丢盔弃甲妄图脱离军队做逃兵,行军队列开始显现出乱象,大军有要一溃千里的架势,这完完全全惹恼了李德诚,他冰冷无情的下令亲兵将生乱的将士都逮出来,集中在道旁在全军面前尽数斩杀,这才让大军的秩序稍稍恢复了一些。
  然而在唐军马军率先追赶上来之后,后阵还是不可避免乱了起来,并且乱象层次递进,又有要摧毁行军队列的迹象,这时候就分外考验主帅的才能了,李德诚好歹统带了这批吴军中的主力很长时间,一边下令骁勇之将到阵后与唐军厮杀,一边下令军法队维持阵型,好歹支撑到了天亮,吴军将士虽然减损了十之一二,但大队还是维持了下来。
  局面并没有好转的趋势,侍卫亲军尽数出动,尾随吴军而来,李从珂同样是沙场宿将,在布置追击战斗时很是老练,让吴军半刻喘息之机都没有,李德诚到底在大势上占尽劣势,饶是他如何有帅才此时也没了多少作用,眼见逃兵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可扼制,被唐军追杀砍杀的吴军将士也越来越多,李德诚想死的人都有了,他戎马一生还未经历过这样的惨败,如今深切体会了丧家之犬的滋味,这让他心如刀绞,宁愿如同刘信在涂山时一样,让大军力战而败自己也力战而死,总比眼前被追着打半分还手之力都没有要好得多。
  从定远县到关山,百里之地一马平川,想设伏都没地方设伏,想在林子里布置隐秘杀机都没有机会,这让李德诚心头恨到了极点,若非他早已半头白发,此番非得一夜白头不可。
  经过一日余逃窜,李德诚终于率领部曲进了关山,此时吴军已经折损过半,只剩下了万余人,那些折损的将士多半都是在半路做了逃兵,或者干脆向唐军投降,但剩下的好歹也是骨干,不至于太过无用。进入关山地界之后,李德诚勉强松了口气,开始着手布置伏兵,但到了这个时候,哪怕是忠心追随李德诚的将士,也无不是疲惫至极,战力已经下降到了极点,而且就算李德诚熟悉地形,也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去布置陷阱。李从珂就如同一只疯狗一样,指挥侍卫亲军追击不停,甚么穷寇莫追什么逢林莫入,此刻都像是完全抛在了脑后,只一门心思咬着李德诚不放,大有即便损兵折将也要将李德诚一口接一口咬死的架势。
  在关山中曲曲折折奔至清流关的途中,越是靠近清流关李德诚本来就极差的脸色就越是难看,因为山中太静了,静到气氛诡异的地步,若是清流关还没有被君子都攻占,此刻应当正在激烈交战,安静意味着两种可能,不是君子都已经攻占清流关,就是清流关已经击退君子都,事实若是后者就罢了,如果事实是前者,李德诚实在不能肯定君子都会不会出清流关在关山设伏,等着他们自投罗网,一想到这里,李德诚就不禁遍体生寒,一时间火速赶往清流关也不是,不赶往清流关也不是。
  君子都对清流关的攻打并没有持续太久,称得上是一战而定,这在李从璟的意料之中,从他率领君子都成功出现在清流关背后,对清流关展开出其不意的雷霆攻势时,李从璟就敢肯定清流关会被一举拿下,若是战事不这般发展那才是没有道理。李从璟不是一个心思容易被满足的人,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瞧着锅里的惦记着地里的才是他的风格,不满足或者说某种程度上的贪得无厌,往往是不停前进甚至是创造卓越的源动力,一件事做到甚么程度才能称为完美李从璟不知道,但他知道很多事都能做得更好,很多时候你以为你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其实那时候你往往还能更进一步,更进一步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还能再进一步,这跟时间就像海绵里的积水挤一挤总是有的一个道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后你再回头看就会醒悟,最先你以为你已经将一件事做得够好的时候,其实还有太多瑕疵太过可以改进的地方,所以在君子都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夺下清流关之后,李从璟没有让君子都闲着,立即让史彦超带着两千余铁甲直奔滁州城。
  平心而论两千人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