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5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尽数落入我大唐之手,滁州民政步入正轨,堪为江淮州县表率——江淮战局,至此大定了!”
  冯道望着那个青松般的身影,默默站起身,不知为何,他忽然觉得鼻子有些发酸。
  同样在这晚,一封来自洛阳,八百里加急的敕令,传到李从璟手里。


第797章 洛阳秋雨日绵绵,北归之人入东宫(一)
  洛阳,秋雨连绵。
  日复一日繁华起来的洛阳城,依稀已可见几分贞观长安的影子,哪怕细雨凉风不曾停下,大街小巷中的宝马雕车亦是络绎不绝,行走在街道上的不只是汉人,也有装饰肤色异于中原的异族,东市中的契丹人环臂靠在马棚里,色目人双目发光在商铺里挑选值钱物什,丰乳肥臀的胡姬抱着小酒坛,用被挤压得更加巍峨的双峰与诱人的笑容,妩媚的吸引酒肆前的行人。
  唐人的腰板是笔直的,哪怕是最寻常的百姓,可能家里都没有十缗余财,走在街道上也不会对官吏低眉顺眼,身着公服的衙役走街串巷,一路上碰到的人大多相熟,都不免招呼调笑几句,不曾板着脸充大爷也不曾看谁都像欠了他钱,遇着街面上茫然无助的孩童,更会主动在孩童面前蹲下,露出一个最和煦亲切的笑容,抱起孩童帮他们回家。
  皇城里各部官寺在雨中如磐石般静默,院内院外秩序井然,进进出出的大小官员脚步敏捷,眼中没有整日盘算私利谋划争斗的阴霾,屋里坐镇的各部主官,满身威严的向聆听教诲的官员布置差事,事了前不忘和言语色的鼓励一番。
  这座繁华雄伟城池的主人,一手缔造了大唐中兴之象的帝王,此时正结束一日繁重的事务,在贴身宦官宫女的服侍下,拖着疲惫的身子踏上御撵缓缓行向后宫,一路上皇帝都在拿手指捻着眉心闭目养神,面上露出的些许病态让宦官分外担忧。
  后宫里宫苑很多,寻常时最热闹的也不过两处所在,一个是德妃曹氏的居所,一个是淑妃王氏的宫苑,得到宦官传信的曹氏早早来到院门,等皇帝李嗣源的御撵到了,忙亲自撑伞将李嗣源迎进宫内,见礼被默契的省略掉。
  “最近连日阴雨,好似没个尽头,陛下要是觉着劳累,就将政务多让宰相们分担一些,偶然松松气也没甚么,毕竟身子要紧。”曹氏扶着咳嗽了两声的李嗣源在坐塌上坐下,眼中充斥着一个贤惠妻子对夫君的爱惜与担忧,“昨儿接着从璟的信,说秋日阴雨对身子不好,你征战一生旧伤不少,此时最易发作,嘱托妾身多照看你的身体呢。”
  靠在坐塌上的李嗣源拉着曹氏的手,面上虽然尽是疲惫之色,闻言却露出一个温和笑意,“类似的话他在折子里也对我说了,江淮战事正紧,亏的他还有这份心思。”
  “自己儿子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往年他哪回出征在外,少过对你这个当爹的挂念了。”说这话的时候,曹氏脸上有着一个母亲特有的自豪之色,虽说帝王在私底下也不用时时拿朕来自称,但敢跟李嗣源说话如寻常家一样的嫔妃,宫里也只有曹氏一人,“江淮战事如何了?”
  “进展很快,估摸着不用多久就能把大局定下来。”李嗣源让曹氏打开窗子,冷风吹进来有些折煞人,但却让人精神微振,曹氏连忙又将窗子拉上了。
  两人说了半晌话,不知怎么曹氏就说到李从璟年纪轻轻头上生出白发的事来,禁不住落泪,李嗣源叹了口气,问曹氏,“你怪我否?”
  曹氏含泪摇头。
  李嗣源欣慰的笑笑,又看向窗外,似乎那扇关着的窗子并没能阻挡他的视线,“我也知道他苦,所以经年以来,都在快马加鞭的布置政事,就是想着多替他分担一些。整顿吏治,削平藩镇,撤换官吏,没有一件事是好做的,更不可能没有人站出来反抗,徐徐图之是稳妥之策,但我却不曾听从他的进言,执意在三五年内将这些事都做完,结果闹得朝臣抵触,六部差些瘫痪,不少藩镇联合闹事,矛头都直指着他。”
  “但我不得不这样做,无论是朝廷官员,还是地方藩镇,凡是掌权的,早年大多跟我有过接触,对他们的脾性我也知道一些,应对起来有底,还有许多都是我昔日部属,亦或曾受我提拔,我在帝位上的时候,他们跳出来闹事,我就好着手解决,要压他们也容易些,即便是抄家灭族,旁人也不敢多言。”
  “但是从璟不同,若是整顿吏治、削平藩镇、撤换官吏这样的事都留给他,日后对待我的故旧、部曲,他对付起来就难免束手束脚,能有高位能闹事的,都不是好相与之辈,他们要是群起联手,没有我在帝位上了,就能打着我名号扯虎皮做大旗,那麻烦就不小了。”
  “这样的难题,你说我能留给从璟?当然不能。我的故旧我亲自下令查办,我的部曲我亲自抄家灭族,他们有甚么怨言有甚么逆举,我也能毫不犹豫雷霆处置。”
  “该解决的麻烦都解决了,该查办的人都查办了,天下就干净了,大唐要复兴,还有太长的路要走,朕,要给从璟蹚出一条大道来,要留给他一个干净的江山,让他日后能够大展拳脚……身为人父,为子女谋福,这就是我该做的……”
  李嗣源的声音渐渐小了,不知何时停下来,他就靠在榻上沉沉睡去。
  曹氏早已经泪流满面,却拼命忍着没有哭出声,直到李嗣源睡去,她那双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抚着李嗣源的脸庞,低声呢喃:“你们这对父子,让妾身怎么说……都太苦了些。”随后她又笑了笑,“也都有福气。”
  当日夜,秋雨骤大。
  李嗣源突发高烧。
  随后两日,其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以至于完全不能下榻。
  御医们用尽浑身解数,亦不能让李嗣源身体恢复。
  如此又折腾两日,朝臣大恐。
  后一日李嗣源神智稍清,口述一分敕令,令八百里加急传往滁州。
  敕令:召秦王即刻归朝!
  ……
  滁州。
  天色未明,本已告辞离开的冯道去而复返,他是被李从璟派人追回来的。与此同时,现在滁州的王朴、桑维翰、卫道等人也都被人叫来。
  李从璟将需要立即归朝的消息对众人说明,而后就开始对江淮大事做出一些布置,民政大事自然交给冯道主持,由王朴从旁相助,原本冯道也该回去,但李从璟离开江淮,这里需要一位重臣坐镇,冯道的资历和分量都让他成为不二之选。
  民政上的事并不难处理,关键还是军事。李从璟归朝后,江淮战事由谁来主持,就成为眼下最重要的问题。对此,冯道提议让李从珂暂时挂帅,但话刚说出口,便被李从璟一言否决。
  李从璟不是不信李从珂的忠心,是不信任李从珂的能力,“潞王之将才毋庸置疑,但要他统帅三军调度全局,却是力有不逮,江淮的淮南军的确没有太大威胁,但王会虽然败退江南,其部兵马却仍有一些战力,扬州、寿春亦未攻克,淮南势必作困兽之斗,这江淮之地淮南经营日久,不出岔子还好,一旦出岔子就不好挽回。”
  既然认为李从珂难当大任,李从璟就得拿出一个人选来。
  找到这个人选并不难,他就是莫离。
  当日午时,李从璟即从滁州出发,带近卫都北上。
  接到消息的莫离早一步离开寿春,到正阳等候将从这里北渡淮水的李从璟。
  两人在道旁相见。
  “江淮之战大局已定,余者唯寿春、扬州两地,但此两地一日不克,便要防备淮南反攻。”天有细雨,地有微风,李从璟着明光铠,莫离一身白袍,道旁就是淮水,“经此一战后,短期内淮南要大举反攻,已是力不从心,往下要防备的是淮南遣精锐登岸,往江淮深处渗透,扰乱我军后方,大江登岸之地甚多,此举防不胜防,故而往下战事重点,是一鼓作气攻下扬州。得了扬州,寿春独木难支,克之稍易。”
  听完李从璟的话,莫离微微颔首,“江淮半入囊中,势必影响楚地战局,只要江淮的战果能够保持,楚地王师就能寻机反攻,此间厉害离都知晓,请殿下放心,离必不辱使命。”
  李从璟喟叹一声,勉励道:“江淮战事就交给莫哥儿了,军令改由参谋处下达,潞王纵然会有不满,亦会知晓轻重,我调了孟平南下,你等戮力同心,我在洛阳静候佳音。”
  临别之际,莫离深深拜礼,洛阳之事他不便多言,一切都在不言中。
  李从璟渡江而去。
  将莫离留在江淮主持大局,兼有王朴等人相助,李从璟没甚么不放心。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对莫离的期望,比孟平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大唐征伐天下,那才是莫神机的战场,眼下,不过是跨出了至关紧要的第一步。
  ……
  楚地,朗州。
  郭威到了朗州,随行而来的,还有蒙三率领的五千兵马。与其不分先后抵达的,还有从两川顺江东出的李从璋所部一万殿前军。
  眼看朗州恢复了一些兵强马壮的气势,李从荣稍感心安,但也只是稍感而已。
  因为他也得知了李嗣源病重的消息,但却没有接到李嗣源让他回洛阳的敕令。
  负手北望,李从荣反复呢喃道:“父亲,兄长……”


第798章 洛阳秋雨日绵绵,北归之人入东宫(二)
  日夜兼程赶回洛阳的途中,一份份消息从洛阳传达到李从璟手中,因为所选路线固定的原因,李从璟得以及时得知洛阳情况。李嗣源的病情仍然没见好转,朝臣们都有些惶恐,好在安重诲、李琪、任圜这些宰相能稳住大局,所以各部事务还不至于受到影响,洛阳也没有生乱的迹象。
  前些时候刚整顿吏治、削弱藩镇,许多人遭了殃,此时某些宵小要是跳出来闹事,虽然不至于翻了天,但也足够闹得人心惶惶。但此时有个人站了出来,一手抓稳了洛阳治安。
  宋王李从厚。
  这并不让李从璟感到稀奇,李从厚受他多年教导,虽然天资比不上李从荣,但经年耳濡目染,也不是心思单纯,一点手段都不懂的人。
  但自打李嗣源病重,李从厚就没踏足过宫城。
  李从璟与李从荣、李从厚,甚至年幼的李从益,都不是一母所生,尤其李从益的生母,可是如今最得宠的淑妃王氏,值此之际,某些宫中嫔妃若是要勾结某些外戚重臣,闹出甚么幺蛾子来,并不是难以想象的事,所以宫中比之宫外,其实更加云波诡谲。
  出乎李从璟意料的是,有人在此时稳住了宫中大局,使得李嗣源病重昏睡的日子,宫中一个乱子都没出,这个人,竟然是公主李永宁。
  李永宁没有去夏州,这是李永宁自己找李嗣源请求来的,李嗣源顾念夏州清苦,也不忍李永宁去受罪,所以就准了她的请求。寻常时候李永宁虽然住在公主府邸,但基本无事就在宫中与众妃相伴,间或帮李嗣源做些整理奏章的活,传言知书达理到某种常人无法企及高度的永宁公主,偶尔也帮李嗣源分忧一些政事,因此这位公主虽然显得闲的有些过,却无人敢小觑她。
  李从璟接到的消息称,李永宁坐镇宫城,亲自监察宫城巡防,但凡外臣除却几名宰相外,无论何故,不得传召皆不能踏足宫禁,否则一旦被逮住就往死里打,这位公主的确没有这个权力,但她偏偏就蛮不讲理的做了,而且宰相们竟然没一个站出来反对,因为这位公主连李从厚都不放进宫去,态度很明确:陛下康复之前,宫门只许秦王进。
  好在滁州距离洛阳虽有一千多里,但李从璟只带近卫都日夜兼程,几日就赶了回来。
  进城之前,李从璟远远就看见了在城门前迎接的文武百官。
  “陛下有令,秦王归来后,先回府更衣,而后进宫觐见。”说这话的,是公主李永宁,她站在文武百官之前,一席话说的气度非凡。
  李从璟下马与众人见礼,“有劳诸位了。”
  “殿下归来,我等心安矣!”安重诲长叹一声,竟然松了口气。
  的确,这几日洛阳城的气氛着实太压抑了些,好似魑魅魍魉随时都会大举跳出来吃人一般,如今李从璟回到洛阳来,无论宫里的情况如何,局势也都能安稳了。
  李从璟进城之后,就朝秦王府赶,走到半途,李永宁忽然拦住他,“你走错路了。”
  李从璟怔了怔,不知何意。
  李永宁笑了笑,这个笑容如同天际白云,忽远忽近,“去东宫。”
  在李从璟还未说话的时候,李永宁补充道:“这是父亲的意思,你回来后不用再去秦王府,直接入住东宫。”
  李从璟来到东宫的时候,任婉如等人已聚集在府门相迎,如是观之,他的家眷竟然都提前搬到东宫来住了。
  “父亲让你赶回洛阳的时候,就已同时下令让秦王府家眷搬进东宫,等父亲身体好转,怕是第一件事就是册封你为太子。”进宫的路上,李永宁如是对李从璟说道,“到时候再行册封大礼。”
  进宫之后,李从璟先是见到了曹氏,然后就看到了李嗣源,后者虽然仍旧在榻上,但没有躺着,而是已经坐起,正带着微笑看着他,李从璟对此并不讶异,路上李永宁就说过,李嗣源的病情今日稍微好转。
  “臣,拜见陛下!”李从璟在榻前行礼。
  “好了,起来吧,看你风尘仆仆的样子,怕是多日未曾合眼。”李嗣源笑容和煦,示意李从璟坐到榻前来。
  见礼全了君臣之义,接下来便是父子相见了。
  李从璟先询问了李嗣源的病情,在被御医告知已无大碍的时候,很是松了口气,接下来叙过体己话,李嗣源便问了江淮战况,如此一个多时辰之后,李嗣源吃过药便休息了,李从璟退出房间,到房外与曹氏说话。
  离开宫城,李从璟与李永宁一道回府,如今李从璟已经归来,而且李嗣源病情也好转不少,李永宁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在宫里守着,多日来她也不曾休息好,此时同样疲累,正要回府缓一缓。
  接下来几日,李从璟上午进宫,下午就在东宫休养,以礼部为主的官员在东宫进进出出,忙着操办册封太子的事,李嗣源病了多日,如今虽然病情好转,却也没有太多精力处理政事,李从璟休养几日后,李嗣源就传出诏令,拜李从璟为尚书令,处理挤压的政事。
  本朝以来只有太宗担任过尚书令,往后就一直空缺,再无一人担任此职,如今李从璟任了尚书令,意义如何已是不用多言。
  约莫半月之后,李嗣源的病好得差不多了,耽搁了好一阵子的早朝又重新开始,众臣见到在早朝上精神奕奕的李嗣源,都称赞这是秦王归来后带给皇帝的喜色。
  散了早朝,李嗣源把李从璟叫到崇文殿,两人商议大事。
  “江淮战局既已大定,你也就不必再回去,册封大典过后,就在洛阳协助我处理大政。”李嗣源这番话虽然说的平常,但其中的意味不言自明,自家的身子骨李嗣源想必是有数的,不愿再重复此前李从璟千里回奔的旧事,也就是此番李嗣源并无大碍,若是真有个三长两短,事情可就有些严重。
  治理国政也需要历练,积攒经验,李从璟先前虽也参与政事,毕竟不曾统领全局,这其中还是有许多差别。
  眼看李嗣源身体康复,李从璟的心情也完全舒畅开,这是两个一起上阵并肩厮杀过的父子兵,感情之深厚非常人可比。
  松下气来的李从璟,回到东宫之后终于能放开手脚,首先遭殃的自然是任婉如,这位资历最老的秦王妃,如今已是完全熟透的蜜桃,巨乳蜂腰肥臀,一举一动莫不风情万种,哪怕只是坐在那看人一眼,都足够让人食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